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2|回复: 0

[男女之间] 李舒:张爱玲在出走大陆之前,为什么独独见了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4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爱玲在出走大陆之前,为什么独独见了她? 

 2017-02-15 李舒 山河小岁月

最近你们总是问我,到底资瓷林徽因,还是资瓷陆小曼?


哎,这个问题,从年前说到了年后。


我不得不祭出我的真爱。


一直没有写她的故事,是因为舍不得,好像心底的一块珍宝,藏着,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并不想被别人知道。


决定写,是因为前两日和别人聊起她的名字,一个人颇不在意地说:“这不是某作家的小三吗?”


我不愿意她的名字和“小三”永远挂钩。


因为她是我最珍重的民国女子。




1952年8月,张子静从浦东乡下回到市区,他很久没有见到姐姐张爱玲了。到了卡尔登公寓,开门的是姑姑,头一句便是:


你姊姊已经走了。


张子静走下楼,看着街上来来往往都是穿人民装的人,想起姊姊对他说过“说这衣服太呆板,她是绝不穿的”,于是忍不住大哭起来。


张爱玲的出走,除了姑姑以外,连弟弟都不曾告诉。但在走之前,她却主动约见了一个人,在咖啡馆里,她告诉她,自己要离开这里。


这个人,不是炎樱,不是苏青。


而是赵清阁。


张爱玲和赵清阁的情谊,源自一次雪中送炭。抗战胜利后,张爱玲给胡兰成寄去了30万元稿费,还有一封诀别信,她需要钱,但背着“汉奸家属”的骂名,没有刊物愿意用她的稿子。这时,正是赵清阁,伸出了援助之手,向张爱玲约稿,以解燃眉之急。


这不是赵清阁的第一次见义勇为。


因为第三者插足,沉樱和梁宗岱的婚姻走向了终结。在沉樱走投无路时,是赵清阁介绍她到上海戏剧学校教书。


而守寡的陆小曼,亦得到了赵清阁的帮助,在她最后的日子里,一直去看望她的,是赵清阁。为了使陆小曼能成为上海作家协会会员,赵清阁跑前跑后,甚至当成自己的事情。


她还帮助重病的白薇发表过诗作,并在她重病时,为她偷偷付了医疗费。白薇的故事,请戳:“我们什么时候在一起?”“等我睡够100个。”


我在一个前辈那里见过一次赵清阁给他写的约稿信。并不是文坛特别鼎鼎大名的作家,赵清阁的信里,却无比尊重。神奇的是,那份尊重并不是客气,而是透着十足的亲切,仿佛她就是你邻家的小妹,对你十分了解,让你无法拒绝她,透过纸张,你甚至可以感受到,赵清阁的那份真诚。


我相信这种笔尖透露出来的魅力,是赵清阁本人的魅力,就像她的照片。虽然不大上照,清秀,然而坚毅。


她是个真正的大家闺秀,却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只懂得伤春悲秋。



△赵清阁部分作品


第一次读赵清阁的文字,是她写的《祖母》,这才知道,她从小失去了母亲,父亲要把她嫁给别人,她决定出走,只悄悄告诉了一直抚养她长大的老祖母。祖母把积蓄给她做了路费,临别时,天下着大雪,自己对祖母说,等她高中毕业,要回来接祖母,侍奉她安度晚年。


“谁知道我有没有这个福气呢?我要睁着老眼等,等我的孝顺的好孙女回来接我!”

——赵清阁《祖母》


当她刚刚高中毕业,正打算回乡接祖母时,看到的却是没有封盖的棺木。她在文章里,写祖母“微睁着双眼”,不知怎么的,从这些文字中,我忽然感受到,这位看起来英武豪爽的女作家,还有这样敏感纤细的一面。


她留下的作品不算多,最知名的是《落叶无限愁》。在那个故事里,她讲了一个教授,面对妻子和爱人的踟蹰。与他相恋的年轻女画家不愿意毁坏教授的家庭,悄然离开。邵教授随即赶往上海,两人再次陷入热恋中。可是,当听说邵教授的妻子即将追到上海时,女画家再次消失。


很多年之后,赵清阁对亲戚韩秀说:


你能看出写的模特儿吗?


不仅韩秀一眼看出,连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都能猜到,这里的邵教授,当然写的是老舍。


说到赵清阁,老舍是绕不过去的名字。


△老舍


打出“赵清阁”的名字,最多的相关词便是“老舍小三”。人们最津津乐道于他们“同居”的故事,甚至有许多文坛前辈言之凿凿:


“他们一段时间是同居关系。”

——林斤澜《林斤澜说》


“她在重庆时期和老舍在北碚公开同居,一起从事创作,共同署名。后来胡絜青得到消息,万里迢迢,辗转三个月到重庆冲散鸳鸯。”

——牛汉《我仍在苦苦跋涉:牛汉自述》


“后来老舍搬离了那个地方(按:林语堂的私家别墅),搬到马路边的一排平房中的一间,我记得那排平房中赵清阁住过其中的另一间,李辰冬夫妇也住过另一间。”

——梁实秋《关于老舍》


这些材料中,除了梁实秋之外,其他人都把老舍和赵清阁的关系说成了同居(疑似)。据说,老舍夫人胡絜青曾经贴过一张老舍的大字报,里面也是揭发老舍与赵清阁的“不正当关系”。但实际上,除了梁实秋,其他人都没有亲见,全部都是道听途说。


我觉得,以赵清阁的大家闺秀性格,在认识老舍时,她就知道老舍有妻子儿女。之后,即使两个人产生了感情,但只要老舍不解决家庭的问题,赵清阁是绝对不会贸然和老舍同居的。


一个例子是,赵清阁曾经和洪深的女儿说起,虽然自己和陆小曼是好朋友,但自己十分钦佩林徽因和张幼仪。对于张幼仪成全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故事,赵清阁说:“这是何等气度与见识!”而对于林徽因对诗人表态“你没有解决(离婚),别来动我脑筋,别想进我(心)门!”,赵清阁说,这才是真正的“大家闺秀”。


本着这种态度的赵清阁,对于她和老舍的同居,我是始终打一个问号的。


但他们的相爱,是板上钉钉的。


赵清阁和老舍是在武汉认识的。一篇文章曾经说,赵清阁是周恩来安排给老舍的“秘书”,其意义不言而喻。我没有找到有关这个说法的更多证据,我更愿意相信,作为文坛前辈,赵清阁对于老舍十分敬仰,她向老舍约稿,老舍也十分支持,在武汉,两人应该并没有私情,只是工作关系。


他们并不是一起到的重庆。有一天,赵清阁来找老舍,为“弹花文艺丛书”约稿,老舍给了话剧剧本《张自忠》。老舍回忆,赵清阁当即表示,这个剧本不算好:


这时候清阁女士已读完了那个剧本,她又浇了我一场凉水。我说明了写作时所感到的困难,但是并不足以使她谅解。


之后,他们开始合作写剧本。老舍写台词,赵清阁写结构,他们合作了《桃李春风》。在合作过程中,两个人还先后因为阑尾炎住院,顺便说一句,老舍得了阑尾炎,第一个告诉的就是赵清阁,还是由赵清阁带着去看的病。

因为是邻居,两个人又常来常往亲密合作,谣言大约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传出的。赵清阁曾经在给杨瀚笙的信里抱怨:


“尤其是对于女性,做人更难。他会给你造出许多难以容忍的想入非非的谣言。”(1943年9月11日)


在这个背景下,1943年10月28日,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带着3个孩子从北平来到重庆。《老舍与胡絜青的生死婚恋》一文中说,胡絜青到重庆的消息传到老舍的耳朵里,老舍正在吃馄饨。听了,夹着馄饨的筷子抖了一下,想了一会儿,他说:


既然来了,就让他们过来吧。


过了20天,胡夫人搬到了老舍的住处。在这20天里,发生了什么?我们已经无从而至,但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赵清阁正是在这时离开了重庆。这和《落叶无限愁》里的情节不谋而合。梁实秋说,胡夫人搬来之后,老舍的“生活更陷于苦闷”。


在这之后,这两人并没有断了来往。1946年2月,老舍从重庆到上海,准备赴美国讲学。在欢送会上,有赵清阁的名字;许广平和郑振铎一起请客送老舍,赵清阁也去了。老舍走后,冰心给赵清阁的信中,曾经提到赵清阁去送了老舍:


我的侄子那天送他表妹上船,说看见你送老舍。老舍一定高兴得很,去换一换空气。


△年轻时的赵清阁



在美国,老舍给赵清阁写了很多信,在那些信里,他们的爱情肆无忌惮地生长着。老舍给赵清阁寄了很多照片,都特别帅气。


牛汉说,他曾看到其中一封,是这样写的:


我在马尼拉买好房子,为了重逢,我们到那儿定居吧。


洪钤否认了这封信的内容。但她和赵清阁的谈话中,赵清阁也曾经提到过类似的内容:


建国时阳翰笙来信要我给K、冰心写信,希望他们回来。我给K、冰心去了信。冰心回来了,当然,这个不一定是因为我去信。而K回函:“不回,你我同到新加坡相聚,该地有基础居留。”收这信时,某某在旁边,她是知道的。此举令我大气,感到受到侮辱,他意思是让我做“情妇”似的。如果肯这样,早就不是如此了!后来又来信,提出到香港会面。我同意,条件是:“三方面一起解决,解决了前案,则才可谈后案。”这真是“许诺”。然事实不是这样,K未做到,而是直接回国了。”

1988年3月20日下午,上海吴兴路赵清阁阿姨寓中书房


按照老舍当时的名气,能够回到祖国,对于新政权来说,是一件大事。周恩来就指示赵清阁给老舍写信。而在赵清阁和洪钤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得知,一开始,老舍不肯,反而劝说赵清阁来新加坡相聚。赵清阁觉得受到了侮辱,请注意,赵清阁说了一句:“如果肯这样,早就不是如此了!”这句话,恰恰证明,在重庆时期,赵清阁和老舍并没有同居关系,因为赵清阁,并不肯做老舍的“情妇”。


△1943年,谢冰莹、程梦莲和赵清阁


在赵清阁的劝说下,老舍最终回到了国内。回国第一件事,他就准备离婚。赵清阁说,当时老舍住进了饭店,并且准备以给钱的方式,和胡絜青做个了断:


他回国到北京后,当时H某某(他妻子)还未去,他叫我去。他准备买房子让老婆去住,安顿她们,自己仍住饭店。我写信告诉他,他刚回来,不了解国内情况,已有新婚姻法。因此“你不离,我是不会去(和你见面)的。”H某某(K妻子)到京后,向他要钱,他给她约二十根(金)条子,并天真认为钱都给她了,事情就可以解决了。但H某某当然不会放他。“我不是安娥!”我绝不见他。而他一直叫我等!等!从重庆到北京,都是要我等!这是他中年人的世故,是种欺骗。我态度是:“你不离,我不见!”

——赵清阁和洪钤的谈话


△老舍和家人


赵清阁对于爱情并非没有憧憬,但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她像林徽因一样,坚决要求老舍先离婚,再谈恋爱。但很快,她发现,老舍并没有决心和勇气跨出那一步。在当时,人们怎么能够允许一位声名显赫的爱国大作家,在刚刚投入祖国的怀抱时,就抛弃他的结发妻子呢?


这件事严重伤害了赵清阁。


在上海孤身一人的赵清阁陷入到了进退两难。为了爱情,她选择了留下;然而,她等的人,却没有勇气,给她一份完整的爱情。


更糟糕的是,这时候,赵清阁的处境渐渐艰难起来了。



△赵清阁和她的好友王莹


1950年2月,上海第一届文代会。


人们常常提起这届大会上的张爱玲,她穿着旗袍去参加大会,成了全会的焦点。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在这届文代会上,赵清阁就开始了她的第一次检查。


在大会之前,相关领导就指定,赵清阁要作为“白专典型”,在会上作自我批评。赵清阁当然不肯,最后,还是赵清阁的朋友熊佛西受命去劝说赵清阁,说:“我要求你了!你不肯,我不好交帐。”最后,赵清阁坚持,只“检查文艺思想”。


在会上,赵清阁一边哭,一边做检查。台下的听众们,还以为她是检查深刻,反省自己。


△赵清阁(右三)和茅盾等朋友在一起


会议后,张爱玲主动走过来,和赵清阁握手。赵清阁的例子让张爱玲明白,出走的时候到了。


但赵清阁走不了。


老舍的信还是一封接一封地来,叫她饱受感情的折磨。赵清阁开始酗酒,闭门不出。她得了肝病,几乎死去。后来,在许广平的关照下,赵清阁重新开始写剧本。我见过赵清阁的《花影泪》剧本,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写得细腻哀婉,十分动人。


△赵清阁的画作


她的花鸟也很传神,齐白石对她极为看重。她曾经对别人说,自己要是画画,而不是写作,也许就不用受那些苦了。我见过一幅她画的扇面,是几个火红的柿子,简简几笔,呼之欲出,画得极好,大约取“事事如意”之意。


可惜,她的生活并不事事如意,甚至可以说,是无一事如意。


195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让赵清阁写一部歌颂“三面红旗”的剧本,如果不写,就要停发工资。赵清阁不想写,但又迫于无奈,最终,她终于给老舍写了一封信。信是托韩秀带去的,韩秀说,她到了老舍家,借着和老舍一起浇花的功夫,把信偷偷塞给老舍。老舍便告诉胡絜青,说韩秀的外婆生病了,要去看望。走出家门后,老舍到八面槽储蓄所,取了八百块钱。


我问他,这许多钱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是一笔稿费,他自己悄悄存起来的。


到了韩秀外婆家,外婆谢慧中并不领情,激动地直指着老舍说,


你骗了清阁,让她以为能有一个归宿,要不然她早就走了,也不会吃这些苦头。


韩秀回忆,那一刻,“舒先生无语,面容哀戚。那是我所看到的舒先生最无助的一个画面。”


1964年,韩秀下乡插队,老舍哭了,写了四个字送她:“吃饱穿暖。”这是她和老舍的最后一面。




老舍自杀的消息,赵清阁知道得很晚。


她是从红卫兵的嘴里听到的。


来批斗她的红卫兵,揶揄地讲起老舍的死,她才知道。


她有什么反应?我们谁也不知道。但从那之后,赵清阁每天早晨和黄昏,都以清香一炷来纪念老舍。


她晚年写了许多回忆文章,回忆白薇,回忆许广平,回忆沉樱,回忆苏雪林,回忆冰心,然而,就是没有老舍的名字。许多人劝说她写一写老舍,她都拒绝了。


△退休前的赵清阁


有一个故事耐人寻味。那时候,茅盾的爱人在香港出版了一本书,写自己和茅盾的爱情。邓颖超在给赵清阁的信里谈到了这件事,邓说:“最近,你来信提到秦德君……我认为(她)不仅无聊,而且也很无耻。”在这之后,赵清阁对于谈论老舍,显然更加谨慎了。


但在亲近的人面前,赵清阁还是会谈论起她和老舍,她称呼他为“老头儿”。


1999年11月,赵清阁住院了。洪钤去医院看她,那时赵清阁的情况已经很不好,讲话极为困难,她告诉洪,自己已经把那些信和所有的副本,都放在脸盆里烧掉了。


她对我重复了两遍说:信,是她亲自烧掉的,她亲眼看着它们被烧成了灰。说完后,她长呼一口气没有再说什么。这也是赵阿姨对我说的最后的话。


这个细节像极了黛玉焚稿——赵清阁曾经在冰心的鼓励下开始研究《红楼梦》,并是中国第一个创作《红楼梦》话剧的人。


那次住院,本来只是一件偶然的检查。身体情况加重,是住院之后两三天的事情,然而,赵清阁却好像预感到了什么,在入院之前,她终于下定决心,烧掉了她视为最珍贵的东西,那简直是她的一生。


11月27日,赵清阁去世。


“让我们想法子逃到遥远的地方去,找一个清静的住处,我著书,你作画,与清风为友,与明月为伴,任天塌地陷,我们的爱情永生。”


《落叶无限愁》里,邵教授对女画家说的这段话,无论在小说中,还是在现实里,都没有能够实现。


但我依旧认为,他们的爱情永生。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


傅光明,2012,《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复旦大学出版社 

张彦林,2014,《锦心秀女赵清阁》,河南人民出版社

  • 赵清阁原著、洪钤编选、蔡登山主编,2016,《中国现代文学 女作家赵清阁选集》,釀出版

洪钤,《梧桐细雨清风去——怀念女作家赵清阁》,http://www.edubridge.com/letter/hong_zhaoqingge.htm

桑农,《老舍和赵清阁》,《书屋》2008年第12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0 04:01 PM , Processed in 0.0325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