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投资者上个月持有的中资银行可转让定期存单增加两倍多,反映出人民币升值的吸引力和风险偏好升温的影响。
上月,中国央行宣布将禁止发行期限超过1年的NCD。 图片来源:ZHOU ZHIYONG/ZUMA PRESS
SHEN HONG
华尔街日报 2017年 09月 13日 16:54
外国投资者上个月持有的中资银行可转让定期存单(NCD)增加两倍多,反映出人民币升值的吸引力和风险偏好升温的影响。
NCD是中资银行发行的短期信贷工具,颇受投资者欢迎。外国投资者成为8月份NCD的主要买家之一,他们很少在中国任何债券市场占据这种位置。代表外国投资者交易的一家全球性银行驻上海的银行家称,各国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曾是NCD的主要买家。
NCD实际上是高收益债券,期限通常在一个月至一年之间。自从2013年末发起以来,一直很受中资银行、尤其是中小型银行欢迎。但监管方越来越担心银行将NCD作为杠杆投资工具,而非满足真实融资需求,因而加强了对NCD的审查,最近对部分NCD发布了禁令。
Wind资讯(Wind Information)的数据显示,8月份外国投资者持有的NCD激增至人民币883亿元(约合135亿美元),7月份为人民币245亿元,1月份仅为22亿元。上个月外国投资者净买入人民币638亿元NCD,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包括中资券商、保险商和信托公司在内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购买量。不过外国投资者持有量仅占NCD市场的1%。
招商银行(China Merchants Bank)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人民币大幅升值无疑是外国投资者青睐NCD的主要原因,而NCD的高回报率使其更具吸引力,尤其是与较低的国债收益率相比。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意外回升了6%,去年则下跌了6.6%。
AAA评级中型中资银行发行的6个月期NCD的平均回报率为4.6%,而中国政府发行的6个月期国债收益率为3.3%,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6%。
刘东亮称,这种状况有些意外,因为中国市场上的外国投资者通常不愿承担风险,其中一些投资者曾避开国家开发银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等准主权机构发行的债券。国家开发银行是中国最大的政策性银行。
NCD市场规模已经扩大至人民币8.5万亿元,而去年年底为人民币6.3万亿元,2013年底仅为人民币340亿元。4月初,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批评银行投机性使用该工具的行为是“干活不弯腰”、“坐地收钱”,还敦促银行采取更多措施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中国央行8月31日宣布,将禁止发行期限超过1年的N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