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6|回复: 0

[史地人物] 匠人志 | 暖帘,时与光的交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6 08: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01-05 匠人志


棉布覆帘面,防风气,故言暖帘(Noren)。

敕修清规月分须知云,四月候天气,僧堂内,下暖帘,上凉帘


南轩日暖帘初卷,曲沼波寒鱼半藏。

“暖帘”,冬天御寒的门帘。大约是日本室町初期从中国传入,据说源于佛教。起初,禅院里的僧人,山村里的农民,海岸边的渔夫或小镇上的商贩,习惯在门口悬挂一块布帘子或自编的草帘子,叫“垂席”或“垂筵”。

《儒林外史》第十回:“公子吩咐一声叫‘焚香’,只见一个头发齐眉的童子,在几上捧了一个古铜香炉出去,随即两个管家进来放下暖帘,就出去了。”

《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堂中把花灯都点上,放下煖帘来。”

日式门帘主要用来遮光避尘,挡风御寒,还可掩人耳目。有名的《年中行事绘卷》和《粉河寺缘起绘》的画卷里,描绘了许多民家门口挂的长暖帘和短暖帘,不过当时都是些无字无图案的普通棉布。

14世纪中叶,我国元朝顺宗年间编纂的禅书《敕修白丈清规》传到日本,无著道忠先生在注释里写∶“棉布覆帘面,防风气,故言暖帘。敕修清规月分须知云,四月候天气,僧堂内,下暖帘,上凉帘”。 这就是说,平日用来挡日光用的帘子叫凉帘,寒冷时期,为了防风寒,在凉帘上又覆盖一块布帘,就称“暖帘”。

漫步在日本的乡村街道,那些挂在门上的暖帘,有的暖帘小而旧,带着被磨损的边,而有些又样式大气,色彩鲜艳并且极其挺括。也许你会认为这些暖帘是用来遮阳或者保护隐私,但又为什么在白天和夜里不同的时间又时有时无呢?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上面印有代表相应店铺的图样字号。

暖帘真正风行的时代是在奈良时期(公元710-794),那时的人们在家中和店铺里用布来遮阳防尘。后来,店家们意识到,在特定时间挂起这种门帘,以宣布自己开始营业是一种吸引人的方式。因此,店家把纹章和字号染在门前的帘子上可以让顾客一眼就认出自己的店铺而且店铺的营业状况也一目了然。



素材源自 川朴Champu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8 12:00 AM , Processed in 0.05718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