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忠诚度隐忧 摒弃专业MCN机构的帮助后,抖音捧红自有达人之路并不平坦。 “抖音又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在自己平台是优势,到其他平台成了劣势”,一位MCN机构人士表示,艺人经纪最为关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建立艺人的核心粉丝群体,但抖音在这一核心能力上并不足。 以此前在抖音爆红的张欣尧为例,其在抖音平台的粉丝高达1037万,在微博的粉丝仅89万。 这已经是抖音红人在其他平台的最高一级水平。粗略统计,绝大多数在抖音百万粉丝的达人,其在微博的粉丝很难超过10万。 事实上,作为当前艺人经纪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平台,微博与抖音的粉丝流动高度不对等,“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将微博粉丝引入到抖音或者其他平台,但想将抖音原生粉丝引到微博,就很艰难”。 在艺人经纪链条中,核心在于艺人自身的号召力,如果无法将粉牵引出平台之外,有可能意味着粉丝缺乏忠诚度。 这正是抖音做艺人经纪的挑战----平台媒体属性不断强化,并未及时通过社交属性对粉丝进行培养挖掘,而缺乏后续的跨平台、跨媒体的专业运作,使得达人常常被圈在了抖音的一亩三分地。 这进一步导致了在电商业务上,抖音粉丝转化率也比想象中要低。 一家投放了多个抖音达人账户的淘宝商铺向《深网》表示,根据此前他们的数据,百万粉丝的抖音红人,如果能将播放量做到60万,转化的订单数只有数百,并不比其他平台有优势;在部分账户中,甚至出现了转化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情况。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高度垂直领域,如母婴、宠物等,转化情况要好很多。 但总的来说,对于如今的抖音,其影响力与粉丝转化能力并不成正比。 事实上,抖音盛世之下的隐患,不仅在于创作者的阶级固化正使得普通创作者抑或是机构望而却步,更是在于媒体属性强化后,平台还能否对内容创作者进行再赋能。 毕竟,Time Killer(打发休闲娱乐时间)占据主流的用户群,无论是在泛娱乐领域还是电商等衍生链条中,往往只是一个单纯啃食内容的“爬虫”。 如何对“爬虫”进行再发掘,如何维持普通创造者的黏性并以此建立社交关系链,将是抖音下一阶段不可忽视的重点工作。 而另一方面,抖音也要避免成为一款让用户“娱乐至死”的产品。 在这个时代,抖音现象并非孤立个案,这个产品与过往的那些现象级产品一样,它的爆红,暗合了这个时代的文化消费的某种诉求。 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谈到,“在消费社会中,大众文化的本质是一种消费文化,消费社会文化的内在精神会逐渐丧失,最终取而代之的只是一种‘文化再循环’”。 波德里亚解释,大众有权做的只是每月或者每年都自己的整套文化再翻新,他们能做的只是忍受这种时尚般的永远动荡着的简单摆动的约束,人们消费的本不是文化本身,而是一种套路。 抖音达人发布创意视频之后,抖音平台还会通过运营引导普通用户模仿。在某一类创意视频火爆的时候,机器也会对这类视频做更多推荐,吸引普通用户参与。同时,抖音官方和用户都可以发布话题挑战,引导用户在同一个话题下进行创作。 抖音上,海草舞、C哩C哩、手势舞、《甄嬛传》华妃表演片段、《新白娘子传奇》白蛇蜕变成人片段……大量的短视频都以搞笑和模仿的形式呈现。 这一切与1932年赫胥黎在科幻小说《美丽新世界》中描写的未来世界并无二致。他眼中的未来世界是这样的,人们获取信息不费吹灰之力,沉迷在欲望、无规则游戏和感官刺激的海洋里。 洋葱集团联合创始人聂阳德认为,“目前的抖音也好,还是其他一些竖屏的APP,它们这种全屏沉浸式体验,是很容易让观看者兴奋,多巴胺分泌上升,也很容易产生上瘾的行为。” 抖音也正在尝试做出一些改变,此前已宣布推出 “美好生活”计划,声称将弘扬优质传统文化作为未来内容打造的重点。最近上线的文物戏精大会,试图在文物严谨性、时代创新性与用户需求的交融中寻找契合点,收获不少外界正面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