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4|回复: 0

收购这家超市后,学会卖食品的亚马逊即将成为零售业霸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9 0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收购这家超市后,学会卖食品的亚马逊即将成为零售业霸主

 财富中文网 财富中文网  昨天



西雅图巨头亚马逊认定生鲜食品是零售业的关键。 



原文刊载于:《财富》杂志2018年6月1日刊



2017年6月16日早上9点,全食超市(Whole Foods)的员工纷纷挤入位于奥斯汀的公司总部大楼主层。就在一小时前,亚马逊宣布收购这一高端纯天然食品供应商,全食员工和公众对此都是瞠目结舌。在两家公司商谈收购的七周时间里,亚马逊积极阻止任何小道消息的泄露,而全食公司的大多数员工对即将达成的交易则浑然不知。 


现在全食的员工将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新主人。全食超市CEO约翰·麦基向大伙介绍了亚马逊的杰夫·威尔克,他是电商巨头亚马逊的全球消费者业务CEO,如今他已把目光对准了食品消费客户群。 


“我想先说一说,全食超市如何改变了我的生活。我早上起来吃早餐,看着太阳升起在这美丽的城市——我的餐盘里有藜麦、蓝莓和其他一些蔬菜······” 


这时候,素食主义的麦基(他不吃精加工食品,旅行都带着电饭锅)笑语轻盈地纠正了威尔克,“这些不全是蔬菜。”威尔克回答:“没事儿,我们正在学习。” 


那一刻清晰地折射出为什么威尔克和他的团队如此需要全食超市。一句口误只是偶然,但却反映了亚马逊一直以来的一个困扰——在许多领域富有经验,但在食品行业不行。十年来,亚马逊公司——这个年销售额达到1780亿美元,且看似拥有无限资源的公司——从未在鲜食领域有过接近10亿美元的销售额。 


食品领域表现乏力并不全是这个零售巨头自身的原因。生鲜食品业的生意难做是出了名的——不用说还有各种成本和物流的挑战。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市场营销学教授斯科特·加洛维将这一问题总结为:一颗生菜的利润不到1美元,如不冷藏,保质期不超过一天,零售商要将新鲜的生菜交到顾客手里,还要赢取利润,如何做得到? 


这笔137亿美元的收购给亚马逊打了兴奋剂,有望重塑价值8000亿美元的美国生鲜食品业,这是电子商务最后的、也是份额极重的待开垦领域。大约20%的零售业支出用于购买食物,但这一支出中只有2%是通过网购的。线上生鲜食品店Peapod首席市场官嘉丽·比恩考斯基认为,“生鲜食品业是电商的荒野西部,这块蛋糕巨大,还在增长。” 


生鲜食品的递送困难——因为它会变质——而这恰恰是亚马逊非得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原因。奶酪会发霉,肉会发臭,牛奶会变酸,所以不同于手纸或者洗洁精,消费者不能在橱柜或冰箱里长时间贮存这些鲜食。因此,每个家庭大概一周至少得去一趟超市采购新鲜食品,而没有任何其他商品会让人们消费如此之多,如此之频繁。


对于亚马逊来说,进入鲜食行业是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消费习惯离不开亚马逊的关键环节。在全食超市的前联合CEO沃尔特·罗伯看来,“卖食品是卖其他一切的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的日常生活,没有任何其他品类可与之相提并论。”由此看来,亚马逊的这笔收购可不只是进入食品行业这么简单。 


在零售业,亚马逊或许是最会挑事,也最富创新的公司,不过用食品作杠杆来带动销售并不是新鲜事。沃尔玛转型成美国最大的生鲜食品商后,也成了美国最大的零售商。在1998财年,沃尔玛全美销售额有14%来自生鲜食品。今年,随着公司年销售额达到5000亿美元,这一比例也跃升到56%。


Wedbush分析师迈克尔·帕切特解释说:“是沃尔玛开了先河。”曾负责沃尔玛美国生鲜食品业务长达8年的杰克·辛克莱尔说得更明白:“人们一旦进店购买生鲜食品,他们就会东走西看,顺带买一些别的东西。亚马逊做的事情实质上跟沃尔玛一样。”而摩根大通预测,到2021年亚马逊在美国的零售额将和沃尔玛相当。 


亚马逊拒绝让公司任何高管就本话题接受采访,对公众也很少谈到对于全食超市、或者更广义上的食品业的长期策略。但这一行业对于亚马逊的未来有多重要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比如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的核心圈成员之一斯蒂夫·凯塞尔——他也是Kindle团队的关键人物——现在不仅负责全食超市,还兼顾亚马逊鲜食递送业务,即承诺两小时送达的AmazonFresh和Prime Now。 


观察家们认为,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和这一事件的前前后后——该收购的金额超过此前亚马逊收购其他公司的总额——见证了贝佐斯的远大抱负。回顾十年前,贝佐斯曾明确表示,生鲜食品业对于他的远景规划至关重要。当时他说,要成为2000亿美元的公司,亚马逊必须学会卖食品。 


消费者在互联网上每花1美元就有40美分是给亚马逊的——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但贝佐斯似乎并不满足,因为大约85%的零售仍发生在实体店里。这位CEO掌控了我们的数字生活还嫌不够,他正试图无缝衔接线上与线下。或许将来,我们的每笔支出都会与亚马逊有关。 


罗伯告诉我说:“这是里程碑式的时刻,很明显这是商业的重大变革。” 


过去四周到这些零售商处购物的家庭比例 - 年度数据是12个月均值,除了2018年(仅1月和2月数据)。数据来源:凯度(Kantar)


最初亚马逊卖的是书,而书跟食品完全不同。书不会腐坏,便于运输和处置。《五十度灰》是亚马逊网站史上最多书评的畅销书之一,而对读者来说,是到当地书店还是去巴诺书店,或者去亚马逊网站Amazon.com买这本书,都没有什么区别。瑞信分析师斯蒂芬·朱将书称之为“性质单一,便于处置”的产品,而在这个领域亚马逊已经胜出。如果某商品可以用纸箱运输,而购买者又不大关心商品来源,那它就是最适合亚马逊售卖的商品。 


2000年中旬,亚马逊开始销售那些不易损坏的食品,比如罐装食品、饼干和曲奇,在这方面亚马逊完全胜任。曾在亚马逊工作了15年的伊恩·克拉克森说:“递送一箱Cheerios保健麦圈和一本书没多大区别,亚马逊不需要大动筋骨改造或者新建基础设施。” 


生鲜食品则性质各异,处置起来困难得多。比如香蕉很容易碰坏,没有两只香蕉是一模一样的,在供应链的流程里,香蕉也在起着变化,从青涩不熟到成熟醇美,再到熟透成糊。 


2007年,亚马逊还是决意尝试生鲜食品配送。客户有这个需求,而亚马逊很希望用高频率的生鲜食品订单来撬动高利润的非食品销售。亚马逊在西雅图率先发起了AmazonFresh项目,客户只需网上下单,鲜食就会递送到家。 


然而亚马逊的网站并不适合人们购买食物。多数的电商交易是购买2到4件商品,买家一般定向搜索购买。而在生鲜食品店,购物者一般会左看右看,一个订单平均下来可能有50件商品。


AmazonFresh的第一位全职员工克拉克森分析说:“我到今天还是这么认为——亚马逊的业务就是单件购物,客户买了需要的东西就干别的事去了。人们不会在亚马逊上买这买那来把冰箱塞满的。”在生鲜食品店,购物者这周和下周购买的商品中,有85%是一样的,所以知道购物者近期买了什么就能判断他将来会买什么。买书就是另一回事了,买一本《五十度灰》就足够了。 


为了适应消费者对食品的不同购买方式,亚马逊尝试为AmazonFresh设计了一个独立网站。建这个独立网站还有另一个原因:鲜食的保质期短,亚马逊必须一个城市接另一个城市地铺开它的服务,而这并不是亚马逊的常规策略。亚马逊不能够把鲜食产品铺货到全国的网络,然后向全美推出网购服务。“传统的亚马逊品类产品就是这么干的,也赢得了市场。那么多人涌到网上购买,这个不适合生鲜食品类。”克拉克森说。 


洛杉矶一辆AmazonFresh 的卡车。图片来源:KEVORK DJANSEZIAN—GETTY IMAGES


在西雅图运营了6年后,AmazonFresh扩展到了加州,但它在全美的业务覆盖从未超过20个州。运营的效果喜忧参半,晨星分析师R.J.霍托威说,“喜忧参半算是往好里说了。递送费用太贵,交货时间也不合适,消费者搞不明白他们下了单的食品来自哪里。”11月,亚马逊宣布在部分区域停止这项业务,但同时辩解这一举动与收购全食超市无关。 


或许关键在于,AmazonFresh的规模始终不够大,使得服务上不了台阶。贝恩咨询零售板块负责人亚伦·切里斯分析说:“好草莓和坏草莓的主要区别不在于采购来源,而在于谁能卖得更快。AmazonFresh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亚马逊热衷于创建新生意,而不是收购已有的生意。但在尝试自营生鲜食品业务10年后,该考虑收购了。从开始探寻收购的可能性,到两年后收购全食超市,用切里斯的话说,“两年里亚马逊走进美国每一家生鲜食品店,试图让它们成为亚马逊的鲜食供货商。” 


2017年4月,亚马逊接到全食超市的一位咨询师打来的电话,他说他看到一份报道,讲亚马逊试图收购鲜食供应链,那么见面谈一谈,有兴趣吗? 


首次会面时,全食超市正在经历着动荡不安。天然和有机食品这一品类本质上是由全食建立的,但当时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全食支票”的声誉也摇摇欲坠。面对销售增速的放缓和萎靡的股价,全食只能做个局中人了。几周前,激进投资人Jana Partners公司透露了其在全食8.8%的股权。除了亚马逊,还有四家私募公司,甚至据报艾伯森超市也对这笔交易感兴趣。 


这一牵手为两家公司都解决了许多问题。对全食超市来说,亚马逊帮它从短期季度销售压力和做好长期业务的无限苦恼的循环中解脱出来。对亚马逊来说,收购全食迅即扩大了它的规模,并满足了它一直缺少的鲜食板块业务需求。物流角度看,两家公司有固定的成本,通过增量业务可以获取利润。有了全食超市稳定的业务量,亚马逊就可以构建生鲜食品业的基础设施。 


除了规模增长,亚马逊也获得了更多可信度。消费者在亚马逊网站上购买的产品大多是品牌商品——索尼电视、热轮模型车、S’well牌保温杯,而生鲜食品大多没有品牌,或者有也不为人知,除了少数的几样(比如博特农庄胡萝卜和克莱门氏小柑橘)。相比之下,人们信任哪家零售商,就会去它那儿购买西兰花和西红柿。鲜食领域的这种客户信任度,亚马逊是没有的,全食弥补了这一缺点,它还给亚马逊网站的购物者讲述了种种关于食物起源的动人故事。


Yummy.com(基于洛杉矶的线上线下生鲜食品店)的联合创始人和CEO巴纳比·蒙哥马利说:“在线购买食品生鲜,是个新概念。我不知道这个概念哪里来的,没见到过,也不太明白。这是件难事。”或许有线下实体店,可以让线上购买生鲜更易于让人接受。 


从左至右:亚马逊总收入;市场估值 ;《财富》美国500强排名


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亚马逊将如何利用全食超市的483家实体店,来克服业界都觉得棘手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从仓储中心到消费者手中,是物流环节最后也是最昂贵的一步。有些人认为,亚马逊可以把实体店作为小型分销中心,雇人从货架上按订单取下产品,然后派送。但Marketplace Pulse(电商智能公司)的CEO和创始人尤奥扎斯·卡滋尤克纳斯表示,“这么做,理论上可行,但实践起来就难得多。仓库式的仓储跟零售仓储是完全两回事。”


生鲜食品店一般会最大化利用空间,让购物者有足够空间走动,购买更多商品。而在仓库,各类商品紧密堆放,占据更大空间也更高效。对生鲜食品来说,仓库式仓储也更合适,因为过手太多影响质量。艾睿铂咨询(AlixPartners)的马修·哈默里认为,“生鲜食品每当被触碰一次,质量就下降一档。” 


亚马逊目前正在多方尝试。当我用AmazonFresh在纽约下单,食品从新泽西的仓库发出,由承包商用卡车运输。同样食品用承诺两小时送达的Prime Now下单,食品从曼哈顿市中心的分销部发出,由亚马逊Flex司机(类似Uber模式,公司支付驾驶员每小时18到25美元)送达。


在其他10个区域,Prime Now直接从全食超市取货。在小城市这个模式或许是敲门砖,等到达一定规模亚马逊就可以建立专门的仓库。生鲜食品业咨询师尼尔·斯特恩说,“要上规模才行。从实体店取货派送,尽管挺蹩脚的,但可以建立规模和客户群。” 


未来的解决之道或许是一种混合方式:大的实体店专辟空间用于网上订单食品配送,或者实体店里包装食物选购流程自动化,但客户仍可自行选择生鲜食品。 


亚马逊消费品和AmazonFresh的前任副总裁、现任某风投公司CEO的汤姆-弗菲说:“亚马逊必将疯狂实验。如果现在一切都清晰了,那倒会让我大吃一惊。” 


运营超市的平均利润率只有1%,生鲜食品业的状况怎么说都是惨淡的。为什么亚马逊会成为威胁,因为这套数学算法不适用于它。投资者们已经认可贝佐斯对短期利润的忽视。Peapod联合创始人托马斯·帕金森在去年的一个食品行业会议上说,“我们第一次碰到这样的竞争对手,亚马逊就是其中一个,他们不关心赚钱的事,这对我们是个挑战。”食品企业家格雷格·施泰尔腾波尔则认为,“亚马逊们所带来的破坏性,不在于他们有解决方案,而是他们不按这套游戏规则出牌。” 


食品配送,是对传统业务模式的一种怪异的回归。20世纪初,超市兴起取代了百货店。那时候去百货店,柜台后的柜员会帮顾客从货架上抽取产品,而新型的超市模式,则要求顾客推着购物车自行取货,以换取较低的商品价格。现如今,食品配送业务的发展,不但回归到让别人帮你从货架取货那种老模式,还更进一步送货上门——高盛预测零售商为这项服务需支出每单22.68美元。大多数消费者都不愿为配送付钱。福雷斯特调研公司的分析师布伦丹·维切尔指出,“人们有一种信仰,就是不愿意为快递付费。” 


尽管如此,生鲜食品业的主管们还是意识到了市场的走势。一份高盛的预测认为,到2027年生鲜食品业20%的销售将在网上进行。这一市场份额就是亚马逊的着眼点——但连锁超市也不能丢了这块市场。要下的赌注高地惊人。沃尔玛在2月公布其电商销售业务增长放缓后,它的股价创下了三十年内单日最大跌幅。沃尔玛利用其实体店,让顾客线上下单,到店取货,而在上市公司财报会议上,沃尔玛说会“加速”食品配送业务。(沃尔玛一位发言人指出,第四季度电商业务增长下滑基本是规划好的,因为公司已完成全年指标。) 


西雅图Amazon Go无人便利店内。图片来源:STEPHEN BRASHEAR—GETTY IMAGES


在这场生鲜食品业的商战中,沃尔玛的终极武器是门店多,而亚马逊的拳头是Prime。4月,亚马逊宣布其付费会员已超过1000万,而且它将提高会员年费。晨星的霍托威认为,新增会员数趋于平缓,亚马逊现在注重的是让现有会员增加支出,而不是新增会员。 


收购全食超市就是明证。1010data的数据显示,在收购当时,81%的全食超市客户同时也是亚马逊客户。将全食超市纳入麾下,与其说是获取了新客户群,不如说是利用全食让亚马逊客户进一步依赖其生态系统——将全食著名的365品牌放到网上,在全食超市售卖亚马逊音箱等产品,在全食超市设立亚马逊储物柜,便于客户取货。这种共生互利已初见成效,收购完成后,到访带有亚马逊储物柜的全食超市的顾客数增加了11%。 


贝佐斯说,他的目标是要让Prime变得不可或缺,以至于不成为Prime会员就是“不负责任”。亚马逊不能没有Prime,据预测,Prime会员每年在亚马逊平均消费1500美元,比非会员每年消费额的两倍还多。艾睿铂咨询的哈默里解释:“一旦你成为Prime会员,就不需要去其他地方购物。”据知情人透露,亚马逊的目标是成为所有搜索的起点。曾任谷歌CEO的埃里克-施密特说,“很多人以为我们的对手是必应或雅虎,但实际上,我们最大的对手是亚马逊。” 


控制了搜索就意味着掌握了数据。亚马逊掌握了你寻找的每一个产品,你选择的每一个品类,你放入购物车又删掉的每一件商品——这就是所谓“点击流量”。现在亚马逊又推出了现实版的点击流量——Amazon Go无人便利店。这家位于西雅图的无人店使用高架摄像头和货架内的重量传感器来追踪购物行为,消费者拿完商品直接走人,甚至不需要结帐。 


亚马逊对全食超市也有类似的安排吗?或许安排在低价的365门店,但专家们怀疑这种“拿了就走”的模式是否标志着行业前沿。全食超市的一项重要资产是高品位——客户的感官、视觉感受和购物体验俱佳。这是一个重要的卖点,在这个时代,平庸寡淡的零售店已经倒闭或正在倒闭。 


在贝佐斯一直期望创建的包罗万象且流畅无比的零售体验中,门店是其中一环,而亚马逊的虚拟助手Alexa以及Echo音箱则是另一环。维切尔认为,“未来购买生鲜食品就是动动嘴——送些食品来,加点大蒜,不要西红柿。亚马逊正在一步步地实现这一切。”加拿大皇家资本市场  预测,到了2020年,有1280万户家庭会使用Alexa, 他们在亚马逊上的消费会增长10%。 


亚马逊还有一记绝杀,纽约大学的加洛韦称之为“零点击环境”,在这一环境下的重复购买行为——大部分零售是重复购物——不是结束在门阶,而是结束在你的橱柜或者冰箱。部分地区的Prime会员使用包含监控探头、智能锁和一个手机app的亚马逊钥匙系统(Amazon Key),就能让包裹递送进家门。亚马逊在4月收购了智能门铃公司Ring,让加洛韦的预言更近成真。他说:“很难想象有了这些的亚马逊会干出什么。” 

无论你认为这听起来有点乌托邦或者是反乌托邦,那只是因为视角不同。但亚马逊也有不小的风险,因为人们最终会觉得这家公司知道太多关于我们的信息,或者操控了太多我们的生活,亚马逊带来的所有便利结果反而让人们不舒服。不信问问马克·扎克伯格吧,他刚刚因为Facebook的隐私泄露和安全问题去国会山作证了。 

食品业务可能成为亚马逊的转折点之一。过去几年里,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兴起,科技世界大步前进,而食品行业却反其道而行之,走向农业的非产业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领导食品风险实验室项目的威廉·罗森茨威格认为:“追求健康和可持续的食品行业与亚马逊模式是不协调的。我担心亚马逊的文化里没有食品的基因。便捷、低价和快速——这些不是食品行业的价值观和核心竞争力。” 

在便捷性与更多关注客户之间亚马逊该如何取舍?这个问题恐怕Alexa也还没有答案。




*其他行业也有被“亚马逊化”的风险 :


被亚马逊搞得天翻地覆的不只是生鲜食品业。下列5个行业也得小心了。



摩根士丹利预测,今年亚马逊将超越沃尔玛,成为全美最大的服装销售商。亚马逊已创立几个自有服装品牌,并提供了服装订购服务。 



亚马逊可以为千禧一代提供支票账户,很可能它会和一家银行合作以规避监管问题;贝恩咨询预测在未来五年,亚马逊将拥有7000万个消费者账户。 



沙发和咖啡桌之类的产品,在亚马逊上的销售增长迅速。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可帮助消费者评估其客厅摆家具的布局,这将促进家具网购 



Ticketmaster等提供门票服务的公司不受消费者青睐,于是该领域就给亚马逊留下了机会。到今年3月,亚马逊一直在英国提供门票销售业务,据报道亚马逊已与Ticketmaster接洽合作事宜。 



亚马逊准备以其卓越的物流能力,与UPS,联邦快递以及美国邮政署竞争。华尔街日报报道,亚马逊正在洛杉矶试水快递服务,称之为亚马逊快递。 


 

*到亚马逊的新西雅图雨林办公楼内去瞧一瞧:


2018年1月23日,亚马逊Spheres办公楼内的休息区已清晰可见。


在7年的规划和建设后,亚马逊终于揭开新大楼的神秘面纱。


布满植物的墙上可见到通风管道,用于吸入新鲜空气和模拟室内自然风。


玻璃球体的大楼内,种植了4万种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


玻璃球体的大楼内,种植了4万种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


导向四个楼层的楼梯。


休闲椅是为员工准备的。


罗恩·加格里亚多,亚马逊园艺服务高级经理(右),与约翰·肖特勒,亚马逊全球物业与设备副总裁,正在指点大楼内各种植物。


西雅图亚马逊Spheres办公楼内灯火通明,照亮楼梯。


植物墙上的水雾。


西雅图亚马逊Spheres办公楼启用前,一名工人站在车载升降台上调试。




作者:Beth Kowitt

译者:Han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9-27 05:15 PM , Processed in 0.03883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