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燃煤发电厂背负着巨大债务,要让这些电厂维持还贷能力,已成为制约中国迅速转向使用更清洁能源的一个关键因素。
今冬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对燃煤发电施以限制。 图片来源: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NATHANIEL TAPLIN
华尔街日报 2017年 12月 12日 13:39
在西方,据传说圣诞老人给表现不好的孩子是煤。在中国,每到冬季取暖高峰季,煤炭的使用无所不在。
中国领导人希望改变这一现状。为了响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有关让百姓过上更好日子的号召,中国北方地区今冬实施了限制燃煤发电的行动。
不过,中国的这一环保努力遇到了难题。据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sean+3 Macroeconomic Research Office)的数据显示,2016年年底时电力行业总债务为人民币7.8万亿元(合1.2万亿美元),是中国负债最高的行业。其中大部分债务由燃煤发电厂背负,这些发电厂的装机容量超过10亿千瓦,大约是美国燃煤发电装机容量的三倍。
要让这些燃煤发电厂维持还贷能力,已成为制约中国迅速转向更环保电力的一个关键因素。问题一定程度上源于定价。当煤炭价格下跌从而推高发电利润率时,中国政府制定的高电价会让建立新燃煤电厂变得有吸引力。近月来,此类投资随煤价涨势的消退而强劲复苏。今年截至10月份,新增燃煤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加8%,增幅超过新增水电、风电和核电装机容量。
另一个问题是需求疲软,再加上增速依然迅猛的投资,这推动发电厂开工率持续下降。中国的燃煤发电厂现在平均每月仅运行约300个小时,而2010年接近450个小时。如果这一数字继续下降,将对电厂偿债能力造成拖累,尤其是考虑到监管机构已明确表示不会让2015年那样的煤炭价格暴跌行情重现。
上述因素令中国迅速转离燃煤发电变得相当困难。与中国工业部门的九倍利息覆盖率相比,发电厂的经营利润仅为利息的两倍。
考虑到国人日益增长的财富和对严重空气污染的不满,中国向使用天然气转型似乎是大势所趋。不过,要想实现大规模使用天然气,仍需要一些因素配合,包括更灵活的电力定价、加大对民营天然气进口商的支持,或许最重要的是解决上述燃煤电厂的债务问题。
与此同时,市场不宜对中国的天然气需求有过高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