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0|回复: 0

[文化教育] 廖伟棠:香港书展上卖得最多的居然是教辅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7 09: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廖伟棠:香港书展上卖得最多的居然是教辅书 

 2017-07-27 廖伟棠 大家


文 | 廖伟棠


2017年香港书展落幕的翌日写这篇文章,那边厢看到内地不少书评媒体把香港书展誉为文化奇迹,不外乎着眼于百万人次的入场数和声势颇大的名人讲座,但实际的香港书展是怎样的?香港书展繁荣背后的香港书业、创作者生存状况又是怎样的?

我近年已经不太逛香港书展,除了被邀参与讲座。今年立定了决心不去书展,但因为台风影响,朋友的讲座找不到主持了,我临危受命去支持。朋友是台湾著名诗人杨泽,是“四年级生”最重要的诗人,数本诗集都影响深远。今次讲题《从卞之琳到马朗及痖弦——老一辈现代派诗家与我》也颇吸引,属于夫子自道武功渊源的闭门传道。可是坐在台上往下一看,算上工作人员也不够三十人。

我为矜持的香港文学爱好者感到可惜,但离开讲座后去书展转了一圈,可买的书也并不多,文学爱好者似乎也没有来书展的必要。这届香港书展的主题是旅游,说是为了响应某次香港的读者调查,旅游书是港人消费最大宗。其实谁不知道香港人喜欢买的旅游书就是那种怎样购物玩乐的通俗旅游指南?只是这种书上不得台面,书展就拉上西西、也斯、周轶君等严肃作家,附会成旅游作家推出。


这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是不是写过异域文化的作家就算旅游作家呢?西西的旅游观是反消费、反热点,深入文明源头的文化寻根;也斯的所谓旅游文学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鸳鸯”、后殖民时代的冷眼旁观;周轶君的中东政治现场体验如果也算旅游文学,那张翠容、沈旭辉甚至萨义德的观察随笔算不算呢?

如果她们都是旅游文学,我一方面佩服主办者为香港读者拓宽文学视野的努力,一方面对她们的著作销量依然远远不及指南书而替香港读者惭愧。

我自己也惭愧,这次书展我只买了三本书,远远达不到香港消费者的平均值。其中两本是漫画绘本,利志达的最新短篇集《刻毒》和Pen So(苏颂文)的《香港灾难》。



利志达画风繁复颖异,内容深挖潜意识,脑洞大开,曾获大友克洋盛赞,是我每年逛书展必寻作家。他这两天的新闻也和书展新闻一起在香港文化界的脸书刷屏,因为他刚刚受邀参与巴黎罗浮宫漫画计划,是香港漫画第一人。这才配得上他“香港独立漫画之父”的称号,大家刷屏祝贺,多少是在为之前的他抱不平。

在商业漫画大行其道的香港画独立漫画殊为不易,我记得多年前曾看过一个采访利志达说他一度银行户口只剩下几百元(这个细节恰好出现在《刻毒》的第一篇漫画里,主角看到提款机这取不出来的零头,愤以垃圾筒砸开了提款机,取出了一盒巴掌大的叉烧饭)。利志达的作品一直由小众出版社出版,书店也罕见,所以我只能在每次书展苦苦寻觅,可想他能有多少版税的收入。同样级别的漫画家,在别的国家都能好好生存,但利志达在最近的访谈里告诉我们:他的稿费绝大部分都用作交房租,而他所住的坚尼地城的房租因为地铁刚刚开通在高速增长。



就像香港歌手出实体CD变得没有意义,香港作家渐渐也觉得在香港出书意义不大——如果你不是流行明星作家的话,一本文学艺术书籍的版税少至几千,多也不过两三万,还不如写几篇大稿,之所以还在香港出书,纯粹是对香港的感恩。

关键是书籍越来越得不到尊重,就以书展为例,每年书展的最后一天必沦为散货特卖场,有的老牌出版社和书店还有点底线,最低六五折,但越来越多出版单位不这么想,今年最过分的一个摊位,打出“五十元任拿”的口号,真是菜市场都不如。中华书局则推出消费者加一元可以选购冷门学术文化书一本,也真叫人寒心。

这被业界称为“书业寒冬”,我想也呼应了香港读者的“心灵寒冬”。说回我买的另一本书:九零后漫画家Pen So的《香港灾难》,一本想象经历大灾变之后废墟化的香港的绘本,出版前后就获得多个奖项,多次加印,可见受到专业肯定和读者热爱。

类似这样主题的绘本新书,还有冯卷雪的《天空胶雨》,还有前两年的畅销书《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等等,都是青年作者与读者皆热衷的。

书展的百万人次,买得最多的是什么书呢?兹引一段在香港本土报纸作为教育版的新闻报道——“书展今日开锣,今年亦有不少家长带同小朋友买书,部分人更拖箧到场,花费过千元购买补充练习,专卖补充练习的摊档,人流亦较其他摊档多。陈太和9岁女儿一同到书展,入场不到1小时已花费过千元购买近20本补充练习,更指没有预算上限,见到适合的就会买,又称书店的补充练习,种类不如书展齐全……坦言就算女儿不愿做,也会逼她做,希望能升读好中学。一旁的女儿直言感到辛苦,更用手势表示大脑快要‘爆炸’。”(《香港经济日报》报道)

是不是港味十足?一个城市的沦落,由每一代人长大后加入共业,年轻人不甘而苦苦支撑自己的理想,最终也投降或者被击沉,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利志达的才华与坚忍。当然,也不是每一个香港的文化机构都有卢浮宫和大友克洋的慧眼。

【作者简介】 

廖伟棠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香港作家,诗人、摄影师,自由撰稿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3 12:54 AM , Processed in 0.02939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