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5|回复: 1

[文化教育] 看电脑比读纸质书差在哪,实验结果告诉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0 06: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电脑比读纸质书差在哪,实验结果告诉你 

 2016-12-20 袁征 大家



文 | 袁征



2014年春,我在《大家》发表池步洲先生破译珍珠港偷袭密码的故事,不久发现把章振乾教授的“章”写成了“张”,连忙请编辑改正。


我做事死板,文章写好之后,一般要冷藏一段时间,改过很多遍才发表。池先生的故事是上一年5月份写的,八个月以后交给编辑部,中间不知看过多少次。更有趣的是,章振乾教授的女儿读过这篇文章,提了好些意见,却没有发现我弄错了她父亲(也就是她自己)的姓。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在计算机屏幕上不容易发现错字。我的博士生总是要将两三百页的学位论文印出来,仔细看过,才敢定稿。不过个人印象不能作为学术观点的证据,我决定做点正经的实验。



▍二


打电话叫来一个学生,我和他一起设计。


不同年龄的人理解能力不同,我们得分别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测试。领会李商隐的诗或者解析几何的题目,不同学生才气的区别,比纸质印刷和屏幕显示的影响还要大。所以我们选新闻报道当阅读材料。大中小学生都经常接触新闻。为了准确传播消息,记者的文章一般写得清楚明白。


实验从广州祥景路小学开始,学校的领导很支持。我们选了五年级情况差不多的两个班,总共99人,60多男生,30多女生。一个班留在自己的教室,看印在纸上的材料。另一个班到多媒体教室,在计算机上读相同的文章。整篇新闻1100字,讲一个小学用扫地代替文化课考试的事。


我们请学生读完材料之后在一份问卷上打钩,了解他们对文章内容的认识。阅读和答卷大概用了半个钟头。


我的学生用计算机分析答卷。做对一道选择或判断题得1分,做错没分。后来在中学和大学做实验,也用这样的办法。结果读纸质材料的小学生平均得5.22分,看屏幕文本的小学生平均得4.56分。纸质阅读组理解和回忆的准确性明显比屏幕阅读组要高。


我们有意在小学生的阅读材料里安插了一些别字,例如用同音异形的“圆”换掉“园”,用形近音异的“察”换掉“擦”。结果纸质阅读组49个孩子有34个发现了别字,而屏幕阅读组50个孩子只有17个发现别字。30个小学生指出印刷材料上“修剪草坪”的“坪”被换成了“评”,但只有12个小学生在屏幕上发现这个错误。


▍三


广州康乐中学也很支持这个研究。


我们在初一和初二各选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班,总共176个学生。阅读材料讲海口市一些学校的青春期教育,1300字。学生们阅读和填写问卷大概也花了半个钟头。


用计算机分析问卷,纸质阅读组平均得5.89分,屏幕阅读组平均得4.91分。印刷材料的阅读效果比屏幕文本好得多。在计算机上看文章的同学容易漏掉或遗忘一些细节,在回答“下列机构是否参与了青春期健康教育志愿服务队”之类问题时出错。


接着,我们在华南师范大学做实验。


我请自己正在教的本科一年级学生当被试。那个班有20人,5个男孩,15个女孩。阅读材料是两篇报道,一篇讲癌症过度治疗问题,另一篇简介某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总共2733字。在计算机上看文章速度比较快,屏幕阅读组的学生平均用了6分23秒。而看印刷版本的同学平均需要10分12秒,慢37%。但纸质阅读组的理解和记忆比较好,平均得14.6分。屏幕阅读组平均得12.5分,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只有纸质阅读组的86%。


阅读材料上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是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症甚至可能自行消失。对于某些前列腺、乳腺、甲状腺甚至肺部的病变,这样大胆的预测并不夸张,即使这些病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癌症。”


针对这段话,问卷上说“某些前列腺癌、乳癌等,其病症甚至可能自行消失,所以在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类疾病并不真正属于癌症”,让学生判断这样的讲法对不对。因为阅读材料上讲“这些病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癌症”,所以问题的答案应该是“错误”。但在计算机上阅读的不少同学却上了我们的当。萝卜快了不洗泥。在屏幕上读得快,但容易看走眼。


我们还请了另一个班的本科生做实验。不过那群学生随便应付。上一次实验大概用了20分钟。那个班不到10分钟就稀里哗啦的弄完了,最快的才子只花了4分钟。在教室主持实验的两个博士生回来汇报,我毫不犹豫地说,这场实验作废。小学实验99份问卷全部有效。中学组实验176人参加,155份问卷有效。大学的情况最糟。那些学生才念本科一年级,就变得那么玩世不恭。也许现在大学的风气太坏,他们觉得学问就是小聪明加胡扯淡。



▍四


数字技术的发展给信息的收集、加工、传播、储存和检索带来了很多便利。屏幕阅读有巨大的优势,这年头不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会变成恐龙。但万事都不可能完美。


每次信息技术的进步,都会有人兴奋得大叫大喊,好像一头扎进了新世界。过去嚷嚷“网络时代”,现在嚷嚷“大数据时代”,过几天不知又成了什么“时代”,很难预计我们短短一生会穿越多少“时代”。


实际上好些欢呼者属于印象派,对信息技术缺乏基本了解。赶赶时髦,挣点搞费,属于言论自由。但图书馆该不该拆掉,大学是不是过时,“电子书包”能不能完全代替小学课本,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需要认认真真地研究。我和学生做了点实验,发现乔布斯和盖茨很棒,但还挤不走蔡伦。要快捷,看屏幕。想理解得深,还是得看书。


这篇短文里有两个别字,一些读者可能已经发现。


原标题:看屏幕不等于读书


【作者简介】

袁征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06: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试一试你的中文水平,大家一起来找错别字。最先发现两个错别字的,奖励100胡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2 08:13 AM , Processed in 0.0386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