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0|回复: 0

[女性天地] 李舒:什么时候不过妇女节了,妇女节才有了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6 10: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时候不过妇女节了,妇女节才有了意义 

 2016-03-08 李舒 山河小岁月

在读到丁玲的《三八节有感》之前,我对她是没那么感冒的。


这篇文章毁了丁玲的前途,不过,要是没有这篇文章,也许人们对丁玲的评价,只会停留在她早年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中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这篇文章写于1942年的延安,那时候的延安,男女比例为八比一,从全国各地来到延安的女学生们在河边洗脚,对岸挤满了傻傻看着的男同胞,他们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呼——河防司令。


△1942年,延安中国女子大学生合影,左起沈玉玲、曲岩、赵军、杜国芳、侯波(侯波摄)


河防司令们只有傻傻看着的权利,那时候,组织上要为首长们优先挑选。1937年,参加过长征的22岁女生王定国被安排给54岁的谢觉哉,组织告诉她这是一项庄严神圣的革命任务,王定国爽快应答:“保证完成任务!”



谢觉哉和王定国夫妇


同一年,于若木第一次见到了陈云。陈云的身体不好,组织上考虑要派人照料。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邓洁就到陕北公学5队去挑人。5队是女生队,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女青年,很多在这个队。组织上挑了于若木,她是共产党员,政治上可靠。过了一个月,两个人结婚了,他们相差14岁。



△陈云夫妇


老红军张富华时任胶东军区某团政治部主任,他和好友、军区司令许世友在窗前看女兵连出操,许世友问:“你看上哪一个?”张指着一高个美女:“我要那匹大洋马!”次日,组织谈话,三言两语,相差16岁的两个人就结婚了。顺便一说,这两个人后来生了一个叫张宁的女儿,成为林立果的未婚妻,张宁在回忆录里说,妈妈当年去延安,是为了逃避包办婚姻。



△张宁的全家福


组织的眼光不错,王定国和于若木在婚后真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更多的延安女同志,面临着要孩子还是要事业的选择。李锐的前妻范元甄在日记里回忆,邓颖超知道她结婚的消息,第一句话是:“别有孩子啊!”怀孕之后,她决定去医院打胎,医生不同意,说要有“组织批准”。范元甄觉得想不通,打完胎之后,大家对她的态度也很差,都说“可惜了”。


萧军在1942年的日记中记着:


延安现在正流行生孩子和结婚的问题。有些男女先有了性关系才结婚,生孩子。政府消费大,为了人道又不能打胎,医生每打一次胎,就感到工作情绪的灰冷……


近来为了萧劲光底离婚,朱宝庭的结婚,郭化若底离婚等,这几乎成了近来新闻底高超。


这固然是男人们受难的世纪,更是女人们受难的世纪。


丁玲在这种背景下,写下了《三八节有感》这篇文章。几乎每一年“三八节”,我都会想起这篇文章。七十年后的今天,再读此文,还是不落后:


 “妇女”这两个字,将在什么时代才不被器重,不需要非凡的被提出呢?


年年都有这一天。每年在这一天的时候,几乎是全世界的处所都开着会,检阅着她们的队伍。延安虽说这两年不如前年热烈,但似乎总有几个人在那里忙着。而且必定有大会,有演说的,有通电,有文章发表。


延安的妇女是比中国其它处所的妇女幸福的。甚至有很多人都在嫉羡的说:“为什么小米把女同志吃得那么红胖?”女同志在医院,在休养所,在门诊部都占着很大的比例,却似乎并没有使人惊异,然而延安的女同志却仍不能免除那种荣幸: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最能作为有爱好的问题被谈起。而且各种各样的女同志都可以得到她应得的诽议。这些责难似乎都是严重而确当的。


女同志的结婚永远使人注重,而不会使人满足的。她们不能同一个男同志比较接近,更不能同几个都接近。她们被画家们讽刺:“一个科长也嫁了么?”诗人们也说:“延安只有骑马的首长,没有艺术家的首长,艺术家在延安是找不到俏丽的情人的。”


然而她们也在某种场合凝听着这样的训词:“他妈的,瞧不起我们老干部,说是土包子,要不是我们土包子,你想来延安吃小米!”但女人总是要结婚的。(不结婚更有罪恶,她将更多的被作为制作假话的对象,永远被污蔑。)


不是骑马的就是穿草鞋的,不是艺术家就是总务科长。她们都得生小孩。小孩也有各自的命运:有的被细羊毛线和花绒布包着,抱在保姆的怀里,有的被没有洗净的布片包着,扔在床头啼哭,而妈妈和爸爸都在大嚼着孩子的津贴,(每月25元,价值二斤半猪肉),要是没有这笔津贴,也许他们根本就尝不到肉味。


然而女同志究竟应当嫁谁呢,事实是这样,被逼着带孩子的必定可以得到公开的讽刺:“回到家庭了的娜拉。”而有着保姆的女同志,每一个星期可以有一天最卫生的交际舞。虽说在背地里也会有难比的诽语悄声的流传着,然而只要她走到那里,那里就会热烈,不管骑马的,穿草鞋的,总务科长,艺术家们的眼睛都会望着她。这同一切的理论都无关,同一切主义思想也无关,同一切开会演说也无关。然而这都是人人知道,人人不说,而且在做着的现实。


离婚的问题也是一样。大抵在结婚的时候,有三个条件是必须注重到的。一、政治上纯粹不纯粹,二、年纪相貌差不多,三、彼此有无赞助。虽说这三个条件几乎是人人具备(公开的汉奸这里是没有的。而所谓赞助也可以说到鞋袜的缝补,甚至女性的安慰),但却必定堂皇的考虑到。而离婚的口实,必定是女同志的落后。


我是最认为一个女人自己不进步而还要拖住她的丈夫为可耻的,可是让我们看一看她们是如何落后的。她们在没有结婚前都抱着有凌云的志向,和刻苦的奋斗生活,她们在生理的请求和“彼此赞助”的蜜语之下结婚了,于是她们被逼着做了操劳的回到家庭的娜拉。她们也唯恐有“落后”的危险,她们四方奔走,厚颜的请求托儿所收留她们的孩子,请求刮子宫,宁肯受一切处分而不得不冒着生命的危险静静的去吃着坠胎的药。而她们听着这样的答复:“带孩子不是工作吗?你们只贪图舒适,好高骛远,你们到底做过一些什么了不起的政治工作?既然这样怕生孩子,生了又不肯负责,谁叫你们结婚呢?”于是她们不能免除“落后”的命运。


一个有了工作能力的女人,而还能就义自己的事业去作为一个贤妻良母的时候,未始不被人所歌颂,但在十多年之后,她必定也逃不出“落后”的悲剧。即使在今天以我一个女人去看,这些“落后”分子,也实在不是一个可爱的女人。她们的皮肤在开始有折绉,头发在稀疏,生活的疲惫篡夺她们最后的一点爱娇。她们处于这样的悲运,似乎是很自然的,但在旧的社会里,她们或许会被称为可怜,薄命,然而在今天,却是自作孽、活该。不是听说法律上还在争辩着离婚只须一方提出,或者必须双方批准的问题么?离婚大约多半都是男子提出的,假如是女人,那必定有更不道德的事,那完整该女人受咒骂。


我自己是女人,我会比别人更懂得女人的毛病,但我却更懂得女人的痛苦。她们不会是超时代的,不会是理想的,她们不是铁打的。她们反抗不了社会一切的诱惑,和无声的压迫,她们每人都有一部血泪史,都有过崇高的情绪,(不管是升起的或沉落的,不管有幸与不幸,不管仍在孤苦奋斗或卷入庸俗,)这在对于来到延安的女同志说来更不冤枉,所以我是拿着很大的宽容来看一切被沦为女犯的人的。而且我更盼望男子们尤其是有地位的男子,和女人本身都把这些女人的毛病看得与社会有接洽些。少发空议论,多谈实际的问题,使理论与实际不脱节,在每个共产党员的修身上都对自己负责些就好了。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对女同志们,尤其是在延安的女同志有些小小的企望。而且勉励着自己。勉励着友爱。


世界上从没有无能的人,有资格去获取一切的。所以女人要取得平等,得首先强己。我不必说大家都懂的。而且,必定在今天会有人演说的:“首先取得我们的政权”的大话,我只说作为一个阵线中的一员(无产阶级也好,抗战也好,妇女也好),天天所必须注重的事项。


第一、不要让自己生病。无节制的生活,有时会感到浪漫,有诗意,可爱,然而对今天环境不合适。没有一个人能比你自己还会爱你的生命些。没有什么东西比今天失去健康更不幸些。只有它同你最亲近,好好注重它,爱护它。


第二、使自己兴奋。只有兴奋里面才有青春,才有活力,才感到生命饱满,才感到能担受一切磨难,才有前途,才有享受。这种兴奋不是生活的满足,而是生活的战斗和进取。所以必须天天都做点有意义的工作,都必须读点书,都能有东西给别人,游惰只使人感到生命的空白,疲软,枯萎。


第三、用头脑。最好养好成一种习惯。纠正不作思考,随波逐流的弊病。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最好想想这话是否正确?这事是否处理的得当,不违反自己作人的原则,是否自己可以负责。只有这样才不会有懊悔。这就是叫通过理性,这,才不会上当,被一切甜蜜所蒙蔽,被小利所诱,才不会糟践热情,糟践生命,而免除烦恼。


第四、下吃苦的决心,保持到底。生为现代的有觉悟的女人,就要有认定就义一切蔷薇色的温柔的梦幻。幸福是暴风雨中的搏斗,而不是在月下弹琴,花前吟诗。假如没有最大的决心,必定会在中途停歇下来。不悲苦,即堕落。而这种支撑下去的力量却必须在“有恒”中来养成。没有大的抱负的人是难于有这种不贪便宜,不图舒适的坚忍的。而这种抱负只有真正为人类,而非为己的人才会有。


  1942年3月8日三八节凌晨


1942年3月8日下午,在八路军大礼堂举行延安各界纪念妇女节大会,丁玲被台下的女同志们叫嚷,要求她上台发言。丁玲自己回忆说,她是第三个发言的,前面两个女同志都发了牢骚,所以她一上去就说:“我不想讲话。你们两个讲话,等着吧,你们一定要倒霉的。”结果,“她俩倒霉了,当然我也倒霉了。”(丁玲《谈写作》1982年)




一个月之后,重庆的《新华日报》经过周恩来建议,转载了这篇文章,但删掉了前半部分对延安的批评。周恩来在1943年回到延安时,告诉丁玲,是邓颖超的意见,要发表,只能做一些删减,保留着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


还是引来了大麻烦。


延安的高干学习会上,有人说:“我们在前方打仗,后面竟有人骂起领袖来,那不行!”


贺龙对丁玲说:“丁玲,你是我的老乡呵,你怎么写出这样的文章?跳舞有什么妨碍?值得这样挖苦?”


还有人把丁玲的这篇《三八节有感》和当时已经被批的体无完肤的《野百合花》相提并论。


最后,还是毛泽东救了丁玲,虽然她的文章里,有很明显讽刺江青的意味。他把丁玲找去谈了一次话,说:“你看我的文章,先说他们做了很多工作,主要是有成绩的,是好的,然后我再批评缺点。这篇文章就没一点肯定人家,好像是人家一直就不好,这就不对了。”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高级技术干部会议上讲话


然后,毛泽东在会上说,丁玲的《三八节有感》和《野百合花》是不一样的,“《三八节有感》对我们党对我们干部有批评,但也有积极的建议,我们要不同地看待它们。”


因为这句话,丁玲终于躲过了一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0 08:54 PM , Processed in 0.0274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