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0|回复: 0

[故事分享] 我和妈妈在早市卖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1 0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和妈妈在早市卖菜 

2017-09-11 戰廣 每日豆瓣

 
看尽社会百态,每个人的故事都比电视剧更曲折、精彩、生动、有趣。


本文由豆瓣用户@戰廣 授权发布

原文标题:《赶早市》




参加工作后,很少去市场或集市上买东西。习惯了隔三差五有购买计划的去超市,不用讨价还价,看准就买,货品一般也不会太差,简单、方便、快捷。但是多了目的性,缺少了趣味性。


上学的时候,寒暑假我都会有几天要帮着我妈去市场卖几天菜。对市场我有着特殊的情愫在里边。


有一年暑假我要换手机,就和我妈商量帮她头天下午去菜园子下菜,第二天早晨赶早市卖菜。她同意将一部分卖菜的钱,用于购买我的手机。


菜园子下菜是个体力活,顶着大太阳一下午我就你能摘几箱黄瓜,一大包茄子,几土篮子西红柿,几麻袋芸豆,拔几捆大葱。回到大院里,冲洗干净,封好口袋,打好包,再把秤、塑料口袋、铺布一起装到小三轮货运摩托上,就等着第二天早晨去卖菜。


第二天早晨4点不到我们就要起来,脸有时候都顾不上洗一把。那时候天刚亮,地平线上能看到水星(那时候我会很开心,因为我喜欢看星星),天有些凉,我妈要穿上一些棉衣,要不然开车,风飒的腿疼,以至于我妈现在有类风湿。因为满车都是货,再装不下一个我,所以我要骑车去市场。大概要骑车30多分钟才能到(还必须是快骑),所以到市场基本是一身汗。


基本到了市场天也就彻底亮了,市场也早就有人了(无非是其他商贩)。到了市场就要卸车,地上铺好铺布,把菜分类摆好,这都是我的活。我妈则是走到市场里和其他的摊主询询价,好确定自己的菜价。我妈卖菜一般比别人会贵个几毛钱,可能是她觉得她的菜比别人好而且付出的辛苦比别人多,其实我也这么认为,哈哈哈。


我妈回到我们的摊位就开始卖菜,因为刚开卖菜还新鲜着,所以价格高一些,买菜的人大都是年龄稍大,退休的人,过日子可丁可卯,认真仔细,还有闲工夫。大多是先货比三家的问问价,走了几圈最后才买,还挑肥拣瘦的,不好伺候(也就懒得伺候这些人)。


过了6点才大批量上人,这时候市场最热闹开始各种叫卖(有时候也不让叫卖,因为那个市场在居民区里,赶上寸劲儿碰着爱睡懒觉,还不是善茬儿的主儿,就会开窗户骂卖货的人,甚至报警说扰民)我也跟着叫卖,第一次叫卖还真的很羞口,不好意思。但是迫于生计又要换手机,也就敞开了嗓子叫卖。


光靠叫卖是不行的,我妈常让我到摊位前理货。这样别人看到会以为我是买菜的人在选菜,也会停一脚看一看,对上眼儿了就会买一些。还别说,真有人会蹲下来看看菜,再买一些。我妈不懂什么趋同心理,但是这算是我第一次得到的实践经验。但这也只是小把戏,用多了也不灵。


在中国逛菜市场的社会阶层基本上也就是工薪阶层,甚至不如工薪阶层。真正能影响他们购买欲望的,最后还是价格(放眼到中国其他商业上,其实最后也难以摆脱价格优势...)。


一般我们开秤的价格也就能维持一个小时,之后随着菜的卖相变差,价格也开始走低。菜也开始扒堆儿贱卖,这个时候能忙活起来,一群老头、老太太、家庭妇女、家庭妇男围过来,你一斤,我五斤,他三两的买货,我帮忙睁口袋,收钱。


别看我比我妈多念几年书,但是算零账,我还真没她快。尤其是那种一斤菜2毛、3毛、5分的,赶上有的人买几斤几两的,这种乘法我要合计一会儿,我妈则是张口就来。好几次忙的时候,因为我算的慢,买主嗔心。过后我妈数落我白一回念书。这种快走菜的时间也不长,也就能挺个个把小时,甚至都不到半个点。


过了这个劲儿,市场也渐渐达到一种阳死不拉活的状态。我妈这个时候,会让我去吃早点,顺便帮她带回来一些吃的苞米面饼子、素馅大饺子、大果子(就是油条,这个叫法好像是鞍山独有的叫法)。她则是看守着摊位。我不知道为啥那时候一点都不饿,我妈总以为我是装不饿,又怕饿肚子影响我身体健康,所以会催着我去吃点东西,我则会进市场里逛一圈给她把饭带回来,有时候拿回来她也吃不上几口。


过了9点半,最让人担心、害怕、上火的事就是收税。因为我国的...不用我明说吧,名目繁多:卫生、占地、月......。而且收的人也不一定是务人员,也不穿制服,五大三粗的汉子,戴个墨镜,脖子挂着金链子,到你的摊位前,撕下几张定额发票,把手一伸就交钱。不交钱就略带几分威胁地说:“还想不想在这卖了?”


遇到真不交的,基本对待就是抢秤盘、踢摊位,再不济就是打电话找城管把货拉走。打仗见血的事,我也见过几次。据说:这些收的人,把这个市场的务承包了,每年能给对口的务局交上任务量,剩下的收都是他们个人的。所以他们就雇一些体型彪悍的人员来收


依法纳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多么政治正确的话,到了这个情景里似乎都有些变味。我们试图逃,但是躲不过去的,只是徒劳,偶尔收的还会白拿一些菜,我是敢怒不敢言,我也不会耿直到去举报。


过了10点以后,再买菜的人基本剩下两种人,一种是工薪阶层以下的真穷人,真的会锱铢必较,为了1毛钱会和你磨牙费功夫。但是买的量大,一般会买5、6斤的品相差的菜,一吃就好几天。甚至这类人会守着商贩的摊位,等商贩走了,去捡烂菜叶。让商贩徒生咬牙的恨意,有些小商贩甚至走的时候,会把剩菜用车轱辘碾的稀碎。


我妈心还是善的,不至于碾压剩菜,会分给几个“关系要好”的人,有时候这些人会帮着我妈卖菜,剩菜就算是一种报酬吧。


另一类买菜的人,买的量也不小,但是注重质量,这种人一般就是小饭店的小老板或者买办的厨子,再或者是学校外的私人办的学生食堂。我妈喜欢和这种人打交道,因为买的量大,而且价格也可以适当的抬高一些,还能培养成固定的主顾。时间久了,我妈发展了两个固定的客户,隔三差五的光顾一下就能买上二三百块钱的菜。


过了11点以后,市场基本就清摊了。买货的能买的都买了,早回家做午饭去了。买货的人不多,卖货的自然也不多。我妈这时候会去别的摊点,买一些水果或者点心,就当犒劳吧。


倘若卖货的还有大量的剩货就不得不考虑,换一个大市场去处理一下剩货,我和我妈也有这种情况,有一次头天晚上下菜遇到大雨,把黄瓜、茄子泡的稀烂,第二天开包,菜的卖相极差,到中午还没卖净,不得不去别的市场,那天我们俩下午三点多才回家,路上我把剩下的烂茄子、烂黄瓜一根一根扔到路边。


这段早市卖菜的历练还是蛮有趣的。我看到了许多社会的百态,接触了很多的人,但也基本是寻常百姓、贩夫走卒。


我看到过小偷用大镊子夹老头、老太太的钱包,看到过三五个牵驴的(就是所谓的托)骗人买假古玩字画,看到过被社会挤压到精神失常的女人骂街,看到过16岁就嫁人生孩子的女人买菜,看到过老农民收到假钱心碎的样子,看到过下岗职工羞口叫卖一天没开秤,看到过八十岁的孤寡老人摆摊卖针头线脑......每个人的故事都比电视剧曲折、精彩、生动、有趣。


那个夏天收入了多少钱我并不知道,但是我妈兑现了承诺给我现金,让我去买手机,当时我心里真的百感交集,最后还是买了手机,我用了3年。而我妈就是用这种辛苦钱,供我念完书.....。有些话,我也不愿再多说。而今的生活,我过得也并不阔绰,还有一些生活压力,但强于过去。好在我还年轻,所以我需要更加努力,来改善我和我母亲的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0 11:50 PM , Processed in 0.02925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