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9|回复: 1

[好摄之徒] 【拾城】倪黎祥:苏州人都是水的孩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3 09: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浪图片  2016年01月15日 10:27


1.jpg
没有一座城市,像苏州拥有这么多的水系,水给人以安慰,大概苏州人得到的安慰比任何城市都多。陆慕镇中的“伦敦塔桥”。




2.jpg
倪黎祥是苏州的孩子,他在水边成长,离开,又回到了这一泓水边。金鸡湖的火烈鸟,静静的窥探着这座城市。   




3.jpg
大学毕业后,倪黎祥去了外地,10年后又回到苏州。这10年,苏州变化很大,跟当初离开时已是两幅模样;他开始观察,拍摄苏州的变化。千城一面,他选择了苏州最特别的——水。郭巷的芦苇,已不再是当年模样。




4.jpg
这是我的一家,在干将河升龙桥拍照时,我还是个小男孩。后来干将路拓宽,升龙桥被拆后在附近重建,几乎成了摆设。




5.jpg
我的童年在古城区干将河畔度过,那时“枕河人家”的风貌尽在。在独墅湖观景台,人们定格黑夜前的景色。




6.jpg
对于苏州人而言,太湖,是苏州人的码头;生生不息的流水,是时间的年轮。




7.jpg
自古,苏州因水而兴而荣,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树梢间的太湖,匆匆一瞥;冲山村旧亭,伫立水中。




8.jpg
文革期间,要地填河,很多水道被人为破坏。水系网络一度被切断。在冲山村中被遗弃的神像,诉说着水系变迁。




9.jpg
随着人们生活和出行方式的改变,对水路的依赖也大大减少。




10.jpg
江河湖泊周围建起一栋栋高楼,城市景观日益发生着改变,现代人跟水乡的关系被重新安排和打量。园区荷塘,则也成了开发商卖楼时的广告宣传。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09: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传统人水之间的依存关系在疏离,水边城市景观不断改变。




12.jpg
每每我去水边,看着浮光潋滟,水波荡漾,也能得到些许慰藉。在水边看到沉默不语、若有所思的人,这让我受了启发。在东山码头与水亲近的人。




13.jpg
过去,水更多是与人的生产、生活关联,现在则具备了娱乐休闲功能。在独墅湖玩耍的少年,似乎也感受到了水给予的平静。




14.jpg
湖边的男女,在他们的记忆中,太湖周围不断地变化着。




15.jpg
在月亮湾的草地上,一对情侣度过他们的闲暇时光。




16.jpg
太湖新城的渔民,依旧沿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17.jpg
护城河相门河段,一个捕鱼的鱼鹰老人。在坚守这种特别古老、已近濒绝的职业。




18.jpg
逐水而居,贯穿了吴人繁衍、迁徙和发展的始终,也造就了苏州人文化性格中的悠悠潜流。




19.jpg
在平江河边拉小提琴的男子,水也许会带给他更多的灵感。




20.jpg
在活力岛垂钓者的人,钓鱼已不再是一种生产方式,更多的则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




21.jpg
在东太湖戏水的小狗,苏州人对水的情怀,已经渗入到苏州的每个生灵之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8 12:00 AM , Processed in 0.0768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