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5|回复: 1

[军事] 新四军两大主力成就了两大野战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7 10: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igbadwolf 于 2015-2-7 10:54 PM 编辑

新四军第一师

    1941年1月,由新四军第1、第2支队合编后发展演变而组成的。皖南事变后,应中央军委命令新四军重建。此时,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遂编为第1师,师长为粟裕,政委为刘炎,政治部主任为钟期光。下辖3个旅,第1旅由原第1纵队编成,旅长兼政委叶飞,下辖第1、2、3团;第2旅由第2纵队编成,旅长为王必成,政委为刘培善,下辖第4、5、6团;第3旅由原第3纵队编成,旅长为陶勇,政委为刘先胜,下辖第7团、9团。1941年3月,苏中军区成立,第1师领导机关兼苏中军区。为坚持苏中地区的斗争,1942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第6师合并到第1师,师长兼政委兼司令员为粟裕,副师长为叶飞,参谋长为张震东,政治部主任为钟期光。下辖第1军分区(16旅);第2军分区(2旅);第3军分区(1旅);第4军分区(3旅)。1943年12月,为粉碎苏北大扫荡,加强江南坚持敌后斗争的力量,2旅南下与16旅合并,2旅番号取消,称16旅,留下的2旅部分重组第2军分区。为执行党中央向华南敌后发展的方针,1944年12月27日,粟裕率第1师主力3个团渡江南下,会合第16旅,于1945年1月,组成苏浙军区,司令员为粟裕,政委为谭震林,参谋长为刘先胜,政治部主任为钟期光。下辖第1、第2、第3纵队。同年4月3日,叶飞率第1师3个团自苏中继续南下,改编为苏浙军区第4纵队,苏浙军区副司令员为叶飞,第4纵队司令员为廖政国,政委韦一平。苏浙军区部队巩固和发展了苏南,开辟了苏浙边新区,扩大了反攻的前进阵地。留苏中的部队也开辟和巩固了新区,扩大了部队。

    新四军第一师发展而成的1纵(叶飞)、4纵(陶勇)、6纵(王必成)与山东八路军发展而成的9纵(许世友)并称华东野战军“四大主力”,可见新四军第一师不愧为人民军队最强军团,与国民党所谓“天下第一师”的部队相比,在同等条件下绝对胜出。



新四军第三师

    1941年2月以八路军第五纵队(原红四方面军红25军)为基础编成。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参谋长彭雄,政治部主任吴法宪。下辖第七旅,旅长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第八旅,旅长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第九旅(1941年9月与第四师第十旅对换建制),旅长张爱萍,政治委员韦国清;盐阜军分区(1941年6月组成),司令员洪学智;淮海军区(1941年3月组成),司令员罩健,政治委员金明;皖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今员常玉清。第七、第八旅活动于苏北淮海、盐阜区,第九旅到皖东北。1942年11月成立苏北军区(亦称盐淮军区),第三师师部兼军区机关。1944年9月,第七旅奉命西进淮北,归四师指挥。1945年4月,以淮海第二、三支队组成独立旅,南下皖江归七师指挥。同年9月,第七旅和独立旅归还三师建制。1945年8月,为保证主力部队大规模机动,第三师师部免兼苏北军区,第八旅和第十旅分别免兼盐阜和淮海军区。1945年10月,第三师所属部队共3.7万余人,分作两个梯队开赴东北。

    新四军第三师后来发展成为东北野战军,其中7旅发展成成为6纵16师(即127师)、8纵发展成2纵4师(即115师)、10旅发展成2纵5师(即116师),部分力量编入12纵34师(即145师),大名鼎鼎的钟伟(号称“中国的巴顿”、四野头号悍将)就来自新四军第三师。新四军第三师成为东北野战军2纵、6纵主要班底,与1纵合成东北野战军“三大主力”。如果说新四军第一师成就了华东野战军,那么新四军第三师则成就了东北野战军。尤其是当黄克诚来到东北时,林彪手上连1个连的兵力都没有,新四军第三师近4万强大军团对其实在是雪中送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2-7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9 06:05 AM , Processed in 0.0356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