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这次论坛结束之后,乐视生态研究院在内部与对外,就基本失去了存在感。
乐视生态研究院的名誉院长是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院长是刘弘总,执行院长是阿木。但没有一个人是专职。
刘弘总和阿木是不可能有时间来认真管理这个研究院的,已经退休的马蔚华就更没有理由去做项目了。
最近有一次聊天,一位直接向阿木总汇报的研究院工作人员说:“乐视研究院没有阿里、腾讯那样的专职管理团队,很多事情都是我挑着做,但资历不够,并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乐视生态高潮的时段,好几次有诸如和国研院、清华、北大研究机构的合作项目,都是谈了一个开头,但后来都流产了。”
乐视生态研究院的工作裹足不前,直接影响就是外界对老贾发明的“生态化反”口号的解读失真。
大家都知道老贾发明的这个口号,但与乐视生态的具体关系,却付之阙如。
我入职之后,很多圈内朋友问我如何理解“生态化反”,我当然无法代替管理层给出准确答案,但作为乐视PR 又不能不回答这么一个无法回避的正经问题。我只能把入职之后,经领导授意发出并对传播效果基本肯定的那篇《首次解密乐视公关品牌部》文字中自己的理解告诉他们。
与公关顶层设计缺失、公关策略“瘸腿”相伴生的,是乐视在传播内容上越来越高调地“放卫星”。
在圈内当过7年记者,又做过三年公关,吃过见过的非常多。但2016年乐视公关之高调,已经到了让在行业内吃过看过的我有些惊讶的程度。
比如我入职之前,领导就授意我发出一篇炒作自己入职乐视的文章进行传播。我知道,乐视在宣传明星高管入职的时候非常高调,但不明白为何鄙人也会享受到这种待遇?虽然圈内有些知名度,但寸功未立寸草未得,低调做人都来不及,为何还要炒作自己?
这个事情我推脱了三次,最后实在推脱不掉了,就在乐视控股公关部在古北水镇进行部门半年业务总结亦即团建的空隙,发出了那篇《首次解密乐视公关品牌部》。为了写作这篇东西,都没来得及和我刚接手管理、来京参会的区域公关组全体成员吃第一顿团圆饭。
其实这篇东西也是文不对题,因为我既不想真的写出一篇大言不惭的自我吹捧文字,也不想把这篇文字写成毫无可读性的水稿,便自己设计了几个问题,自问自答,阐述了我眼中的乐视,并且没有对外界盛传的“PPT公司”、“发布会公司”等标签回避,也认真阐述了自己对“生态化反”和当下互联网行业格局的看法。
这篇文字内容,其实是我的真实想法,是提前进入危机公关状态的一个内容输出。当时的传播也达到了所谓“刷屏”的效果,我还特别请教了我之前的同事、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来给出一些意见。后来,公关部领导也对这篇的效果基本认可,我算是顺利过了入职第一关。
后来,乐视危机爆发,乐视危机公关组(高级媒体关系组)成立。我们小组迅速推行的公关改革之一,就是控制明星高管入职的PR传播。道理很简单,明星高管入职时给公司带来的品牌增值,离职时会产生加倍的反作用力伤害公司品牌,更有甚者,有高管对老贾因爱生恨,离职后反戈一击,带来更多的麻烦。最典型的就是被老贾从宝马总部高价挖来担任FF CFO 的Stefan Krause,至今都在喋喋不休,给FF 的A 轮融资带来诸多困扰。
成天喊颠覆这个,颠覆那个,如此“放卫星”又缺少“防火”与“救火”层面的公关设计,就不难理解生产既不假冒又不伪劣产品的实业公司乐视,为何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偏激之人扔了很多“庞氏骗局”、“传销”的臭鸡蛋了。
除了有过硬的产品理念与产品质量外,是不是公关思路也要战略升级一下? 显然,2016年的老贾也已经没有精力去对公关策略给出顶层设计建议了。其实,老贾也会在大会上说乐视一直没有真正COO致使自己分身乏术,其实乐视连真正的CMO体系也没有。
所以,乐视原有公关体系存在的“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锅,也只能由老贾来背。
《乐视危机一周年(一)》提到,对于一家重公司来说,管理瓶颈比市场瓶颈会先一步来到,其实对于乐视的公关来说也是如此。而集众多天分与优秀品质于一身的老贾,其能力与管理一个万人以上大规模公司所最不匹配之处,可能还真是公共关系处理能力。
乐视危机爆发后,有一次我去pingwest创始人骆轶航那谈业务,闲聊时骆少对我说:“你们那的XXX给老贾办了份《顺天时报》,他该负责。”我当时就提出了不同意见,我说:“我觉得这一点你还真的判断错了,其实是老贾给自己办了份《顺天时报》,乐视的公关风格都是他定的。”
乐视危机爆发之后,经历过大阵仗锤炼的乐视PR 群体,开始逐渐出走,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乐视危机爆发后,危机公关组成立,乐视的公关重心开始转移到这个部门来。形势急转直下,得到公正报道已是难得。老贾也开始接受专业的公关意见。
危机攻关小组的人员构成是比较强大的,在一段时间以内,试图挽狂澜于既倒,全力支撑乐视与老贾走出危机。但是,显然包括老贾自己在内,都没有料到自己最后会出局。
我最后一次在媒体社群做出有效的危机公关,是在今年1月20日的凌晨时分,在某知名社群再次争论起乐视生态的时候我在澄清事实之后说了这么一段话:
“建议事情就讨论到这吧。乐视纵然有诸如资源紧张等各种问题,但毕竟是一家认真在做产品和服务的公司。乐视电视已经有口皆碑,与乐视相关的FF 91 也是精品之作。希望大家给乐视一个春天的观望机会,看看在2017年的春天里,乐视能否告别旧疾重拾自信?如果乐视自救成功了,对整个互联网产业都是好事。”
那天离FF91发布刚过去两周,是老贾回国重新站在乐视发布会舞台上两周年的日子,也是我的生日。
遗憾的是,老贾没有自救成功。春天里的“去芜存菁”与“农夫与蛇”出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很难在社群中说话了。
讲了这么多乐视的公关往事,其实是想给乐视的全体PR兄弟正个名。同时,也想继续客观地描绘一下老贾,让被舆论涂抹得面目全非的老贾,作为一名正常经营的企业家的形象更清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