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题主的问题是要问高考前的辛酸经历,同时还要给后生以告诫和经验。所以我的答案就会融合这两点。
以下正文:
对于每一个面临高考的孩子,我只有一句话想要奉上:永远不要用过分严苛的要求和希冀绑架自己,不要活得太用力,不然有你的苦头吃。
活得太用力是什么概念,就是你发现你自己变得争强好胜,从学生生涯上来看:面对大型考试忐忑不安六神无主,你害怕失败,想要激流勇进又畏手畏脚。最后发现这种对失败的恐惧和对成功的贪婪会吞噬掉你的整个生活:已经超越了学习的范畴,就连生活中都变得特别敏感。
太用力、太希冀,就会产生无形的压力捆扎住你的全身。
——然后如果不出所料,这种心理上的障碍会让人在高考中溃不成军。
我就是其中败北的那一个。
暑假去上海做社会实践的时候,路过复旦大学,恍惚间就觉得心里被生生揪了一下难过。在我慢慢就要接受“噢你就是个二流学生”的时候,“别人的大学”让我想起来我还在高中时候的那段时光。
——然后悔恨:你为什么当初要那么在乎那些细枝末节,为什么要神经质一般给自己添堵,为什么在那段时间里变得那么敏感异常,你为什么要在最最关键的考试里掉链子。
我们被灌输很多奇奇怪怪的思想,对其他人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带着自我感情的判定。比如说:xxx 成绩不好完全是因为他不好好学习、学习态度有问题。
——在我尚还学习生活顺风顺水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
是的,也不是没有过梦想和辉煌时刻:以全市顶尖的中考成绩进入全市最好的高中最好的班级。在河北这个人口泱泱的大省,很多班级人满为患,六七十人是常态。但是我所在的班级却只有三十几个人,来自全市最好的各个初中成绩最顶尖的那一撮儿学生,配备最好的教学资源。事实上我们之后的成绩也没有愧对“珍珠班”的称号:平均分超过另外两个珍珠班二三十分,在整个年级 28 个班里遥遥领先。
在我活得不那么用力的时候,我的生活里从来不去介意自己的成绩和名次,因为我知道班里都是市里最牛、甚至全省都排得上号的大学霸大学神,而我不过是智力平平学习能力一般的那一只。我只不过踏踏实实地上好我的每一门课,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份作业,闲暇之余作为文艺青年写写散文看看名著哼哼歌儿,课间和周围人拌拌嘴,晚上和室友们聊聊天。生活安静平常但又不乏脚踏实地奋斗的朝气。
那段时间应该是我学习生涯里最快乐的时光,以至于两年以后我无数次地想抽醒自己然后对自己说:求求你回到高一的那个你好不好。
是的,我那么快乐地无忧无虑心无旁骛地学习着,热爱文艺又关心时政,考试的时候放松又平静,一切难题也就不过如此。这样的我成绩怎么会差。所以那段时间我的成绩直线上升:班级第 11 年级第 35 -> 班级第 7 年级第 21 -> 班级第 2 年级第 3。
是的,文理分科前的期末,查成绩的时候我自己都惊讶了:语数外 + 理科=年级第四;语数外 + 文科=年级第一。
那是我高中生涯里最顶峰的一次。然后是漫长的、漫长的下坠期。
那时候正面临文理分科,我想学文科,梦想说出来也不怕被嘲笑:那时候我跟很多人说我要当中国第一个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当然,现在莫言大大已经成了第一人。爸爸是文科生,他说:“你永远都难以想象背诵那么多本书,有多痛苦。而且你有还算聪明的脑瓜儿,你应该去学更有发展潜力更好就业的理科。”
也许生活得坦坦荡荡自由自在的人们永远没有办法理解被成功学荼毒的少女思想。被成功学荼毒的人很可怜,因为为了成功他们会放弃很多东西,包括兴趣、爱好和梦想,只为了赌一把将来遥遥无期的名誉、金钱、地位。很不幸,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一边嘴上喊着“我恨死数理化了”,一边和它们日夜相伴。天赋技能点上缺失让我慢慢觉得学习生活里第一次有了“吃力”这个概念。
不不不,这都不是我为什么开始活得很用力的开端。
一切开端都是从文理分班后的学生会招新开始的。
我还算能说会道,那个时候虽然还没有接触编程但是因为从小到大喜欢打网游或者单机大型游戏喜欢折腾所以还算挺会用电脑,那个时候做过当地市晚报的小记者还发表过不少东西,也许是因为如上那些原因,我成为了班里参加学生会面试的唯一通过的走了狗屎运的那只。那段时间我跟着我的部长筹划一个大型环保公益讲座,时常翘掉自习课去找资源做 PPT 排练演讲。
但是你知道的,依照河北众中学被衡水中学荼毒的那个尿性,每天仅剩的一节自习课根本难以支持我写完作业,我又是那种打死不在寝室打灯坏眼补作业的听话小孩儿。所以一小段时候后班主任忍不住了,某次她来教室发现我又翘了自习之后,站在教室门口等我回来。等我回来的时候她瞪着她的眼睛说:“要么你就退掉学生会,要么你就给我滚回家。除非你继续给我考年级前几,不过我估计不可能了。”
——凭什么要小瞧我?凭什么我不能继续年级前几?
活动结束后,分管学生会的老师说:你们辛苦了,今天教育局领导说今天的活动特别棒。我们的视频录了下来在教室的电视上都有播放。
但是那又怎么样,这都让我开心不起来。因为那次月考我滑到了年级五十五。
——那个时候我就对自己说:别怕,下次我一定会回来的。
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在赌场赌赢了很多把赢了很多钱的人,第一次输的时候那种感觉。
就是那种下一把我一定要赢的,特别在乎的,特别用力的,咬牙切齿的感觉。
一切大概都从那次开始发生了转变。
当我不停地告诉你自己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思绪却因为这种接连不断的自我提醒变得混乱不堪;当我不停地告诉自己考试要加油的时候,却会因为这种高度紧张而每每在考试之前发生应激性肠胃炎;当我不停地告诉你自己,你能不能别老那么听神经敏感不要老是被身边人自习课的聊天打扰,我就越清晰地听得到他们的谈话;当我不停地数羊不停地说你快快睡的时候,迎接我的却是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失眠的夜深。
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烦躁不堪的,从什么时候开始严重失眠的,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点声音都会让我心烦意乱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效率低下容易沮丧难过自我否定的呢。
我说不出每个变化出现的具体的时间,但它们就是这么潜移默化地发生了。
现在回想看来那都是一段糟糕非常的时期。晚上的时候出了我寝室里面其他三个人都在打手电学习,上铺的孩子总是在我即将进入睡眠的时候把我晃醒:年代久远的上下铺会随着哪怕细微的动作摇晃作响。后来,我总是在熄灯后深深浅浅地一边睡着一边不受控制地用耳朵观察她们:她们翻书了,她们在说话,她们下床了在走路……总是等到夜十分深了她们都睡着才能安心睡去。后来更严重的是,等到一切寂静下来,我听着她们的呼吸声自己却渐渐清醒。
——有的时候一夜无眠。
午休的时候想要补觉却总是深深浅浅睡不着,时间太短,十几分钟,在安静下来之前寝室里都在聊天。
那段时间耳朵敏锐异常,自习课上身边任何微小的谈话声都让我心绪不宁。耳朵自发地捕捉声音,越不想听它们越清晰。
那段时间觉得自己整个都充满了戾气,能感受到所有人都在远离我,直到有一天,室友说:你怎么变成了这样,你原来不是这样的。
——对啊,原来不是这样的。
——原来,我是晚上最能侃的那一个,虽然我不打手电学习,但是随她们折腾我根本不受影响;原来我是中午最能扯的那一个,虽然我在写作业,这并不妨碍我同时跟她们扯皮;原来我也是我们那一小片座位区里面挺能折腾的孩子。
——“你怎么变成了这样。”
你究竟是从哪天开始的呢。
——想着“我明天要精神百倍的上课”,所以闭上嘴冷冷地拒绝参与聊天,还说“咱停止吧”。
——想着“我中午要把作业写完一部分”,所以把自己跟大家隔离开来。
——想着“我自习课要好好学习”,所以默默地封闭起自己来,对聊天的身边人不胜其烦。
那绝对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我想着“我要怎么怎么样”,却从来都没有达成过原来轻而易举就能达成的目标;不仅如此,我还把从前所有要好的人一一推离身边,慢慢变得暴躁任性自私孤立无援。
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是挂钩的,这句话真的不假。在脱离大众的日子里,我收获了人生当中最烂的一段成绩,我一路下滑,开始在年级二十到五十晃悠,然后是八十,然后滑出百名榜,最糟糕的时候直逼年级四百,处在理科生的三分之一位置。
那段时间我还是报喜不报忧的孩子,我扛着这股难捱的挫败感。直到半年后的有一天我再次失眠到四点,我忍无可忍,起床给爸爸打电话。我第一次这么任性,也顾不上会打扰他的睡眠,然后抱着手机在寝室的楼道里难以抑制地低声哭泣起来。
我说:不行啊爸爸,我真的顶不住了。我知道是我的问题,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问题,我想改但是我真的无能为力,一切都跟环境无关。但是我还是想要搬出去住,你们来陪读也好,我自己住也好,总之我要属于我自己的能安静睡觉的地方。我也想让自己回到什么都不在乎的以前,我尝试了好久但是我做不到。
爸爸妈妈都忙,他们不可能来陪读。他们远在另一个城市,对我鞭长莫及。
他说,你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我不管。
我的父亲一向这样,打我十二岁离开家外地住校学习,他就将我的事情放任一边。
——那段时间我感觉到了遗弃。从没觉得这么无力。
更加严重的失眠,更加频繁的夜深电话,像是报复一般的电话打给父亲,又难以自制地夜夜哭泣,恨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调整好自己。当父亲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的时候,我已经失眠了长达一年多,是每夜,整个人变得萎靡不振。过年从学校回到家里的时候,舅舅说:哎呀,你怎么变成了这样,一点都不像原来那个蹦蹦跳跳的你。
父亲带我看心理科医生,吃安神药,甚至买安眠药吃。但一切都是扬汤止沸而已。
重新看到希望的转机是父亲的表妹毕业后分配我所在的学校当老师,她好心地让我在她新安置的家里住下。我开始我的走读生活,夜晚终于能够安心睡去。
我以为在我快要迎接一轮复习的时候我终于能够抛弃掉带着暗黑色彩的过往迎接曙光,那么我还真是高兴得太早了。
我确实有了一小段时间的恢复期,恢复了一部分精力,除了中午还是死活睡不着之外一切都朝好的方向发展。维持在年级五十名左右,虽然和以前的自己比起来还是相差太远太远。
直到自主招生前的那个寒假跑到天津去看精神科医生,我才知道那段时间我的焦躁病症叫做“广泛性焦虑症”。
我无法给这个病症做出任何专业性的解释,我只知道我敏感异常,往往一件或许无关紧要的事情让我思量很久,当它终于解决后就又会有新的东西牵扯我的神经。
我住进姑姑家里之后,才发现她家楼下有一户人家养藏獒,一大一小两只,大狗很凶恶。狗主人也是出于安全考虑,每天在清晨和夜深才遛狗,但真不幸,清晨 6 点多和夜晚 10 点半刚好是我回家的时间。一开始真心觉得没什么,知道后来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姑父跟我说,楼下有户人家出门的时候正好遇到狗主人遛狗回来,人和藏獒在拥仄的楼道里相遇,然后藏獒一个猛子扑上去把那个健壮的北方汉子摁在墙上咬,主人根本拉不动。
这是我又一个噩梦的开端。从此以后我开始提心吊胆,一开始是回去的时候忐忑不堪,藏獒每次看到我都往前飞奔,主人在后面拽得特别吃力;后来发展到上课的时候写作业的时候都不能停止想象藏獒的可怕样子,以及脑补自己被咬的疼痛。
那时候离高考还有几个月,特意去网上查了如果要是被狗咬了要怎么打狂犬疫苗:打很多次,而且还会有副作用。那个时候不停地都在脑补,万一被咬了之后怎么办;万一又是在高考前夕被咬了怎么办,那样我多年努力不就会毁于一旦。
所以,真的,一点都学不下去了。
有的时候上着上着课跑出去,躲在草丛里给爸爸拿手机给爸爸打电话(因为学校不让带手机所以必须躲起来),然后泣不成声。我跟爸爸说我怕啊我怕啊,我恨我自己这么怕。他也已经身心俱疲,骂我不成器天天给他惹事儿,然后说我不管了你自己解决。然后我就会满操场跑步,想要喊出来。那段时间觉得真是压抑无比,果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对你的痛苦感同身受,即使他是你的至亲。
我从来没跟同学或者朋友说过我的感受,因为我知道说了任他们谁也没法理解。其实说实话,当我走出这段阴暗时光,用现在的自己去看过去的高二高三那两年,我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可理喻啼笑皆非。
我不停地去执着于解决手头上那些让我觉得寸步难行的所谓困难,当旧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又会浮现。那时候我不仅害怕狗,我还害怕晚上骑车回姑姑家一个人经过的那条小巷,所以我让姑父来接我;我不仅担忧黑夜,我还担心哪天姑姑姑父回县城探亲,整个公寓里只有我一个我害怕,所以我会去同学家里蹭住……总之你根本想不到那段时间里我脑子里面都是在想的什么鬼。乱七八糟的,神魔都在想,神魔都在考虑,无时无刻不在头脑里多线程转着很多东西。
是的,很难学下去。
不仅如此,那个时间段我发现自己变得听神经异常敏感,我甚至慢慢感觉到自己左耳在生理学意义上的变化:尤其是左耳,容易发热,更能明显感觉到它的存在,更加敏感地捕捉声音。那时候班里自习课大家其实挺爱说话,有时候挺沸腾,有的时候悉悉索索。放在高一,自习课说话比高二和高三还要严重得多,但是那是我却不为所扰;但是到了神经敏感的那个时间段,我几乎什么都听得见,好像身边人的每一句话都能够被放大。注意力特别特别容易分散。你说你不“反抗”吧,你自己写不下作业去;你说你“反抗”吧,别人又嫌你事儿多,况且大多数人根本没受影响。
最严重的时候,我放假回家里的时候,家里人在一楼看电视,我在二楼关着门都能听见。每次写作业的时候都要趴栏杆上一通大喊:“就不能小点声吗!!”最后电视的声音都要调到细不可闻。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简直就是变态。
失眠最最严重的时候,有一次考完试放假回家,躺床上死活睡不着,然后就开始哭,嚎啕大哭,直到把父母哭醒。那种心情,没法形容。就是那种特别特别绝望的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我无力回天。
——我好想改变。
——可是谁能救我。
然后爸爸皱着眉头看着我,说别嚎了,睡不着看会儿书吧。然后他转身走进书房拿了本《毛泽东语录》给我。
那时候开始我养成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坏习惯,甚至直到现在都改不掉。比如考试和学习的时候,总是在边边角角上写下:“别想了别想了忘了吧忘了吧”或者“加油啊考完再想啊别让自己后悔啊这样的话”。有时密密麻麻写一小片,前面的男生会笑话我说,你咋在试卷上写日记。听到这话会觉得特别地羞耻。
考试的时候默默对自己自言自语,鼓励自己不要怕别想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往往这些自言自语其实最占用时间。
后来发展到用手指扣着手心的肉,让疼痛感布满全身才写得下去。
——那时候就觉得自己几乎要疯了。感觉自己把自己毁掉了。整个人生啊。
高三最后的时光里前座的男生是我这辈子都要感激的人。他在我最最难捱的那段时光里跟我说“我觉得你敏感得还挺简单可爱的,不做作”。高三最后的时光里我们每个人都失去了同桌,班主任实行单人单桌,每周往后推移座位。他爱回头跟我说说话,特别逗儿;轮流换座坐到最后的时候也乐意跑到坐到最前面的我那儿问我还有没有不会的题可以给我讲。他纯粹想帮我,心肠好,所以那个时候我也觉得真心要感谢他。他跟我讲很多人际关系处理的道理,也慢慢帮我打点在我发病时期被我无意中退离的友谊。其实我高中生活里最大的转机,真的是因为他。
所以特别感激。
在高考前最后的时光里,我好像渐渐能放开了很多东西,慢慢接受我真的再也回不到巅峰时刻,慢慢能够接受清华北大肯定录不上我这样一个事实,慢慢把目光投到那些一般般的 985。
高考的时候,爸爸妈妈跑过来陪我,他们在高考前一天带我找当地大学的心理学老师聊天。好像一切都还算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还是容易被很多事情一触即发。高考前一天晚上看到爸爸在玩儿一个新的笔记本,他说这是送给你的大学礼物。当时我就急了,说我们不是说好了一起去挑的吗。然后莫名其妙开始疯狂哭泣(你看,现在的我回想起来都没办法理解自己当时怎么了)。爸爸妈妈对着我满心哀怨,说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活神仙,怎么伺候都伺候不好。
高考第一天还算是顺利,除了语文第一次没有写完卷子。语文一直是我的强项,很多情况下一卷可以几乎不怎么刨分,有时候文言文和大阅读完全可以满分。但是作文没写完,但是还算是结了个尾,勉强不会刨掉太多分。我是数学大渣,向来数学最差,但卷子答得还算好。
第一天考完试的时候下大暴雨,我是笑着出来的。我年迈的大姨姥姥和父母在帐篷下面等我,外面是瓢泼大雨。那时候觉得,哟,高考好像胜利在即。
但不是这样的,第二天早上的理综。哦忘了说,13 年是河北省用全国新课标的第二年,出题套路都不是很明晰,遇到题目,尤其是化学和生物确实新颖。但化学和生物我真的不怕,我怕物理。
不不不,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可以答题之前,我居然拿起了笔!然后我就开始又瞎想了,我觉得可能会有人要举报我,虽然我一个字没写但是居然拿起了笔有没有啊!要是举报我我今年不就白考了吗!天哪这可怎么办!我记得高考前老师还说让我们不要太嚣张太自信,考场里有成绩不好的孩子本来就考不上,就盯着一中的孩子等着把他们拉下水。
所以你知道我有多逗比吗,整场考试!我都在想这个!
有将近二十分钟,我甚至一个字都写不下去不停地在草稿纸上安慰自己说“没事的没事的不会有事的不会有事的”写了密密麻麻半张纸。
最后如你所想,当我终于平静下来,我飞速地写,最后也只是把化学和生物写完,需要花时间和动脑子的物理,空了将近五十分的题。
将近五十分。
将近五十分。
你知道那是什么概念吗。
就是说,我离梦想,彻底永别。
中午哭了一中午,合着泪水沉沉睡去,骑车子去考场,然后写英语根本心不在焉,一边写一边想要哭泣。为了让自己集中注意力,用指甲把自己的手臂都抓出血来。
第一次居然是在打铃的时候才刚刚写完英语试题,我就知道这次我真的栽了,连我模考能拿单项年级第一接近满分的强项英语也崩盘了。
这就是那种活得太用力,最后却什么都失去的感觉。
高考之后的时光特别黑暗,不吃饭,不出门。我跟爸爸说,完了,我可能都上不了二本了。我算了下,,2012 年一本线 583,二本线好像是 530 多,今年不会差太多。
然后爸爸那相当长一段时间每天都醉着酒回家,每次看见我他都想跟我说话,但是他都忍住了。
我说我要去复读,他说不行,走大专你也要给我走。
我说我要去衡水复读,一定要去。他说不行,然后妈妈就哭了,说不行啊孩子,你上不上学都没关系,我怕我们作孽,我怕你把你自己逼死。
那时候他们都害怕我出事儿,其实他们都想多了。活下去挺好的。
我只是觉得很羞愧。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
我记得爸爸一直跟我说我是他的骄傲。他总这么说。
初中每每过年都能捧回来特别漂亮的成绩单,再加上我发表稿子,让他特别长脸。高中考年级第三的时候是过年,过年我们一起下馆子吃饭,桌上有他的专职写文字的朋友。后来他的朋友给我发了一篇文章,关于那场聚会。她写到,在我吃饱出门透气的时候,爸爸说:他读书的时候,觉得读个一本都像梦一样;我成绩不好,我上的大专;后来这么多年,我去过很多地方,也看了一些以往梦寐以求的大学;北京去了很多次,很多景点都去看了,唯独没有去清华园,没有去未名湖。我想哪一天,能作为一个新生家长,送苗苗进去。我的愿望。
那篇文章我看哭了。
但是很可惜,我辜负了一家人的期望,与此同时把自己推进了万丈深渊。
小时候爱吹牛逼,我说非清华北大不去。没什么比自己把自己逼死来得更打脸了。
高考出成绩的那天,整个家族很多人都彻夜未眠。在我跟所有人说,啊,我可能要走三本的时候,居然还是超出了一本线 80 分。我查完成绩,跟爸妈说,我考了六百多的时候,妈妈笑得特别开心,爸爸仰起头长吁一口气眼里顿时充满了泪水。
他说,行了,老老实实别去复读了,随便读个重点。别再去折腾自己了。
我不知道高考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于这个国度的,我只知道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摧残了一些人,尤其是我这种神经敏感、生活得太用力的人。
13 年 9 月,当我第一次站在武汉这个地方,走在武汉大学的校园里面的时候,我觉得就像一场梦一样:我居然真的有一天离开了高中,离开了成堆的试卷和厚厚的辅导书,离开了同桌前座和后座,离开了喜欢的少年,居然真的迎来了站在大学里的这一天。
可惜,和我一开始期望的目的地并不相同。
但是生活就是这么阴差阳错,生活用它的残忍来告诉我 一个人一定不要太用力地活,一定不要太在乎成败结果,一定要放轻松,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尽管我懂得这个道理付出了太惨重的代价。但是同时,生活最终还是没有抛弃我,结果远远没有我一开始预期的那么糟糕,至少我还在一个叫得出来名字的学校,学着一个越学越有意思的专业。
这就是我为什么告诉每一个高考 er,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说实话,如果高中踏踏实实地每步都跟老师走了下来,那么没有任何理由会考得特别特别烂。你要有这个自信,只要你有足够的训练和踏实,那么就算你发挥再失常,结果也一定不会太糟糕。
一定要有好的心态。当你迈过这个坎儿,才发现,噢我过去担忧的都是些什么鬼。
而且说实话,很多焦虑症一旦感染上,它就再也没有办法从你的身上彻底根除。进了大学后我的生活改善了很多,大学里认识我的孩子恐怕难以想象我居然有这样的高中经历,因为我看起来神经大条擅长社交又没心没肺。但是仍然难免会有那段时间的后遗症:变得特别怂。
演讲之前容易紧张,上台也容易紧张。但其实,也常常因为演讲得好而得到教授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
考试之前容易紧张,考试的时候还是紧张。但其实,我还是可以时常斩获满绩。
学习的时候,coding 的时候,还是容易胡思乱想,虽然已经比起高中好了太多太多。
因为生活得太用力,我感觉到比一般人更多的压力,容易疲累,但是也容易亢奋。对于那些明明知道自己应该可以做得很好的事情,却往往担忧多余自信。
真的,我特别害怕你们任何一个会因为高考和自我期望太大而沾染上这种恶习,真心地希望你们谁都不要用所谓的梦想、别人的希冀、班主任的嘲讽来绑架自己年轻的、自信的、简单的、无忧无虑的心。一定不要。
我希望高考能够成为你们新生活开启的一块敲门砖,而不是压力的源头和难捱生活的结尾。
很多人说想要回到高中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而对于我,那是一段最无法回忆的日子:压抑、孤独、抓狂。
我希望你们的高中不会是这样,我希望高考不会带给你们这些。
这就是我高考前的辛酸与泪水,这就是我想要告诉你不要走的弯路。
-
其实说实话,我这篇答案的时候,纯粹属于自说自话,想要回忆一下曾经那段难捱的时光,却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有和我相似的经历。
真心没想到。
在我最难熬的那段时光里,我觉得全世界都是正常人,只有我奇葩不正常。那时候我藏着掖着,尽量让自己显得和大家一样。觉得孤独无从诉说,觉得全世界都不懂我。
——努力让自己跟别人聊无关痛痒的话然后傻笑的时候其实心里在难过。
——这真的不是矫情,因为你跟任何人说,他们都没法感同身受。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从来都跟共产主义社会一样难以实现,每个人都不过是在放大自己生而为人的感受。
很多人私信问我,或者在评论区里问我,他们说自己现在的情况和我很想,我该怎么办。
其实说实话,我也是高考后才能够真正慢慢挣扎出来,才敢回过头来看看那段乌云密布的生活的。我从来没有成形的方法帮助我解脱,我只知道:一份压力离我远去了,就像一块积压已久的乌云终于飘离了我的天空,太阳重新闪耀光芒。
如果说我有用到一些什么样的方法在高中时候解压和缓解,那倒还是有那么可取的几点的:
1. 跑步。
我和我闺蜜一起跑,一是为了减肥二是为了让自己的身体劳累好在晚上身心俱疲地入眠。我查阅了众多缓解失眠的资料,这是我能够找到的最简单可行同时又有效的方法。我们往往跑 6~7 圈,时间紧,两千多米。效果还可以,贵在坚持。最重要的是,肢体舒展开伴随着精神的舒展和愉悦。这种感觉说不出来,跑完步你自然会有感觉,就像是平日里身边套着锁链,躯体沉重头脑昏沉;但是跑完步身体轻盈头脑清醒。尤其是冬日里跑完步的时候,脸上凉凉的,脑子里面也清亮清亮的。
当然,绝对不限于跑步。打一场篮球比赛和打上几十分钟的激烈的乒乓球、羽毛球可以收获同样的效果,亲测。那这样看来,游泳、骑行、足球、排球等等运动都可以收获到不错的效果。
大概就是在运动的时候,一方面舒解了生理紧绷,一方面放空了大脑。
2. 读一本好书。
进入焦躁期后,大趋势是生理、心理、成绩的稳步下滑,但是在我的下滑期中有一段上升期,那个时候考到年级十几。很重要的原因是那段时间我在读书。读加西亚的《百年孤独》。因为书写得特别好,我课间捧着看,每天抽出来一节自习课看,晚自习前站在教室的窗台伴着夕阳看。
——美好的发人深省的文字容易使人宁静。
我看书慢,看得细,细细吞咽。那个时候一旦烦躁了或者周围人在说话,我就抽出它来读。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觉得它能让我静下来。你一段世界觉得一切都有好转:每天跑步,每天看书,每天的题目做得特别顺手。
其实我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虽然我没有可以去寻求高一的感觉,但是我无意中接近了高一无忧无虑的那种状态:就是用自己喜欢的同时又能够让人静下心来的东西愉悦自己,然后会因为这种轻松愉悦而暂缓焦躁和难过。
在我看百年孤独的那三个月里(看书慢看书慢),我重回第一考场。算是一个小回升。
不过后来看完《百年孤独》再去看《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时候,没有选择看下去,而是太急功近利想要保持住年级前列的成绩,放弃了继续看书,压缩所有学习无关时间,然后重新进入下滑。
所以,你看,有本好书多重要。或者,如果你喜欢其他宁静的、典雅的东西,比如你喜欢弹钢琴,那就每天抽出来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放松下自己。
注意,我说的是:让人宁静的东西。这种东西不包括:
让你哭得稀里哗啦的言情小说和韩剧(姑娘该长大了)、让你热血沸腾的美剧(并无歧视,很多美剧都是精品,只是它不能作为现阶段的缓解品)、让你投入非常的刀塔星际和撸啊撸(并无歧视,我都有玩儿,但是它们不能作为现阶段的缓解品,同时容易上瘾,更重要的是,打完游戏容易兴奋和回味,不利于平静)等等。
3. 在神经敏感期再去心动会很麻烦。
我处在神经敏感期的时候特别注意别人,生怕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印象,生怕别人嚼我舌头根。在这种情况下,再去喜欢一个人,容易不受控制地思念、脑补美好画面。(别问我为什么知道 TAT)中学时代的感情很美好,确实。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学习 + 感情的双重胡思乱想会让一个人内心错乱的。而且,请注意,在神经敏感期,因为觉得全世界都不理解自己,所以容易感觉到孤独,所以,特别,容易,心动。(别问我为什么知道 TAT)
4.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请一定要记住,你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出现这种情况的人。
我那时候没玩儿过知乎,也没有人写过这些话。我就觉得这个世界上好像只有我一个人默默受罪,孤苦无望。所以如果你现在看到这里,如果你还在高三,请告诉你自己,很多人都和你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一定能走出来,放心。
5. 一定要和父母沟通。
虽然我的父母老是觉得我给他们添麻烦,老骂我不争气。但是他们实际上还是给我了很多帮助的。包括带我去看心理医生,请心理学教授辅导,高考前一个月帮我找到了一个“没有狗,离学校近”的住处。高三最后三个月破天荒开始两个星期开车来看我一次,陪陪我。虽然有的时候我哭着给他们打电话,他们听几声就不耐烦地挂掉,然后无论我之后发疯般地继续打多少通他们都不会接,让我觉得特别无助。虽然如此,他们还是给了我特别多帮助。我的几乎整个焦虑症最严重的时期里他们都陪我度过了,那段时间真的也把父母折磨得特别难过。
对对对,我不能否认,这样做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很“不孝”,我十几岁了,该独自面对生活的挫折。但是同时,我无论如何还是个孩子,我在远离家的地方,需要一个能够能我说话的人和一个无形的肩膀。如果我羞于对同学们说我的困扰,那我可以跟我最信任的亲人讲。他们一定会挂念我,无论态度表现得多糟糕,都让我有了倾诉情绪的出口。
所以其实很对不起父母,但是也很感谢他们陪我走过这一程。所以我说,无论如何,你要和父母就这个问题沟通,他们会帮你的。他们要是不帮你,把这个答案给他们看。
6. 不要害怕去看精神科医生,必要的时候需要借助药物治疗。
这没什么害羞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应该有勇气直面自己可能在心理和精神上出了点问题,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你看我这么坦诚地将我的问题相告各位,没有匿名,我的很多朋友在知乎,他们会说“哦大喵,你高中的经历好吓人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啊,这就是我,没什么可遮掩的。
尝试下去看看专业的医生,别问我该怎么办了,我也不知道。我高中期间也没有能力把自己治好。但是使用精神缓解药物期间确实状态有改善,当然这种药不能长期吃。
失眠的时候试试安神类药物,极度严重的时候可以尝试下安眠药。但尽量不使用安眠药,对脑部有伤害,而且睡眠期容易较长。(亲测)
然后这几天还看到有些人在下面吐槽说:“为什么你们这种状态,都能考六百多,能上武汉大学,还不满足,还让不让我们这种普通学校出来的混了。”
其实我想说,大概是每个人一开始抱有的期望不一样,我并不是那种,一开始梦想着考六百多上武汉大学、美梦成真或者成功逆袭的人;而是那种梦想着考七百多上清华大学或者香港大学最后却败给自己的人。
打个可能不恰当的比方,但是你明白我的意思就行了。我 170cm,最瘦的时候不到 50kg;高中的时候运动少,狂吃,长了好多好多好多好多(TAT);大学努力减肥,夏天的时候减到 55kg,室友说,行了,已经不胖啦,别减啦,你还不满足。
——当然不满足!我有过最瘦的时候,我有过什么都能穿进去腿又长又细的时候,我也有不过百的时候,我当然不满足。我尝够了瘦的甜头,我就想要回到最辉煌的时候。
这个比喻可能真的不太恰当,但是我只想说,我有过最巅峰的时候,有着很大的希望去我梦想的大学,我做过最癫狂的梦,渴望过着最不平庸的生活。这是为什么我会不满足。
——一个人一旦有了最美好的时刻,他就容易幻想:“假如我按照那个态势一直保持下去,我现在会在哪里。”
——虽然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是我也难免感慨唏嘘。
还有人评论说,现在成绩不好,300 多分,高一高二光玩儿了,高三才开始努力:“我很努力了啊,为什么你们那么多事情困扰还能六百多分!”
我读出了这孩子愤怒的感觉(笑)。
你看到了痛苦,但是我从来从来没有就此放弃,从来从来没有对自己说,算了吧,破罐子破摔吧,反正都学不下去了,别学了。
不,从来没有,虽然很挣扎,但是我仍然一步步跟着老师把该复习的复习了。虽然效率低下,但是我仍然挣扎着去做好能做的卷子,尽量听课。
300 分同学,其实我很想帮你。但虽然我看到过很多最后几个月逆袭的例子,但是我也看到过更多没有逆袭的孩子。
抱歉,我没办法讲鸡汤。我在跟你说实话。
我不是多聪明的孩子,我十几年的学习之路都是踏踏实实走过来的。到了大学虽然我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很多比赛、到处浪,但是学习我一直都在踏踏实实地跟着。
很多孩子都这么踏踏实实地过完了高一、高二,站在高三最后的阶段里准备迎接高考了。
那你得有多大的自信和超一流的能力,才能在最后的一百六十天,超过他们几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呢。
——如果没有,那凭什么能够超越。
——对不起,我讲不了鸡汤,我没法说出那种“相信你自己你会超常发挥的”这样这样的话,我只想说一些实用的东西。
我只能说,我提供一点切入点,毕竟能提高一分是一分。So 以下学习小 tips。
1. 看课本。
“一切的考题都源于课本”,我想这话你一定听过。在这个时间点里,我估计各位的高三生涯已经进入二轮复习阶段了,已经错过了一轮复习。所以,请你在跟紧老师二轮复习的步伐的同时,去翻自己的课本吧。重新看每一个章节,真的咀嚼一下,理解一下每个知识点的含义,去慢慢构架自己的知识体系。像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那种课本上东西比较少的,可以买一些复习专用的辅导书,带题带复习提纲带知识点详解的那种(不过我估计你的学校一般会统一订购)。先看知识点,先把自己捋清楚吧。而且一定要看得快一点,你时间不多了。
2. 快速摸索出科学的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能够将知识点灵活运用。
学习方法这个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曾经给几个高中生做家教,给我的感觉就是她们都很认真,她们的笔记拿出来我都惭愧:整整齐齐、认认真真、红蓝黑标记;她们知识点背的紧,但是不会做题。
是,所有的题目都源自课本,任何高考题都不能超出考纲范围。但是源自只代表发源地,题目本身可以有诸多变化,而优秀的学习者,可以在面对一个题目的时候,快速在脑海中搜索出我解决这道题需要哪些知识点,哪些定理可以用在上面。这就是应用的能力。而这种应用,来自于学习者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他们能够将知识点真正理解而不是囫囵吞枣。
举个我当家教时候的例子。小姑娘高二的时候我高三,我给她辅导物理。人教版有一章讲机车的启动,两种方式:恒定功率和恒定加速度。她笔记记得漂亮,她背的所有公式。她说,为什么我做题都不会。我看了她那一章的卷子,满满都是红叉。一共八道选择题错七道。我说,那要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知识点吧,你来告诉我这两种方式启动的过程吧。
她眨着眼睛看着我,说,她其实一直没弄明白这两种启动过程。
然后我就要吐血了,当时她们一轮复习,正讲到那儿,那么长时间了,最基本的定义理解都没有做到。
所以我一点点给她讲了,啊这个加速度是怎么让速度变化的,力是怎么不变的,功率是怎么增加的,然后怎么就达到额定功率了,力怎么变小了,最后怎么平衡了,速度怎么不增加了,怎么就匀速了。F-t 图怎么画,a-t 图怎么来的,v-t 图又是神魔鬼,统统讲了一遍。
然后她豁然开朗,然后那块儿知识点就慢慢战无不胜了。
后面给其他高中生辅导的时候也几乎是类似的情况。
——“老师讲过配平化学方程式吗?”
——“讲过,你看笔记在这里。”
——“那你给我配一个。”
——“啊,其实我不太明白是怎么配的啊。”
——“……好吧,我教你。”
——“老师讲过怎么求性状的概率吗?”
——“讲过好多啊,你看这里好多笔记。”
——“那你给我求求这个题里的。”
——“啊……其实我还不太明白……”
——“得得得,我给你从孟德尔那儿开始重新捋捋,咱得把每个过程都搞清楚。”
就是这种情况,老师所有的东西我都听了,但是我没听明白,我也没问,我稀里糊涂地过去了。到末了我还要抓狂地问一句:“凭什么我这么努力但是我考不出好成绩?!”
孩子,原因就在这里。尤其是数理化生这种东西,定理和某些特定方法要背,但是理解更加重要,只有理解了它的过程、原理,才能够更好地去运用。
记住,题目来源于课本,课本不可或缺。但是题目会变化,它一定不会和课本完全相同,出题人没那么傻,不然就不叫选拔性考试了。你只有理解了定理,才能够在变化中也能够很好地应用它。
大概就是举一反三的道理。
前天脑抽风,把知乎答案链接短信发给了爸爸。元旦跟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她说,父亲看完当着兄弟众多大男人的面哭得稀里哗啦。父亲发给母亲看,母亲一边看一边哭。
他们算是陪我走过了所有最难的路,所以很感谢他们。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更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每一个也都是他们得骄傲与希望。
所以我希望你们每一个,都能够尽量避免和预防这种焦躁,也希望已经在焦躁里的你,能够尽快找到平稳平和的心态。Happy New Year~
总之我祝你们高考都顺利,希望所有的好孩子都有个好未来和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