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西,指的是中西女塾(后称“中西女中”)。当时能进入中西女塾读书的人,许多都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比如宋庆龄姐妹)。中西女中的校友于芷苹回忆,黄楚九的女儿、曹汝霖的儿媳、荣毅仁的姐姐、曾国藩的外曾孙女都出自该校。不过,学校的老师们基本都一视同仁,功课是她们上学时唯一的衡量标准(现在的民国电视剧真是piapia打脸啊!),于芷苹记得,一位美国教师曾经当堂指责某要人(国民政府的一个次长)的女儿说:“你这样糟的成绩,也不怕给你家人丢脸啊 ! ”
除了学业,学校规定,所有学生在校一律不能佩戴首饰珠宝;自己的床铺、起居用品必须收拾得一丝不苟;如果要在走廊上交谈,必须要站在一侧,不能妨碍他人行走。
▲ 图片出自《上海滩名门闺秀》
中西女塾的女生们,并不像我们今天想象的那样,浓妆艳抹,攀比成风。她们的服装和伙食都很普通,鞋子以皮鞋为主,不可以光脚穿鞋,但并不提倡穿高跟鞋;头发是编小辫子或烫短头发,学校也不允许梳长过肩的发型。1932年,中西女塾的女学生们拿到了统一的校服,豆绿色,质地是棉绸。发的是衣服料子,各人拿回家去,做成罩衣,套在袍子外面穿,学生们自嘲,说自己是“一群熏青豆”。由此可见,在圣玛利亚读书的张爱玲因为穿旧衣服而自卑,完全是个人心理作祟。
中西女塾的伙食八人一桌,饭菜不太好,常吃咸鱼。女学生们就人人从家里带点菜,也不过是八宝辣酱一类。
周家的姊妹都出自中西女塾,所以,她们的回忆里,都有一位圆圆脸高度近视的训导主任——女孩子们给她起了一个绰号,叫“猫头鹰”。“猫头鹰”平时管理非常严格,女孩子们都很怕她,周家的七女儿周稚芙非常顽皮,偶尔闯点小祸,“猫头鹰”就吓唬她,说要是再这样,就不准她回家——那时候,中西女塾的校规很严,两周才允许回家一次。每周有两个下午,可以允许亲人探视,但限于女性。男性除父兄外,只有未婚夫和家长指定的监护人才能来。
周叔苹从来没有被“猫头鹰”处罚过,她品学兼优,一口英文尤其出色。我曾经买过她一本翻译的《拿破仑和黛丝丽》,非常流畅,颇见功力,做序的是国民党要人蒋彦士。
陈定山在其笔记《春申旧闻》中特别写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的名媛谱系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