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7|回复: 0

[生活感悟] 香港会消失吗?︱刘德科「飞屋环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0 09: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会消失吗?︱刘德科「飞屋环游记」 

2016-02-11 刘德科 德科地产频道



香港,飞屋环游记系列

2016春节长假连载



文︱刘德科

 

壹︱First


如果再到香港,我只想去看看愉景湾,在大屿山。


几年前,巧遇香港美食作家欧阳应霁,我把他拉到西湖边的一座山上,聊了两个多小时。聊了什么差不多已经忘光,我只记得无意中提到了愉景湾。


他很客气地说,下次到香港,可以去愉景湾找他,因为他恰好住在那里。


我知道,那只是陌生人初次聊天的友好客套。所以,至今没有成行。


初次听闻愉景湾的大名,是从万科人的嘴里。他们告诉我,这世上,除了威尼斯,还有一个愉景湾,也是禁止私家车通行的。


愉景湾既是一个小海湾的名字,也是香港的一个房地产大盘,楼以湾名。


欧阳应霁说,回家靠步行,或者巴士、滑板、自行车、电瓶车……总之,没有私家车。


中国内地至今没有类似愉景湾的楼盘。尽管愉景湾的开发商,也已经进入了内地市场,但也不敢再造一个禁止私家车通行的大盘。


香港几乎向中国内地输出了一整套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从政府的土地批租到地产商的期房销售。


共和国建立后,香港才算真正崛起。特殊的时代机遇,使它得以从一个不太起眼的中小城市,迅速超越了当时的国际大都市——上海。1997年之前,虽然它一直被揣在英国人手里,但它总能找到自己的方式,滋养它的祖国。


这种滋养,不仅是资本与产业的输出,更是文明与心灵的浸润。从邵逸夫到李嘉诚,从邓丽君到陈奕迅……


如今,时代变了。香港对祖国的滋养,已经所剩无几:港交所还在向内地供应廉价的金融资本,四季酒店还能为一些不慎步入雷池的内地富豪,提供一个舒适的临时避难所……


我心心念念的那个愉景湾,也能滋养它身后的那片大陆吗?

 
香港四季酒店


贰︱Second


如果上帝掷的骰子稍微有所偏差,就不会有今天的香港。


当年,英国人最想要的不是香港,而是舟山。早在乾隆年间,造访中国的马戛尔尼使团,就曾用外交照会的形式,请求中国开放舟山作为通商口岸,并将其中的一个小岛拨给他们,以便他们居住和存放货物。


鸦片战争时,英军占领了香港岛,英国外交大臣还发了一通脾气,指责英国海军上校不该放弃舟山,而去占领香港这个不毛之地。


英国外交部解密的档案说:“舟山群岛良港众多,靠近也许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建立一个大不列颠商业中心,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时过境迁,你能想象出如今的香港只是南海上的一个孤寂小岛,而舟山才是国际大都市的璀璨模样吗?


无能的蒋介石,在二战之后也没能收回香港。败退大陆之后,那些不愿意跟他去台湾的大陆精英与资本,如潮水般涌入香港,客观上促成了香港的迅速崛起。如果我们抛开当时的政见异同,这大概也可以算是祖国对香港的一种滋养方式吧。


对于香港来说,亚洲金融风暴是一则寓言:它差不多在“香港回归”之际呼啸而来,香港得以在中央政府的温暖怀抱中安然度过那些动荡时光。这是祖国第二次滋养香港的开端,用“大道当然”的方式。


1997年之前,英国人把深圳对面的天水围弄得灯火通明,深圳宝安这边的夜晚仍然幽暗;如今,那边已经暗下去了,这边的深圳湾一号已是天价豪宅。



1846年中英《退还舟山条约》


叁︱Third


意大利大文豪卡尔维诺说,巴黎是“一个经由阅读而熟识的城市”。人们可以徜徉在雨果、福楼拜、巴尔扎克与普鲁斯特小说里的那些街道上。


香港没有“小说地理学”,只有“电影地理学”。中环、旺角甚至天水围,都直接进入了影片的名字。对于很多内地人来说,香港是经由电影、电视剧和流行歌曲而被熟识的城市。


2003年,内地游客赴港自由行开通。最初那几年,很多人其实是去“朝圣”的。除了购物,顺便看一眼电影中的街道、TVB剧里的酒吧,以及不断在流行歌曲中疗各种情伤的人群。


港片没落之后,香港似乎也不再像从前那样令人神往。那种对周星驰或张国荣的浓浓爱意,其实是对香港流行文化的一种追悼。


1983年张明敏唱《我的中国心》时,歌词里只有“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样的大概念地理;1997年香港回归时,刘德华唱《中国人》,歌词里仍然只有“八千里山川河岳”的模糊地理;到2007年,梁咏琪唱《北京之夏》时,歌词里已经有“后海”和“三里屯”这些具体的地方。


空洞的表述,往往是口号;具体的念想,才是真切的爱。


彭浩翔拍《志明与春娇》时,讲述的是一个完整的香港故事;等他拍《春娇与志明》时,大半的故事场景,移到了北京。或许,我们可以把两部影片的名字颠倒,视为一件意味深长的行为艺术。


香港并没有没落,只是和祖国交融在一起了而已。

 

彭浩翔电影作品


肆︱Fourth


一些不解祖国风情的人,在香港街头高唱擅自改编的《蝗虫歌》,用陈奕迅《富士山下》的曲子。他们用“蝗虫”来嘲讽内地游客。


嘲讽者与被嘲讽者之间,可能只是隔着一个小小的“时间差”而已。哈佛大学人类学教授詹姆斯·华生在《金拱向东》一书中说,上世纪70年代,麦当劳刚进入香港时,香港人也把它当作高档餐厅。


那时候,香港麦当劳的纸巾是由柜台提供的,服务员一张张地递给消费者。原因是:“要是放在随意取用的公共场所,纸巾会被马上取走,用的速度比添加的速度还快。


那时候,香港人也还没有排队的习惯:“在高峰期,餐厅经理不得不指派专人来管理队伍。


那时候,很多香港人不知道自己的阳历生日,更不会去庆祝每年的生日。是麦当劳教会了香港小朋友举办生日聚会,并且吃生日蛋糕。


那时候,香港人甚至还不习惯麦当劳的微笑服务,认为那是一种欺骗顾客的嘲笑:“要是你从小贩那儿买了个苹果,然后看见他在朝你笑,你会觉得自己被骗了。”


这一切听起来,竟然有点不可思议,但不过是三四十年前的景象而已。


所以,不用担心。歧视总会存在,但时间会消除那些过时的歧视。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守株待兔”是对宋国人的嘲笑,“买株还珠”是对郑国人的讥讽,“刻舟求剑”是对楚国人的贬低……这一切,并不妨碍秦统一中国,然后“车同轨、书同文”。


现在,连上海的迪斯尼乐园都快要开张了。家长们在选择中国的迪斯尼时,不再只有香港这个选项。


环球影城,美国人的另一个著名游乐公园,甚至还来不及去香港,已经先来到了北京。


共和国建立之初,上海的没落,客观上成就了香港的崛起。如今,上海崛起,甚至连深圳都在崛起,香港会没落吗?

 


《金拱向东:麦当劳在东亚》


伍︱Fifth


现在,麦当劳也早就成了中国内地的“垃圾食品”;即将开业的上海迪斯尼,还在拉动周边的房价;陈奕迅的新歌越来越少,而且越来越多地出自北京的年轻人之手。


“朝圣”归来之后,越来越多的内地游客,似乎越来越难找到去香港的理由。


但是,我还想去看一眼香港迪斯尼对面的那个愉景湾,只是不知道,住在那里的欧阳应霁先生,是不是真的愿意接待我。


恐怕,他已经忘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4 10:26 PM , Processed in 0.03098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