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8|回复: 0

[史地人物] 朱天衣:一个台湾原民部落土地共管的样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3 06: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1-23 05:28 PM 编辑

 2015-04-01 朱天衣 大家


摘要ID:ipress

有人将司马库斯共同经营、土地共管的模式,比拟为社会主义的互助共生,或以色列的集体农场,但我以为最根本的是,他们恢复了原住民传统精神。


今年开春走访了台湾最深山的部落--司马库斯。它位处雪山山脉主稜的山腰,面朝塔克金溪溪谷,海拔约一千五百公尺。居民共一百七十八人,全为原住民泰雅族人。


这位于深山的部落,曾在日本殖民入侵时,起义强烈抵抗,即便死伤惨重,仍坚持死守这祖先为族人拣选的福地,最后是日本人利用分化手段,挑拨离间附近部落互斗,削弱了彼此战力,才拿下了司马库斯。


居民因此被迫离开原居住地,迁至山下,后来日本战败退出台湾,族人们才又陆续回到司马库斯重建家园,即便交通不便,且长期缺乏电力供应,但能回到祖先所居住的地方,对族人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司马库斯,直至1979年开始供电(全台湾最晚通电的地方),1995年对外交通才修筑完成,在此之前,当地居民必须徒步穿越塔克金溪谷五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对岸的新光部落取得日常生活物资,孩子们上学也是如此,因此司马库斯曾被喻为“黑暗部落”。


1991年,族人在距离部落五公里的深山处发现了神木群,其中最硕大的“Ya Ya”(泰雅语妈妈的意思),是棵周长20.5公尺的红桧,在目前台湾已发现的巨木排名中占第二,排名第三的也在此,一样是周长19.7公尺的红桧。这神木群的发现带动了司马库斯的知名度,随着道路开通,观光便如火如荼地发展了起来。


观光带来了商机,但也带来了乱象,除了族人各自为政经营民宿餐厅互抢生意外,财团及地方政府看有利可图,也开始想染指此处,财团妄想在此开发滥建大型观光旅馆,地方政府则意欲与部落共同开发分一杯羹,幸得族人自觉团结一致屏除了这些外力介入,并重新出发,以共同经营的方式化解了兄弟阋墙抢生意的伤害,更以土地共管抵制了财团的染指。


其实不管是共同经营、土地共管,都是回归部落精神,原住民的传统一直都是互助合作的,出外狩猎是如此,将猎物运回部落也一样是全族共享,平日孩子们的照护是由大家一起分担,采撷种植的野果山蔬也是不分彼此,至于土地更是全族人共同拥有,它不是商品不是用来买卖的,土地是生存所在,是该被尊重且珍惜的。


现今看似嘉惠原住民的保留地政策,实则是一切祸源。台湾山林广被,中央山脉陡峭,除了植林,原来并不具备多大的经济价值,其中约有二十六万公顷被划为保留地,这些山林自清朝起本来就属于原住民部落共有,从1960年开放原住民个人登记,耕种满五年可归个人所有,这便让外人有可趁之机,虽明令规定此保留地买卖限原住民身份,但聪明的汉人一样可以设定抵押的方式取得土地,如此鲸吞蚕食,许多的保留地早已异主他人了。



近年台湾观光旅游发达,民宿、餐厅、温泉旅馆逐步向山区拓展,原住民保留地便首当其冲成了财团竞逐对象,遂以偷拐抢骗各种伎俩各个击破地从原民手中掠得土地。最近一个例子,便是我们邻近的部落,因水源区遭族人变卖,不肖买主将水源截断据为己有,导致全部落无水可用,其他族人欲夺回水权却投诉无门。若今天原住民保留地如司马库斯般回归部落共管,就不会有这样的争议存在。


司马库斯是从2001年开始共同经营的,从2004年才实施土地共有,且采取自由参与,目前加入的族人达百分之七十五,除观光的部分有民宿餐厅,农产方面亦有水蜜桃、小米、蔬菜生产,均采分工合作的模式经营,凡参与工作者均领一样的薪水,从一开始的一万元起,至今已三次调涨至一万六千元,且今年已考虑比照一般公司行号发放年终奖金,这在景气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台湾,也可算是奇葩了。


更重要的是,司马库斯的福利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部落里的孩子两岁前每月可领四千补助,三岁至国小则是月领五百元,六十岁退休老人每月则有七千敬老津贴,盖房子补助四十万,孩子的教育费则全由部落买单,生病死亡亦是全额补助,一年还有八天年假可供国内外旅游。除此之外,他们还编列了一份基金,专供救助其他部落朋友的紧急需求。




目前这被喻为全台湾最火红的原住民部落,每到假日民宿一百间便供不应求,每年因观光带来的收入可达二千万,若换成财团经营,一定是乘胜追击的想尽办法要如何扩大营业,但司马库斯今年2015所订定的目标却是--降低游客数量,这真的是将原住民不贪心,尊重土地与自然环境的美德再次重现于世。


有人将司马库斯共同经营、土地共管的模式,比拟为社会主义的互助共生,或以色列的集体农场,但我以为最根本的是,他们恢复了原住民传统精神,将部落共有共享的文化重新发扬光大,且他们从头目、牧师到所有的族人,都十分谦和,也乐于分享,除了不时让年轻人下山学习新知为部落注入活水,也常至其他部落或大专院校分享自己的经验。


司马库斯的存在,不仅让我看到了原民部落的希望,也让我对原民朋友肃然起敬。如果台湾的山林能交给懂得尊重且擅于维护大自然的原民部落共管,那么幅员辽阔的山区国土管理,将不会再流于徒具形式的口号了。



作者:朱天衣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台湾著名作家,跟朱天文、朱天心并称朱家三姐妹,出身文坛世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8 12:00 AM , Processed in 0.0553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