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中国20年后,随着内地市场逐步开放,香港股市作为投资桥梁的作用逐渐减弱,而内地市场对香港市场的影响却日渐加深。面对内地的强大“引力”,香港市场如何保住原有地位?
香港中央商务区悬挂的旗帜 图片来源:JUSTIN CHIN/BLOOMBERG NEWS
JACKY WONG
华尔街日报 2017年 06月 30日 10:48
中国1997年从英国手中收回香港主权时,内地沪深两市总市值1,960亿美元,仅相当于当时香港最大的六家上市公司的总规模。
世易时移,香港回归中国20年后,沪深两市总市值已经达到了7.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比香港股市的规模大一倍多。
内地股市的崛起和超越对香港来说并非全无益处。就在不久之前,全球投资者还一直无法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数十年来一直把香港当作是能够分享内地经济增长成果的投资场所,香港也因此大大受益。如今,中资企业占到香港股市市值的60%以上,几乎所有新上市交易都来自内地。
但随着内地市场的逐步开放,香港股市作为投资桥梁的作用可能已经不大了。MSCI明晟上周把中国A股纳入其指数,这意味着内地公司可能很快就不需要通过在香港上市来吸引外国投资者了。
对香港来说,现在面临的诱惑是使香港的形象进一步朝内地靠拢。这样做的风险是,香港可能会把自己变成一个与其他中国城市没多大区别的城市。
中国大陆对香港的“引力”是强大且可见的。在导致资金大量南下的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后,就连中国A股的暴涨暴跌特性也传染给了港股,而香港通常被认为是一个较为理性的市场。
不过,中国大陆施加影响力并不意味着香港应该在监管、透明度等领域有所妥协。一连串引人注目的市场丑闻已经使投资者产生了这方面的担忧。今年早些时候,中国辉山乳业控股有限公司(China Huishan Dairy Holdings Co., 6863.HK, 简称:辉山乳业)股价在一天之内暴跌85%,尽管一些市场人士称,是辉山乳业董事长的杠杆融资加剧了该股的下跌。本周,香港众多中资小型股突然暴跌,这些股票明显与上市公司的交叉持股网络有关。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港的背景下,这让香港市场监管部门有点尴尬。
随着中国内地市场进一步放开,香港将奋力保住原有的地位。最好的办法是打造一个清晰的身份,即拥有最高公司治理和投资者保护标准的中国市场。香港还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本地的法治、资本和信息流动自由。如果能够坚持走这样一条道路,等到回归30周年,香港也许能拿出一些值得庆祝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