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2|回复: 1

[时评] 吴戈:法拉利的一道划痕赔不起怎么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 10: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12-30 吴戈 大家


摘要ID:ipress

这道作为故事起点、又引发血案的划痕,的确暴露了中国社会另一堆法治的悲哀,这恐怕是从编剧到导演都根本没想过的。


对《老炮儿》毁誉参半的评论,显然与大家要求一部电影在诸多方面都必须“正确”有关。当然,这种明显已超出电影本身的较真,其意义已经跨了界,并不影响电影“好不好看”的问题。

本文的跨界可能要算跑得最远的,无涉老炮儿的精神价值(或精神私货),也并非评价其叙事结构,而是发现信奉凡事要“讲理儿”的老炮儿不顾身家性命去维护的“规矩”,在现实世界中其实从一开始就大有问题。

最终使老炮儿搭上性命的是连环而起的三码事:一是孩子惹的祸;二是为救孩子受的辱;三是无意扯上惹不起的贪腐大案。且不说第三码事的牵强,也不说老炮儿将这几码事忽而“一码归一码”,忽而“一块儿了结”未见明智,整个事情最初的起点毕竟还是那道法拉利“恩佐”跑车上的划痕。




当然,这道划痕的起点又是老炮儿的儿子睡了人家女朋友。别说是不可一世的官二代的马子,就是一般人的,这也是不义。片中他儿子两次说其实“没碰她”,这女孩也貌似天性善良或情不自禁,将被非法拘禁的他连同赎金一起送出。个中的真相、情感纠葛和这女孩的下场,也许是因为太酷似香港黑帮片的狗血情节,不屑交代,但正好有助于我们从划痕说起。


双方都够蠢

首先,划坏车辆,哪怕再普通的车,在很多国家也是刑事案件,不能赔偿了事,这是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一种保护,即使车主不追究,警方有证据也可起诉。中国《刑法》的“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虽要求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才立案,但法拉利对于损失5000元的立案标准实在是绰绰有余。

因此,片中这个官二代,只需一个报警就能让对方不光要赔钱,还能因“数额巨大”获刑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人要说他有飙车行为,不敢联系警方,那还真得“一码归一码”。刑法修正案八虽然增加了危险驾驶罪,但有“情节恶劣”的裁量空间,而且最多处拘役或罚金,以他家的背景,显然不是大问题。

可是这位衙内居然只知道用在中国明显更难摆平的非法拘禁(拘禁权只能政府专有,官二代随便拘禁也破坏了这个更大的规矩),而且无限期,也不通知家属,给修车没钱的对方管吃管喝,还有跟自己马子眉来眼去的机会。这智商,显然连《小李飞刀》的熏陶也对不住。

当然,电影中要的就是这种衙内的无法无天和素质低下,那么再来看老炮儿。对方一口开价10万,虽然是以损失索赔为由,实际上已是借绑架人质的勒索,但老炮儿的价值体系就不是按法律来的。他的逻辑是:既无法自行解救,但也不报警,而是从“损坏他人财物该赔”的角度承认自己首先输理,倾家荡产也要赔钱,但换回最重要的人来,值了。



其实,他即使报警,对方也并非绑匪,警方介入也最多制止非法拘禁,但同时支持对方索赔。如果对方同时追究毁坏财物的刑责,老炮儿即使不知道还有这一码,以他“讲理儿”的人生信条,也只能接受。因此,他不报警的选择,如果不是因为知道划车的刑责,愿意以容忍对方绑架而扯平的话,其实并无什么好处,最多解释为以他的经历,想必不是什么有困难就找警察的主。

当然,在此过程中,对方小混混狂傲无礼,打了老炮儿一耳光,事情迅速升级到江湖尊严的范畴,这码事,法律的确屁用没有了。而当老炮儿如约拿钱赎人时,自己的老哥们儿擅自为人修车将损失扩大,变成永远也赔不起的天价纠纷,只是为使这事只能靠打群架这种江湖规则解决变得毫无退路而已。


赔不起怎么办



对于我们普通人,既不像衙内那么无法无天,又不像老炮儿那样豁得出命去维护尊严,新闻中还经常哗众取宠地渲染某地价值3万的私家车蹭了价值300万的某某豪车,车主或吓晕或下跪或上吊,总之这个世界上,豪车就是私人财产的最神圣代表,蹭了就得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仿佛不管是按江湖规矩还是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原则,这都是人人应当自觉遵守的“道理”,怎么办?

其实,不管是在中国人的豪车启蒙地香港,还是《头文字D》的诞生地日本、汽车发明地欧洲和汽车社会的起源地美国,最起码损失金额必须由第三方评估或法院裁决,而不是随口出价。当然,如果是蓄意毁坏,也都要承担刑责。

至于民事赔偿,首先要明确,豪车的损失最大多数时候还是车主自己造成的,特别是跑车。因而豪车在购买时首先就要按车价上足车损险,足够贵的车,车损险的保费就超出普通车全车价也很正常。

但是,如果遇到豪车车主完全无责,对方全责甚至蓄意毁坏财物的情况,豪车一方的车损险和其他任何保险都是没有理由动用的,因为保险只为被保险人的责任而赔偿。此时,有责一方不管是以自己的第三者责任险,还是(在无车的情况下)以个人财力远远承担不起豪车的损失赔偿,就成了问题。

还好,任何现代社会都并非像那些不负责任的新闻所渲染的,不惜将有责却财力不足的一方逼死,以保障私人财产权。为防止受损方的损失长期得不到修复或弥补的情况,包括中国在内,各国保险业都有“保险代位求偿”制度。

这一制度会在法院对损失金额进行裁定后,先由保险公司动用豪车的车损险提供维修或补偿费用,同时豪车车主向对方索偿的权利就转移给保险公司,由他们继续行使求偿权。

不过在中国,法规并不强制保险公司无条件接受被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如果保险公司评估后发现求偿难度很大,更有权拒绝接受这一请求,因而这一制度在实践中成功使用的情况并不太多。

不管是豪车车主直接求偿,还是保险公司代位求偿,在对方拖延或无力赔偿的情况下,即使经起诉由法院判决,也属于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可以对其财产强制执行,但也只能在合理的限度内。在对方除生活所需外的现有财产均已被执行之后,也只能有待对方通过合法方式获得可供执行的财产,方可继续执行。如果债主执意执行到底,往往只能制订一个还款计划,由对方从收入中分期长期支付。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项链》早就描绘了这样的情景。而且,负有这种债务的人,其信用和就业都会受到影响。

可是这仍限于债务人有获取收入能力的情况。如果债务人因此,或者因别的压力共同作用,陷入资不抵债的情况,在大多数国家,他的所有债权人还都有权申请宣告债务人个人破产,以便及时就其现有的财产进行清偿。只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优先债权一番行使下来,债务人某次对他人财物造成损失的赔偿已未必能得到多少支付。中国至今没有在破产法中包括自然人,在这方面显然留下了一个长期的问题。

不管怎样,这就已经是现代社会对这种责任的最深追究程度了,超出这个限度,比如象古代那样设立债务奴隶制度,就已经为现代社会匪夷所思了。

出于公平的角度,豪车车主本身已经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一种优越地位,即使受到损失,由于此类财产的价格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经济能力,也最好自行承担一部分损失,放弃一些求偿权。即使执意坚持,上述制度所提供的追偿手段也无法避免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消耗。如果再考虑到富豪阶层显赫的社会地位和本来就容易被下层敌视的规律,豪车车主适时豁免对方大部分赔偿,换取一个宽厚的道德形象,也未必不是一个选项。

因此,如果你的车只值3万,也不必整天为害怕蹭了300万的豪车都不敢开车了。遇到这样的车保持十二分小心当然有必要,但这并不应当比不要撞到行人的小心多到哪里去。从技术和概率上说,如果你三天两头蹭人家车,那最大的风险就是把行人蹭倒而不是蹭了豪车。从道德上说,伤害一条生命的罪过比蹭了豪车大许多倍,行人多如牛毛,豪车才几辆?只要你遵守规则,如果对方全责,即使与豪车刮蹭,那真不是你的事,反倒要注意千万别被吓着了,轻易接受私了。

回到老炮儿的话题,首先不肖子划人家车(不管是不是豪车)就是犯罪,这事被父子亲情化作烟云。老炮儿虽然称得上真汉子敢做敢当,但“子债父还”也只是出自亲情的自愿行为,这同将仅有的住所也卖掉(虽然片中“卖”给自己的老情人,收了钱却不交付房子,等于是抵押借款)一样,即使算江湖规矩,也足够无知和落伍。因一个耳光和一张关键犯罪证据而搭上命去是为了成就江湖英雄的文学形象,不必深究,只是这道作为故事起点、又引发血案的划痕,的确暴露了中国社会另一堆法治的悲哀,这恐怕是从编剧到导演都根本没想过的。


原标题:法拉利一道划痕引发的血案




作者:吴戈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军事、国际时事评论员。

 楼主| 发表于 2016-1-2 10: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1-2 09:34 PM 编辑

吴戈:法拉利上一道划痕值多少钱

 2016-01-02 吴戈 大家


摘要ID:ipress

从豪车背后的商业模式来说,所谓运回去重新造一个车身纯属废话,品牌要的就是撞/划一辆、少一辆(碳纤维车架如果撞坏根本没法修补),剩下的才更值钱。


划了法拉利的人赔不起怎么办的问题都解决了,没想到这道划痕值多少钱的问题还没解决。前一个问题暴露的是中国法治的盲区,后一个就是社会的病态了。

这道划痕到底能烧掉多少钱

首先再明确一遍,喜欢《老炮儿》就觉得所有不追捧的评价都是忌妒冯小刚,当我们借此片假设的情节展开讨论更多问题时,你还以为我不借挑这部电影的刺儿就找不到存在感,我们之间已经无法展开正常而有意义的交流。

之所以罗嗦这个,是因为对那辆法拉利“恩佐”跑车,所谓“真正懂车”的行家也岂止是爱屋及乌,简直就是景仰得口吐白沫,要昏古奇了。

▲ 《老炮儿》中被划伤汽车的车主(吴亦凡饰)


尽管我们只是基于一部故事片里的虚构情节探讨一下,但这情节的现实背景如此真实,因而对车迷、车友和靠车吃饭的人,这绝对是要调动一切真知和真情来投入的话题。

请看被不少人感觉“贴吧”味道越来越重的万事通网站“知乎”上,今天一位某汽车厂的涂装工程师在将该片评价为今年最精彩剧情片的同时,更“感觉那一道子就好像划在了(我的)脸上一样”。

为什么?因为“恩佐”不仅是辆很贵的跑车,它是一件为了纪念而诞生的艺术品。对艺术品,“任何一点损伤都难以接受,即使修补到近乎完美,也无法掩盖它已经不再完美的事实。这根本不是钱不钱的问题”,工程师写道。

这种思维显然已经非常地不象工程师,假如他是现实中被划的车主,相信警察和法官已为如何结案暗暗叫苦,如果要为他动用民事诉讼里的“精神损害赔偿”,怎么鉴定?

但是,这个世界毕竟还是可以用钱衡量的。只是在这一点上,《老炮儿》的编剧暴露了并不懂车的真相。因为片中小飞的马仔只知道拿“漆只能从英国订”唬人,事实上,不要说泛着灰白色、说明伤到了电泳层的最严重划痕,就是普通划痕,以那种玩票式的小改装厂的实力,也是不能喷好“恩佐”的。正确的修法是把车运回意大利摩德纳的法拉利原厂。按运费、保险费、材料、工时费和利润算下来,十万人民币不是什么良心价的问题,而是会毁了这辆车。

这还没完,运回去可不是修复车门划痕就完事,因为老炮儿的兄弟私自补漆,把整个车门毁了,必须全车重喷。这句话算编剧回到专业路线上来了。为什么要全车重喷?因为对于“恩佐”这种喷漆均匀度达0.02毫米的艺术品,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完美,局部重喷会有色差,色差就毁了完美。

色差?我的小合资车在4S店修,他们也这么说啊,所以每个部件修复划痕,一定是全件重喷,而且要用原厂漆。合资车,你也好意思提。有网友弱弱地用自己的玛莎拉蒂举了个栗子:长约3厘米,轻微得辨认出来都要一分钟的划痕,4S店维修收了1.6万人民币。

对法拉利,这位工程师教导我们:即使整个车门重喷,毕竟不是与全车同时涂装,其褪色速度就会不同,必然与整个车身产生色差,要知道“车漆的完美成型于出炉的一瞬间,一经损坏,即是永久”。这种色差有多大?你们普通车修复到一般肉眼分辩不出色差就可以了,但法拉利漆面的完美,必须是肉眼区别不出的色差也不能有。为什么,因为天生为收藏而生的“恩佐”或许在数十年后被车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发现车门与车身有色差,那种撕心裂肺、天崩地裂的痛,又哪里是你们这些穷人能理解的呢。

这样的活儿,更得运回摩德纳了,全部搞定300万人民币绝不算夸张(当然,这也到不了片中所说的价钱差不多够半辆车了),你知道法拉利原厂能完成这种工作的技师一小时多少钱吗?

对一个完美无瑕的艺术品的无限膜拜,是不是接近宗教了?没错,基于神圣的宗教情感,工程师认为全车重喷对于“恩佐”还只是下策,上策是重新生产一个车身,将所有零部件拆下来重新总装,才能使它重归完美。

这个上策的难点是:“恩佐”早已停产。作为一个钣金件,一个车门的生产也需要四大车间中的三个(冲压、焊接和涂装),无异于重启生产线,这样片中半辆“恩佐”的价钱显然也不够了。

谁在歧视链的顶端

如果由这位工程师出具损失鉴定,影片中要了老炮儿全家的命也弥补不了。可惜他不懂的是,在电影和现实中,这车放在一个省部级官员儿子手中,都是一个社会不公的载体,越贵、越逼人,越可恨。同时,追求和膜拜工业设计、手工技艺、材质和性能等方面的极致和美感都没有问题,但将它推到人类价值的顶端就走火入魔了。

主要源自欧洲的现代奢侈品牌,其产生背景很大程度是因为欧洲从人类经济和科技顶峰跌落,依赖相对并不算长的近代历史遗产就成了产业出路之一。其实这些品牌在欧洲的市场小到难以为继,法拉利绝不是最精致和昂贵的品牌,然而越顶级越早破产和关门,法拉利只是成功找到接盘市场的那批幸运儿而已。除中东外,中国近几十年成为最大奢侈品消费国,既因为对外开放为这些品牌在大陆培育市场提供了机会,也是因为新富阶层需要外在符号强化认同感和优越感,还需要能增值的收藏品丰富投资渠道。

很早就有人困惑,对向来以历史遗产自豪的中国,传统工艺品所凝聚的技艺、价值和稀缺性,包括精神价值,完全不输于法拉利,甚至可以说举世无双,为什么奢侈品市场被欧洲雄据。这不过是因为奢侈品背后那点欧洲传统只是工具,真正厉害的是资本主义经济智慧产生的那套品牌营销策略,这是巧夺天工的老大帝国没能产生,也到现在没学好的,正如产自欧洲的证券市场,中国玩得神魂颠倒,不也是个怪胎吗。

因而,从以原厂漆等讲究使你无法廉价维修开始,直到必须是法拉利会员、已有3辆以上法拉利、包括四十周年纪念版F40和五十周年纪念版F50才有资格购买“恩佐”,都不过是为了巨额利润人为设置的障碍,无不是商业需要。而将这些商业需要包装成艺术和精神追求,就是营销的法力了,它的背后无非是基于足够稀缺和人为拔高心理价值的一种商业和金融模式,更典型的例子要数在人造钻石理化性能已完全超越天然品的情况下,仍占据世界,特别是中国新婚消费首要位置和两性关系歧视链顶端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由于这个模式需要不断翻新炒作,加之用户群狭窄和经济社会环境的波动,当前豪车市场已然萧条。虽然比名车更能凝聚巨量的工艺和劳动量,业内箴言“穷玩车,富玩表”所称的名表销量也一落千丈。幸而,消费层面萧条却有投资层面接盘。因此,尽管与名车名表相比少了一层工艺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翡翠玉器又作为投资新贵在中国社会潮起潮落。还有真正的纯粹艺术品——文物字画和当代艺术,也早就在收藏狂潮中变得十分地不纯粹也不艺术了。

回到“恩佐”上,这款2002年推出、全球只限量销售399辆的车当时售价67万美元。由于当时中国大陆没有名下已正式登记三辆以上法拉利的车主,现在的车主只能是转手取得,因而有“恩佐”者家中未必一定法拉利成群。尽管增值不少,但此车在美国二手市场报价范围150万~300万美元,据说在中国也有部7千公里的北京现车报价1880万人民币。对富豪来说,不就是北上广市中心一套大房子吗?

从豪车背后的商业模式来说,所谓运回去重新造一个车身纯属废话,品牌要的就是撞/划一辆、少一辆(碳纤维车架如果撞坏根本没法修补),剩下的才更值钱。如果只按艺术品价值规律,法拉利要是推出一款在设计、材料、工艺、性能甚至美感上都凝聚人类最珍稀资源的车型,不是限产几百辆,而是就一辆,是不是就该把这个“车皇”抬进梵蒂冈,让教皇滚下来呢?其实法拉利绝不会这么干,卖得少与卖得贵都只是策略,利润最大化才是目的。

对中国官/富二代,有辆碰掉一点漆就彻底丧失价值,原厂还不给换的“恩佐”,如果不能供起来每天组织机关、部队、学校排队参观,还不如一辆虽然贵,但把妹泡妞用得上,飙车炫富能过瘾,撞了也就撞了的法拉利吧?《老炮儿》片中把现实中的“二环13郎”避讳成“三环13少”,也暴露出对速度完全没有概念。

过气的奢侈品业内还有一个滥俗的话题:中国富豪如何才能培养出真正配得上欧洲奢侈品的贵族气质。其实只需要看看很早就接替了欧洲的世界经济和科技顶峰地位的美国,以及也曾是世界奢侈品第一消费大国的日本,有钱人不比中国少,但从未为培养贵族这事操过心。在这个歧视链上,美国富豪的作为,从玩火箭、美洲杯帆船赛到资助艾滋病疫苗研发,就是在继承工业革命金属美学上,也比欧洲奢侈品的主顾们疯狂和有意思得多。日本不乏历史资源,更不乏商业策略,但保持传统并不等于要热衷于创造自己的奢侈品牌,通过将对材料、工艺、性能和精致的意识普遍融入到产品,取得了连马桶盖也让邻居趋之若鹜的经济成就。

同时,限量、稀缺的背后是独占、专有,至尊、顶级背后是等级制和优越感。在政治上,贵族在欧洲也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阑尾,中国车迷崇拜法拉利,是否也要崇拜玩得起它的省部级子弟或各种老板?他们与大量车迷的职业相比明明不学无术。当中国社会普遍相信祖国正有力挑战着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儒学已经摩拳擦掌准备救国,法拉利子弟的省部级父亲在会议上大谈“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时,中国电影要怀念北京的市井江湖英雄还需要以“恩佐”为噱头,而现实中的大众仍不自觉地赞同这车怎么赔也不够,长长的歧视链真是蔚为壮观。





作者:吴戈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军事、国际时事评论员。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6 05:54 AM , Processed in 0.03347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