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讨厌的是七大姑八大姨在催婚
还是你心里的声音也在催婚?
题图:《粉红女郎》
西方国家普遍不催婚吗?如果是,为什么?
德国的情况普遍比中国好,没有那么大的催婚逼婚压力。
原因如下。
1、凡是我这一辈的父母,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重心几乎全在子女身上。其中包括了小学开始的各种接送以及补习班陪同,或者结婚之后帮忙带孩子之类的,而逼婚就处于这两者中间的那段时光(上学和结婚生子)子女对于父母来说绝对占据了大部分心思和精力。
那么德国凡是要小孩的家庭(很多家庭丁克),一般很少之生一个的,基本都是两三个。然后上大学之后(或者开始工作以后)基本就搬出去住了,相当一部分和父母不住在一个城市。只有过节才会回趟家聚一下,父母对孩子的事情基本很少操心,不过德国的孩子很多时候要自己打工赚零花钱。
所以家里很多亲戚们的日常不是带孙子就是带外孙(可能中间偶尔去跳一个广场舞)这似乎就是他们的日常全部了。大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比如我妈说,她们现在的朋友聚餐或者同学会绝大部分的聊天话题就是就是孩子。在哪儿上学,工作了没,有没有对象,结婚了没。没错,这就是很多中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总是听到一句话叫:别人家的孩子ˊ_>ˋ。
而德国人普遍爱好相对广泛了不少。之前住过的寄宿家庭妈妈已经退休了,两个女儿一个 30,一个 28。大的还在念书,小的工作了,都在别的城市。周末女儿偶尔会回趟家,也没见着住家妈妈成天催啥结婚的,因为女儿们根本不是她生活的重心。她一边忙着学西班牙语,一边又在学吉他,每天还要照顾我们一帮德语都讲不溜的各国学生,有空还要去做物理锻炼,还有要追的各种剧,简直忙得不可开交。住家爸爸则喜欢钓鱼,有空就跑到哪个湖坐上大半天,还有个自己组的小乐队常常要训练表演什么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他们和他们的孩子都在过自己的生活,几乎没有谁为谁去活。
2、我觉得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太强大了。都说德国人守时,我觉得比不过中国人。在中国,读书的年纪就该读书,其他干什么都是扯。什么时候该工作,什么时候该找对象,什么时候该结婚,什么时候要小孩,什么时候小孩该去上学,什么时候小孩该工作,什么时候小孩该找对象,什么时候小孩该结婚然后要孙子都似乎严格地安排好了。如果不在干这个年龄阶段该干的事情,或者是过了这个年龄这个事儿还没有干,都是被视为格格不入的,不正常的,不务正业的。而当大部分人或多或少受到这个时间表影响后,这种时间表愈来愈被视为常态,从而去影响更多的人。
德国这边没人管你啊,每个人都过自己的日子,没有这种什么年纪就该干嘛的说法。不想念书了,出去玩一年回来再念,工作觉得不好玩,重新回学校换个专业念。大学里三十多岁的学生不在少数,人爱干嘛干嘛,别人见到了顶多也就觉得这是他的生活,谁也没有一个不成文的时间刻度去测量另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只是都过着想过的生活罢了,或者追求着想过的生活。
三十岁对于他们很多人(这里指上大学的)来说是刚开始工作(正式工作,打零工的大部分人十几岁就开始了),生活才刚开始,正风华正茂。谁也不会觉得哎呀你都这么大了,相反觉得还很年轻,心态和我们不太一样。
3、中国对于男女关系还是非常保守的,很多人大学毕业后都还没有谈过一次恋爱。对于爱情似乎没有什么追求,然后可能还受父母影响,觉得找个家庭条件差不多的,相貌还过得去的,性格还算合得来的就凑活着过下半辈子吧。
德国这边大部分人都比较早熟,基本上初高中都开始上床了。(至少我从小到大旁边还没有高中毕业前就那啥的)然后他们可能更明白要找怎样的人过余生,找不到真正合适的就先不结婚呗,拖的周期比较长。
哪个国家的亲戚朋友见到大龄男女都是媒婆脸的好不好?!好吧,我的信息并不全面,只说中、美好了。别说大龄了,在美国大学刚毕业时我没男友,一跟美国朋友聚会就无止境地各种让我找男朋友啊!你看 XX 好不好?我觉得 XX 喜欢你哦~ 我感觉你喜欢 XX 哦~~~ 高中的时候,一对我从小就认识的白人老夫妇也是一见我就满脸鸡婆状,啊不,满脸慈祥地问我有没有男朋友啊~带来给我们看看啊~~~ 也听过美国夫妇讨论自己的女儿一直感情不顺利,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她找个靠谱的结婚布拉布拉……所以我一直觉得人类的基本关注点真是没差多少,无外乎吃喝拉撒与繁殖,只不过:
1)在美国,对爱情的讨论是从不停止的。美国人从幼儿园起就自认为情窦初开(总体来说简直是不能更花痴啊!),而爱情在家庭、学校中也是从小就探索的话题,大多数小学生都写过爱情观点的作文,多少十岁出头的小男友小女友都是见过双方家长的。家长自然知道这多半是会散的,但他们依然要了解要引导,自己也是过来人,可以理解的嘛。所以他们是讨论男女问题也好、催婚也好,都感觉比较自然,不像国内大多数家庭、学校都觉得高中谈恋爱还算早恋,甚至会被惩罚被歧视,然而年龄一大忽然就从四面八方涌出一群人对于你的单身指指点点。其实美国大龄男女也一样抱怨总被长辈唠叨,但是在我们那种对于讨论爱情还很羞涩的社会里,先抑制再催促,中间又往往不带有任何走心的爱情探讨,一切就显得很别扭了,变成了父母彻头彻尾地管制和外人的多管闲事,忽略的是当事人的感受和自主权。
2)个人界限划得更清,催婚的度也不同。美国家庭里孩子没那么听话,多数家长也早早放弃了能控制孩子的念头,所以他们知道什么事情只属于自己的心愿,没权也不可能真正改变什么。我对一本小说("And the Mountains Echoed")里的一个细节记忆犹新。一个母亲叙述多么不喜欢女儿的男友后,对方问:所以你不赞成咯? 那母亲说:“ 我赞成与否在这件事里是无关的。孩子们不会按照家长的观点来生活。 [大概是这么说的]” 我觉得这种心态也能代表大部分美国父母的态度。他们懂得:我不喜欢儿女的配偶,那是我的想法。
我希望女儿早点结婚,那时我的愿望。可是到了中国,我不喜欢儿女的配偶,那是儿女和配偶的问题。我希望儿女早日结婚,那当然是因为儿女还没结婚!我们的家长分不清与子女之间的界限,他们一催起婚来,那可是超人都无法阻挡的伟大任务。当然这跟另一个答案里说的经济独立也有相当大的关系。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美国是个人主义社会,而我们是集体主义。
(跑题一下,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从结果来看,为什么在集体主义社会中,人们爱以集体的名义替别人做主、忽视别人的自主意识,那么这样的集体到底包括了谁?这样的集体是怎么构成的?而为什么在个人主义社会中,人们却因了解个人界限而尊重他人的生活选择与价值观,反而更加包容真正的集体呢?)
3)与上一条直接相关的 - 其实我国的晚辈们也的确更在乎长辈的意见,而且有时和家长的观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同(重点在后半句)。哪的年轻人都习惯性做出对抗长辈、过自己生活的架势。比如说,我有个朋友找了个家在农村的男友,其实蛮好的,已经在城市站稳脚,对她好上天,两人感情也好。但是她父母不同意,因为对方在农村还有很大一家人。于是她给我写了很多 email 讨论这个问题。这种事你懂的,其实没有标答,因人而异。她一开始的调调是苦恼于家里的干涉,听上去好像家人是破坏她幸福的坏蛋。
但是我一个个问题逼问下去发现所有她父母有可能考虑到的问题她也并没有任何应对措施。比如当我问她如果他要供养他农村的一家人并且以后把他们接来城市,你都能理解和支持吗? 谁知她并没有答案,她说,也是啊,我当然不愿意了。也就是说这的确是一个她没有考虑清楚的问题。都是过来人,我当然懂得有感情了问题往往就复杂了,但是我们都特别愿意把此类问题归咎于别人:父母不同意。我让她认识到真正让她苦恼的不是父母的反对,而是她自己也无法真正接受自己喜欢上的人。
在西方国家,大家不论到了某个年龄结不结婚也都是谈了一路恋爱过来的。而中国很多大龄未婚者都是连恋爱经验都没有的,谈何选择?谈何自主?正因为对恋爱、感情的事很熟悉,了解自己的选择,所以西方人也比较不会一被催婚就炸毛。而我在朋友圈不乏看到从未谈过恋爱的国人抱怨父母又催婚,并贴修过 180 次的自拍加一句“我单身我骄傲”。那么不蛋定还不如赶快找一个……真正不结婚能活得很好的人是不会为单身骄傲的,就像他们也不会把婚姻当作任务和成败标志一样。
毕竟真正生活中不是个个都像知乎男女神一样集美貌、智慧、能力、金钱于一身,且真心对婚姻与否持从容态度的。我相信真正不介意、并有能力不结婚的大龄单身人士是比较能够对父母 / 亲友催婚淡然处之的。所以下次再遇到催婚,如果感到气愤,先问问自己是生气他们的冒犯还是更多为自己又一年没有男 / 女朋友而郁闷。你讨厌的是七大姑八大姨在催婚,还是你心里的声音也在催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