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08|回复: 11

[故事分享] 知乎|“那年我高考”合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5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起高考,你会想起什么?

在那年那场考试之后,虽然我们跟着生活渐行渐远,但许多事,依然会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成为一个悄无声息浮上我们心头的气泡。

又到一年高考时。近一周,「高考这件小事儿」专题每天和你分享一篇关于高考的回忆。

经历高考的人年年有,但有些故事,只有一份。

关于高考,你有哪些故事?

 墨行者,听说用美女做头像可以加粉,所以试试。

前几天去银行汇款,就在银行门口遇见了高三时候暗恋的女孩。因为距我参加高考已经过去十二年了,当时我并没有一眼认出来,只是觉得这个从丰田后备箱了往外拿东西的少妇挺有气质的,便多看了两眼。没想到与她四目相接时,她认出了我。简单的寒暄了几句,才知道原来她一直在某沿海城市工作,这次休假回来看望父母。一时间感慨万千,想起了那时的许多事情。

我出身在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偏远农村,发小们大多数初中毕业之前就辍学外出打工了,能够像我一样参加高考的是少数,除了需要自己本身努力,还要求父母有远见。到了城里读高中以后,我一度非常自卑,走在校园里,害怕与迎面而来的同学有目光接触,害怕别人注意到我破旧的衣服。在我的眼里,李宁的衣服和鞋子是奢侈品,能买一件穿身上是最幸福的事。即使的夏天,我也就只有几套衣服换洗。有时候洗了还没干,就把湿衣服穿在身上。能够让我找到自信的只有好好读书,班里有的同学经常翻墙出去通宵玩传奇,我高中三年没有进过网吧,一到周末就去新华书店看书。

当时班里有一个小女生,因为父母都是老师,所以启蒙比一般人早,高三的时候她才 15 岁,长得很秀气,性格也很开朗,我们叫她马崽崽。多年以后,我看《山楂树之恋》,第一眼看到周冬雨时立刻就想到了她,她们实在太像了。 冬天冷的时候,她见我只穿两件单衣,就从家里拿了两件毛衣过来给我穿,说是她哥哥买的毛衣,因为款式不喜欢所以没怎么穿,扔了也怪可惜的,所以让我帮忙穿了。

其实我知道,这不是要我帮忙,而是要帮我,却又怕伤害我的自尊的说辞。我不想接受,却又冻得不行。 她执意要认我做哥,像跟屁虫一样的粘我。每次月考,班里会排一次座位,成绩好的最先选座,她总是喜欢坐在我旁边。每次周末没有课,其他人都回家了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做模拟试题,她就留下来陪我一起做习题。我喜欢她,就像她喜欢我一样,但是为了全力迎战高考,我装了一年的傻。在我看来,能够在散了晚自习以后,和她肩并着肩撑着雨伞从安静的校园走过,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报考了军校。因为军校是提前批录取,她说我考到哪里她也去哪里。我想,高考完,如果我们真的考到了一个城市,我就向她表白。

高考的时候,每一场我都会在她的考室陪她陪到最后,等到快开考了才回到自己的考室。考完以后,我陪着他一起走了很远,从河边走到桥头,又从桥头走到超市门口。最后,她扭过头跟我说:“那么,我就回去啦!”我回答说:“那就再见吧!”

后来,我如愿以偿考上了军校,而她却考得并不理想,选择了复读。复读的那一年,我和她打电话,写信,但我始终绝口不提喜欢她,生怕她因为感情的事情影响了学习。复读了一年以后,她再一次参加了高考,结果虽然比上一次好,但依旧不理想,刚刚过了一本线。她问我,是选择长沙(我所在城市)的二本好呢,还是选一个其他城市的一本?我不知道她想要什么答案,那时候我懦弱了,我说你自己选吧!最后她选择去了沿海的一所重本。从此两人再无交集。

多年后回想起来,我并不后悔。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也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东西。

这些青涩的、懵懂的、心照不宣的感情,虽然错过了,想一想都觉得美好。

 楼主| 发表于 2018-6-5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高考,你会想起什么?

在那年那场考试之后,虽然我们跟着生活渐行渐远,但许多事,依然会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成为一个悄无声息浮上我们心头的气泡。

又到一年高考时。近一周,「高考这件小事儿」专题每天和你分享一篇关于高考的回忆。

经历高考的人年年有,但有些故事,只有一份。

高考发挥失常的人的现状是怎样的?

 矢井田濑生,He’s a person just like you.

我来说说我姐姐的亲身经历吧,我姐姐 1984 年生人,今年已经 33 岁了,她 19 岁那年高考,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她高考的年份,2003 年。

我姐姐是一个非常刻苦的女孩子,她的父母(我的小姨和姨夫)都是个体户,工作很不好,生活非常拮据。所以我姐姐练出了格外要强的性格,中考的时候因为没有进到统招线,要花 12000 元进我们城市唯一的省重点,那个时代,2000 年,还有她的家庭状况,这有多困难,给她多大的压力不言而喻。

总之这钱凑上了,我姐也成功上了好高中,据说从她上高三开始,每天没有 2 点前睡觉的,我小姨听到厕所有水声,发现我姐在那水盆往自己脑袋上扣水,为了让自己清醒,寒冬腊月的水,就那样往身上浇,那个时候据说已经 0 点以后,老姐就是为了做完那套理综卷的大题。

都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但老姐偏偏遇上了 03 年的高考,这场高考有多惨烈我就不说了,就举个例子,和我老姐的一个同班同学 560 分北航最好的系录取走了,而我姐呢,考了 390 分,没过一本线,我妈告诉我那时候我 4 岁,我们一家人驱车赶往一个二本学校,让我姐看,结果我姐没下车,看着那个大门就哭了,和我小姨说:“妈,我求你了,让我再来一年。”

这一年我姐有多努力我也不多说,据说 1 周能睡 20 多小时?总之身体快垮掉了,但 04 年高考,老姐考的依旧不是很理想,580 分,理综没有及格。这次应该是心态占大多数吧。结果被燕山大学计算机系录取了,因为是自主调剂,我姐的数学好像 149……

大学四年我姐说她浑浑噩噩,因为 CS 根本不是她喜欢的东西,当时她太年轻了,不知道大学学习的重要,结果就拿着自己的一个普一本的学士学位,孤立无援。那时候我爸爸在沈阳工作,结果就把我姐调过去做了文秘。因为家里没钱,我姐在沈阳住的地方,据说下面还是红灯区,烟雾缭绕,我小姨第一次去看我老姐,就泣不成声。说实在不行,就回家吧。我姐说不行,她觉得她苦了这么久,不能放弃。

8 年前,2009 年,她居然突然辞职,孤身一人闯进北京。而她也完全的做了和 CS 毫不相干的职业,记者。我不知道那几年她是怎么熬过来的,但我只记得那个时候我已经懂事了,每次过年回家,今年她在听 BBC 新闻,一坐就是半天,明年,她在看考研专题,一看又是半天,就在阳光下,一坐就像没有了时间。

2013 年,我姐姐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录取,成为计算机世界公司首席记者,之后后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具体名称我忘了),如今稿费一篇以万计,底薪 20w+,每年 40w 并不是大问题,北京西三环 40 平米的房子,自己首付买下。两会已经跑了 3 年,现在手下的门徒清北复交四大校聚齐,同时还有政法、人大、北外的毕业生。今年夏天,我去北京玩,又听说我姐被公司和中国政法大学联名推举公费去政法大学进修,我一脸 OMG……

但更可怕的是,她还要和我一起考今年 12 月的雅思,但我想这也是最重要的,因为高中带来的回报,不仅是你高考的成绩,更多的是已经融入到你灵魂中的求职态度和学习习惯,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谁能想象一个曾经考过 390 分的女孩子在 15 年后能够到达这样的高度?这便是我们的思维定式,实际上,比高考更重要的,是在追求高考过程中形成的那份品质,它才会追随你一生。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08: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考爆发是什么体验?

强答一记。

像我这样的学渣当然没有考上清华北大,但是考上了当时理想的大学。

我上高中的时候,刚开始知道美,自己攒了零花钱把洗脸的肥皂换成洗面奶。高中小朋友零花钱买的洗面奶当然不可能有多高级,就是国产的,丁家宜。

所以就知道了中国药科大学。

现在想想是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那时候和父母的矛盾到了白热化。尤其是我爸,总觉得我学习太没有毅力,一个市里中考第十名的小孩生生把高中三年读的拖泥带水。高三整个学期基本在重点班边缘晃。我当时又叛逆,而且偏科的厉害,尤其数学没有兴趣,算算差不多及格就交卷了,每每成绩出来还不够及格。

我爸特别着急,他那时候的高考绝对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他感觉决定我人生命运的时刻到了。再一个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多少有点遗憾想跟我这补齐。那时候家里气氛紧张到什么程度呢?用我妈的原话说你们爷俩就差没拼刺刀了。

好在那时候语文好,班主任教语文的,特别喜欢,我和我老公早恋的事儿一直帮我俩兜着没跟家里说,在班里也没特别歧视我,大不了学期末找我谈个话,说你俩老实点啊,不然告诉你家长去。

那时候我爸就想让我学文,汉语言文学,说你小姑娘当个小编辑啊什么的,多好。

我怎么可能让我爸得逞。

让我学文我偏学理,第一志愿报中国药科大学,离我家大半个中国远,当时的想法是考的远远的,一去不回头。再有东北孩子对南京这座城市有一种美丽的误解。后来才知道南京的花脚蚊子咬人是疼的,打死不松口;夏天六人寝室里没有空调大约 40 度左右;冬天冷的你没处逃而且保卫科的老师不给用小太阳,这些都是后话。

我们那时候历年的程序是先报志愿,后考试。结果到了我们那年,非典了。省里通知下来先考了再说。

你猜对了,我考的是传说中的 03 年高考。

现在的好多小朋友都不知道 03 年高考卷是个什么概念,当年考题好像被盗了,临时用的 B 卷,难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数学及格的就算好成绩了。

数学卷子发下来,答完小题答大题,一看都不会。

但是我没慌,因为我平时数学考试也都不会。

但是我妈说了,先可会的答。

我妈当年作为一个理科重点班的数学尖子,高考的时候因为过分执着于一道题,结果后边会的都没时间,结果没考上大本,去了个大专,毕业找了我爸,追悔莫及。所以打高考之前一个月吧,我妈每天跟我耳提面命:数学卷子下来看一遍,先可会的答。

所以挑会的答,证明题从后往前推两步,再从前往后退两步,中间有一步不知道怎么来的,放那算了,答别的。诶这道求值题画个图看着好像 60 度角,就当 60 度角答吧,中间推导几步,像那么会儿事儿似得把结果放那了。就这么写写写,都写满了。

彼时考场里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氛围,都不知道答什么了,大家放下笔开始互相张望。我那时候忙着把试卷填满,也没空多想,心里就觉得这帮孙子,答题真特么快。

然后考完出门看一堆人躺地上哭。

成绩出来之后我数学 95 分,高中这么多考试少有的及格了。成绩大概高出一本线 60 多分,报的中国药科大学药剂系,本来想报药学系,我爸说你成绩一般,药剂也挺好的,我说行,听你一回吧,第一志愿药剂,第二志愿药学,服从调剂。

结果录取结果出来,中国药科大学,药学。

报药剂的分都太高了,药学又没人报。我就成了我们学校那年我省的药学最低录取线。

这个专业志愿一直影响我到十多年以后:多年以后我在加拿大从博士第二年的时候退了学,绝望地去考加拿大的执业药师证的时候,发现人家药师考试协会明文规定,参加考试国际药师的必须持有药学本科学位。当初一个意外的专业调剂让我得以通过了资格审查,通过考试拿到了执照,找到了一份收入还算不错的工作,再之后又凭着药剂师的执照回到大学读了 PharmD。现在想想,也许当时被药剂录取,人生可能又是另一种方向吧。

还记得大学第一年回家刚下火车我爸捧着我脸在我脑门上亲了一口,那是我记忆中他除了打我之外唯一一次的身体接触。

跟我爸就这么和解了。

我老公呢,班级前二十,对我表达爱意的方式就是用零花钱给我买数学练习题,这么一个孩子,北航没敢报,去了吉林大学,而且数学没及格。

你以为这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吗?并不是。

我感觉高考把我的好运气用完了,大学前两年浑浑噩噩,挂科补考,到了第三年才开始有喜欢的科目,最后平均成绩也一般,考了两次研才考上,读了博士却依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老公大学四年平均成绩是 90 多,保送外校读研,拉着我出国读博,在我学不下去之后果断转硕,以最快速度毕业,工作养我。在我考上执业药师之后工资依然比我多,而且比我越来越多。

大学毕业十年,终于可以说高考对人的影响没想象那么大,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只要你能继续往前走,总能走的远一些。

祝广大的小朋友们勇往直前,得偿所愿。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8 07: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引言:高考很多年后,我并不会想起那天被 03 高考数学支配的恐怖。然后在毕业很多年后,我却不时梦到微积分作业又忘写了,被华苏老师支配的恐怖。

-

不知不觉又到每年一度的高考季了,同样不知不觉中,本科毕业也已经十年了。

今年四月底回国的时候还正好赶上母校校庆,恰好还是 3 字班毕业十周年。

每年到了高考季的时候,总要被刷一波屏,关于 2003 年数学高考的,以前是 QQ 群,现在是朋友圈(还有知乎)。

有的是刷一波数学考卷,让大家看看有多难。

有的是刷一波内幕消息,为什么那年题目难度会如此之大,以至于平时能考 140 多的,都有可能考不到 100。

有的说法是 A 卷被偷,所以启用了难度异常的 B 卷(难道设计的时候不应该难度接近么?)。

有的说法是出题人平时是给奥赛出题的,一时没适应过来高考的难度。

更多的是是刷一波评论,采访一下那年考生被虐的心情,让大家回忆一下那天在考场被数学考卷支配的恐怖。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从来没有回忆起那年高考的恐怖之处。

因为那年数学的难度对我来说恰好刚刚好,属于再难点我就不会了(否则我也不至于还需要高考),再容易点又没法跟别人拉分的程度。

于是考的过程中就心情很好,考完之后跟同学聊了下心情就更好了(又确认了一下难度)。

也正因为如此,接下来的几门考起来也就没什么压力了。

当时江西是考完之后估分,然后在出分之前填志愿。

所以大致估了估分数之后,填了第一志愿的学校,然后就交上去回家玩去了。

本来连专业也只打算填一个的,后来想想还是把三个都填满吧。

于是第一专业填的生物,因为“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嘛,学了生物,好日子一眼忘不到头啊。

第二专业填的数学,因为喜欢啊。

第三专业填的建筑,觉得好像挺好玩的。

很久过后我才知道,清华建筑是不考虑那些没有把建筑放在第一专业的考生的,哪怕分再高(我猜测我的分应该是够了的)。

现在来看这种填报志愿的方式非常的可笑(更别提我报生物的理由了),但毕竟,你不能对十几年前一个出身一百线小镇的十六岁小朋友要求太高,知道清华的校色是紫色已经不容易了(没错,这也是我选清华而不是北大的理由之一)。

分数出来之后,果然数学考得还不错,大题莫名其妙扣了两分,填空粗心错了三分,最后 145 分。

同时,果然也顺利进了清华生物系。

后来,二十一世纪果然也是生物的世纪,当年学生物的同学们,现在都分布在各行各业。

当然,这引起都是后话了。

学了九年生物,最终还在是 LD 的大力支持下转了个我喜欢的专业,然后快快地找工作,做点喜欢做的事情,回到了跟数学多少相关的行业。

而这九年生物学习研究生涯,到头来只记得我研究生阶段做的是什么方向的了。

印象最深的生物知识,一是为什么有的人喝酒会脸红,有的人不会(答案是乙醛脱氢酶)。

二是在遥远的澳大利亚,有一种神奇的生物叫袋鼠,它们神奇的有两套生殖器官,所以是字面意义上的二逼生物。

除此之外,这九年所学跟我现在息息相关的,只剩下种菜了。

这就叫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如果当年数学没有那么难,或许我发挥就不会那么好;

如果发挥没有那么好,或许我就不会选生物;

如果不选生物,或许我就不会浪费九年人生。

其实话虽这么说,这九年也不是完全浪费了的,还是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毕竟大道理谁都懂,然后要真正经历过,才有切身体会。

经过这九年,早就明白高考很重要,高考之后选专业更重要,但是选完专业之后路怎么走更重要。

比如大学前两年,虽然是在生物系,但还是和数学、物理系上很多基础课的。

跟数学系一起上微积分。如果当时认认真真学了,后来转专业也会容易多了。

经过这九年,慢慢明白前十六年人生最难的事情是高考,而高考之后的后十六年,人生难度不是一个量级的。

就好像《这个杀手不太冷里》小萝莉问大叔: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 or is it just when you are a kid?
人生总是这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大叔酷酷的说:

Always like this.
一直像这样。

(私以为如果大叔简单的说 "Always", 那就更酷了,以及 'hard' 翻译为艰难而不是痛苦更合适。)

最大的体会,这些经历给了我一个信念,不管我需要做什么样的转变,我都可以从头再来,而且一样可以做得很好。

虽然大多数时候并不需要完全从头开始,比如转行转专业转领域。

然而其实我还是感谢这九年经历的,多多少少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毕竟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在选择人生,而是人生在选择我们。

高考很多年后,我并不会想起那天被 03 高考数学支配的恐怖。

然而在毕业很多年后,我却不时梦到微积分作业又忘写了,被华苏老师支配的恐怖 *。

* 注:华苏老师是我们当时微积分课的老师,数学家华罗庚之女。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8 07: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考完的那个晚上你是怎么度过的?

照片是最后一场英语结束,考官正在收我的试卷。

有个记者当时在场,于是我便拜托他帮我拍下了这一幕。隔着窗户站在走廊,看他拿起我的试卷,心里很复杂。

那一刻,我不知道那张试卷会得多少分。那一瞬间,我似乎也不那么关心那张试卷会得多少分了。周围的人要么在对答案,要么在讨论出分前的日子该怎么浪。我呆呆的站在那里,看他收起我的卷子。时间好像一瞬间过了三年。

“同学你好,请问我可以坐在这里吗?”我问。

青涩的少年有些害羞,点了点头。

领军训的服装、在烈日下站军姿、站军姿的时候做鬼脸逗教官笑、月考、排名次、暗恋、自暴自弃、幡然醒悟……

这一幕幕压缩成了我盯着考官收走我试卷的那一秒,在眼中浮现。

两天,四门。

每一场都和平时考试的感觉差不多。

可是那种波澜不惊的感觉在高考的考场中对我来说,反而似乎不是一种优势。我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有人超常发挥,有人失常发挥,但至少他们心里有底。我没有。校门口人山人海,全是家长在等自己的小孩,我妈也不例外。她冲我挥了挥手,同时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笑脸。我却有些开心不起来。不是因为考得不好,而是因为这种感觉太不情愿了。

走出校门的那一刹那似乎就宣告着:我的高中,就这么结束了,我也已经不属于这里了。

我有些失落。

周围有抱着老妈欢天喜地说自己完形填空做过的激动女生,也有没人接,泪水止不住被同学扶着往外走,说自己选择题涂错卡的男生。我妈一直在和我说话,我却一句都听不进去,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些人。我在想:那个完形填空做过的女生最后是否考了一个如意的分数?那个选择题涂错卡的男生又是否会因为这场考试而改变人生的轨迹?

我不知道,我只晓得,我不太情愿,我只晓得,我不用再在我值日的时候去换那个高考倒计时的牌子了。

考英语的时候下过雨,空气很清新。

我坐在我妈的电动车后面,风吹在脸上。

那一刻我突然就意识到:三年,真的就这么结束了啊。

回到家,一桌子丰盛的菜已经做好。

每个人都是笑脸相迎,我没吃大鱼大肉,和平常一样,只吃了一碗饭,只喝了一碗汤,回到了房间。

妈妈的朋友拜托我给些复习资料,我躺了一会,开始整理。

看到这些,我笑了笑,摇了摇头:

“那么多个日日夜夜,感情全花在你们身上了。”

翻出一张做过的模拟卷。

心想:“你又帮了我多得了几分?”

洗了个澡,本想听完这首歌就睡觉。

“铃铃铃”,死党打来电话。

“去看 XXX 不,今晚首映。”

“去呗,反正没事。”

那晚,我们唱了几首简单的歌,去大排档吃了一条有些焦的烤鱼。我一瓶雪碧,他三瓶青岛。夜色沉沉,两个男生胡天海地乱聊一气。聊自己做过的傻事,聊自己喜欢过的人。聊到眼红鼻酸,大喊一句:“老板,再来一把羊肉串。”

接着,是我第一次看首映。

最后片尾字幕升起,大家开始退场。

我靠在座椅上,开始觉得困了。死党在一旁,早已进入梦乡,靠在我的肩膀上流口水。我无奈的笑了笑,拍拍他的脸。

“该回家了。”

他揉揉惺忪的睡眼,有些不好意思。我递给他纸巾,用手示意嘴角。他擦了擦自己,又擦了擦我的肩膀。

走出影厅,商场早已关门,下楼的电梯里满是消毒水的味道。

走出来,大街上已是一片寂静,斑斓的灯光告诉我夜已深。

我看了看自己的手表,凌晨两点多了。

我对自己说了一句,

“高考,好像已经是昨天的事了。”

2011 山东高考,在济南山东省实验中学本校区。

考完最后一科基本能力,一出学校,好多家长捧着花迎接孩子,而我的逗比麻麻捧着一个超级大碗的冰淇淋献给了我。我在高考前几天就想吃冰淇淋,怕考试拉肚子就一直忍着没吃,于是考完吃了个爽。

高中是在省实验东校区的省招班,也就是非济南人在济南上的高中,所以下午重点就是回宿舍收拾行李,然后回班里和同学们耍贫嘴。大家互相混乱的发同学录,拍合照,偶尔也有小心翼翼的题目讨论。

傍晚,我们照例上最后一次晚自习。其他所有的济南高三生都被学校赶回家了,整个高三就剩我们两个省招班。晚自习我们亲爱的教导主任钟主任过来给我们最后一次讲话。她讲的内容我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听着听着大家都红了眼眶。钟主任告诉我们,我们是最后一届省招生了,以后省实验,就是"市实验"了。

晚上,济南的 6 月,宿舍里没有空调,我们六人间热的像蒸笼。舍友们一商议,决定所有人一起打地铺,算是留下最后深刻的回忆。宿舍空间并不大,六个人挤满了整个宿舍的地面。大家躺在地上闭着眼,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最后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拿着大大小小的行李,走出东校,走出郭店,走出济南。我的高中,结束了。

本想和一群朋友出去疯一疯。

所谓疯一疯就是做些平时不敢做的事情。

比如去酒吧,比如喝得烂醉,比如通宵。

比如去打耳洞,比如文身,比如染发烫发。

比如收拾行李明天就出发,去西北东南看看。

……

但是当你真的到了那一天。

你会发现那一天平凡得令人失望。

去年的 6 月 8 号,考英语,我哆嗦着把最后几个单词写上。铃响的时候,我舒出一口气,把笔扔在桌子上。结束了。

走出考场的路上,我一直忧心忡忡。

看到我旁边的男生跑出来一头扎在他爸爸怀里。

“终于考完了!”

然后我看见了我爸。

“闺女,想吃什么?”

那一天晚上,我妈拿出了给我买的 iPhone 6,高考前我曾提了一句,但真正看见的时候有点失落,有点心酸。

回到学校拿了志愿填报指南,没有约任何人。

因为那个晚上,我想和我爸妈一起过。

我妈为我高考付出了太多。

我猜我的朋友们也是这样想的。

后来我们在家附近找了一家火锅店。

这是我那天晚上最后悔的事情。

因为那火锅特别难吃!

特别特别难吃!!

在那样特别的日子里,我却吃了一顿那么不完美的饭,处女座真的 so sad。

吃完饭我就开始打电话,对,用新手机。

给爷爷奶奶姥姥大爷大妈二大爷二妈舅舅舅妈哥哥姐姐打电话。

啊,对,我考完了。

感觉考得还行吧。

暑假得学车啊。

……

再后来,我们回了家。

爸妈看电视。我在捣鼓新手机。

那天晚上,我睡得很晚,因为第二天再也不用早起了。

但是我做了什么?我真的不记得了,可能看了部电影,可能看了篇小说,可能玩了几个手机游戏……我真的不记得了。

暑假有太多太多的时间跟你的朋友们疯。

所以那天晚上,给你的爸妈好吗?

记得高考第二天下了一场暴雨,最后一天那个下午也是阴沉沉的,考最后一门的时候,心里早就没了之前的波澜,在交卷铃响的前几分钟,一直在回想自己曾经想过的高考结束之后要干的事,但是,交卷铃响的那一刻,突然有点恍惚,交卷走出考场的时候,没有曾经想象的欢呼雀跃,而是出奇平淡地从考场走回自己的教室。在教室里也没有看到非常激动的同学,大家表现的和平时普通的模拟考之后没有什么差别。之后的在打扫卫生、拍集体照的时候,心中总是有些的惆怅,预料中的激动与兴奋就像是被一层雾给蒙住了一样埋在了心底。总之从考完到离校的那段时间心中一直是非常的恍惚,心中对自己的高中生活已经结束这个事实一直是非常得抵抗。那天走在回家的路上才对这一切都结束了有一丝的真实感。

那天晚上是和小伙伴在外面吃了个晚餐看了部电影了结的,没有曾经设想的在 KTV 嗨到爆,没有在街边撸串到深夜,没有在网吧包夜庆祝重获新生。早早的在九点就回到家,打开了很久都没有碰过的电视,但发现电视并没有办法把我从怅然若失的心情中拉出去。然后我到卧室翻出了许久没用的日记本,然后开始把我高考第一天到最后一天的所有经历和心路历程给记录上,没错,在考完语文后的没几天我居然又想写东西了……但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写到凌晨一点的日记,写了三页多纸总计差不多五千字。从来没有一次像那次那么想倾诉一切,因为一件事的结束让我有那么多的感触。

我想说的其实就是,我在高考那天晚上花了近四个小时,在惆怅中记录下了自己高考的三天经历和感谢,没有一丝激动。我觉得这是我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毕竟高中生活和高考是大多数人生命中最珍贵的经历之一,而人的记忆是会被时间篡改的,我不想在以后的人生中回想起自己这段经历的终点——高考时得到的是错误的记忆。

在大学的这一年里,我不止一次的在深夜掏出这本日记本回看,属于我的高考到现在还就像是昨天发生过的一样。

在大学总是看到这样的问题:让你再回一次高三 / 高中你愿意吗?我身边的很多朋友的回答都是不愿意的,因为高三的生活太累太苦了。但我每次的回答都是我想再回去一次,因为在我看来,至少到目前为止,大学给予我的欢乐远不及高中生活中我收获的欢乐。毕竟,在大学里,再也不会有人在固定的位置等着你去找他吐槽,你在上下厕所路上也不会有人突然给你来一巴掌。我发现人真是一个奇怪的生物,有时候曾经讨厌的,而现在再也经历不了的事情,如今回想起来居然还会怀念或再经历一次。我也没什么深的感触,就想对所有以后会经历高三生活的学生说一句:尽量珍惜吧。虽然我知道当初即使有人和我这样说的话,我也是不能理解接受的。如果可以的话,你也可以在高考结束之后记录下自己的经历与感触,我觉得一定不会后悔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高考,你会想起什么?

在那年那场考试之后,虽然我们跟着生活渐行渐远,但许多事,依然会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成为一个悄无声息浮上我们心头的气泡。

又到一年高考时。近一周,「高考这件小事儿」专题每天和你分享一篇关于高考的回忆。

经历高考的人年年有,但有些故事,只有一份。

有哪些是你高考后才明白的事?

 Sherlock Holmas,我与我的自卑和骄傲

当我写下这个回答的时候,我问自己,该描述哪一种心境的变化,又该从何说起呢。因为我虽然没有什么严重的心理疾病,但是自认为是有过不少心理上的困境的。虽然也常常痛苦不解,无法走出自己的囚笼,所幸的是现在渐渐地开始寻求各种形式的帮助和答案,包括心理学的课程、书籍、网上公开课和演讲。虽然不总是有答案,但是起码比以前更了解自己的内心,在痛苦时也能多少能够自我排解了。

我与同龄人相比,有相对严格但又疼爱我的父母,他们对我的期望和引导,或者说过度保护,常常使我与同龄人和外界有一种脱离状态,因此虽然我自小成绩比较优秀,特长众多,但是心理也比同龄人幼稚得多。而从不了解心理学的我,读过各种各样的书,却从未了解过心理学,因此对自己的心理状态一直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遇到了困惑与痛苦时也不懂得如何排解,每次都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或者大量地读鸡汤文。

可能是这个原因,让我在高考这个智力、体力、心力的赛场上,输给了自己。

高考后的那段暑假,我在自暴自弃了一段时间后,在大把的空闲时间里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回顾长久以来的成绩,高考成绩绝对是最差的一次。我知道,我得到了北京大学夏令营的资格,拿到了博雅计划的资格,拿过几次第一名,老师家长都期待我考上北大,所以我内心的压力很大。但是,然后呢?对压力就无计可施了?别人也有压力,为什么有的人能正常发挥或者超常发挥呢?我不想再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于压力大、心态差,我想知道更深层次的原因,即使,直面自己的内心 可能很痛苦。

我顺着时间的藤蔓往过去爬,一点一点抚摸记忆的枝叶时,我悲哀又释然地发现,其实一切都不是绝对的运气与偶然的问题。现在的我,是过去全部的我的体现。

-

高三的一年里,每当我困了、倦了,我的一个想法总是:“你为什么这么意志不坚强?”我把自己与文静自律的好友不断比较,羡慕她能长时间投入地学习,羡慕她高三开始时就基本停止了一切娱乐,只有两个礼拜回一次家时才会用手机看看视频。而反观我自己,每天晚上回家不玩会儿手机就觉得人生无望。于是我责怪自己的贪玩,并要求自己在学习的时间内尽量地高效率,同时减少睡眠时间来弥补玩手机的时间。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时不时我就会在课上打瞌睡,或者在清醒的时间懊悔不已,心情十分糟糕。而每次带着焦虑心情做题的时候,我又觉得无法做到沉下心来学习,这让我更加焦虑浮躁。

当高考后我翻阅心理学书籍时,我才明白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当人类面临未知的危险时,大脑中掌控理性思考的部分,会迅速地被原始时代就进化出来的焦虑神经所控制,因此焦虑的情绪会让人无法镇静思考。

我想起了谢丽尔桑德伯格说过的一句话:“我们焦虑,然后我们又因为自己感到焦虑而焦虑。”现在看来,就是当时自己的写照。其实一天玩那么一会儿手机,并没有影响到我的学习进程,甚至本该放松了我的心情,从而帮助我提高学习效率,从睡眠里剥夺的那些时间也无益于学习的提升,真正使我效率低下、使我停滞不前甚至退步的,是我的焦虑情绪。而我潜意识早就意识到焦虑情绪才是真正影响了我的学习效率的原因,于是我又因此更加焦虑。

于是,在这种焦虑情绪的时常袭击下,我总是嫌自己做题不够快,我追求加快做题的步伐,并在做完一套又一套题后,产生虚假的成就感和优越感,满足于练习册上一个一个鲜红硕大的钩。可想而知,这么囫囵吞枣的做题方式能给我带来的进步及其有限,而不愿意去做那些看似麻烦耗时的梳理、总结工作,又导致我的知识体系漏洞频出。我的弱点,其实早已经很明显。

这种满足于表面的、即刻的成效,忽略了思维的锻炼和塑造的心理习惯,到底是从何而来的?我不禁问自己。当我沉入我的潜意识中,试图找到根源时,我惊讶地发现,我下意识的行为习惯,根植于我的童年。

-

我想起,我的小学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她教我们语文的方式是,让同学们一人念一段课文,或者齐声朗读完,再问我们几个词语怎么造句,怎么分段落,然后问我们课本上习题的答案。每节课都一样。课后的作业是,抄课文或者抄词语,少则五遍,多则二十遍。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我们很快摸清了她的套路和喜好,全班人手一本一样的课后问题答案,课前我们早早地抄好了段落大意,等她提问时全部人都能说出一样的正确答案。于是,她就认为我们很优秀。

从这里开始,我形成了对即刻就能得到的标准答案的偏好,不愿意花时间去构想自己的答案,因为很可能反倒会被批评。我形成了虚假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陶醉于作业簿上大片大片的工整字迹,从未认真想过自己究竟学到了什么。这种沉不下心来的浮躁心理和对即刻见效的追求,深深地影响到了我初中、高中乃至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于是我无法坚持参加晦涩难懂又耗时的数学竞赛培训,我在做题时稍微卡壳就不愿坚持而是翻开答案,而我不明白,“知道答案”,与“能写出正确答案”有本质的区别。

大脑的“工作记忆”,即没有提示与帮助而能够庖丁解牛般剖析问题直到得出正确答案的能力,是只有通过长期的思维训练,才能培养出来的。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答案。

当我在知乎上看到这个解答时,多么地希望高三的自己,能够明白这一点啊。

-

我同样想告诉当时的自己的是,考砸了不可怕,可怕的是考砸了后的你自己。

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自己每次考试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考试后急忙对答案,然后为错了某道选择题懊恼不已,心情郁结,甚至影响到之后的学习。当我对考试成绩不满意时,心中总是充满了悲伤、愤怒和委屈,不断地问自己、也问上天,为什么我已经如此努力了还没有回报?我向父母发泄情绪,在听到父母的鼓励后却更加生气,因为我觉得他们是不理解我才说得那么轻松。我在老师面前忍不住痛哭流涕,完全没办法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与老师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必须承认,当时我的眼里只有成绩,却忽略了成绩背后的本质——学习本身。

这种对成绩的极度重视和患得患失,同样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心理习惯。从小活在老师的赞扬、同学的羡慕、家长们的夸奖、父母的高要求下的我,其实一直以来对成绩都十分在意。成绩和特长,是我短短人生里唯一被评价的标准,于是我把我的价值错误地押在了成绩上,我的成绩就是我的自尊和骄傲。现在看来,这种错误有多么的明显,当一个人把他的人生价值单一地承载在某样东西上时,他对自己的价值评价就会随着这样东西的变化而波动,当这波动足够剧烈时,他对自己的价值会产生严重的怀疑和混乱。

突然想起,当时疼爱我的班主任对我说了很多次“不要在意成绩”、“人生还很长,考不好不会死”、“你把自己逼得太紧了”……但当时的我,怎么也听不进去他说的话。

连经济学里都说,风险投资中切忌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当时一心只有成绩的我,却舍不得停下来想一想为什么自己情绪波动如此之大。于是,我混乱的情绪,在最后的考试中,最大化地体现了对我自身的负作用。

哈佛大学的幸福课里,那个温柔的教授曾经说道,情绪的激发与事件的发生不是一一对应的,情绪发生的过程是:事件发生——想法产生——情绪触发。而最关键的那一点,是“想法产生”。你对发生的事件的想法,才是你的情绪触发器。看到他说到这里,我多么希望,高三的我,在考试不满意的时候,想的不是“我都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考不好”,而是“没关系这次考不好不代表下次考不好”,不是“反正无论怎样我都考不好”,而是“让我分析一下这次失利的原因,下次一定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许,这样我就能少几分浮躁愤懑,多几分沉静平和。

回忆的反复倒带,虽然有时痛苦难耐,但是我知道,只有勇敢地面对过去的失败,才能战胜过去的自己,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回想着童年与中学生活,渐渐地心中多了几分释怀与平和。

现在的我,虽然不能说是完全克服了自己的弱点,更谈不上心智成熟,但是我已经渐渐能接受这个不完美的自己,也欣喜地看到,自己心智的成长了。结束高考以来,我的眼光不再只紧盯着“有用”的课本,而是扩大到了关于心理、思维、逻辑、文学的各种书籍,我开始认为学习不仅仅意味着阅读书本和上课;我也不再认同高考完后就是解放,因为我坚持终生学习的信念,我认为学习是持续一生的事情;我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克制住再把坏情绪发泄在最亲爱的人身上的冲动;我不再那么患得患失,试着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我开始试着重新写作,重新与自我对话,每一天入睡前都认真回顾自己的一天。

很高兴认识你,崭新的自己。


感觉我把自己的高中生活说得很黑暗,其实不是的。我觉得我的高三生活是我目前不长的人生中最黄金的时代。我如此怀念它,以至于常常对未来感到无力和无望,因为我潜意识里觉得我不会再有这样朝气蓬勃充满希冀的时候了。高三生活的很多片段,常常在我发呆或者睡梦里出现,它们就像我昨晚第一次吃的四川冰粉,在清凉甜蜜的汤水里温柔地漂浮着,捧着它就好像捧住了全宇宙。

记得高三的时候,早上七点二十分上早自习,我都要赖到将近七点才起床,匆匆忙忙套上校服背上书包,接过妈妈准备的早餐,冲下楼去搭同小区的同学的车。不堵车的时候五分钟就能到学校,堵车的时候就要十分钟甚至更久,这时候我们就焦急地张望着前方的车流,到了学校门口马上从车里蹦出来往教室里跑。当时整个高三年都在五楼和六楼,我背着沉重的书包和食物袋每次爬楼梯都是快断气的节奏。冲到教室里时周围已经是书声震天,我在班主任老蒋的注目下喘着气掏出书,勉强地读起来。

早读完打开食物袋,里面是妈妈给我准备的一堆食物。现在想来,就是这些食物袋加上中午和晚上在超会做饭的阿姨家吃的饭导致我在高三胖了将近二十斤。(手动强颜欢笑)

我妈真是费尽心思给我准备早餐和点心。楼下的面包店换着花样买遍了,就换成另一家人气包子店,轮流买红糖馒头、梅菜扣肉包、黑米馒头、花卷、艾草豆沙糕......怕我牛奶喝烦了,常常自己做豆浆、核桃芝麻豆浆、八宝粥。或者榨各种各样的水果汁。便当盒里一定会有三种以上的水果,因为太多我常常吃不完,这时候还会被她埋怨。除此之外她还会在袋子里塞很多坚果、巧克力之类的零食,叫我要吃下午茶。我每天起码要背两个杯子,一个是她给我准备的豆浆或者水果汁,另一个是她说对身体很好的红茶、绿茶活着黑枸杞水。

午餐和晚餐是更加的丰盛......莲花阿姨的红菇排骨汤,玉米萝卜排骨汤、花蛤瘦肉汤、猪心汤、四物老鸭汤、豆腐鲫鱼汤给我最安心的感觉。这些汤,没有技巧,就是买最好的食材,慢慢地炖、慢慢地熬。没有盐也没有味精,喝起来可能没有直接的味觉的冲击,但是当我缓慢的吞咽,食材最高级的鲜味就在嘴里绽放。

莲花阿姨的老家在永春。永春盛产冬笋春笋,每年四五月份开始,阿姨都会从老家带来很多白白胖胖的笋,我放学进门看到它们时,总是高兴得嗷嗷叫。笋的可塑性极强,清炒笋尖已经足够好吃,加点切成丁的三层肉爆炒又是一道鲜美香嫩的肉末炒笋,还可以放进炖锅做酱烧排骨笋尖。除了做成菜,用笋炖汤也是我的心头一大好。阿姨将笋片薄切后炖龙骨,出锅时汤水晶莹,笋片清脆甘甜,我总是一个人吃一大碗,里面层层叠叠堆满了笋片……

中三年,在学校老宿舍的那张椭圆大饭桌上,出现过蘑菇洋葱牛肉粒,芹菜萝卜丝炒牛肉,鸡腿菇香菇炒瘦肉,莲藕炒牛肉,洋葱青椒炒鱿鱼,虾仁炒蛋,番茄肉丁炖豆腐,肉末香煎豆腐……莲花阿姨说,她喜欢搭配不同颜色的食材,看上去就赏心悦目。我觉得这不仅是眼睛与心理的满足,更是味蕾的狂欢。每一次我都会把所有的菜吃得干干净净,连酱汁都拌到饭里吃掉。那段从不用思考“今天吃什么”的日子,想着“阿姨今天会煮什么好吃的”的日子,就跟高中时从来不用思考“我到底该怎么努力”的日子一样,随着高考结束而结束了。

高三两个礼拜放一天,没放假的那个礼拜会在周末的周考后给我们放半天。每次我和好友们都会边吐槽考试边走到校门口的几家小饭馆,一起吃饭,看一会儿电视,吐槽的话题也从考试转到了脑残电视剧。

因为当时心理敏感,即使是小小的周考成绩,我的心情都会随之大起大落。常常老蒋都会把我叫出去谈心,别人的班主任通常是鼓励别人再接再厉冲刺清北,我的老蒋却说:“别整天盯着清华北大了!全省几十万考生就那几十个名额!谁能拍着胸脯说自己肯定进!就算你进不了清华北大,你起码也比上届那个 XXX 考得好吧?至少也能进人大吧?别想了!我们都没想让你进清北!“

用的是蹩脚的凶巴巴的语气,却袒露出一颗多么笨拙温柔的心。

现在想来,高三的时候我原来受过那么多人的善意啊,可当时却一心扑在成绩上,完全没有留心过周围人的心意。最近我才发现,当时每天晚上我爸都要推掉应酬,就为了坐在家里等我回来。可是我想起,当时每天晚上回家只觉得疲惫不堪、心情郁结,回到家就进房间锁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招呼都懒得打,更别说什么分享一天的心情了。电影里描绘美国家庭时常出现互相问“How is your day?” 的情景,曾经的我觉得这样的对话就像小学课本上"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and you?"一样无趣又尴尬,现在我才发现,不,那是爱你的人想要知道你过得好不好,心情好不好,如果不好是为什么,他能不能帮你解决。

现在才明白,我绝对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觉得自己很惨很辛苦的人,和我一样痛苦的多的是,比我痛苦的也多的是。眼界越窄,看到的越少,越容易把眼前的一切——无论是痛苦或者喜悦——无限地放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06: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高考,你会想起什么?

在那年那场考试之后,虽然我们跟着生活渐行渐远,但许多事,依然会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成为一个悄无声息浮上我们心头的气泡。

又到一年高考时。近一周,「高考这件小事儿」专题每天和你分享一篇关于高考的回忆。

经历高考的人年年有,但有些故事,只有一份。

关于高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王振宁,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

2012 年第一次担任高考监考,那年高考爆出很多热点新闻,于是写了如下长文。

严格来说这是我的第一次高考监考,之前两次监考的体院单招考试属于提前批,而且在制度上要松很多。我记得第一次我一直在和搭档聊天,第二次一直在教室后面刷微博……正规的高考要求监考早上七点半就到考务室培训,五点结束后还要去听点评,全程声像监控,不要兜圈巡视也不能靠近考生,真正度秒如年。第一场语文的两个半小时已经把前生今世想个遍,后面的三场我现在已经不记得如何熬过来的了。考前培训时介绍了几种高科技作弊器,其中一种的接收器使用水银平衡来开关,晃晃腿就行了;还有一种手表型接收器具有一键自毁功能;最牛的是水瓶型作弊器,把水喝到一定高度就能通过水面折射看到贴在瓶底的 LED 屏显示的字!弄得我看到有人抖脚、摸手表、喝水就很紧张……在发语文卷子的时候我偷瞄了一眼作文(12 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闪过心灵的微光”),看完后一样蒙了。除了编记叙文,我也想不出能为议论文提供什么论据,估计很多人连想通“微光”的含义都不容易(顺便一提,我们语文老师讨论下来认为可以理解为灵感、创意、感悟)。

总的来讲,作文题本身很有味道,但对高中生来说太难了,学生缺乏相似的生活体验。即使以前有看过合适的材料在考场氛围中也可能想不起来,隔壁考场里就有个学生因为过于紧张而始终觉得椅子腿不平,一连更换了四把,连电风扇旋转声都让他烦躁。听说静安区有个男生考英语那场迟到,门卫不让进,他母亲就在门口跪求,小孩儿自己也试图翻墙。迟到、跑错考场、忘带两证这类事情年年在上演,网上也年年借此骂高考没人性,甚至有人叫嚣“如果我妈为了我高考迟到向别人跪下来的话,我一定会让上海充满血腥味”……

我妈曾说当年我高考那个考场有女生跑错考场,结果警察骑着摩托送来哭着跑进去的,外面等候的家长都很感动纷纷鼓掌。不知道那个学生后来考的怎样,能否平静地发挥出水平。面对高考要说不紧张是假,我自己也是靠对着镜子自我暗示才获得自信。我高考那年的语文作文是《面朝大海》,虽然依旧不许写成诗歌,但这个来自经典诗歌的题目使那年的高考充满了文艺气息。可惜那年我不读诗也不认识海子,于是想当然的写成了“面朝大海,面朝世界,打开视野,改革开放”……出来时还很得意地对同校的女生说,这个题目对历史班的来说好简单。

从最后的总分看,我这篇作文最多也就二类下。那年的数学很简单,简单到我只有填空、选择的最后一题不确定,以及最后的大题只做出第一问。考完回家看到老妈站在窗口,我冲着她大叫“120 分打底”,她惊讶地作出昏厥状。历史的读图题是问你对三星堆文物奇异造型的看法,我说这种造型绝非地球人,很可能是外星人做的。考完后想想有点后怕,想不通自己当时为何如此儿戏。英语是我考得最轻松的一门,因为大部分都做不来,所以很早就涂完卡坐那儿东张西望,弄得监考很紧张。我那一年还有一门叫“综合”的诡异科目,文综要考历史地理政治,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我那年是第一届正式考综合,从老师到学生没人知道该怎么复习。十年后市教委宣布取消综合考,自己扇了自己一个大耳光。可怜整整十届高三生莫名其妙地多考了一门莫名其妙的试。

原以为考完后会很轻松,但其实等分数的这半个月才是最煎熬的。等待,等待造就的想象力折磨着全家每一颗脆弱的心脏,一切可能或不可能的结局都在脑海中被不断的肯定和否定,直到崩溃。我和爸妈相互受不了对方的抓狂,于是我逃去堂哥家避风头。白天狂看堂哥的 VCD 消磨时间,晚上堂哥下班回来会一边抽烟一边和我聊天。堂哥大我两岁,又高又帅又幽默,除了读书啥都擅长。中专毕业后换了好几份工作,一直很辛苦。我现在还能清晰地还原当时的画面:堂哥叼着烟咧着嘴说“我们家第三代就你读书好,你一定能考上的,考上了要连我的份儿一起读”。堂哥从来只说搞笑话,一下子这么煽情让我很受不了。

我在查分的那天回到家,一家人谁都没提查分的事儿。但当天晚上是绝对没人睡得着的,零点的十二下钟刚敲完就听到老妈悄悄爬起来打声讯电话,打完后坐那儿沉默着,我也不敢说话。黑暗中爸爸偷偷问考了多少,妈妈报出的数字立马使我从床上弹起来狂叫。等了半个月,这一次的等待等到了神圣的天国福音。我以一本的分数进了上师大中文系,用我爸的话是浪费了二十多分,当初应该填上海大学。但对我来说只要达成目的浪不浪费就不在乎了,毕竟我是个差生,很清楚地知道除非人品爆发绝不可能上一本的。所以填志愿的时候只填了提前录取批的上师大中文师范专业,其他的一本二本专业一概空着。当时我的班主任一次次劝我多填几个保险一点,但都被我固执地弹回了。整个高三读地很充实,因为目标简单明确,只要能严格地执行计划考个大学还是不难的。那年是男足第一次进世界杯,第一场比赛的时候全校停课看球。一半男生向一半女生反复解释什么叫越位,另一半男生女生在教室后面做题背书。最终男足三场皆墨一球未尽,最终我以文科班第二的成绩毕业(文科班状元那哥们儿比我高三分,但大学里和我继续做同学,本科毕业后考取了华政的法学硕士)。

2006 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那年我的师姐坐月子,于是校长让我这个新人顶替她,去教高三……教了三周后学生的测验成绩不好,于是校长又把师姐提前请回来,把我放到高一去跟班学习。这次调动对刚工作的我打击不小,闷闷不乐很久。我妈看出我情绪不好但又不敢问我,就打电话给我兄弟让他开导开导我。07 年 5 月,单招考后我和师姐被叫去阅卷。一起的还有三个体院附中的老师,我和附中的一个老师一起负责作文。当年的作文题是《一场精彩的配合》,很适合运动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就描写比赛前后如何与教练、队友配合赢下比赛,也不失为一篇合格的作文。但也有一些奇葩考生,比如有个短跑的写自己与跑道配合,又比如有个击剑的写自己和剑配合,做到人剑合一(这是不是就叫做“剑人”?)……那届高三最后考出了一个正常的录取率,我虽然只教了他们几个星期,但他们中有几个至今与我保持着联系。比如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王同学,大学毕业后当过健身教练,现在是一名飒爽的武警战士。

我的朋友老枪在他的雄文最后总结道:“没有人会为你写一本教材,没有人会为你一份试卷,你必须自己给自己出尽难题,然后硬着头皮去解决它。跟忧愁、焦虑的生活本身比起来,高考实在太不值得一提了。”这是一个跨过高考这道坎的人,在艰难跨越生活这道坎时的回眸一瞥。是啊,跟生活本身比起来,高考实在不值得一提。读同一本书,考同一张卷子,用同一种标准来评价你,还给你三年时间,难不难?

2009 年我的第一届学生踏上了高考之路。他们是我从高一带上来的,感情很深,而且颇有几个值得期待。第一次独立带高三,感觉比自己读高三更难熬,每一天都是拉锯战,明明自己也很疲惫却还要鼓起力量给学生大气。高考之前我的两任课代表都由于没有二级运动员证书没法报名,只得黯然回老家,为此我又是写诗又是撰文伤心了很久。越是大限将至我越是止不住地想象,想象我站在校门口,对每一张疲惫的脸报以自信的笑容,用力握住每一双战栗的手,对每一颗犹豫的心脏说一句“加油干,好运与你们同在”。但在高考的前一天我叔叔过世,所以高考前夜我陪哥哥守灵。

第二天清晨,当弟子们踏上战场时,我却只能眼巴巴的盯着天花板发呆。我所能做的,只是为每一个名字发去一条消息:“这个时刻,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永远与你们同在。我们将携手创造竞校的传奇!”铿锵激昂的话语在空旷的天花板上回荡,在那个早晨显得特别的无力而虚伪,一起回荡的还有越来越大的焦虑与期待。这批孩子最终让我很自豪,因为他们考出了前无古人的成绩,我这届的第六名在过去十年都能是第一,更有一名女生考出了历史第一的分数,即使是没能录取的学生大部分也在复读一年后考取。

在考前我组织他们看了当年上映的《高考 1977》,一部主旋律影片,有点小煽情,对于知青的生活、心理刻画毫不到位,也丝毫没涉及造成一代人悲剧的根源。但当看到知青们为了赶火车翻山越岭命都不顾的时候,很多学生和我一样,还是感动地落泪了。如今人人都在骂高考,学生骂,老师骂,社会各界的阿猫阿狗不论是高考的受益者还是受害者,无论懂不懂教育都在骂高考。一副非废除之不快的架势。但《高考 1977》提醒我们,曾经有一段时间,没有高考,但那时的年轻人很绝望;曾经有一段时间,想参加高考要先查你祖宗八代的成分;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的年轻人从恢复高考中看到改变命运,看到了打破出身论的机会,他们激动地如同获得再生。如今的学生中有很多家里是做生意的,这要搁在 1977 年之前就是投机倒把罪,如果是开公司开工厂,那就是走资派。家里的长辈只要有这么一个,你以及你的孩子就一辈子没机会考大学,只有最根正苗红的,最革命的工农兵的孩子才能考。在那些年代,你是不会有心情去抱怨考试有多难的。

2012 年,我的第二届学生走上了人生的试炼场。昨天我给竞校的孩子打了电话,详细询问了我走之前老高二孩子的录取情况。此前我一直关注着他们在群里发的消息,很多考上的孩子把自己的分数截屏发了上来。昨晚我对同事说,看到他们大都考上了,我内心的负罪感才能解脱。是的,我背叛了他们,在他们高三的那年。当初说好不抛弃不放弃的是我,但偷偷辞职的也是我。他们早知道我要走,我也早知道他们知道。但双方都心照不宣地上完高二的最后一课,没有欢送没有不舍。竞校的孩子在这一刻很成熟,我相信他们能理解我的背叛和痛苦。这一年里我曾五次偷偷回去,但都没敢去看他们,我欠他们的。当年和我一起去黄山的孩子,南考过雅思去了澳洲,冯凭借语文和数学的爆发考上了体院,丁最后一刻决定放弃为留学而努力。经常和我一块儿吃拉面的森有惊无险,辉则被潜规则黑了。在他最困难的时期我没有给他任何支持,好在他应该能走出阴霾,因为听说他决定复读了。无论你同不同意,高考是一次试炼,是一次成人仪式,是年轻人被成人社会认同的过程。你当然可以选择无视它拒绝它,不高考你也能成才也能成功,但可能要走更多弯路。

高考和科举一样,在诞生之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但这是“考什么”和“怎么考”层面的问题,并不能因此认定高考应该取消。所有叫嚷废除高考的人从来就想不出比高考更公平更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那么这种叫嚷有多少价值呢?还有很多人一谈到社会问题就说是教育出了问题,一谈到教育问题就说是高考指挥棒害的。给人一种取消了高考这个社会就会迅猛发展的错觉。高考是存是废是改取决于它是否能继续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取决于它是否阻碍了社会的多元化。现在社会上对高考的批判无外乎缺乏公平性、科学性、人文性,抹杀创造力,一考定终生太残酷。这些论调不新鲜,一百年前的人也是这么批判科举的。但当时的教育内容正在由儒学向西学转变,科举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并且作为官员选拔考试的科举也已经妨碍了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今天的高考是这样吗?显然不像。取消了之后如何选拔人才?没人告诉你。

如今大学自主招生很热门,而且会越来越热门,将来很可能会和高考并存成为多元化的人才进阶方式。但自招是不能完全取代高考的,因为高考的本质是中学向大学输送“合格的学生”,而自招是大学从中学招收“大学认为好的学生”。两者的结构不一样,自招要彻底取代高考,除非从今以后中学教什么由大学说了算。而且自招真的就比高考公平科学,就能考出一个人的能力了?你像今年网上流出来的复旦千分考题目,问你 2011 年中国船员在越南哪条河遇袭。这道题考了你什么能力呢?这段新闻你看过就知道没看过就不知道,跟能力有啥关系?何况如果是一个偏远农村来的考生,全村都没有电视没有报纸,这道题他如何做?公平性如何体现呢?其他文史地类的题目无论是知识点还是形式都和高考没啥两样。所以自招是个好东西,应该和高考并存,使得各种人才有都进阶高等教育的机会,但要完全取代高考是不科学的。

最后,无论现在多苦都不要痛恨高考,没有高考你们可能会失去得更多。白岩松说: “1988 年我来到了北京,成为一个大学生。虽然我们今天在中国依然有很多的人在抨击中国的高考的制度,认为它有缺陷,但是必须承认正是高考的存在,让我们这样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没有高考,我们拿什么与富二代比?”很朴实的道理,高考再不完善但它的存在保证了一条平民百姓的成才通道。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3 07: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高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高三理科重点班,班上男女比例 43:17,共 60 个同学。就在高考前三天,也是我们离开学校的最后一天,我们跳了最欢乐的一场交际舞。

关于交际舞要从高二说起,那时候上舞蹈课,老师看我们班只有 17 个女生,便让女生站成一排,胆子大的男生可以主动上前邀请女生作为自己的舞伴,女生有权拒绝,直到女生全部被选走,剩下的 26 位男生自行组合成 13 对。

当时男生都很害羞,理科男可以理解,一堆人站在我们对面没一个敢站出来,而我事先怕自己没人选,已经和一个玩得好的基友打好招呼,让他选我。那个时候男生没有一个人敢当第一个,所以气氛变得很尴尬。我便一直给好基友使眼色,让他站出来,他的口型应该是说:“等一下。”

老师鼓励了好一会还是没人站出来,便点名:“班长带个头。”我们班长是一个很安静很安静的男生,他被选为班长完全是因为他分班考试拿了全级第一。

班长没有办法,站了出来,然后犹犹豫豫地走到我面前,用不是很到位的绅士姿势邀请我成为他的舞伴!我当时整个人都蒙了,我看着远处的好基友惨烈的眼神,真的很想拒绝班长的一片好意,但是老师又开口了:“班长带了个好头,大家向班长学习!”我想我要是拒绝了班长,这堂课真的没法上了,所以一咬牙就答应了。

后来好基友没有站出来,而是选择成为寂寞十三组的一员。我一直觉得对不起他。

那一年的舞蹈课,经常有同学满是懊悔地说:“早知道当时就脸皮厚一点,也不会沦落到和基友跳舞的地步!”大家都是笑笑而过,但是不知有多少男生是那个时候才第一次牵到女生的手。

可以在纯真的岁月里,因为一个理所当然的借口,牵起女孩子的手共跳一支舞,可能是我们班上很多男生独特的回忆吧。我和班长跳了那一年的舞蹈课上所有的舞,也没有说过几句话,真如我前文所说,他是一个很内敛很内敛的人。

舞蹈课是我们班高二那年的美好时光,寂寞十三组也传出很多趣闻,如某某男生转圈的时候特别风骚,某某某男生劈叉腿的时候特别带感等等。只是高三那年大家都全身心投入到备考中去,再也没有人会在课间十分钟的时候练习跳交际舞。

回到开头,离校前的最后一天,班主任让我们全班同学再跳一次交际舞,我们把课室内的桌椅板凳全都移到角落甚至是走廊,在教室里空出一大片地,然后女生站中间围成一个圈,每个女生对面站着当时的男舞伴,17 对男生女生就这么围成两个同心圆。课室里很快响起了熟悉的歌曲,我们再次和舞伴牵起双手,凭着模糊的记忆开始踏步,转圈,拥抱,转圈,鞠躬。

本来到鞠躬这一步,一小节的交际舞就结束了,但是老师下达命令,每个男同学向自己的右手边移一步,牵起另一位女同学的手,然后音乐再次响起……

我们很快理解了班主任的意思,连音乐都不用暂停,我们一直这么默契地跳了下去,我们开始和熟识的、不熟识的异性同学说“高考加油”,每一小节舞曲有接近一分钟的时间,在这一分钟里我们一直牵着对方的手。我牵过紧张得流汗的手,也牵过冰冷得僵硬了的手,牵过好朋友的手,也牵过曾经闹过不愉快的同学的手,我们看着对方的眼睛,心里想着今天过后我们就再也不能在课室里一起读书了,突然觉得这帮男生害羞起来真可爱。

很快,我们牵过了 17 双不一样的手,然后剩下的 26 位同学也被老师安排了进来,我们开始随意搭配,随意跳舞,尽管还是很普通的舞步,但是教室里笑声不断,老师一直在录像,后来也被我们抓过来一起跳,我们又叫来了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连路过的化学老爷爷也不放过。

高二那年我们在舞蹈室里,文静的女生不喜欢调皮的男生,内敛的男生没有踏出勇敢的那一步,但是好在那一次的欢乐大舞会,让我们班上的同学一直到现在还在微信群里互动,要知道我们原本只是一个死气沉沉的理科重点班。

如果高考注定是一个转折点,我们要得到的不只是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一大份珍贵的友谊。如果高考注定是一次离别,我们也别走得太匆忙,和同窗作战的他们好好说一声:“高考加油。”看过很多匆匆忙忙的离别,总要叹一口气,人生远没有忙到连道别的时间都没有的地步。用仪式给那段青春画上一个句号,终归是令人回味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3 07: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查高考成绩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原回答写于 2017 年)

大神们真心多,各种 650 以上的高分,连考上厦大都算是发挥失常。并不是酸,只是感叹,这些分数和大学离曾经的我还有我家里的那些孩子们显得有些遥不可及。我想,这些同学们,大部分应该都是来自城里里面的孩子吧。

我高考已经过去六年多了。今年是我妹妹高考,复读。我们在福建,其实算是竞争压力比较小的。妹妹第一年考试,不算特别努力,但至少也算是有用功读书,成绩 373,福建本二线 360。无比尴尬的成绩,只比本二线高了 13 分,这意味着,只有极少数的学校你可以去选择,而且是那种学费巨高的民办学校。这让我们农村家庭如何承受得了。然而父母依旧愿意花钱去读,即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不高。因为他们觉得,读本科就有机会,就应该去读。他们不大了解城市激烈的竞争,现在的大学生早已没有当年的风采了,更何况是最末尾的本科学校。后来,我苦心劝妹妹复读,一方面为了考一个更好的学校,一方面也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2016-2017 学年,晚上我经常给妹妹打电话,通过电话远程教她数理化生的知识,带她做题。并不是妹妹不努力,而确实是天赋有限,加上学校一般,无法取得明显的进步。有时她也很茫然,成绩没有怎么提高,又没有什么特别具体的目标。我着急,无奈,甚至于生气而怒吼。因为对于我们农村家庭来说,你知道的,高考意味着全部,意味着你是否有机会完成阶级的晋升,而不是继续待在农村或者作为一个城市的务工人员,永远处在社会最底层。就这样,坚持或者说有点煎熬,到了高考。高考考完,总体感觉比去年好了,虽然难度比去年大,但是妹妹感觉成绩应该会比去年高吧。6 月 23 日,成绩公布,我登入系统的时候,手都在抖。因为这成绩,决定了这一年高考复读的意义所在,决定了未来几年妹妹会有怎样的发展,决定了家里的经济能否好转。最终成绩 392,依旧不到 400,好在今年的本二线因为考试难度升高而下降,只有 333。这意味着妹妹的分数比本科线多了近 60 分,有机会上一个公办地方院校而不至于去民办院校。我很高兴,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也算是有所收获吧,也算是对得起妹妹这一年的努力。两天前查询录取结果,妹妹最终成功被一所地方院校录取,即将开始大学旅程。

我感慨的是,如今的城市农村教育差距之大,让那些名校对于寒门学子显得愈发地遥不可及。2011 年我高考,好不容易在农村的中学杀出重围,考了一个省一本,到了大学之后才发现,原来考到那里的人大部分都是在以前学校里处于中等的人,甚至有同学说是自己考差了才来到这里。后来大学努力了四年,保研到了厦大,认识了许多高考考霸。再后来上知乎,发现到处都是大神……是吧,这就是差距,我高中母校,三级达标校,每年本一不过十几个,那还算是特别好的时候,而到了妹妹这一代,本一的可能就只有两三个了。接触了城市教育,学校要求高,学生学不好还有各种补习班,甚至家长肯花钱上 500/2h 的机构一对一课程。天,那可是 500 块钱两个小时。

我想,这得是怎样的努力,才能抵消掉这投入上的巨大差距。而对于普通农村家庭的孩子,她们的未来又在哪里。

-

2018 年,又一次高考结束,再来更新我的回答。去年的有感而发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评论很多,因为时间问题没有一条一条的回复,谢谢大家的鼓励与支持。

教育的不公平,实为发展不平衡所导致。家庭条件真的决定了很多。去年,同样是高考后,我的一个学生晒着各种旅游照片,而我妹妹选择去了工厂勤工俭学。妹妹新入学的这一年,像极了当时的我,不会坐车,走哪里都迷路,什么都不会。我们都是从狭小的圈子里走出来的,阅历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即使是现在的我,依旧受阅历所限。

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要达到同样的成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我们依旧还是有机会的,用加倍的努力来代偿先天的不足。哪里不会,就主动去学。家庭困难,就勤工俭学。阅历所限,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有勇气,去改变那些能改变的。如果你也有一样的困惑,希望你保持向上,不断向上,在各个方面上锻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无论怎么样,都不能放弃希望,对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3 08: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一个中考 / 高考的监考老师是什么体验?

2018 年高考我监考。

高考监考一天下来,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下午往食堂走的时候碰到一个关系好的数学老师,他说,给他五百块钱他都不想干监考这个工作。我不一样,如果学校真的给我五百我就干,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我就是那个鬼。

第一次监考高考,学生们第一次参加高考。我们都是第一次,但是我想我们的境遇还是很不一样的,我一点也不紧张,因为我知道高考的不是我。我一板一眼的给学生说着一些规定话语,比如:

“同学们拿到草稿纸,在带有印章的地方写上五项内容,考点、考场、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

“下发试卷,在拿到试卷之后填上卷首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在开考铃声之前不许答卷。”

“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十五分钟。”

在学生坐进教室还未开考前,教室里面异常安静,只有风透过纱窗时带有的微微的呼啸和偶尔掉落的文具声。但都很快被捡起,教室又恢复到平静。

诡异的安静,严格的检查,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明这次考试与前面无数次的考试是多么的不同,人们需要这种仪式感来结束或者开始一段不同寻常经历,而高考就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经历。

然而高考又是那么普通,当学生答题的时候,开始时候的那种扭捏和紧张就像被透过窗纱的那股穿堂风给吹走了。身体处于了一种放松的状态,人们用自己熟悉的姿态答题。

有的趴在书桌上,眼睛离试卷不过四五厘米,简直能钻到试卷里面去,我怀疑这样的姿态到底能不能看透出题人的心思。

有的学生两脚放在凳子的左右两个横杠上面,样子像个猴子,如若一思考一挠头则一个猴子便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你的眼前,我那一刻希望他聪明的像个候,你不能笑,因为你是监考人员,得专业。

还有学生将自己扭成麻花,脚放在桌子的右侧,身子却往右拧,以一种怪异却看着舒服的姿态答题,我把这样的姿势成为“扭毛巾答题法”,因为它就像扭毛巾挤出里面的水一样,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扭出来。

他们之前做过无数道题,在那么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挑灯夜读,不断告诉自己今天吃的苦,会在高考的答卷上得到回报。但是我想当他们真正坐在考场上的时候也会有短暂的怀疑,就如同我当初一样。但是你此刻得相信你自己。

开考之后,教室里面三十三个人,其中三十个学生与三个监考人员也就是我们分道扬镳了,学生们看似在教室里面,实际他们已经到达某种精神层面里面去了,只剩下我们三个凡夫俗子在教室里面。我没法逃离,我的腿疼,腰疼,站久了脚也疼,那一刻我给自己起了一个外号:三疼。

开始还好,当开考一个小时以后我整个人真的不好了。

我开始分配精力,尽量减少脑力活动,告诉自己不要思考人生和理想,想想怎样才能活到吃饭,我的视力开始下降,看学生也更加可爱了,觉得谁谁都能上北大,上清华,恨不得也去参加高考,但是隐隐呼呼听到一句:裁判,请回到裁判席。

但也只是一小会,一想到考完可以吃饭顿时来了精气神。

我站在教室的最后面的黑板的一角,这是一个领导大会上通知的,我手背着,努力做成解放军叔叔站岗时的样子,我大一军训时候做过这个动作,当时我们教官告诉我这个动作叫做“跨立”。样子参考指挥部门口站岗面对面两个士兵。

我认真且负责的坚持到考完。

学生们走出教室的时候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那里面有踏实和放松的意味,我还听到过道里面有人讨论考试题目,我想告诉他们这些不重要了,赶紧休息准备下一场考试,但是我还得待在教室收卷子。

一场考试结束了,他们从自己苦思冥想的沉思之中回到自己所在的现实世界之后,他们会得出一个结论,高考也没有那么神秘,甚至和我们平时的考试感觉一模一样,只不过多了两个站岗放哨的。

高考是一种仪式,整个中国的仪式,因为它代表着公平与正义,因为我见过太多名义上的多元人才录取方案被有权势者利用,让我再难相信有比高考这个在专家眼中依然是畸形教育的方案更加公平和正义的。每年的六月七号、八号这个机器就在运转,他能横扫一切权势,给最卑微的人们以希望和力量。而我今日就是这份公平与正义的最直接的执行者。说到底我还是满意的,是满足的,尽管身体在这中间背负着劳累。

高考结束了,他们的高中生涯结束了,我也结束了。

我们一行三个人拿着所有的家伙事又回到了考务室,查验完毕,就奔赴食堂去了,我一定是饿坏了。

过程琐碎疲惫,内心枯燥乏味,行事需严谨细致,面对考生当礼貌幽默

过程琐碎疲惫,高考前一天及每科考前都有考务会,布置考场、指纹机等机器的培训。有时去外校监考得提前两个小时出发,个别考场中午只有考务室可以趴在桌子上休息,每次监考都慨叹是对身心的一种折磨。

内心枯燥乏味。无聊是极为可怕的,深有一种做著名的“关在一个地方让你啥也不做”的心理实验之感。此时只能品读一下试卷,与对楼监考老师相顾无言,互为风景;抚摸触碰教室里布满斑驳历史的墙壁,认真审视手中怡宝水的产品说明是否有语法错误,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感慨自己为何在此虚掷光阴,研究一下摄像头的盲区……

行事需严谨细致。虽然内心并不喜欢这种机械化的劳动,不过我的原则既然做了,就要将自己的责任做到极致。精确地卡住每一分钟分发各类资料,细心温柔地将条形码贴在学生手上,耐心检查每一个学生的 A、B 卷的填涂,20 秒内准确发完试卷,答题卡认真数三遍……对我们来说,或许只是人生中平常的两三天,但对于考生来说,或许是他们一生的转折点。

面对考生当礼貌幽默。高考,学生已经极度紧张了,这时候老师应当善良一些,尽可能表现得温柔一点(仅代表个人意见)。

首先,我会全程微笑,向考生传达“别怕,有什么事找我就行”的信号。有时候看着学生还是挺心疼的,因为她们连准考证掉在地上都在纠结能不能稍微离开座位捡起来,在感慨教育束缚人性的同时我也会箭步走过去帮她们捡起各种掉落的东西。

其次,我会对每一个考生说谢谢。当他们配合演出,拿出身份证、准考证给我检查以及录入指纹的时候,我都会说一声谢谢。很多考生会在分发资料的时候跟老师说谢谢,我也会轻声回答“不客气”,并报以我一贯的微笑。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为何不过得融洽一些呢?

再次,法无禁止即自由,草稿纸发下来之后,你爱写啥写啥。能不能草稿纸上面写东西,这点从国家到各个层面的考场守则都没写,为什么有些老师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善意地理解这一规则呢?

其它的,如穿最轻声的鞋子、尽可能避免走动等等都是应有的题中之意。

最后,我会表现出适当的幽默感让考生不要那么紧张。比如在发草稿纸之前先预祝他们考试愉快顺利,比如我会在说试卷袋完好无损的时候刻意用调笑的语气显示这一过程严肃中透露出的荒诞(这一招只在学业水平考试上用),整体效果还行,至少给两个女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一直想遇到这样的监考老师,很高兴活出了当年期待的模样。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仍然记得有一年当我走出考场,有几个考生特地留到最后向我鞠躬惜别的场景……教育,有时候改变一个人难到让人绝望,有时候却只需几个眼神,几次微笑,几声礼貌的谢谢。(当然,我可能遇到了极有教养的几个孩子。)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4 10: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考挤入全省前 1%,对今后的生活会有哪些帮助?

我对百分比不是很有概念,几年前高考被清华录取了,但是因为早就准备好出国了所以没有去清华。现在在美国排名前五的大学读本科,算是勉强有资格回答你的这个问题。简单的答案就是“没有意义”,复杂一些的答案如下:

高考是全国统一的考试,虽然每个省难度各有不同,但它的特点只有两个字:简单。因为要照顾到全省几万几十万的考生,让他们的分数呈现一个不要太难看的分布,只能让考试难度接近中等学生的智力水平。你现在已经是高三生,应该已经体会到,高三的一整年几乎学不到任何新的知识,而只是在抠一些无意义的技巧、准确率和速度,成绩并不能准确反映能力。这种情况,往往造成一些熬夜苦读、刷题背书的人的成绩突飞猛进,最终极有可能成为你说的那 0.1%甚至 0.01%,进入到清华北大。

我高中的时候也觉得任何事情只要通过努力就都能完成,上大学之后发现,想做成的事无一例外也需要靠天赋和运气。有了这两点以后才有努力的资本,不然就像你想生一堆篝火,花尽力气捡柴火却没有火种去点燃一样,白费苦工。我非常同意上面的一个答案中的一句话说,努力是没有尽头的。但是找不准自己的天赋,实在没什么可努力的事情。抛开自己身上的压力去看看这个世界上那么多苟活的人,哪一个不是在辛勤地经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工地上搬砖的民工可一天都没有停下自己的努力呢,但是我觉得这不算是你说的“对生活有帮助”吧。

在学校接触到很多老师和研究生,有很多来自清华北大的那所谓全省 0.1%,和别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所说的话题,无一例外是当年在清北的时候有多么牛逼、他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怎样牛逼,高考考进全省的 0.1%是他们人生的巅峰、会一生佩戴在脸上的一枚勋章,现实生活中却只是一个畏首畏尾、一事无成、被老板和同僚欺负,自己觉得自己抱有远大梦想却不受赏识的 loser。这些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邮箱用户名、甚至微博用户名都是"xxx_THU"或者“xxx_PKU",躺枪的请不要打我。相反有些本科来自不那么显赫的学校的人,真心热爱自己所做的学术,每当谈起这些话题来眼神都会发光;因为不曾经历高中时期对自己身体和心灵的巨大压迫,所以也更会玩、更会享受人生。

说实在的,在大学里面学习的课程,可能并不是上大学的意义所在。网络资源如此丰富的今天,任何一门课都可以自己在家学习,很多时候效果还比去那个容纳 100 人的教室里听那个有口音的老教授讲的还好。但是我们仍然要上大学,是因为我们在大学里能够遇到很多和自己水平相似、兴趣相同的有趣的人,让你走出从小长大的那个小环境里,看一看外面更大更精彩的世界。这个水平相似其实指的是天赋和智力水平,但高考考察的却是“积累”。如果有人靠一味用苦工,达到了超出他智力水品太多的积累,即使进入到一流的大学,也只会对生活丧失信心、对自己感到绝望而已。当然如果有人荒废了自己的天赋,进入到不如自己水平的大学,也会感到非常的痛苦。

所以我觉得你题目里的这个“挤”字,大可不必。顺其自然上一个自己力所能及的大学就可以了,然后多用心观察体会自己的天赋在哪里,发扬光大,比压迫自己的精神和肉体、排进全省的百分之多少,来得现实得多。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5 08: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高三以及高考有哪些辛酸和泪水?

鉴于题主的问题是要问高考前的辛酸经历,同时还要给后生以告诫和经验。所以我的答案就会融合这两点。

以下正文:

对于每一个面临高考的孩子,我只有一句话想要奉上:永远不要用过分严苛的要求和希冀绑架自己,不要活得太用力,不然有你的苦头吃。

活得太用力是什么概念,就是你发现你自己变得争强好胜,从学生生涯上来看:面对大型考试忐忑不安六神无主,你害怕失败,想要激流勇进又畏手畏脚。最后发现这种对失败的恐惧和对成功的贪婪会吞噬掉你的整个生活:已经超越了学习的范畴,就连生活中都变得特别敏感

太用力、太希冀,就会产生无形的压力捆扎住你的全身。

——然后如果不出所料,这种心理上的障碍会让人在高考中溃不成军

我就是其中败北的那一个。

暑假去上海做社会实践的时候,路过复旦大学,恍惚间就觉得心里被生生揪了一下难过。在我慢慢就要接受“噢你就是个二流学生”的时候,“别人的大学”让我想起来我还在高中时候的那段时光。

——然后悔恨:你为什么当初要那么在乎那些细枝末节,为什么要神经质一般给自己添堵,为什么在那段时间里变得那么敏感异常,你为什么要在最最关键的考试里掉链子。

我们被灌输很多奇奇怪怪的思想,对其他人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带着自我感情的判定。比如说:xxx 成绩不好完全是因为他不好好学习、学习态度有问题。

——在我尚还学习生活顺风顺水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

是的,也不是没有过梦想和辉煌时刻:以全市顶尖的中考成绩进入全市最好的高中最好的班级。在河北这个人口泱泱的大省,很多班级人满为患,六七十人是常态。但是我所在的班级却只有三十几个人,来自全市最好的各个初中成绩最顶尖的那一撮儿学生,配备最好的教学资源。事实上我们之后的成绩也没有愧对“珍珠班”的称号:平均分超过另外两个珍珠班二三十分,在整个年级 28 个班里遥遥领先。

在我活得不那么用力的时候,我的生活里从来不去介意自己的成绩和名次,因为我知道班里都是市里最牛、甚至全省都排得上号的大学霸大学神,而我不过是智力平平学习能力一般的那一只。我只不过踏踏实实地上好我的每一门课,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份作业,闲暇之余作为文艺青年写写散文看看名著哼哼歌儿,课间和周围人拌拌嘴,晚上和室友们聊聊天。生活安静平常但又不乏脚踏实地奋斗的朝气。

那段时间应该是我学习生涯里最快乐的时光,以至于两年以后我无数次地想抽醒自己然后对自己说:求求你回到高一的那个你好不好。

是的,我那么快乐地无忧无虑心无旁骛地学习着,热爱文艺又关心时政,考试的时候放松又平静,一切难题也就不过如此。这样的我成绩怎么会差。所以那段时间我的成绩直线上升:班级第 11 年级第 35 -> 班级第 7 年级第 21 -> 班级第 2 年级第 3。

是的,文理分科前的期末,查成绩的时候我自己都惊讶了:语数外 + 理科=年级第四;语数外 + 文科=年级第一。

那是我高中生涯里最顶峰的一次。然后是漫长的、漫长的下坠期

那时候正面临文理分科,我想学文科,梦想说出来也不怕被嘲笑:那时候我跟很多人说我要当中国第一个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当然,现在莫言大大已经成了第一人。爸爸是文科生,他说:“你永远都难以想象背诵那么多本书,有多痛苦。而且你有还算聪明的脑瓜儿,你应该去学更有发展潜力更好就业的理科。”

也许生活得坦坦荡荡自由自在的人们永远没有办法理解被成功学荼毒的少女思想。被成功学荼毒的人很可怜,因为为了成功他们会放弃很多东西,包括兴趣、爱好和梦想,只为了赌一把将来遥遥无期的名誉、金钱、地位。很不幸,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一边嘴上喊着“我恨死数理化了”,一边和它们日夜相伴。天赋技能点上缺失让我慢慢觉得学习生活里第一次有了“吃力”这个概念。

不不不,这都不是我为什么开始活得很用力的开端。

一切开端都是从文理分班后的学生会招新开始的。

我还算能说会道,那个时候虽然还没有接触编程但是因为从小到大喜欢打网游或者单机大型游戏喜欢折腾所以还算挺会用电脑,那个时候做过当地市晚报的小记者还发表过不少东西,也许是因为如上那些原因,我成为了班里参加学生会面试的唯一通过的走了狗屎运的那只。那段时间我跟着我的部长筹划一个大型环保公益讲座,时常翘掉自习课去找资源做 PPT 排练演讲。

但是你知道的,依照河北众中学被衡水中学荼毒的那个尿性,每天仅剩的一节自习课根本难以支持我写完作业,我又是那种打死不在寝室打灯坏眼补作业的听话小孩儿。所以一小段时候后班主任忍不住了,某次她来教室发现我又翘了自习之后,站在教室门口等我回来。等我回来的时候她瞪着她的眼睛说:“要么你就退掉学生会,要么你就给我滚回家。除非你继续给我考年级前几,不过我估计不可能了。”

——凭什么要小瞧我?凭什么我不能继续年级前几?

活动结束后,分管学生会的老师说:你们辛苦了,今天教育局领导说今天的活动特别棒。我们的视频录了下来在教室的电视上都有播放。

但是那又怎么样,这都让我开心不起来。因为那次月考我滑到了年级五十五。

——那个时候我就对自己说:别怕,下次我一定会回来的。

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在赌场赌赢了很多把赢了很多钱的人,第一次输的时候那种感觉。

就是那种下一把我一定要赢的,特别在乎的,特别用力的,咬牙切齿的感觉。

一切大概都从那次开始发生了转变。

当我不停地告诉你自己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思绪却因为这种接连不断的自我提醒变得混乱不堪;当我不停地告诉自己考试要加油的时候,却会因为这种高度紧张而每每在考试之前发生应激性肠胃炎;当我不停地告诉你自己,你能不能别老那么听神经敏感不要老是被身边人自习课的聊天打扰,我就越清晰地听得到他们的谈话;当我不停地数羊不停地说你快快睡的时候,迎接我的却是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失眠的夜深。

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烦躁不堪的,从什么时候开始严重失眠的,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点声音都会让我心烦意乱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效率低下容易沮丧难过自我否定的呢。

我说不出每个变化出现的具体的时间,但它们就是这么潜移默化地发生了。

现在回想看来那都是一段糟糕非常的时期。晚上的时候出了我寝室里面其他三个人都在打手电学习,上铺的孩子总是在我即将进入睡眠的时候把我晃醒:年代久远的上下铺会随着哪怕细微的动作摇晃作响。后来,我总是在熄灯后深深浅浅地一边睡着一边不受控制地用耳朵观察她们:她们翻书了,她们在说话,她们下床了在走路……总是等到夜十分深了她们都睡着才能安心睡去。后来更严重的是,等到一切寂静下来,我听着她们的呼吸声自己却渐渐清醒。

——有的时候一夜无眠。

午休的时候想要补觉却总是深深浅浅睡不着,时间太短,十几分钟,在安静下来之前寝室里都在聊天。

那段时间耳朵敏锐异常,自习课上身边任何微小的谈话声都让我心绪不宁。耳朵自发地捕捉声音,越不想听它们越清晰。

那段时间觉得自己整个都充满了戾气,能感受到所有人都在远离我,直到有一天,室友说:你怎么变成了这样,你原来不是这样的。

——对啊,原来不是这样的。

——原来,我是晚上最能侃的那一个,虽然我不打手电学习,但是随她们折腾我根本不受影响;原来我是中午最能扯的那一个,虽然我在写作业,这并不妨碍我同时跟她们扯皮;原来我也是我们那一小片座位区里面挺能折腾的孩子。

——“你怎么变成了这样。”

你究竟是从哪天开始的呢。

——想着“我明天要精神百倍的上课”,所以闭上嘴冷冷地拒绝参与聊天,还说“咱停止吧”。

——想着“我中午要把作业写完一部分”,所以把自己跟大家隔离开来。

——想着“我自习课要好好学习”,所以默默地封闭起自己来,对聊天的身边人不胜其烦。

那绝对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我想着“我要怎么怎么样”,却从来都没有达成过原来轻而易举就能达成的目标;不仅如此,我还把从前所有要好的人一一推离身边,慢慢变得暴躁任性自私孤立无援。

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是挂钩的,这句话真的不假。在脱离大众的日子里,我收获了人生当中最烂的一段成绩,我一路下滑,开始在年级二十到五十晃悠,然后是八十,然后滑出百名榜,最糟糕的时候直逼年级四百,处在理科生的三分之一位置。

那段时间我还是报喜不报忧的孩子,我扛着这股难捱的挫败感。直到半年后的有一天我再次失眠到四点,我忍无可忍,起床给爸爸打电话。我第一次这么任性,也顾不上会打扰他的睡眠,然后抱着手机在寝室的楼道里难以抑制地低声哭泣起来。

我说:不行啊爸爸,我真的顶不住了。我知道是我的问题,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问题,我想改但是我真的无能为力,一切都跟环境无关。但是我还是想要搬出去住,你们来陪读也好,我自己住也好,总之我要属于我自己的能安静睡觉的地方。我也想让自己回到什么都不在乎的以前,我尝试了好久但是我做不到。

爸爸妈妈都忙,他们不可能来陪读。他们远在另一个城市,对我鞭长莫及。

他说,你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我不管。

我的父亲一向这样,打我十二岁离开家外地住校学习,他就将我的事情放任一边。

——那段时间我感觉到了遗弃。从没觉得这么无力。

更加严重的失眠,更加频繁的夜深电话,像是报复一般的电话打给父亲,又难以自制地夜夜哭泣,恨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调整好自己。当父亲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的时候,我已经失眠了长达一年多,是每夜,整个人变得萎靡不振。过年从学校回到家里的时候,舅舅说:哎呀,你怎么变成了这样,一点都不像原来那个蹦蹦跳跳的你。

父亲带我看心理科医生,吃安神药,甚至买安眠药吃。但一切都是扬汤止沸而已。

重新看到希望的转机是父亲的表妹毕业后分配我所在的学校当老师,她好心地让我在她新安置的家里住下。我开始我的走读生活,夜晚终于能够安心睡去。

我以为在我快要迎接一轮复习的时候我终于能够抛弃掉带着暗黑色彩的过往迎接曙光,那么我还真是高兴得太早了。

我确实有了一小段时间的恢复期,恢复了一部分精力,除了中午还是死活睡不着之外一切都朝好的方向发展。维持在年级五十名左右,虽然和以前的自己比起来还是相差太远太远。

直到自主招生前的那个寒假跑到天津去看精神科医生,我才知道那段时间我的焦躁病症叫做“广泛性焦虑症”。

我无法给这个病症做出任何专业性的解释,我只知道我敏感异常,往往一件或许无关紧要的事情让我思量很久,当它终于解决后就又会有新的东西牵扯我的神经。

我住进姑姑家里之后,才发现她家楼下有一户人家养藏獒,一大一小两只,大狗很凶恶。狗主人也是出于安全考虑,每天在清晨和夜深才遛狗,但真不幸,清晨 6 点多和夜晚 10 点半刚好是我回家的时间。一开始真心觉得没什么,知道后来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姑父跟我说,楼下有户人家出门的时候正好遇到狗主人遛狗回来,人和藏獒在拥仄的楼道里相遇,然后藏獒一个猛子扑上去把那个健壮的北方汉子摁在墙上咬,主人根本拉不动。

这是我又一个噩梦的开端。从此以后我开始提心吊胆,一开始是回去的时候忐忑不堪,藏獒每次看到我都往前飞奔,主人在后面拽得特别吃力;后来发展到上课的时候写作业的时候都不能停止想象藏獒的可怕样子,以及脑补自己被咬的疼痛。

那时候离高考还有几个月,特意去网上查了如果要是被狗咬了要怎么打狂犬疫苗:打很多次,而且还会有副作用。那个时候不停地都在脑补,万一被咬了之后怎么办;万一又是在高考前夕被咬了怎么办,那样我多年努力不就会毁于一旦。

所以,真的,一点都学不下去了。

有的时候上着上着课跑出去,躲在草丛里给爸爸拿手机给爸爸打电话(因为学校不让带手机所以必须躲起来),然后泣不成声。我跟爸爸说我怕啊我怕啊,我恨我自己这么怕。他也已经身心俱疲,骂我不成器天天给他惹事儿,然后说我不管了你自己解决。然后我就会满操场跑步,想要喊出来。那段时间觉得真是压抑无比,果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对你的痛苦感同身受,即使他是你的至亲。

我从来没跟同学或者朋友说过我的感受,因为我知道说了任他们谁也没法理解。其实说实话,当我走出这段阴暗时光,用现在的自己去看过去的高二高三那两年,我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可理喻啼笑皆非。

我不停地去执着于解决手头上那些让我觉得寸步难行的所谓困难,当旧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又会浮现。那时候我不仅害怕狗,我还害怕晚上骑车回姑姑家一个人经过的那条小巷,所以我让姑父来接我;我不仅担忧黑夜,我还担心哪天姑姑姑父回县城探亲,整个公寓里只有我一个我害怕,所以我会去同学家里蹭住……总之你根本想不到那段时间里我脑子里面都是在想的什么鬼。乱七八糟的,神魔都在想,神魔都在考虑,无时无刻不在头脑里多线程转着很多东西。

是的,很难学下去。

不仅如此,那个时间段我发现自己变得听神经异常敏感,我甚至慢慢感觉到自己左耳在生理学意义上的变化:尤其是左耳,容易发热,更能明显感觉到它的存在,更加敏感地捕捉声音。那时候班里自习课大家其实挺爱说话,有时候挺沸腾,有的时候悉悉索索。放在高一,自习课说话比高二和高三还要严重得多,但是那是我却不为所扰;但是到了神经敏感的那个时间段,我几乎什么都听得见,好像身边人的每一句话都能够被放大。注意力特别特别容易分散。你说你不“反抗”吧,你自己写不下作业去;你说你“反抗”吧,别人又嫌你事儿多,况且大多数人根本没受影响。

最严重的时候,我放假回家里的时候,家里人在一楼看电视,我在二楼关着门都能听见。每次写作业的时候都要趴栏杆上一通大喊:“就不能小点声吗!!”最后电视的声音都要调到细不可闻。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简直就是变态。

失眠最最严重的时候,有一次考完试放假回家,躺床上死活睡不着,然后就开始哭,嚎啕大哭,直到把父母哭醒。那种心情,没法形容。就是那种特别特别绝望的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我无力回天。

——我好想改变。

——可是谁能救我。

然后爸爸皱着眉头看着我,说别嚎了,睡不着看会儿书吧。然后他转身走进书房拿了本《毛泽东语录》给我。

那时候开始我养成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坏习惯,甚至直到现在都改不掉。比如考试和学习的时候,总是在边边角角上写下:“别想了别想了忘了吧忘了吧”或者“加油啊考完再想啊别让自己后悔啊这样的话”。有时密密麻麻写一小片,前面的男生会笑话我说,你咋在试卷上写日记。听到这话会觉得特别地羞耻。

考试的时候默默对自己自言自语,鼓励自己不要怕别想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往往这些自言自语其实最占用时间。

后来发展到用手指扣着手心的肉,让疼痛感布满全身才写得下去。

——那时候就觉得自己几乎要疯了。感觉自己把自己毁掉了。整个人生啊。

高三最后的时光里前座的男生是我这辈子都要感激的人。他在我最最难捱的那段时光里跟我说“我觉得你敏感得还挺简单可爱的,不做作”。高三最后的时光里我们每个人都失去了同桌,班主任实行单人单桌,每周往后推移座位。他爱回头跟我说说话,特别逗儿;轮流换座坐到最后的时候也乐意跑到坐到最前面的我那儿问我还有没有不会的题可以给我讲。他纯粹想帮我,心肠好,所以那个时候我也觉得真心要感谢他。他跟我讲很多人际关系处理的道理,也慢慢帮我打点在我发病时期被我无意中退离的友谊。其实我高中生活里最大的转机,真的是因为他。

所以特别感激。

在高考前最后的时光里,我好像渐渐能放开了很多东西,慢慢接受我真的再也回不到巅峰时刻,慢慢能够接受清华北大肯定录不上我这样一个事实,慢慢把目光投到那些一般般的 985。

高考的时候,爸爸妈妈跑过来陪我,他们在高考前一天带我找当地大学的心理学老师聊天。好像一切都还算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还是容易被很多事情一触即发。高考前一天晚上看到爸爸在玩儿一个新的笔记本,他说这是送给你的大学礼物。当时我就急了,说我们不是说好了一起去挑的吗。然后莫名其妙开始疯狂哭泣(你看,现在的我回想起来都没办法理解自己当时怎么了)。爸爸妈妈对着我满心哀怨,说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活神仙,怎么伺候都伺候不好。

高考第一天还算是顺利,除了语文第一次没有写完卷子。语文一直是我的强项,很多情况下一卷可以几乎不怎么刨分,有时候文言文和大阅读完全可以满分。但是作文没写完,但是还算是结了个尾,勉强不会刨掉太多分。我是数学大渣,向来数学最差,但卷子答得还算好。

第一天考完试的时候下大暴雨,我是笑着出来的。我年迈的大姨姥姥和父母在帐篷下面等我,外面是瓢泼大雨。那时候觉得,哟,高考好像胜利在即。

但不是这样的,第二天早上的理综。哦忘了说,13 年是河北省用全国新课标的第二年,出题套路都不是很明晰,遇到题目,尤其是化学和生物确实新颖。但化学和生物我真的不怕,我怕物理。

不不不,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可以答题之前,我居然拿起了笔!然后我就开始又瞎想了,我觉得可能会有人要举报我,虽然我一个字没写但是居然拿起了笔有没有啊!要是举报我我今年不就白考了吗!天哪这可怎么办!我记得高考前老师还说让我们不要太嚣张太自信,考场里有成绩不好的孩子本来就考不上,就盯着一中的孩子等着把他们拉下水。

所以你知道我有多逗比吗,整场考试!我都在想这个!

有将近二十分钟,我甚至一个字都写不下去不停地在草稿纸上安慰自己说“没事的没事的不会有事的不会有事的”写了密密麻麻半张纸。

最后如你所想,当我终于平静下来,我飞速地写,最后也只是把化学和生物写完,需要花时间和动脑子的物理,空了将近五十分的题。

将近五十分。

将近五十分。

你知道那是什么概念吗。

就是说,我离梦想,彻底永别。

中午哭了一中午,合着泪水沉沉睡去,骑车子去考场,然后写英语根本心不在焉,一边写一边想要哭泣。为了让自己集中注意力,用指甲把自己的手臂都抓出血来。

第一次居然是在打铃的时候才刚刚写完英语试题,我就知道这次我真的栽了,连我模考能拿单项年级第一接近满分的强项英语也崩盘了。

这就是那种活得太用力,最后却什么都失去的感觉。

高考之后的时光特别黑暗,不吃饭,不出门。我跟爸爸说,完了,我可能都上不了二本了。我算了下,,2012 年一本线 583,二本线好像是 530 多,今年不会差太多。

然后爸爸那相当长一段时间每天都醉着酒回家,每次看见我他都想跟我说话,但是他都忍住了。

我说我要去复读,他说不行,走大专你也要给我走。

我说我要去衡水复读,一定要去。他说不行,然后妈妈就哭了,说不行啊孩子,你上不上学都没关系,我怕我们作孽,我怕你把你自己逼死。

那时候他们都害怕我出事儿,其实他们都想多了。活下去挺好的。

我只是觉得很羞愧。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

我记得爸爸一直跟我说我是他的骄傲。他总这么说。

初中每每过年都能捧回来特别漂亮的成绩单,再加上我发表稿子,让他特别长脸。高中考年级第三的时候是过年,过年我们一起下馆子吃饭,桌上有他的专职写文字的朋友。后来他的朋友给我发了一篇文章,关于那场聚会。她写到,在我吃饱出门透气的时候,爸爸说:他读书的时候,觉得读个一本都像梦一样;我成绩不好,我上的大专;后来这么多年,我去过很多地方,也看了一些以往梦寐以求的大学;北京去了很多次,很多景点都去看了,唯独没有去清华园,没有去未名湖。我想哪一天,能作为一个新生家长,送苗苗进去。我的愿望。

那篇文章我看哭了。

但是很可惜,我辜负了一家人的期望,与此同时把自己推进了万丈深渊。

小时候爱吹牛逼,我说非清华北大不去。没什么比自己把自己逼死来得更打脸了。

高考出成绩的那天,整个家族很多人都彻夜未眠。在我跟所有人说,啊,我可能要走三本的时候,居然还是超出了一本线 80 分。我查完成绩,跟爸妈说,我考了六百多的时候,妈妈笑得特别开心,爸爸仰起头长吁一口气眼里顿时充满了泪水。

他说,行了,老老实实别去复读了,随便读个重点。别再去折腾自己了。

我不知道高考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于这个国度的,我只知道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摧残了一些人,尤其是我这种神经敏感、生活得太用力的人。

13 年 9 月,当我第一次站在武汉这个地方,走在武汉大学的校园里面的时候,我觉得就像一场梦一样:我居然真的有一天离开了高中,离开了成堆的试卷和厚厚的辅导书,离开了同桌前座和后座,离开了喜欢的少年,居然真的迎来了站在大学里的这一天。

可惜,和我一开始期望的目的地并不相同。

但是生活就是这么阴差阳错,生活用它的残忍来告诉我 一个人一定不要太用力地活,一定不要太在乎成败结果,一定要放轻松,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尽管我懂得这个道理付出了太惨重的代价。但是同时,生活最终还是没有抛弃我,结果远远没有我一开始预期的那么糟糕,至少我还在一个叫得出来名字的学校,学着一个越学越有意思的专业。

这就是我为什么告诉每一个高考 er,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说实话,如果高中踏踏实实地每步都跟老师走了下来,那么没有任何理由会考得特别特别烂。你要有这个自信,只要你有足够的训练和踏实,那么就算你发挥再失常,结果也一定不会太糟糕。

一定要有好的心态。当你迈过这个坎儿,才发现,噢我过去担忧的都是些什么鬼。

而且说实话,很多焦虑症一旦感染上,它就再也没有办法从你的身上彻底根除。进了大学后我的生活改善了很多,大学里认识我的孩子恐怕难以想象我居然有这样的高中经历,因为我看起来神经大条擅长社交又没心没肺。但是仍然难免会有那段时间的后遗症:变得特别怂。

演讲之前容易紧张,上台也容易紧张。但其实,也常常因为演讲得好而得到教授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

考试之前容易紧张,考试的时候还是紧张。但其实,我还是可以时常斩获满绩。

学习的时候,coding 的时候,还是容易胡思乱想,虽然已经比起高中好了太多太多。

因为生活得太用力,我感觉到比一般人更多的压力,容易疲累,但是也容易亢奋。对于那些明明知道自己应该可以做得很好的事情,却往往担忧多余自信。

真的,我特别害怕你们任何一个会因为高考和自我期望太大而沾染上这种恶习,真心地希望你们谁都不要用所谓的梦想、别人的希冀、班主任的嘲讽来绑架自己年轻的、自信的、简单的、无忧无虑的心。一定不要。

我希望高考能够成为你们新生活开启的一块敲门砖,而不是压力的源头和难捱生活的结尾。

很多人说想要回到高中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而对于我,那是一段最无法回忆的日子:压抑、孤独、抓狂。

我希望你们的高中不会是这样,我希望高考不会带给你们这些。

这就是我高考前的辛酸与泪水,这就是我想要告诉你不要走的弯路。

-

其实说实话,我这篇答案的时候,纯粹属于自说自话,想要回忆一下曾经那段难捱的时光,却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有和我相似的经历。

真心没想到。

在我最难熬的那段时光里,我觉得全世界都是正常人,只有我奇葩不正常。那时候我藏着掖着,尽量让自己显得和大家一样。觉得孤独无从诉说,觉得全世界都不懂我。

——努力让自己跟别人聊无关痛痒的话然后傻笑的时候其实心里在难过。

——这真的不是矫情,因为你跟任何人说,他们都没法感同身受。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从来都跟共产主义社会一样难以实现,每个人都不过是在放大自己生而为人的感受。

很多人私信问我,或者在评论区里问我,他们说自己现在的情况和我很想,我该怎么办。

其实说实话,我也是高考后才能够真正慢慢挣扎出来,才敢回过头来看看那段乌云密布的生活的。我从来没有成形的方法帮助我解脱,我只知道:一份压力离我远去了,就像一块积压已久的乌云终于飘离了我的天空,太阳重新闪耀光芒。

如果说我有用到一些什么样的方法在高中时候解压和缓解,那倒还是有那么可取的几点的:

1. 跑步。

我和我闺蜜一起跑,一是为了减肥二是为了让自己的身体劳累好在晚上身心俱疲地入眠。我查阅了众多缓解失眠的资料,这是我能够找到的最简单可行同时又有效的方法。我们往往跑 6~7 圈,时间紧,两千多米。效果还可以,贵在坚持。最重要的是,肢体舒展开伴随着精神的舒展和愉悦。这种感觉说不出来,跑完步你自然会有感觉,就像是平日里身边套着锁链,躯体沉重头脑昏沉;但是跑完步身体轻盈头脑清醒。尤其是冬日里跑完步的时候,脸上凉凉的,脑子里面也清亮清亮的。

当然,绝对不限于跑步。打一场篮球比赛和打上几十分钟的激烈的乒乓球、羽毛球可以收获同样的效果,亲测。那这样看来,游泳、骑行、足球、排球等等运动都可以收获到不错的效果。

大概就是在运动的时候,一方面舒解了生理紧绷,一方面放空了大脑。

2. 读一本好书。

进入焦躁期后,大趋势是生理、心理、成绩的稳步下滑,但是在我的下滑期中有一段上升期,那个时候考到年级十几。很重要的原因是那段时间我在读书。读加西亚的《百年孤独》。因为书写得特别好,我课间捧着看,每天抽出来一节自习课看,晚自习前站在教室的窗台伴着夕阳看。

——美好的发人深省的文字容易使人宁静。

我看书慢,看得细,细细吞咽。那个时候一旦烦躁了或者周围人在说话,我就抽出它来读。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觉得它能让我静下来。你一段世界觉得一切都有好转:每天跑步,每天看书,每天的题目做得特别顺手。

其实我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虽然我没有可以去寻求高一的感觉,但是我无意中接近了高一无忧无虑的那种状态:就是用自己喜欢的同时又能够让人静下心来的东西愉悦自己,然后会因为这种轻松愉悦而暂缓焦躁和难过。

在我看百年孤独的那三个月里(看书慢看书慢),我重回第一考场。算是一个小回升。

不过后来看完《百年孤独》再去看《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时候,没有选择看下去,而是太急功近利想要保持住年级前列的成绩,放弃了继续看书,压缩所有学习无关时间,然后重新进入下滑。

所以,你看,有本好书多重要。或者,如果你喜欢其他宁静的、典雅的东西,比如你喜欢弹钢琴,那就每天抽出来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放松下自己。

注意,我说的是:让人宁静的东西。这种东西不包括:

让你哭得稀里哗啦的言情小说和韩剧(姑娘该长大了)、让你热血沸腾的美剧(并无歧视,很多美剧都是精品,只是它不能作为现阶段的缓解品)、让你投入非常的刀塔星际和撸啊撸(并无歧视,我都有玩儿,但是它们不能作为现阶段的缓解品,同时容易上瘾,更重要的是,打完游戏容易兴奋和回味,不利于平静)等等。

3. 在神经敏感期再去心动会很麻烦。

我处在神经敏感期的时候特别注意别人,生怕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印象,生怕别人嚼我舌头根。在这种情况下,再去喜欢一个人,容易不受控制地思念、脑补美好画面。(别问我为什么知道 TAT)中学时代的感情很美好,确实。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学习 + 感情的双重胡思乱想会让一个人内心错乱的。而且,请注意,在神经敏感期,因为觉得全世界都不理解自己,所以容易感觉到孤独,所以,特别,容易,心动。(别问我为什么知道 TAT)

4.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请一定要记住,你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出现这种情况的人。

我那时候没玩儿过知乎,也没有人写过这些话。我就觉得这个世界上好像只有我一个人默默受罪,孤苦无望。所以如果你现在看到这里,如果你还在高三,请告诉你自己,很多人都和你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一定能走出来,放心。

5. 一定要和父母沟通。

虽然我的父母老是觉得我给他们添麻烦,老骂我不争气。但是他们实际上还是给我了很多帮助的。包括带我去看心理医生,请心理学教授辅导,高考前一个月帮我找到了一个“没有狗,离学校近”的住处。高三最后三个月破天荒开始两个星期开车来看我一次,陪陪我。虽然有的时候我哭着给他们打电话,他们听几声就不耐烦地挂掉,然后无论我之后发疯般地继续打多少通他们都不会接,让我觉得特别无助。虽然如此,他们还是给了我特别多帮助。我的几乎整个焦虑症最严重的时期里他们都陪我度过了,那段时间真的也把父母折磨得特别难过。

对对对,我不能否认,这样做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很“不孝”,我十几岁了,该独自面对生活的挫折。但是同时,我无论如何还是个孩子,我在远离家的地方,需要一个能够能我说话的人和一个无形的肩膀。如果我羞于对同学们说我的困扰,那我可以跟我最信任的亲人讲。他们一定会挂念我,无论态度表现得多糟糕,都让我有了倾诉情绪的出口。

所以其实很对不起父母,但是也很感谢他们陪我走过这一程。所以我说,无论如何,你要和父母就这个问题沟通,他们会帮你的。他们要是不帮你,把这个答案给他们看。

6. 不要害怕去看精神科医生,必要的时候需要借助药物治疗。

这没什么害羞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应该有勇气直面自己可能在心理和精神上出了点问题,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你看我这么坦诚地将我的问题相告各位,没有匿名,我的很多朋友在知乎,他们会说“哦大喵,你高中的经历好吓人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啊,这就是我,没什么可遮掩的。

尝试下去看看专业的医生,别问我该怎么办了,我也不知道。我高中期间也没有能力把自己治好。但是使用精神缓解药物期间确实状态有改善,当然这种药不能长期吃。

失眠的时候试试安神类药物,极度严重的时候可以尝试下安眠药。但尽量不使用安眠药,对脑部有伤害,而且睡眠期容易较长。(亲测)

然后这几天还看到有些人在下面吐槽说:“为什么你们这种状态,都能考六百多,能上武汉大学,还不满足,还让不让我们这种普通学校出来的混了。”

其实我想说,大概是每个人一开始抱有的期望不一样,我并不是那种,一开始梦想着考六百多上武汉大学、美梦成真或者成功逆袭的人;而是那种梦想着考七百多上清华大学或者香港大学最后却败给自己的人。

打个可能不恰当的比方,但是你明白我的意思就行了。我 170cm,最瘦的时候不到 50kg;高中的时候运动少,狂吃,长了好多好多好多好多(TAT);大学努力减肥,夏天的时候减到 55kg,室友说,行了,已经不胖啦,别减啦,你还不满足。

——当然不满足!我有过最瘦的时候,我有过什么都能穿进去腿又长又细的时候,我也有不过百的时候,我当然不满足。我尝够了瘦的甜头,我就想要回到最辉煌的时候。

这个比喻可能真的不太恰当,但是我只想说,我有过最巅峰的时候,有着很大的希望去我梦想的大学,我做过最癫狂的梦,渴望过着最不平庸的生活。这是为什么我会不满足。

——一个人一旦有了最美好的时刻,他就容易幻想:“假如我按照那个态势一直保持下去,我现在会在哪里。”

——虽然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是我也难免感慨唏嘘。

还有人评论说,现在成绩不好,300 多分,高一高二光玩儿了,高三才开始努力:“我很努力了啊,为什么你们那么多事情困扰还能六百多分!”

我读出了这孩子愤怒的感觉(笑)。

你看到了痛苦,但是我从来从来没有就此放弃,从来从来没有对自己说,算了吧,破罐子破摔吧,反正都学不下去了,别学了。

不,从来没有,虽然很挣扎,但是我仍然一步步跟着老师把该复习的复习了。虽然效率低下,但是我仍然挣扎着去做好能做的卷子,尽量听课。

300 分同学,其实我很想帮你。但虽然我看到过很多最后几个月逆袭的例子,但是我也看到过更多没有逆袭的孩子。

抱歉,我没办法讲鸡汤。我在跟你说实话。

我不是多聪明的孩子,我十几年的学习之路都是踏踏实实走过来的。到了大学虽然我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很多比赛、到处浪,但是学习我一直都在踏踏实实地跟着。

很多孩子都这么踏踏实实地过完了高一、高二,站在高三最后的阶段里准备迎接高考了。

那你得有多大的自信和超一流的能力,才能在最后的一百六十天,超过他们几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呢。

——如果没有,那凭什么能够超越。

——对不起,我讲不了鸡汤,我没法说出那种“相信你自己你会超常发挥的”这样这样的话,我只想说一些实用的东西。

我只能说,我提供一点切入点,毕竟能提高一分是一分。So 以下学习小 tips。

1. 看课本。

“一切的考题都源于课本”,我想这话你一定听过。在这个时间点里,我估计各位的高三生涯已经进入二轮复习阶段了,已经错过了一轮复习。所以,请你在跟紧老师二轮复习的步伐的同时,去翻自己的课本吧。重新看每一个章节,真的咀嚼一下,理解一下每个知识点的含义,去慢慢构架自己的知识体系。像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那种课本上东西比较少的,可以买一些复习专用的辅导书,带题带复习提纲带知识点详解的那种(不过我估计你的学校一般会统一订购)。先看知识点,先把自己捋清楚吧。而且一定要看得快一点,你时间不多了。

2. 快速摸索出科学的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能够将知识点灵活运用。

学习方法这个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曾经给几个高中生做家教,给我的感觉就是她们都很认真,她们的笔记拿出来我都惭愧:整整齐齐、认认真真、红蓝黑标记;她们知识点背的紧,但是不会做题。

是,所有的题目都源自课本,任何高考题都不能超出考纲范围。但是源自只代表发源地,题目本身可以有诸多变化,而优秀的学习者,可以在面对一个题目的时候,快速在脑海中搜索出我解决这道题需要哪些知识点,哪些定理可以用在上面。这就是应用的能力。而这种应用,来自于学习者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他们能够将知识点真正理解而不是囫囵吞枣。

举个我当家教时候的例子。小姑娘高二的时候我高三,我给她辅导物理。人教版有一章讲机车的启动,两种方式:恒定功率和恒定加速度。她笔记记得漂亮,她背的所有公式。她说,为什么我做题都不会。我看了她那一章的卷子,满满都是红叉。一共八道选择题错七道。我说,那要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知识点吧,你来告诉我这两种方式启动的过程吧。

她眨着眼睛看着我,说,她其实一直没弄明白这两种启动过程。

然后我就要吐血了,当时她们一轮复习,正讲到那儿,那么长时间了,最基本的定义理解都没有做到。

所以我一点点给她讲了,啊这个加速度是怎么让速度变化的,力是怎么不变的,功率是怎么增加的,然后怎么就达到额定功率了,力怎么变小了,最后怎么平衡了,速度怎么不增加了,怎么就匀速了。F-t 图怎么画,a-t 图怎么来的,v-t 图又是神魔鬼,统统讲了一遍。

然后她豁然开朗,然后那块儿知识点就慢慢战无不胜了。

后面给其他高中生辅导的时候也几乎是类似的情况。

——“老师讲过配平化学方程式吗?”

——“讲过,你看笔记在这里。”

——“那你给我配一个。”

——“啊,其实我不太明白是怎么配的啊。”

——“……好吧,我教你。”

——“老师讲过怎么求性状的概率吗?”

——“讲过好多啊,你看这里好多笔记。”

——“那你给我求求这个题里的。”

——“啊……其实我还不太明白……”

——“得得得,我给你从孟德尔那儿开始重新捋捋,咱得把每个过程都搞清楚。”

就是这种情况,老师所有的东西我都听了,但是我没听明白,我也没问,我稀里糊涂地过去了。到末了我还要抓狂地问一句:“凭什么我这么努力但是我考不出好成绩?!

孩子,原因就在这里。尤其是数理化生这种东西,定理和某些特定方法要背,但是理解更加重要,只有理解了它的过程、原理,才能够更好地去运用。

记住,题目来源于课本,课本不可或缺。但是题目会变化,它一定不会和课本完全相同,出题人没那么傻,不然就不叫选拔性考试了。你只有理解了定理,才能够在变化中也能够很好地应用它。

大概就是举一反三的道理。

前天脑抽风,把知乎答案链接短信发给了爸爸。元旦跟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她说,父亲看完当着兄弟众多大男人的面哭得稀里哗啦。父亲发给母亲看,母亲一边看一边哭。

他们算是陪我走过了所有最难的路,所以很感谢他们。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更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每一个也都是他们得骄傲与希望。

所以我希望你们每一个,都能够尽量避免和预防这种焦躁,也希望已经在焦躁里的你,能够尽快找到平稳平和的心态。Happy New Year~

总之我祝你们高考都顺利,希望所有的好孩子都有个好未来和好人生。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 04:56 AM , Processed in 0.0400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