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7|回复: 4

晚清民初文坛掠影(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7 0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学界的派系(一)

 

            随着文学刊物的蓬勃发展,文学团体的数量也如雨后春笋涌现,多数是大中学生的社团,领头的自然是北京的教授和学生。


                                                    京派(新月社和核心派)

1918年一月以后的《新青年》编委全是国立北京大学的教授:陈、胡、钱、李、刘、沈。

1918年12月,陈、李创《每月评论》

 11月,傅斯年和罗家伦在陈李胡的帮助下创办了新潮社,成员包括朱自清、叶绍钧(多稳重阳刚名字,非改成老气横秋的叶圣陶)、孙伏园。(新潮社在所有的社团中显得很特别,因为这是小孩子们,而不是已经成名的学阀们,牵头办的组织,这些小孩子,尤其是傅和罗,被看作是五四的继承者,舒衡哲就是从他们的人生经历入手,检验了五四精神在海峡两岸的延续)


北京的这些编辑和投稿者,组成了一个松散的团体 “京派”(学院派,因其和北京高校的关系),但是不久产生分化(呵呵,分化的原因仍然可以从他们的出身找,家底儿的厚薄决定是西洋镀金还是东洋镀银,继而决定偏向英美抑或是东方传统;虽说有各种各样的政府或者学校的奖学金,可最后得以去英美的,几乎没有平民子弟,胡适因为幼年失怙,在他们中间就算是比较穷的了,他老爹活着的时候好歹也是前清封疆大吏;估计像我小人家这样的,当年能在省内混个女师上上出来教个小学就不错了,连留日的那一拨儿都够呛挤得进去), 1925年冬徐志摩出任《晨报》副刊主编,形成了一个有英美教育背景的人组成的新阵营:

徐志摩,

 

陈源(即陈西滢,女师大风潮后被鲁迅骂成落水狗的),

 

赵元任(这位是语言天才,也有音乐天赋,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如果他的语言天分给我一亿分之一,我也不会像现在这么犯愁,个人觉得,他的大脑比爱因斯坦的更有研究价值;他的Mrs也很牛,杨步伟,似乎是留日的,中国第一个女医院院长,两人是金银配<当然,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金银配是蒋宋>,只是赵元仁的大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就不晓得是不是写给伊的了),

 

闻一多,

 

以及他们的老婆(Mrs 陈凌叔华,燕京大学毕业,长得不难看,在天姿国色的林mm出现之前,曾是徐之最爱,后来somehow嫁给了落水狗,估计跟落水狗在当《现代评论》主编时大力发表她的文章有关;徐志摩遇难,此女和林mm为徐的旧日记大争,胡适做裁判偏向美女,把日记给了林),

 

或者弟子(沈从文,当时还只是徐志摩和陈西滢的小跟班)。

 

1921年,胡适陈独秀和《新青年》的同事们闹翻了,也加入了徐志摩这个阵营(以前以为徐不过是个唧唧歪歪的诗人,还真不知道他的江湖地位居然这么高,难怪他身边的mm们都是当时最美最慧的,挑出任何一个别的人的眷都比不了),这个阵营后来就演化为“新月社”

 

京派剩下的一小部分人,就成了另外一派 “核心派”(其实并不核心):孙伏园,钱玄同、周氏兄弟(这两兄弟之间很快也进一步分化了,还是主席说得对,有人群的地方必然有左中右。)核心派时后来的语丝社和《语丝周刊》的创办人。语丝的风格是喜欢对时人的态度、道德和品格加以攻击,但少有建设性的提议。可以想见,这样的团体内部难有长久的和谐,后来出于对孙伏园的不满,鲁迅另立山头成了《莽原》的主编。

 

新月派和核心派都以学术性的城市化为特征。英美派在政治和文学观点上是以西方为中心的,而核心派则对经典中国学说更感兴趣。

 

以前以为新月派是旁门左道,此时方知它才是大帮派, 周氏那一边才是少数。

 

 

新月社

 

          新月社名自泰戈尔的诗集《新月》。 灵魂人物从始至终是徐志摩。

          上一节已经说了新月社的初始。1927年,北伐军打至长江,北洋政府无法支付薪水给北京的国立大学的教授,于是很多学者来到上海,在原有的人员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些主要人物:

作家 梁实秋,
戏剧家余上沅,


戏剧家丁西林,


翻译家饶孟侃,


还有叶公超(后来清华外文系的教授,钱钟书的老师)


另有 罗隆基 (这两年红得很,呵呵)


社会学家潘光旦


陈梦家(诗人和考古学家,其Mrs是我很喜欢的北大英语系教授赵萝蕤,她爹是一个著名的基督徒赵紫宸,她主编的《欧洲文学史》陪我度过了考试压力巨大的少年时代,现在都不能忘。其为人随和谦卑,有幽默感,历经大磨难仍然很宽厚从容。文革后有人找到陈梦家早年的诗,问是不是写给她的,她笑言:他怎么会给老婆写啊,那是写给孙多慈的。至于孙多慈是谁,喜欢画画的尤其熟知徐悲鸿的人都不会陌生,徐刻有一印章“大慈大悲”。孙多慈后来的Mr是国民党浙江省一个管教育的官员许绍棣,许绍棣呢,就是郁达夫和王映霞分手的主要原因。嗬嗬,这段儿看起来好玩8,大热天儿的解解闷儿)

 

徐志摩在次充当出谋划策的人和经费筹募者,成功从朋友处找到了足够的金钱,1928年开设了新月书店。1928年3月10日,第一期《新月》出版。这本杂志持续到1933年,共出版四卷四十三期,数量甚为可观。(读至此处,徐志摩的形象渐渐丰满,以前看过的文学作品和电视剧中的徐志摩,似乎是沉溺于精神生活的任性的浪漫诗人,实在是偏颇的刻画,他其实有足够的世俗智慧悠游于尘世生活:前妻与其家族从未说他半句恶言,还在后来维持良好关系,不断帮助他,恐怕不能只用妻族的大度来解释,关键还是徐善于处理。徐的组织协调能力看来不是一般的好,否则无法将众多相轻的文人招致旗下;还有很最重要的一点,他在经济上也长袖善舞,要不也养不起波斯猫一般娇贵的陆小曼:这恐怕是家族遗传,他爹徐申如<浙江海宁人>前清时便在上海开钱庄,辛亥革命席卷浙江时,徐申如暗地里给革命军送军火,帮助他们占领杭州。他的高瞻远瞩带来了丰厚的回馈,他投资银行和工业均大获成功,与著名实业家张謇是好友。徐志摩曾经感叹他的家族自永乐以来没有诞生过一句动人的诗,着急什么啊,屋里有了足够的money,自然会有文曲星来投胎)

 

大部分新月社的社员曾经在哥伦比亚大学念书。 他们的杂志有明显的英美趋向,英国因素是徐志摩的个人印鉴。效仿英国杂志yellow book.


在20年代后期,当左翼分子呐喊着无产阶级文学的口号,《新月》显得非常象牙塔。

 

一九二九年终,《新月》最终在环境的压力(大概是来自左翼)下转向论政时,它的政治意见仍然是英美式的。胡适请求国民党政府立即颁布宪法,而罗隆基根据美国公务员制度的模式所解释的“专家的政治”,是典型的美式的实用自由主义。但是他们对于政府的温和批评和建议,在左翼作家看来都是徒劳的。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徐志摩为了去看林mm演讲,罹空难。 新月社自此迅速退化。

发表于 2007-9-7 0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志摩有才, 但也是因与林MM的苦恋而发挥至极致.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9 03: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你的文字好过瘾啊!

力透纸背!陈芝麻烂谷子被你说的津津有味!

对你说的一些名女子的事尤其有兴趣,那个陈凌叔华和孙多慈。后者我也知道一些,她是掀起过大风浪的,可是能找到的照片并不多,也不知是何等国色天姿,要知道,徐悲鸿的第一个妻子蒋碧微可是十分大家闺秀气的,丰韵姿色是有照可鉴的。听说“围城”里方鸿渐的妻子的原形也是她。不过徐悲鸿去世后,她在台湾一直为徐素缟守孝直至终老倒是令人起敬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8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妹妹倒也没有那么得风姿绰约。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6 07: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0-19 04:26 PM , Processed in 0.02748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