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4|回复: 0

[女性天地] 贾选凝:从Selina离婚事件看台湾女性的处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0 1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贾选凝:从Selina离婚事件看台湾女性的处境 

 2016-03-08 贾选凝 大家



摘要ID:ipress 

“她”可以反抗我们的无聊凝视,“她”有资格用任何一种身份与立场去发声,而每一个“她”所做的决定,更无须对我们解释。


娱记和专栏作家们真该好好谢谢Selina,女星离婚这种话题总能激发出火热的思辨。写娱乐报道的,可以追溯这段婚姻缘起缘灭,并以唏嘘或祝福作结,而情感和两性专栏作家们就更是灵感上身,对于这段婚姻的领悟之透彻绝不输给当事人。最有趣的是还有心思缜密的精神科医师(业余时段以时事散文家自居),竟已推论出“阿中从来就没有真正爱过Selina”,这种情思慧眼,不去当丘比特真是浪费。当然在一些“可能比Selina自己还了解她为什么离婚”的观点之外,也有人关注的是Selina在离婚声明中对于自己“没有成为贤妻”的自认,并认为“贤妻”是父权社会对妻子形象僵化的形塑——为什么不做贤妻就有悖常理?这种视角已经包含了对于女性自我定位的检视。


Selina离婚让我想起了数年前被讨论得更火爆的“锋芝婚变”,当时的舆论景象更壮观,各路揣测、揭秘和点评,铺天盖地扰攘许久,比电视剧还有看头。情感专家们的分析焦点都落在了张柏芝身上——为什么张柏芝失去了谢霆锋?因为一二三四五六七……理由可以写上好几千字。婚姻失败的、情商低的、性格有问题的、有尴尬前史的,全部都是“她”,至于“他”? “他”根本就不是整件事被关注的那个焦点。举这个例子是因为,如果说大部分人关注Selina离婚,这单新闻的焦点都放在Selina身上好像无可厚非(她是明星她老公又不是),但在锋芝那里,似乎不该如此。但当年,议论的焦点确实都是围着“她”打转,“她”失去了婚姻,“她”既是失败者也是受害者,而“他”的状况好像根本无须讨论。如果不是谢霆锋后来在节目里说自己学做菜是离婚后的一种治疗,估计根本没有两性专家有兴趣去观察离婚从哪些方面改变了“他”。

婚姻,只是投射一个社会所赋予女性的定位以及她们如何定位自我的观察面向。华人社会对于“女性与婚姻”的想象大体趋同,只不过硬要说法条上最保守刻板的,还是台湾。整个东亚目前唯有台湾仍保留“通奸罪”,从文化源头的角度去谈,很容易归结为台湾保有“最传统的那部分中国”,“通奸”从《尚书》开始就被指为极恶丑行,一路从秦汉到唐宋元明清直到民国,量刑不同、有轻有重,概念却一以贯之。而长年推动通奸除罪化的学者范云,曾细致分析过“通奸除罪”在台湾社会所遭遇的很大一部分阻力,恰恰来自女性本身。难点在于整个社会(包括女性自身)对于“婚内通奸”这件事所伤害到的“女性”之形象,定位非常单一:只有那个被老公背叛了的原配。没人去关心另外两种“通奸罪”里的女性角色是否也是受害者——有道德原罪的小三没人要同情,而发生了外遇的妻子,甚至都根本不在被讨论的场域里。

于是,迟迟难以推动除罪的“通奸”故事里,焦点依然是“她”,且被形塑出的作为“受害者”的“她”,形象还不完整。理论一点的套话很容易讲,但是去指摘父权的婚姻想象如何根深蒂固、就连女性都在不自觉去维护以男人为中心的父权架构——又有何用呢?台湾透过妇女运动、性别平等运动等方式争取女性身体与情欲自主权的历史并不算短,可一些触及根本观念的女性定位,却并没转变。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位坚持蓄长发、颇有女性特质的台湾男性警员,有趣的是,他本身站在深受性别压力之苦的男性立场上,认为只谈提升女权,根本不可能改变整个社会的父权结构。

因为那个非常强大而传统的结构,并不只是靠运动的冲撞、性别平等的诉求和不断去强调女性要有“自主权”就能瓦解。结构对人的束缚在于你生活在其中,它就是你的生活,你们难分难解,你对抗它可又不能彻底脱离它。所以你才会下意识地用同情不幸者(或者至少是惋惜)的心态去看待离婚的女明星而不是男明星,会觉得一个女人拍过艳照是“见不得人”的,会在东家长西家短去八卦别人的婚姻时议论某某被老公背叛“好可怜”。我们用结构赋予我们的眼和观念去凝视女性,女性自身也习惯了被这样去凝视。

可以摆脱结构吗?往往越是宏大的目标设定,越让我觉得流于理论而不接地。单是以女性怎样定位自我来说,谈那些身份转换、社会角色、自我认同之类的大概念,还不如简单明了:让我可以活得自由一点——或许这是世上最艰难的事,但唯有个体的自由意志,才能促动集体的观念不再那样千篇一律。而“改变父权社会架构”的目标无非就是让女人拥有和男人一样的自由。以自由的心志去面对情感、婚姻、职场、人世,最终也就是诚实地面对自己,即所谓的“女性自主”。

我听过一个非常女性自主的故事,是关于台湾原住民女歌手巴奈。稍微听一点台湾独立音乐的人对她都不陌生,而我很久以来对她的理解,仅限于她在反核、反美丽湾等社会运动中的投入。直到有一次跟一位做过巴奈专辑的音乐人聊天。我当时用挺艳羡的口吻说:“真好,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又和喜欢的伴侣有可爱的女儿。”音乐人很自然地纠正我:“那是巴奈自己的女儿哦。”原来,巴奈当年曾带给他深重触动——比较年轻时的巴奈,除了唱歌,一度完全找不到自己人生的价值,各种方法都试过之后,她决定要去生个小孩,透过延续生命的方式重新找回自己活着的存在感。想法听上去是有点自私,但这是她的决定。于是她找到一位男性好友,怀孕后生下女儿,然后一直独立抚养,直到若干年后,才遇到现在的伴侣……我当时听完下意识的第一反应就是:原来她没结婚就敢一个人去生小孩。而那音乐人则说,巴奈当年大着肚子去宣传专辑发片,自信而自若,完全不理世俗眼光。她让他看到了一种力量,于是他起心动念,开始想为女性做点什么。


▲ 歌手巴奈


七年八载转瞬即逝,直到今年的3月8日,他在台湾正式发布一个叫作Her的女性创作平台,算是完成当年的发愿。事实上,台湾并不缺少以女性为受众的平台或是“女性专属”的概念,以网站来说,“女人迷”、“姊妹淘”、“妞新闻”打造的都是女性网媒,电商平台则有“Wow Woman”,但相比这些为本地女性提供信息、美妆、情感指南和生活用品的服务型平台,Her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聚焦的是两岸三地女性创作:从音乐开始,延展到去探索女性的强大能量。

我一直都不认为女性的能量就等于母性,但我很喜欢那位音乐人写在Her文案中的一段话:“我常会想起我母亲那一代的女人……她们劳碌的一生,给变迁中的台湾提供了最廉价的劳动和最让人心安的沉默。”如果那一代台湾女性的情感方式、婚姻模式和劳动价值都是大结构下并无自觉性的甘之如饴,那么今天能更自主去面对命运的新一代女性,用来答谢母亲和祖母们一生付出的最好礼物,则是该让自己活得更加自由,以上一辈的“她们”所不曾经历过的自由方式去活,自由地去做音乐、恋爱、劳动、生育、结婚和离婚,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老公为孩子为世人。

也许整个社会凝视“她”的目光依然难以平等相待——下一个女星离婚时,人们依然会认定她的婚姻失败了,依然不会有哪个外遇的妻子敢于站出来梳理自己的情感体验,依然少有人像巴奈那样敢去实现自己只想生个小孩的心愿,但是“她”也依然可以在结构里去探索自己的相对自由。“她”可以反抗我们的无聊凝视,“她”有资格用任何一种身份与立场去发声,而每一个“她”所做的决定,更无须对我们解释。


注:本文原标题《让“她”活得更加自由




作者:贾选凝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文化评论与跨界研究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0 04:08 AM , Processed in 0.02778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