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0

[时评] 西闪:下一个作恶者再出现,你还是记不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4 0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闪:下一个作恶者再出现,你还是记不住 

 2016-05-04 西闪 大家



摘要ID:ipress  

魏则西在知乎上回答了“你认为人性中最大的恶是什么?”这一问题。他说:“希望我的回答能让受骗的人少一些。”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我不能确定这有什么用,当欺骗与遗忘的共犯结构无法打破。


在任何地方普通人要活下去都不容易,何况我们还活在一个谎言肆虐的社会。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次穿越黑暗丛林的历程,那么魏则西用年轻的性命告诉我们,丛林中遍布险恶的荆棘和欺诈的泥淖。它们已经构成了某种生态,渴望我们成为喂养它们的肥料。


这一真相并不新奇,但是我们将其选择性地遗忘了。刚看到消息,说5月2日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被网信办约谈。那么上一次百度高管被网信办约谈是什么时候?为了什么事情?我想,没有多少人会记得。事实是,同样因为“搜索结果有失客观公正”这一理由,时间就在 2016年1月15日。可想而知,也不会有多少人记得就在去年的这个季节,莆田系与百度还在上演“相爱相杀”的大戏。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是为什么如今丑闻一桩接一桩,我们却总是一副天真无邪惊诧莫名的样子?难道是我们的记忆出了问题?还是说,这其中还有什么奥秘?



《头脑特工队》里的记忆管道


人类的记忆力很好玩,它就像一个容量很大口子很小的瓶子。短时记忆就像瓶颈,容量有限,至多七八个元素的存储空间。比如一个7位的数字,除非反复记诵,把它转化为长期记忆,否则转瞬即忘。另一方面,我们的长时记忆有海量的存储空间,但是要把过去的记忆激活,从而提取出来,也要经由狭小的通道,相当不容易。为了与这个结构相匹配,我们的记忆力不得不具有很强的选择性,通过忽略一些事实,来强调另一些事实。

我们选择记住切身相关的事情,比如高考的成绩、初恋的爱人以及大婚之日,也容易记住那些媒体告诉我们的大事,地震、空难或者袭击。这叫做“闪光灯记忆”,意指某些非常重要的事情能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永久记忆。不过也有研究发现,除非那些事情能够给自身带来真正重大的后果,否则记忆固然鲜活,却未必准确。也是,我想大家都不会忘了三聚氰胺事件,可是它发生在哪一年你能脱口而出吗?

那些令我们产生过强烈情绪的事物也更容易记住。有人在“911”发生后的第三年,对当天身处曼哈顿的人进行了研究,那里是双子塔被摧毁的地方。结果表明,回忆起彼时各自身处的情景,距离双子塔约2英里的人群比5英里之外的人群有更翔实的内容,他们大脑中主管情绪反应的杏仁核的活动也更加活跃。



有时候,那些看似已被遗忘的东西,其实还在记忆里,只是提取困难而已。你不一定想得起朋友多年不见的音容,但是见了面一定认得他。时间封存了记忆,使得它很难从“瓶子”里倒出来。太多的信息相互干扰,也会堵塞狭小的“瓶口”,让你对过去的印象亦真亦幻,无从把握。这也有实验证明。心理学家让人们背诵一些诸如“拿破仑生在印度”之类的虚构话语,结果到后来,这些人在确认“拿破仑做过法国皇帝”之类的已知事实时,所花费的时间明显变长。

记忆是决策的基础,惟有真实而连贯的记忆,方有正确而周翔的行动。关键的问题在于,如果你我的判断、决策和行动都那么清醒那么准确,对于想把我等当肥料的人有何好处呢?还记得《黑客帝国》吗?那可不是科幻片。我谈记忆的特质,就是想提醒大家,想要我们变成肥料的那些人,最常见的办法就是利用记忆的局限性动手脚。

散布虚假消息当然是最露骨的手法。百度广告的竞价排名方式,其本质就是这样。掩盖或删除过去的信息也很有效,其他媒体平台里这种事天天发生。不过还有一些手腕不易察觉,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比方说信息过载的方式,利用大量的信息对人进行疲劳轰炸,堵塞你我的短时记忆。如果说以前这个手段还不太经济,那么自从有了网络,情况就大为改观了。现在,自动刷新的网页向我们不间断地提供各种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事实瞬间出现瞬间消失,而另一些东西却被刻意地重复和强调,最终抢占了记忆的通道。

扰乱情绪与记忆的内在联系,这种手段更加巧妙,尤其是电视节目。你看,上一分钟新闻还在播河北农民喜迎丰收的画面,下一秒镜头立刻切换至愁容满面的中东难民。你刚刚还陶醉在《我是歌手》的旋律里,换个频道,你得马上转换心情,为熊本地震而焦虑。原本我们的情绪与记忆有稳定的关联,高兴时记住令人愉悦的事,不快时更能回忆起悲伤的过去。然而当我们的情绪被人为地扰动,让这两两相对的关系变得混乱,可靠的记忆就很难形成了。

当然,以上几种手段总是因地制宜杂糅并举效果才能达到最佳。我甚至觉得,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患上了科尔萨科夫综合征,一种选择性的认知功能障碍,记不住过往,也学不到教训。

今年2月,魏则西在知乎上回答了“你认为人性中最大的恶是什么?”这一问题。他说:“希望我的回答能让受骗的人少一些。”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我不能确定这有什么用,当欺骗与遗忘的共犯结构无法打破。


作者:西闪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独立作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7 01:09 PM , Processed in 0.03637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