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GDP同比增长6.9%,经济增速七年来首次出现回升。
对于2018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市场最为关注的是,能否延续2017年的回升态势?
2018年1月27日,在第十三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上,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在主旨演讲中判断,全球而言,中国作为这轮经济景气领先的国家,处在抑制的高位状态,而且这种抑制在2018年还会延续。
“按照中国的领先周期来看,全球经济复苏今年都会处于高位回落的态势。”他说道。
中国的宏观经济为何难以持续回升?
在徐高看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国内投资受到明显的政策压缩;其次是高利率对经济的约束力非常明显;最后是贸易摩擦的可能性。
“中国的投资主要是三块,地产、基建和制造业。”基建方面,监管层在清查地方政府非正规投资,所以基建投资受到明显的挤压,加上房地产是受到政策的持续调控。
唯一上行的是制造业投资。但徐高不认为制造业投资有持续改善的前景。主要原因在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处于低位。“因为不让你生产。已有大量的产能堆在那儿,而且政府不愿意让企业生产。”这时候企业会有多大的意愿投资扩产呢?显然不会太强。
制造业存在短期反弹的可能,但要说长期的持续上行,并不现实。“因此投资增速在2017年持续下滑。”
2018年是调整之年,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地方政府债务,都是调整之年,政策的紧缩态势会延续下去。
但这也同样意味着,之前内需尤其投资对中国GDP的拉动态势在2018年是有可能延续的。
2018年,货币与财政政策依然是稳健为基调。但实际上的融资成本,却不可谓不高。
徐高在演讲中展示了五年期企业债的收益率曲线。从2016年末到现在,曲线反映了企业部门的融资成本上升得非常明显。
“高利率对应着社会融资总量的减速甚至是负增长,现在也是这个态势。”利率水平居高不下,对融资形成了非常明显的抑制。而融资受到抑制,以中国的经验来看,经济增长的前景不容乐观。
在徐高看来,全球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带动,是通过中国贸易顺差的扩张以及其他国家贸易赤字的扩张来实现的。
数据显示,中国贸易扩张中,最大的顺差来源是美国。他判断,美国不能接受持续的贸易逆差。
“一旦中美贸易摩擦的预期包含到市场里,全球经济预期还是有风险的。”
综合上述几大因素,徐高认为2018年的中国经济更类似于2011年和2015年,会出现拐点。
但拐点何时到来?
徐高分析,首先取决于调控政策能否把房地产下行的趋势扭转过来。如果扭转不过来,那么拐点会来得更早。其次,取决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
他在最后提醒道,一旦中美贸易摩擦变成市场主导性的情绪,甚至只要变成重要情绪,所有的资产价格都会发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