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1|回复: 0

[男女之间] 李舒:一个失去了生命的人,他遇见了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6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失去了生命的人,他遇见了你 

 2017-07-17 李舒 山河小岁月

最近的西泠印社拍卖会图录上,有一张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张送人的照片,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


一个失去了生命的人,他遇见了你。”



写这句话的人是照片上的主人公,他叫石挥,这张照片是送给周璇的。


彼时,他们正在恋爱。



* * *



现在的人知道石挥的太少了,实际上,他是民国上海滩当之无愧的话剧皇帝。余生也晚,没能看过石挥的舞台演出,但我认识一位曾经看过他演的话剧的赵爷爷,他曾经和我说过,当时只要有石挥的戏,他们大学生就互相通告,省好几天的餐费,就为了一睹“话剧皇帝”的风采:“啊,他演的白瑞德,我们好几个女同学简直都痴迷了。为了配合女同学的狂热,我也曾经用发蜡,搞了一个白瑞德发型。”直到我看到石挥扮演白瑞德的这张剧照,我才明白,wuli赵爷爷,实在是太时髦了。



另一个石挥的戏迷曾给我讲过他的《秋海棠》。“一开始我们都诧异,他长得一点也不好看,怎么能演秋海棠呢?”结果,导演费穆的坚持,塑造了当年上海滩最有气质的秋海棠。据说,一次演出,石挥谢幕达12次才得以退场;石挥生病,换B角顶替,观众就要退票;报纸上刊登《秋海棠》广告,要求妇女们多带两条手帕;去看戏的梅兰芳也看哭了,对费穆的弟弟费彝民说:“我忘了我这是在看戏了。”



很多年之后,在上海的文艺界整风运动中,石挥作为个人主义的代表,需要上台自我批判,主要批判内容,是他曾经见过的一句话:“我上场前要观众盼着我,在场上要观众看着我,下场后要观众想着我。”


他举了一个例子——老年秋海棠沦落街头,遇到失散的女儿,石挥说,他当时捂着脸,一边痛哭一边透过指缝,看观众个个泪流满面,“我心里那个乐啊”。


这简直不像自我检查,而像是一堂生动的表演课。


我们没能见过石挥的话剧,却有幸看到石挥的电影。《太太万岁》里,他是装模作样的老太爷,和女婿一起相逢在交际花的小公馆这一幕,真是讽刺。



我最喜欢桑弧导演的作品,不是《太太万岁》,而是《哀乐中年》。在那里,石挥是有责任心而温文儒雅的老校长。



大家更熟悉的是他自导自演的《我这一辈子》,老舍的作品那么多人诠释过,我最喜欢的,觉得至今无人超越的,便是这部《我这一辈子》——作家李碧华看过这部电影后,评定石挥是中国最好的演员。



在郑君里的《宋景诗》里,我只记住了石挥的曾格林沁。




在银幕上形象百变的石挥,实际上是一个细腻的人。


我曾经专门去了一堂天津杨柳青石家大院,因为听说这是石挥的故居——1964年,老舍曾经去那里凭吊过。后来才知道,这是讹传,石挥从来没有在这里住过。


少年石挥所饱尝的是世态炎凉。他在火车上当过车童,给牙医当过学徒,铲过煤,养过蜂,小卖部打过杂,电影院门口卖过票。这段经历,似乎在他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许,因为他过早尝遍了人间百态,才能那样精准地诠释人物。



我最喜欢的石挥文艺照,从左往右 : 史原,李幼春,李少春,石挥


他的内心,始终是凄凉而愤怒的,即使在上海一炮而红之后,他也从来没有表现出赵丹那种活泼开朗和春风得意。就连他的好友黄宗江,都曾经表态说:“石挥呀,说实话,我原本不想同你一块儿住,你这个人哪,太,太冷 。”石挥冷冷地回答:“我刚到上海的时候,一个好朋友告诉我,‘人人都是王八蛋!’”。黄宗江愕然:“总有好人吧?”石挥说:“那也要先把他当王八蛋……你也是王八蛋,我也是王八蛋!”


所以,他对周璇说:“一个失去了生命的人,他遇见了你。”绝不是矫情。


遇见周璇的石挥,渴望被救赎。而对于周璇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 * *



坦率的说,我觉得周璇在看人这件事上,问题非常大。


打开上帝视角来说就是,她在爱情方面,几乎每一个选择,都是错误的。详情请戳璇小姐,你是周璇穿越而来的吗?



但实际上,每一个选择,她都是小心翼翼的。


她并不是那种小报上捕风捉影水性杨花的女明星,相反,她对待感情生活,是相当谨慎的,尤其是在和严华离婚之后。


她有大批的追求者,最醒目的两个人,一个是朱怀德,另一个便是石挥。


石挥和周璇


朱怀德是上海滩的绸布商小开,他喜欢周璇,崇拜周璇,据说,每逢周璇拍戏,他都到片场,给周璇端茶倒水。顶顶肉麻的是,周璇上下楼梯,朱怀德都要上去搀一把,因为周璇以前骑自行车骨折过(骨折的事情是真的,我曾看过当时的报纸报道)


朱怀德的殷勤肯定让周璇颇有好感,因为她的前夫严华,是大男子主义者,他们婚姻的破裂,也是由于严华对于周璇的疏于照顾。


但周璇始终没有接受朱怀德,我认为,这完全是因为石挥。


石挥似乎特别像第二个严华——周璇崇拜着他,无条件的。


周璇是话剧迷,对于石挥的才华,周璇久仰大名。我曾经在一段资料上看到,据说,这两个人是在绸布店的开业典礼上认识的,只是几次约会,两个人已经惺惺相惜。


朋友们都很高兴,他们认为这就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


很快,问题来了。因为两个人都是社会知名人士,记者免不了要问东问西。在每一次采访中,周璇都小心翼翼地对答。她吃够了记者的苦头,只好每一次都回应,石挥只是个普通的朋友。


周璇的瞻前顾后,似乎预示着这段感情的注定坎坷。1946年,她决定去香港拍电影,没什么事情做,决定把泡妞大业进行到底的朱怀德立刻从上海赶去香港,随侍左右。虽然石挥得到周璇的嘱托,照顾家中养母,然而,他们的关系,因为距离,变得微妙了。


据说,周璇因为在片场看到小报消息,说石挥爱上了别的女演员,已经同居而深受刺激。她把自己关在酒店里,甚至患上了抑郁症。


而那一边,石挥则不断写信,问她何时归来。他在报上看到周璇的访问,说自己绝对不会再和圈内人恋爱,说自己和石挥只不过是普通朋友,他的不安,其实并不比周璇少。


远距离恋爱,对于两个著名演员来说,是雪上加霜的。何况,周璇的性格如此敏感,更何况,她身边还有一个朱怀德。


一个嘘寒问暖的朱怀德,一个为了她跑到香港的朱怀德,一个永远听她召唤的朱怀德。


周璇的天平倾斜了。


一年之后,周璇回到了上海。她和他,进行了最后的对话,据说周璇的助理也在场。


这场谈话是尴尬的,其实周璇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所以,他们都不说话,也许是在等着对方开口,好让自己心里不要那么难受。


据说,是石挥站起来,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去。



* * *



黄佐临导演执导过一部电影《夜店》。


据说,拍摄这部电影时,周璇专门从香港飞回来,也是在拍摄这部电影期间,她和石挥订婚了。当时有个小演员到周璇家里玩,周璇就和小朋友开玩笑说,你觉得韩非好还是石挥好啊?小演员想也不想,就说韩非长得帅,还是韩非好。周璇很认真地纠正她:“不对,你不要这样说,石挥好。”


这是周璇和石挥合作的唯一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里的女二号是京剧名伶童芷苓,她的妹妹叫童葆苓。1948年,周璇和石挥分手之后,石挥写了《母亲》,并第一次做了导演。剧本里有个角色需要会唱京剧,和石挥合作过的童芷苓推荐了自己的妹妹——她当时18岁。


和石挥相差15岁。


孤独的石挥遇到了生命中的小天使,他觉得童葆苓天真烂漫,一开始,只是喜欢带着小姑娘一起出去玩,同去的还有演员程之(程前的爸爸)。很快,程之发现,自己是一个大型电灯泡。


童家一开始反对这门婚事,这当然是因为两个人的年龄差距太大,何况石挥是演员,同在演艺圈,当然希望找个更牢靠的人。



1949年,上海解放。文华公司的老板吴性栽打算去香港,动员石挥同去。石挥说,自己看见解放军进上海时,睡在马路上对市民秋毫无犯,他对新社会充满热情。


童葆苓回忆,石挥曾经对自己说,要是在新社会如果不知道干什么,我们就去说书吧。


石挥觉得自己是人民群众,即使是演员,也是个人民的演员。



一年之后,周璇从香港回到上海,挺着大肚子。她找到孩子的父亲朱怀德,没想到,朱怀德拒不承认自己是这个孩子的父亲。


她最终把这个孩子生了下来,但没人肯做这孩子的爸爸。周璇给香港好友李厚襄的信里写信说:


“下半世等于完了。” 



周璇在拍摄电影《和平鸽》时,因为看到道具血袋,忽然精神病发作,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据说,几年后,周璇到疗养院对面的新华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电影叫《光辉灿烂》,石挥主演。


看完电影,周璇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好久没有看见石挥了,他的演技永远使人喜欢。也不知道他人在上海还是在北京,因他告诉我要同童葆苓订婚了呢!很使我难过,当然我愿意他能幸福,我们的友谊之爱决不改变。总之,只有我自己对不起人家,没有别的话好说,永远回忆着,自己难过吧,活该!” 



周璇不知道的是,写下这段话的时候,石挥的厄运,渐渐开始。



* * *



“有人不喜欢别人说真话,有人不允许别人说真话,有人不敢说真话,有人说了真话真吃了亏,有人说了假话反而得到尊重,于是乎真话逐渐少了,假话逐渐多了,这是我们新社会中极不应该有的现象,是一股逆流。”


这是大鸣大放时,石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东吴大将“假话”》。这是他公开发表的最后一篇杂文。


因为这篇杂文,他将万劫不复。



很快,上影厂组织了石挥的揭发批斗会。让石挥深受刺激的是,他的好友们,都站在了批判他的立场上。


“解放以来,石挥随时随地,从讲笑话、说相声到写文章、拍电影,不放弃任何机会,千方百计地诬蔑、讽刺和咒骂党,反对党的政策和党的文艺路线。在鸣放期中,他更认为‘翻身’的时机已到,猖狂地发表各种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和文章,喷吐出蕴蓄在他胸中的毒液。” ——张骏祥


“石挥从来不放过一个最小的机会在正面人物的鼻子上抹灰”——郑君里


”党耐心的教育他,争取他,给他重要的创作任务……可是他欲壑难填,大声的叫嚣‘党埋没人才’,‘不尊重传统’,‘扼杀创作意志,没有自由’,‘新社会只叫人说假话’……他到处放火,到处造谣诬蔑,挑拨离间,向我们党和人民猖狂进攻。”——赵丹


11月,右派石挥开完了针对他的第二次反右批判会。


前一天下午,童葆苓要出门去单位准备接待来访的越南京剧院。他们打算找一个保姆,妻子对他说,你待在家里等保姆。石挥忽然站起来,亲吻了童葆苓。童事后回忆,这个吻非常热烈,这并不是石挥的一贯作风。


他给母亲寄了钱,他是文艺圈有名的大孝子。


石挥(右)和母亲


然后,他问同行的好友、也是上影厂的导演沈寂道:“沈寂,怎么样?看样子情况不大好吧。”沈寂安慰他说:“不会怎样,顶多批判会开一下就完了。”石挥很敏感:“不,至少以后不能演戏了,完了,完了……”


然后,他买了一张开往宁波的船票,登上了“民主三号”。


这艘船对他的意义重大,这是他最后一部电影《雾海夜航》的主角。而他被打成右派,《雾海夜航》成了他的罪状。



他去干什么?没有人知道。


一个船员在船上认出了他,因为他拍摄《雾海夜航》时,曾经到船上体验生活。船员问他:“来体验生活?”他点点头,没有说话。


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 * *



因为怀疑他叛逃,有关部门发出了通缉令。



1958年,宁波渔民发现了一具男尸,因为面目全非,于是草草掩埋。到第二年,人们想起通缉犯石挥,于是对男尸进行了检验,金牙和腿上的伤痕证明了尸体的主人。


在这之后,张骏祥被关进“牛棚”,郑君里惨死在狱中,赵丹被捕入狱,屡遭毒打。在狱中,赵丹写下的认罪材料里,曾经有这样的话:


那次的反右斗争,我在黑线的保护之下,非但没有列入右派,反而摇身一变而成为‘左’派,我参加了对右派分子石挥的面对面的斗争大会,又参加了对上官云珠的批判斗争的中型会,我皆作了发言。瞿白音也乘机捞了把稻草,跑到我家里来,急就章地二人搞了一篇批判石挥的文字,送给报上刊登了出来。这样,将自己打扮成个‘左’派,混过了关去,并在刘少奇的一条招降纳叛的建党路线之下,我站在叛徒哲学的观点上,篡改、隐瞒了我的罪恶的叛徒政治、历史部分,混入了党内,玷辱了伟大的正确的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给党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害!真是倾东海之水也洗涤不净的罪孽呀!只有再次地向党、向革命人民请罪!服罪!


1957年的秋天,石挥,在反右刚刚开始没有多久,就选择了告别。


虽然惨烈,但也许,他是正确的。

 
同样正确的也许只有周璇。在石挥告别人世的两个月之前,周璇因为急性脑炎在华山医院去世。石挥没有被允许去参加她的追悼会。


但他们选择在同一年,离开这个世界。


两个失去了生命的人,终于遇见了彼此。




*参考文献:

李伟,《浪花淘尽》,秀威出版,2010年

洪芳怡,《天涯歌女:周璇与她的歌》,秀威出版,2008年

李响,《话剧皇帝石挥:上场前要观众盼着我》,国家人文历史

东东枪,《带着对人性的失望,他纵身跳进大海,那一年,他42岁 | 石挥之死》,@豆瓣

赛人,《银幕只剩下小鲜肉的时代,我来写写表演大师石挥》,@人间电影指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5 01:39 PM , Processed in 0.0584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