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4|回复: 0

[生活感悟] 叶倾城:一生可以做很多事,爱很多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4 1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叶倾城:一生可以做很多事,爱很多人 

 2016-03-24 叶倾城 大家



摘要ID:ipress  

她和松田道雄一样,活到九十岁,而《杀死一只知更鸟》是她三十四岁写的,之后的五六十年,全是喝酒混过去的。作为人,这是她自愿的选择;作为读者,能不为之扼腕叹息?


很惭愧,我曾经以为松田道雄只写过一本书。


女儿小年出生后的第一年,每个月的29号——她是1月29日出生的——我都会兴高采烈地向我妈宣布:“她满N月了。”然后,拿出红宝书,念出来:“婴儿过了30天,就可以看出眼睛能稍微看到点东西的样子了……”几时会坐,几时会爬,肚子疼的对策,该加什么辅食了,这本书上全有,翻开它的红封面,就像喊过“芝麻开门”,不会空手而归。

每月一次,渐渐越来越像古老农业社会的某种仪式,初一十五,祭拜过天地后,拿出故老相传的农耕历书:几时播种几时收割。要遇到春打六九头,历书上明明白白记着“不种芝麻也吃油”,这是一个种芝麻的好年份,不可错过。育儿就相当于种庄稼,虽说是“有苗不愁长”,也是靠天吃饭,不知道会遇到什么经历什么,一定需要本历书,给出指导,哪怕有些不过是迷信,也是安慰。

我的历书叫《定本育儿百科》,松田道雄著,沉甸甸一厚本,光分量都让人心里有底。



忘了是谁推荐的。我在产前就买了,想通读又看不下去,细琐得像一盘散沙,没法一把抓住纲要。到产后重新拿起,才发现,一开篇它就有读法:“不用1次把全部内容都读完。孩子1个月时,读1个月龄的部分,孩子1岁时,读1岁的部分。”去者不追,遥远的未来也没必要现在上心,育儿,就是活在当下,关注此刻的一口奶一把尿,把东一件西一件芝麻绿豆大的小事,耐心地,一粒粒捡拾。

有很长一段时间,《育儿百科》都是我的枕边书。我奶水始终不足,试过网站上推荐的各种办法,有人都斩钉截铁说:“每个妈妈都有奶。”我沮丧得快疯了。这种时候,越发显出《育儿百科》的珍贵,有四个字,在书里反复出来:不必担心。

“初产妇第1周大部分都是‘母乳不足’,不必担心,一个月会奶量充足的。一个月后还不够。不必担心,有些产妇会突然来奶。都三个月还不足。更不必担心了,配方奶粉都是类母乳的,对孩子一样很好。而且就快加辅食,不用那么介意母乳的事了。

孩子吐奶?不必担心。健康的婴儿就是要吐奶的(原文是“男婴”,我自动把男字脑补掉了)。医生可能会报个毛骨悚然的病名,但没事儿的。一进入3个月就轻多了。到了4个月时就不吐了。不管怎样都会自然好转的。

四月加辅食,在楼下带孩子遛弯时,听奶奶外婆们讲如何做精细的婴儿伙食:苹果泥都是一匙一匙手工刮制,鱼松是亲剔大鱼肚子上的一片肉,去刺捣烂,不用油,干锅微火一点点烘干的。我听着没法不惭愧,又实在手笨没时间没精力,几乎对自己的无能起了憎恨的心情。

回家翻翻《育儿百科》:饮食方面只要能保证营养,就尽量简单些……在运动、玩、室外锻炼方面要多花一些时间。鱼肉蛋奶类的食物无论如何也不能缺少。……婴儿精神状态良好,每天都高高兴兴地玩耍,就不必太在意吃米饭的多少。——说得太好,我立刻奉为至宝。这见多识广才有的笃定,像一枚枚镇纸,新妈妈的心,因此可以不在人言纷纷中乱飞乱转。

在我产后的漫长忧郁里,《育儿百科》提供知识,指导我的行动;让我宽慰,大部分异状都会自己好转;更让我庆幸,那么多常见病,我的孩子都没有得。

前言里提到这本书的历史:“初版刊行于1967年,其后松田先生坚持每天涉猎全新科学知识,并经常与孩子们的父母交流育儿经验,将新的内容于再版重印时加入,年年修改,不断完善。大规模的修订共有3次,第1次修订于1980年,名为《新版·育儿百科》;第二次修订于1987年,第三次修订本出版于1999年,名为《定本·育儿百科》。”——为何叫定本?作者还可能修订呀。因为,松田道雄已于1998年去世,定本里的“定”也就是盖棺论定的“定”。


松田道雄


三十年磨一剑,多么大的定力,怎样的精益求精,一句话不由自主浮上心头:一生只做一件事,半世只爱一个人。唯有百分百的专注,才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吧?一定是的,生于1908年的松田道雄是老派人,有老派人的一心一意。

查过资料后,我大吃一惊:松田道雄是医生、评论家、历史学家,出版过六十多本书,包括结核病的防治、俄国革命史、游记甚至男欢女爱的随笔。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育儿,从1950年与羽仁说子合著《新版育儿百科》,1957年《育儿日记》,1960年《我是婴儿》,1961年《我两岁》……直到成大全的《定本育儿百科》,这方面的书他写了二十多本。

我难以想象,他1932年从医,1967年退休,三十年后还在修订《育儿百科》。他观察过多少例患儿,与多少忧虑的母亲谈过心,翻阅过多少资料,又割舍了多少业余时间?而在这之外,他参加过和平问题研讨会,为安乐死立法鼓而呼过,是优秀的历史学家。他哪来的如许精力,哪来这种对知识孜孜不倦的渴求,对人生的热情?直到八十九岁高龄,他还出版了《我想安乐死》,九十岁,《幸运的医生》是他最后一本书。

是遇见他的家长与孩子们比较幸运吧?无数哭得撕心裂腑的小宝宝们,被心急如焚的父母抱到他那里去,他的知识、智慧与泰然自若,一定像安抚过我一样,安抚过他们。小宝宝们后来都安然长大,他从医生叔叔、医生伯伯慢慢老成医生爷爷,又因为《育儿百科》的存在,成为无数未来宝宝们的老爷爷。

有人说《育儿百科》里的知识有些已经过时。我相信,科学总在日新月异,但我更相信,不惊不乍、心平气和的态度,在育儿,在一切事上,都受用。在育儿这一块,我始终认为,《育儿百科》是最好的。他的历史书我无缘拜读,关键也没兴趣,但以他反复修订《育儿百科》的态度来看,应该也是一样严谨务实的吧?

许多年前我便知道丁玲的“一本书主义”:写文章不是要多,而是要好。鞋要一百双差不多的,不要只有一双好的。而作品相反,不要一百篇差不多的,只要有一篇好的。

说的有理,作为读者,大概也宁吃鲜桃一个,不吃烂梨三筐。曹雪芹只有《红楼梦》,艾米莉·勃朗特只有《呼啸山庄》,刚辞世不久的哈珀·李,有一本《杀死一只知更鸟》,却比写了两三百本低俗小说的作家,更珍贵。

只是,她和松田道雄一样,活到九十岁,而《杀死一只知更鸟》是她三十四岁写的,之后的五六十年,全是喝酒混过去的。作为人,这是她自愿的选择;作为读者,能不为之扼腕叹息?

历史上许多一本书作家是不得已:多病、家累、早逝——死者不能从坟墓里发稿。今时今世,人类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寿,动不动活到八九十岁,不见得一本书、一门专业会耗尽所有心力,那么,可否试着让自己活得多姿多彩些?一方面,专精,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试试生命的深度,探求自己智慧的上限;另一方面,广阔,兼收并蓄,事事关心,试试生命的宽度,找寻自己爱好的外沿。

在一档电视上的喜剧人节目里,我看到一位喜欢演小品的外科医生;我父母的一位老同事,在退休之后开始学打乒乓球。拜他所赐,我才第一次知道,正规的业余乒乓球大赛居然有老年组。伯伯很自信地说:“我现在得不了奖,没关系,我天天锻炼运动,将来参加八十岁以后组。八十岁以后组是允许坐着轮椅打了,我站着打他们坐着的,我一定赢。”我……肃然起敬。

人生漫长,可以做很多事,爱很多人。这件事全心全意,不意味着其他事就得三心二意;这段情全力以赴,也不意味着之后“我将只是萎谢了”。

有朋友失恋后,陷入沮丧的低谷,怪自己不懂为人处世,嫌自己情商低,甚至怀疑人生:“我可能不适合婚姻生活。”

我立刻引松田道雄答她:“人生并不是集体旅行,只要能与知已者组成家庭,高兴地生活下去就可以了。骄傲的人,感情脆弱的人,只要能善于利用自己的天性,共同去组织大家都能快乐地生活下去的社会,也就可以了。”他说的是父母应如何接纳不合群的孩子。而难道,人不应该用培育幼儿的心意培育自己,以接受幼儿的胸怀接受自己?你会带宝宝去上各种兴趣班,希望能找到他/她的天赋所在吗?那么,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你也可以带自己去上兴趣班,你的天赋可能就在某一处等你。

你也可以不紧不慢,热爱一件事、一些事,直到九十岁。

当然了,明星开淘宝店,恐怕不在我说的范围内,那个,一般人都觉得是圈钱,我也是一般人。


作者:叶倾城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作家,湖北作家协会会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0 04:16 AM , Processed in 0.02995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