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9|回复: 0

[史地人物] 徐小斌:大智者林斤澜的生命年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3 10: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01-23 徐小斌 大家



摘要ID:ipress  

这位“沉思的老树的精灵”精彩纷呈的一生,已经充分体现了作为作家与人的最高的生命价值。


林斤澜老师,是在1986年认识的。去张家界。当时有一批年轻作家同行:沙青、张小菘、路东之、李功达、李京西……当时《北京文学》的编辑陈红军亦同行。那一次感觉实在是太妙了!一路听林老谈弘一法师李叔同的生平,听林老谈今说古,实在是一种享受,大家都被迷住了——而看林老走路更是一种惊奇:至今都清晰地记得林老在张家界金边溪健步如飞的场景——好象就在昨天。



青年时期的林斤澜夫妇





林斤澜:1923年6月1日—2009年4月11日,中国知名作家


后来无数次地看到他健步如飞的背影——因为我们这些年轻人全都走在他的后面,张小菘曾经气喘吁吁地说:“我可真服了林老师了,2975级台阶,好象没费什么劲儿就上来了!”

2000年和林老一起去越南,再次领教了他的健步如飞,每每赞美他的行走,他的眼睛里总是闪着孩子般顽皮的光,颇有几分得意地说:“汪曾棋是读万卷书,我是行万里路!”行万里路的他肚里有数不清的故事,几杯酒下肚讲起来,妙趣横生,于听者绝对是巨大的享受。

——于是以为他身体很好,他却说,其实他四十上下的时候心脏就出过问题,被大夫宣判过。但是他笑着说:“其实大夫的话真不可全信,你们看现在我不是活得好好的?”每当吃饭的时候,看着他抿一口酒,吃一口菜,那样子别提多美了,谁能想到他是个几十年前就曾经被大夫宣判过的人啊?他的酒是无论如何断不了的,凡去过他家的人都能看到那一面墙的酒瓶,那真是美仑美奂的工艺美术品展览啊,有些酒瓶的造型匪夷所思,指出来,林老脸上便写满了得意的笑容。

自越南回来之后,庆邦、德宁和我便常常与林老相聚,庆邦每每都要带上一瓶酒,与林老对酌,林老是有大智慧的人,越到晚年,说的话越是精彩含蓄,现在真是后悔没把那些话精准地记下来——那不但是一个大作家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份不可多得的瑰宝啊!(幸好还有程绍国先生的《林斤澜说》流传于世)

林老对于文字极尽考究,就在去张家界的路上,他说出了让我终生难忘的一段话,他说对于小说优劣的评判应当有三个标准,第一便是文字,第二是艺术感觉,第三是想象力,这段话我对很多朋友讲过。他对自己的文字要求几近严苛,越到晚年,越是彰显出他卓尔不群的功力,他的短篇,文字精到得一字无法删改。他的矮凳桥系列,每篇背后都有深刻的隐喻,那篇叫做《溪鳗》的小说,更是精彩之至。我曾经在剧中心报过一个选题,想把几位著名作家作品改编成为系列电视剧推出,第一部便是《溪鳗》,选题几上几下,最终因领导担心收视率的问题而没有被批准,非常遗憾。

林老对于后生晚辈的指点扶持更是令人感佩——早在九十年代初他就向我们推荐刘庆邦的《走窑汉》,认为那是一篇好小说。那时我与庆邦尚未相识,但林老的话印象颇深。1994年,我的长篇《敦煌遗梦》首版开研讨会,林老来了,第一个发了言,那篇发言我至今留存。他说:“小斌最会出新招子了,这个长篇的写法很不同。现在有一句话叫做‘国际接轨’,我看小斌的这篇小说就有点国际接轨的意思”——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国际接轨”这个词。

正巧在十年之后的2004年,《德龄公主》开作品研讨会,刚刚出院的林老在推掉几个活动之后,再次参加了会议,并且依然是第一个发言,他说他曾经为北京作协推出的丛书写过一篇序,里面写的那个“无所事事”和“想入非非”的女作家说的就是我。他说这两个词本身有点贬义,在这里却是“赞扬”,他说:“无所事事给我的感觉就是,它既不解释政策,也不解释外来的思潮,什么也不解释,她只说她自己的。想入非非是说她走的路是主观的路。北京的小说有一路是走写实的,一路是走主观的,主观的少。写主观的,就牵扯到人家看懂看不懂。最近她写的《德龄公主》我觉得就能引起共鸣,这条路能够给人带来别开生面的东西。”——林老的褒奖,令我诚惶诚恐的同时万分感激。

然而我们三人最后一次见林老,他却是一反常态不再说话了。那天天气很冷,我们象以往一样不断地说着,他却是一语不发。我最后实在忍不住问道:“您今天怎么不说话啊?”他沉默良久,慢慢地说了一句话:“我觉得自己正在慢慢地告别这个世界。”

当时我心里一惊,一种寒意慢慢升起,凉彻骨髓。还为这句话与德宁通过电话,但是时过境迁,看林老安然无恙,也就不再深究了。后来我又因事单独去过他家,看他尚好。

4月10日听刘恒说林老病危的消息,立即给庆邦打了电话,约定12日下午二点去同仁医院探视,11日下午四点五十许,跟林老的女儿林布谷通电话问情况,当时布谷声音急促:“已经走了,正在穿衣服……”

下面的话我几乎听不清了。放下电话,一直发呆到五点,才颤抖着抓起电话,把这一噩耗告诉庆邦。庆邦遂通知了周围的朋友。

好久缓不过来,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此前有多次报病危的事,特别是近年来,几乎每年春天都会有一次住院。而每一次,林老都以自己极其顽强的生命力挺了过来。不敢相信,这一次他竟真的甩掉了我们这些常常与他相聚的晚辈,独自上路了!

大智者林斤澜,已经预感到生命将近,但这位“沉思的老树的精灵”(黄子平语)的精彩纷呈的一生,已经充分体现了作为作家与人的最高的生命价值——那不是世俗的价值判断,那是一种光芒,他将照亮后世那些真正追求纯粹的作家与艺术家,为那些孤独的行路者带来内心的温暖。


温州市鹿城区档案局记载的林斤澜生平


【注】本文原标题《沉思的老树》。



作者:徐小斌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作家,编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8 12:00 AM , Processed in 0.11394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