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9|回复: 0

[男女之间] 别再催了,上帝也单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 10: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再催了,上帝也单身! 

 2017-01-23 谭山山 新周刊


年底了,你妈叫你带对象回家没?


独身是人类最早的生存状态,婚姻则是后来人类发展到家族社会、父权制社会的产物。有想象力的人这样遐想未来:搞不好独身会是人类最后的生存状态?


文/谭山山


一本宣称写给“剩男剩女”看的书这样告慰现在、将来都可能单着的人们:英雄,好比超人、神奇女侠,都是单身;而终极的超级英雄,也就是上帝,也是单身!


可以说,独身是人类最早的生存状态,婚姻则是后来人类发展到家族社会、父权制社会的产物。有想象力的人这样遐想未来:搞不好独身会是人类最后的生存状态?因为人越来越自我,科技的发展则使得独自生存乃至无性繁殖成为可能。


婚姻是父权制社会的产物。


西方:思想者总是不结婚的


其实要找独身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必扯上上帝。早就有人整理过独身名人名单,哪怕粗略统计已经过于冗长:毕达哥拉斯、柏拉图、薄伽丘、哥白尼、笛卡尔、帕斯卡尔、斯宾诺莎、牛顿、伏尔泰、休谟、康德、叔本华、克尔凯郭尔、荷尔德林、尼采、维特根斯坦、萨特、波伏娃、福柯、恩格斯……


这还仅仅是哲学界别的,其他界别的,比如文学界的安徒生、卢梭、福楼拜、卡夫卡,音乐界的贝多芬、舒伯特,艺术界的拉斐尔、梵高,妇女界的英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简·奥斯汀、嘉宝、可可·夏奈尔、邓肯、南丁格尔,军事界的上杉谦信(日本战国时代的一方诸侯),等等,不胜枚举。套用托尔斯泰的说法,不婚的结果是相似的,不婚的理由则各有各的不同。


英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终生不婚。


哲学界是不婚现象的高发区,有人做过统计,古往今来的西方哲学家中,有三分之一是不婚者。柏拉图往往被认为是独身鼻祖,其实,独身的传统早就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那里、乃至比苏格拉底更早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那里就开始了。


有记载说,雅典政治家梭伦震惊于泰勒斯无妻无子的孤寂,泰勒斯遂派人假扮成雅典来的信使,带来梭伦之子身亡的噩耗。梭伦悲痛不已之时,泰勒斯告知真相并说:像你这样意志坚强的人尚且不能承受丧子之痛,这就是我不娶妻生子的原因。如果从理论层面来解释,思想者需要超脱经验世界,专注于自己的小宇宙中;这个内心世界既然连尘世生活都容纳不下,独身也只是一个附带结果。这就是思想者的宿命。


所以,最富于戏剧性的,莫过于柏拉图之死。他在81岁之时,参加一次婚宴,在谈笑风生之际溘然长逝。


柏拉图在参加婚宴的时候与世长辞。


东方:不婚的人是可耻的


相比之下,东方哲学家就很少有不婚的。《孟子》中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已经有点狠叨叨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则这么解读:“及龄不嫁之女子,往往性情乖张,由生理而影响心理之不平常,此谓之怨女;及龄不婚之男子,往往游荡于外,无所归宿,最易滋事,此谓之旷夫。”二者皆“有害于社会之秩序与和谐”。这就是儒家传统的道德观。


《红楼梦》中,“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但宝玉还是娶了宝姐姐;像庄子那样,妻子死了“鼓盆而歌”的人毕竟是极少数,是怪胎。而上杉谦信因为信奉畀沙门天而终身不婚,就有人质疑他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隐秘。


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


到了20世纪初,康有为写就《大同书》,第一次将“去家废婚”上升到理论层面——他的观点其实因袭自柏拉图的《理想国》。五四时期“去家废婚”渐成潮流,20年代还发生了一场关于“废婚”的大论战。


废婚派以“自由的人格”为出发点,理论依据仍然是古希腊哲学家那一套,比如有人直斥“婚姻制度是万恶之源”,更有人抨击婚姻是一种买卖关系,是“生殖器的买卖”,“拿恋爱做手段,性欲做目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施存统也多次撰文,力挺废婚派。


但再激烈的论战也只是论战而已。反废婚派认为,废婚的主张太过于理想主义无法实施,这样的观点反而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再后来,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已经不仅仅是“意难平”了,那是以革命的名义结成伴侣。


民国的香烟广告,女性的形象开始突破传统的樊篱,部分女性和男性开始主张“女性权利”。


现状:其实每个人都是独身


巴黎艺术职业高等学院教授让·克洛德·博洛尼在新著《独身与独身者历史》中梳理了独身在西方世界中从崇尚、蔑视到成为一种趋势的历史:独身现象可以上溯到古希腊时代,以柏拉图为代表的那帮哲学家为独身给予了理论支持;到了耶稣那里,耶稣作为一个独身者向另一些独身者教诲:“在这个世界,男人们结婚;而在另一个世界,没有丈夫也没有妻子。”


结婚的唯一目的是避免滥情放纵;中世纪后独身者开始被妖魔化,著名的放纵单身汉伏尔泰也写下“结婚的男人越多,犯罪越少”这样的话;最近20年来,独身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仅仅在法国,就有800万人自称是独身,且有64%的人宣称他们对现状很满意。


博洛尼的看法是,独身已经变成一种价值观,一种精神状态,从保持个体的自由人格而言,他得出了一个近乎极端的结论:其实每个人都是独身。


独身已经变成一种价值观。图/电影《单身指南》


博洛尼还注意到,即使处在一段婚姻关系当中,男女双方也希望保持相对的“独身”状态,各开各的车,各住各的房间,度假也是各走各的。


传统婚姻追求的两位一体、休戚与共如今受到了很大挑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把二人生活(不管是男女还是男男/女女)视为一种脆弱的、临时性的关系,有些人选择婚姻,也有些人选择不结婚——幸运的是,这在今天都是可以接受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6 12:35 PM , Processed in 0.0255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