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3|回复: 0

Kalanick出局 优步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2 08: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优步首席执行长Travis Kalanick的辞职让这家公司的混乱局面达到顶峰,而未来的挑战可能更加严峻。


12.jpg
优步仍然认为自己拥有更先进的技术和数据能力,能够使每次搭乘的成本低于竞争对手。 图片来源:ASSOCIATED PRESS
CHRISTOPHER MIMS
华尔街日报  2017年 06月 22日 12:16

给优步(Uber Technologies Inc.)下一任首席执行长提个醒:问题可能比你想象得更严重。

优步眼下正在尽力灭火,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长Travis Kalanick的辞职使这种混乱局面达到了顶峰。这一决定是迫于投资者压力的无奈之举,之前一份报告批评了优步的内部文化,对于优步在争取率先推出自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等问题也提出质疑。

即使渡过这重重危机,优步及其新领导层也不得不面对其商业模式上一个越来越明显的弱点。优步或许在技术方面很了不起,但它不同于谷歌(Google)、Facebook (FB)、苹果(Apple, AAPL)或亚马逊(Amazon, AMZN),因为在共享乘车领域,技术对于后来者并不构成一个高不可攀的门槛。纵观全球,优步的竞争对手不下十几家,在很多市场,这些对手已经吃掉了共享乘车市场的最大份额。

即使优步解决了眼前的所有问题,也越来越不能满足接近700亿美元估值所带来的膨胀的预期,这个估值让优步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初创公司。优步门前来了很多野蛮人,急需一条护城河。

Kalanick起初在上周宣布休假,当时他写道,公司必须进化到“优步2.0”,他承认公司需要彻底变革企业文化。但不清楚优步如何才能破茧化蝶。

优步早期投资人Mitch Kapor上周表示,人们认为优步的处境堪忧,局势已不允许它再犯错误。Kapor 2月份和别人共同执笔就优步“有毒的”企业文化向公司发出一封公开信。Kapor上周暗示,Kalanick只有在他真心实意发展优步2.0的前提下才能回归公司。

假如有一种灵丹妙药能够修复优步的企业文化,那么下一步将是修复该公司的业务。

12a.jpg

优步最初的方式更像是冲刺跑而不是马拉松。Kalanick认为自己可以通过早期积累更多资金和市场份额先发制人地消除竞争,因此他采用了一种过于活跃的管理方式,把速度看得比完整性更重要。但优步始终没有看到终点线。

一位接近优步的知情人士说,优步仍然认为自己拥有更先进的技术和数据能力,能够使每次搭乘的成本低于竞争对手。如果优步是对的,而且能够在长期内保持这样的优势,那么该公司将和竞争对手打一场漫长的消耗战。但由于优步及其竞争对手都不是上市公司,因此没人了解搭乘的实际单位成本。

Lyft是优步在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该公司已通过一些最重要的措施迅速缩小了和优步的差距,并且是在比优步少很多投资的情况下实现的。Lyft发言人称,Lyft现在所进入的市场数量和优步一样多,而且在一些主要城市的价格和服务速度都可以和优步相媲美。追踪信用卡交易情况的TXN Solutions的数据显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Lyft在美国所占的搭乘份额从10%提高至25%。民间发起的标签为“删除优步”( #deleteuber)的社交媒体活动也促成了Lyft的进一步增长,这个活动的背景是人们不满于一些政治问题以及优步内部据称存在的性别歧视。

优步在郊区和通勤城镇的服务水平仍好很多,不过Lyft已开始增加在这类区域的业务,过去四个月新增了150个市场。最重要的是,两家公司一大部分收入都来自美国最大的市场,这也是优步宣称实现了盈利的市场,这并非偶然。

在另一个关键市场中国,优步已选择全盘退出。优步仍在积极推动国际业务,但拓展成本高昂。2017年第一季度,尽管该公司实现收入38亿美元,但亏损7.08亿美元。

从某些角度来看,优步仍具备发展前景──总体叫车需求仍在快速增长。优步称,2017年第一季度完成的叫车服务次数较上年同期增加两倍。即便优步仍是硅谷名声最差的公司,其业务的强劲增长动能,加上72亿美元的现金资源,仍将确保其得以继续生存下去。风险在于,面对680亿美元的高估值,优步能否满足投资者过高的期待。

谷歌、苹果、Facebook和亚马逊都并非行业的开创者,但他们都具备更领先的技术和基础设施。苹果的品牌以及自有软件和服务赋予其定价能力,因而获得巨大利润。谷歌的搜索引擎和广告技术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用户数量增加提高了Facebook的网络效应,进而增强其功能,使Facebook得以变现。亚马逊非常擅长为自己构建云服务,后来甚至开始向其他公司销售云服务,由此获得丰厚利润。

优步呢?除现金外,优步拥有的一个已经受损的品牌和一个已被广泛复制的应用程序。曾经的优步可以振振有词地声称,谁拥有最多的用户,谁就能支持最多的司机,形成规模加技术的良性循环,并带来无可匹敌的客户体验。

但如今,优步的竞争对手凭藉自身优势成功撬走了乘客和司机,似乎说明共享乘车市场将逐渐演变成一个吸引力和利润率远低于预期的领域。说到底,优步可能不过是一家巨型的出租车公司。

优步之前的愿景是主导整个市场,无论司机还是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都不得不向优步出售服务。但麻省理工学院(MIT)可感知城市实验室(Senseable City Lab)的项目主管Carlo Ratti称,目前来看,优步将来可能只是行业众多参与者之一,也需要通过价格和服务优势来参与竞争。

面对这种竞争格局,垂直整合恐怕是合理的应对办法。优步不会用劳动合同绑住司机,但最终有可能拥有一支自动驾驶车队。的确,自动驾驶汽车或许是优步抵御竞争对手的护城河,帮助优步成就科技巨头的地位,但也有足够理由相信,自动驾驶汽车也可能成为优步竞争对手的优势。

优步急需变革,也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变革机遇。但即便能够改变运作方式,优步董事会、员工和投资者还是要面对一个问题:优步不愿意只做一家普普通通的共享乘车公司,但要实现这个目标,现在行动是不是太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4 02:24 PM , Processed in 0.0532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