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你这么好
你怎么忍心不领情
在某种程度上
她们被这种善意
剥夺了选择的权利
题图:《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你们非要对我好,我承受不了
台湾的一个小学班级,毕业 33 年后举办了首次同学会。全班同学向当年一直被他们欺负的一个女生道歉,道歉的过程被拍成了视频。
这段理应非常感人的视频,占据了那天的微博热搜榜前两位,高峰时段的搜索量将近一百万。
那个被欺负的同学,当年被全班同学辱骂为私生子,坐的凳子被他们无缘无故地踢翻。
视频里,一个据说是将头发剃光以示道歉诚意的男人说,「抱歉,真的不好意思,那时候我们年少轻狂。」还说自己愿意替另一个欺负她的男人给这个女人一个拥抱。
当这个女人和他抱了一下后,在座的人纷纷鼓掌,场面看起来特别温馨。
但网友们并不买账。
「33 年后才道歉有什么用?」
「全班欺负一个人,说句道歉就完事,33 年别人怎么过的,真天真。」
「只是减轻他的罪恶感罢了,至于受欺负的人来说又是一次伤害吧。」
「道歉是没有用的,只能让 30 几年后的自己觉得心安而已。」
……
为什么网友会对这样的道歉方式感到很不满呢?是因为这些人道歉的诚意不够吗?还是怀疑这些人道歉的目的不纯?
我想起一个朋友小时候的经历,她有一个特别喜欢的洋娃娃,结果被邻居家的一个熊孩子抢过去,在地上乱甩,也许是因为地上有钉子,等洋娃娃回到自己手上后,脸上全都被划开了很多道口子。她生气地跑回家,抱着洋娃娃哭了好久。
熊孩子的妈妈知道这件事后,第二天买了一个一样的洋娃娃,带着熊孩子来赔给她,她愣在那,不知道接不接受。可是阿姨以为她还在生气,就说了句「拿着吧,别生气了啊。」
妈妈这时候以为她还在生气,就赶忙打圆场,「哎呀,不就是娃娃嘛,赔什么啊,她早就不生气了。」一边转过身来,拉着她说,「是不是不生气啦?快和他抱一下,你们要做好朋友啊。」
她忽然气得大哭起来,所有人都愣在那里,场面弄得很尴尬。后来她的妈妈总是会拿这件事来说她小心眼。
但她一直没有告诉过妈妈,她那时候已经不生气那个熊孩子的气了。
她气哭,是因为妈妈根本就没有给她自己说「我不生气」或「我生气」的机会,却始终在用「做好朋友」这个理由来逼她接下新的洋娃娃。
所以为什么网友们会对同学会集体道歉这件事反感甚至是愤怒,难道真的是因为无法原谅曾经给自己带来过伤害的人嘛?
不,也许真正的原因是,网友们看到了这些人,正在用另一种方式重演了当年欺负人的那一幕。
33 年前,这个女生被所有人欺负,没有选择的余地;33 年后,她又得接受这些人的道歉,她好像只有一种选择:没关系,我 33 年前就已经原谅你们了。
除了对待她的方式不同,这些人都没有给她留下选择的余地。
特别是这些人看起来,确实在很真诚地反思自己的错误,他们说自己曾经年少轻狂,不懂事,现在请求原谅。
在这个场景下,这个女生如果说出「我不接受你们的道歉」,似乎就会显得小鸡肚肠,不够宽容和大度。
我们无法否认,也无法肯定这个女生在接受他们的道歉时,内心究竟是真心接受还是表面接受。
但我们反感的是,就算这些人的道歉是真心的,无形中却形成了一个枷锁,让曾经受过伤害的人很难做出另一个选择。
这种「强加的善意」,你如果不接受它,就会显得你计较;但接受它,如果你内心是抗拒的,又会让自己觉得很憋屈。
而这种「强加的善意」,其实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一个女孩曾经和我聊天的时候说,自己的手机忽然会莫名出现一些添加她微信的人,她一开始拒绝了,可是后来对方又发来验证消息,说是她的姑妈给了她的微信,「觉得他们很般配,可以聊一聊。」
她特别纠结,自己根本就没想要谈婚论嫁,加了这些人,还得应付他们聊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可是不加他们,又不知道自己的姑妈会有什么反应。
她后来很直接地和姑妈说清楚了状况:自己不想谈朋友。没想到姑妈却特别委屈地看着她,拉着她的手说,「哎呀,你这么大的女孩子,该准备起来了,你看看你姐,在你这个年纪都快怀上孩子了。」
她本来还想说点什么,可是姑妈后面的话堵住了她的嘴。「这些男生可是姑妈精挑细选出来的,你相信姑妈的眼光,肯定没错的。」她心里厌恶得要死,「凭什么没经过我同意,就给我安排这些事啊!」
可是她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特别是她自己的妈妈听到这件事后,还一个劲地说她,「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领情,姑妈都为你操碎了心。」
「不管你怎么想,我做的都是为你好」,这份「浓烈」的善意就这么被强加在她身上,顺从让自己憋屈,反抗让别人难堪,最后只能自己生闷气。
图:《青春派》
电影《青春派》里有个场景我记忆非常深。一个男孩得知自己喜欢的女孩生日后,在当天学校教学楼每一层的台阶上都写上「生日快乐」,还发动所有认识这个女生的学生看见她都说一句「生日快乐」。
女生特别尴尬,老师发现这件事后,对她说「全校都知道你今天生日了」后,男生表现得特别勇敢,站起来说「老师,你别怪她,都是我干的」。
全班的学生流露出羡慕的眼光,但这个女孩,却生气把书本砸在这个男孩身上,哭着跑出了教师。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之前我的表妹去见男方家长,她不想住在男方家里,可是男方的爸妈就是觉得,「怎么能住外面呢,这说出去,弄得咱们家人特别不懂礼数。」不由分说就把房间整理好,还特别热心地和她说,「住家里多方便啊,出去住还费钱。」
她委婉地表示拒绝,「太麻烦了。」可是男方的爸妈拉着她热络地说「麻烦什么啊,以后都是一家人。」她后来和我说,她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拒绝,住在他们家的时候,一直觉得特别尴尬。
她们遇到的都是同样的问题:当别人在表达一种「善意」的时候,根本没有给她们留下拒绝的余地。
就好像在说,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忍心不领情。
在某种程度上,她们被这种善意,剥夺了选择的权利。
但我们凭什么不能选择说「不」呢?
图:《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岳云鹏曾经在采访中谈起 15 岁的时候,在餐厅做服务员,因为把别人的包厢写错,结果客人结账时发现多了两瓶啤酒,客人指着他骂了三个小时的经历。
他最后只能拿出 350 块钱赔偿,这已经是他大半个月的工资了。可是更让他心痛的,是当天晚上餐厅召开员工大会,经理直接让小岳岳滚,而且不给一分钱,连住一晚都不行。
小岳岳后来说,他一直恨着那个客人和经理。可是生活中,总是有人和他说,你是一个演员了,上过春晚了,挣得比原来多了,那么多有深度的节目来采访自己,自己应该说实话,不应该恨他,应该感谢他,如果没有他,自己不会被开除,不会认识郭德纲。
他们说出这些话,是为了「宽慰」小岳岳,可是在小岳岳看来,这些宽慰的话,无形中却将他架在了一个尴尬的处境中:如果他不这么想,会显得很不宽容。
但我们本来就有权利说不,哪怕是在他们在给予我们这样的「善意」的时。
李松蔚曾经在《面对性侵,为何女性喊不出那声「停下」》里谈到,「有一些伤害并非来自邪恶和蛮荒,恰恰来自于文明的社会,善意的围观群众」。
说回最初那件集体道歉的事吧。
在某种程度上,无论集体欺负还是集体道歉,都是把受伤害的人架在一个孤立无援的、不舒服的位置上,把他不想要的东西强加于他。
事实上问题根本不出在原谅不原谅,甚至那个女生也许内心早就原谅他们了,只是当他们又一次把她放在大庭广众之下,迫使她不得不「大度」,不得不接受道歉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有看到也不愿意看到那个女生的感受。他们只是在表现自己,满足自己罢了。
无论她原不原谅,这种强加给人的善意,都是让人觉得憋屈的。
我忍不住想象,如果是我,我要让他们尝尝同样憋屈的滋味。我会如他们所愿,接受他们的道歉,然后再向他们深深地鞠上一躬:对不起,我也要向你们道歉。33 年前我就觉得你们是傻 X,现在,我还是觉得你们是傻 X。
但我已经跟你们道歉了,想必你们也会原谅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