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0|回复: 8

[历史] 【历史图刊】甲午风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6 10: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甲午风云(一):战前形势


2.jpg
汉城城门外,一队朝鲜士兵巡逻经过,一个日本浪人在慷慨激昂地演讲,其他浪人议论纷纷神情紧张,一旁的中国人与朝鲜人交头接耳讨论着时局。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朝乞援。日本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至,东亚局势骤然紧张……(《小日报》)




3.jpg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但清朝并未变革国家制度,此时政治十分腐败,国防军事外强中干。图为李鸿章,中国军队元帅。(《小巴黎人报》)




4.jpg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但作为岛国,日本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图为日本明治天皇。(《小巴黎人报》)




5.jpg
1875年8月日本军舰与江华岛炮台发生交火。此事引起了朝鲜全国上下极大震惊和不安。高宗和闵妃于1876年签订《江华条约》。条约中规定严重破坏朝鲜的主权,是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前奏;同时使朝鲜打开国门,走上近代化道路。图为朝鲜军队统帅高宗李熙。(《小巴黎人报》)




6.jpg
中国洋务运动无法获得朝野全数支持,朝中重要官员如倭仁等保守派,对洋务运动采取仇视的态度,使洋务运动进行困难。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图为中国的排外运动。




7.jpg
图为俄国远东军港符拉迪沃斯托克。那时候,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




8.jpg
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此图展示的俄国远东军港符拉迪沃斯托克局部放大图。(《哈珀斯周刊》)




9.jpg
图为日本议会会议大厅。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日本成为东亚首个拥有近代宪法的立宪君主制国家。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进行工业化浪潮,这次改革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图片报》)




10.jpg
整版9张组图展示了日本军队的发展演变,这组图片根据日本画师的水彩画制版,在西方媒体中广为流传。日本在军事方面,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训练,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并于1872年颁布征兵令,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伦敦新闻画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10: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一般服役3年,及预备役2年,后来一般役及预备役分别增至3年及9年,总计12年。(《伦敦新闻画报》)




12.jpg
1873年时,作战部队动员可达40万人。此外明治政府亦发展国营军事工业;到了明治时代中、后期,军事预算急剧增加,约占政府经费的30%~45%,实行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伦敦新闻画报》)




13.jpg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日冲突中,中方在硬实力上一直占有优势,但朝鲜甲申政变之后的十年时间,情况就悄然发生了变化。图为清朝军队的操练方式。(《图片报》)




14.jpg
当时北洋水师有舰艇25艘,官兵4000人。甲午战争前,北洋舰队大沽口、威海卫和旅顺三大基地建成。图为清朝军队的操练方式。(《图片报》)




15.jpg
在黄埔水师学堂大门前,学员和教官与前来视察的吴、谢副总督及道台大人的合影。清朝当时为培养海军人才,适应海防需要,设立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广东黄埔鱼雷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烟台海军学堂、山东威海卫水师学堂、旅顺口鱼雷学堂、烟台海军学堂。(《图片报》)




16.jpg
黄埔水师学堂五位教官和学员(站立)的合影。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就是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图片报》)




17.jpg
但清朝军事变革基本停留在改良武器装备的低级阶段,陆海军总兵力虽多达80余万人,但编制落后,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1891年以后,北洋水师甚至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图为中国军舰上的演习。(《哈珀斯周刊》)




18.jpg
图为李鸿章。在远东,他的名字、作用、斡旋频繁地与重大国际事件紧密相连,在许多重要的协议书下方都可以找到他的签名。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伦敦新闻画报》)




19.jpg
赫德,英国爱尔兰人,二十八岁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在清朝帝国制度中创造出唯一廉洁不贪腐的高效衙门,主持中国海关45年,死后被清政府追授为太子太保。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伦敦新闻画报》)




20.jpg
图为中国士兵在山海关练习打靶。外国画师说:“中国军人练习射击,靶子是一个大概两英尺宽的铁片,挂在两根木杆上,射击距离大约在70码到140码之间,我从来没见过、甚至没听说过他们在更远的距离训练射击,我根本就没见过可以训练远距离射击的靶场。”(《图片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10: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日本军舰浪速号。日本向英国订购。1884年3月27日开工建造,1885年3月18日下水,1885年12月1日建成。该级舰据说原来也是中国订购,同样由于经费不足而由日本购去。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9弹,伤2人。(《图片报》)




22.jpg
日本军舰松岛号。该舰1890年3月开工建造,1892年7月6日下水,1894年3月31日建成,是日本建造的第一艘钢制巡洋舰。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4弹,死5人伤10人。(《图片报》)




23.jpg
日本军舰吉野号。据说吉野舰原为中国订购,但由于经费不足而被日本购去。1892年2月开工建造,1892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8弹,死1人伤11人。(《图片报》)




24.jpg
日本军舰千代田号。1888年11月开工建造,1890年6月3日下水,1891年1月1日建成。该舰是除扶桑、比睿两艘老舰外唯一在中央设置防御装甲带的军舰。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3弹。(《图片报》)




25.jpg
日本军舰比睿号。 日本向英国订造的金刚级巡洋舰之一。1875年9月24日开工建造,1877年6月12日下水,1878年2月25日建成。1890年曾远航欧洲。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击中23弹,死19人伤37人。(《图片报》)




26.jpg
日本军舰扶桑号。1875年9月24日开工建造,1877年4月17日下水,1878年1月建成。建造时采用机帆并用的动力推进方式,1891年11月16日在横须贺撤去帆索装置。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8弹,死2人伤12人。(《图片报》)




27.jpg
日本军舰高千穗号。1884年4月10日开工建造,1885年5月16日下水,1886年3月26日建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5弹,死1人伤2人。(《图片报》)




28.jpg
日本军舰松岛号。为了对付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二舰,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设计的“三景舰”之一。该舰1888年2月17日在法国开始建造,1892年4月5日建成。甲午战争时作为联合舰队旗舰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13弹,死35人伤78人。(《图片报》)




29.jpg
日舰桥立号。为了对付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二舰,由法国设计的“三景舰”之一。1888年8月6日在横须贺铺设龙骨,开始建造,1891年3月24日下水,1894年6月26日建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11弹,死3人伤11人。(《图片报》)




30.jpg
中国战舰经远舰。“经远”舰1887年7月建成,经、来两舰原定用于台湾及澎湖之防务,同年11月加入北洋水师。经远舰参加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海战中沉没于北纬39度51分,东经123度40分7秒的海面,管带以下231人牺牲,16人生还。(《图片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10: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1.jpg
中国战舰镇远舰。1882年初在德国开始建造。1884年初建成。 1886年8月定、镇等六舰访问日本长崎,期间镇远舰上岸水兵与日方发生激烈冲突,史称“长崎事件”。 甲午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被击中220弹,死13人伤28人。 后被日军俘获。(《图片报》)




32.jpg
中国战舰扬威舰。政府向英国订造的巡洋舰。是超勇舰的姊妹舰。扬威舰于1881年7月15日建成,1881年11月22日驶抵大沽,加入北洋水师。 甲午战争中超勇舰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日舰围攻,又遭济远冲撞,最终沉没,阵亡57人。 (《图片报》)




33.jpg
中国战舰靖远舰。1887年建成,同年11月加入北洋水师,是致远舰的姊妹舰。 靖远舰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被击中110弹,死2人伤16人。1895年2月9日,靖远舰被日军占领的鹿角嘴炮台发射的两发炮弹击中沉没。1897年被打捞起来后拆解。(《图片报》)




34.jpg
中国战舰致远舰。清政府向英国订造的高速巡洋舰。1887年建成。 致远舰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海战中在管带邓世昌的指挥下,英勇奋战,在弹药告磬的情况下,冲向日舰吉野,不幸被鱼雷击中锅炉而沉没,管带以下246人壮烈殉国,仅7人获救。 (《图片报》)




35.jpg
中国战舰来远舰。清政府向德国订造的巡洋舰,是经远舰的姊妹舰。1887年7月建成。 来远舰在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225弹,死17人伤13人。1895年2月6日凌晨4时被日军第一鱼雷艇队偷袭沉没,舰中留守的30人遇难。 (《图片报》)




36.jpg
中国战舰来远舰。清政府向德国订造的巡洋舰,是经远舰的姊妹舰。1887年7月建成。 来远舰在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225弹,死17人伤13人。1895年2月6日凌晨4时被日军第一鱼雷艇队偷袭沉没,舰中留守的30人遇难。 (《图片报》)




37.jpg
中国战舰超勇舰。清政府向英国订造的巡洋舰。于1881年7月15日建成。 甲午战争中超勇舰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日舰围攻,不幸战沉于东经123度32分1秒,北纬39度35分的海面,阵亡125人。 (《图片报》)




38.jpg
中国战舰济远舰。清政府向德国S订造的巡洋舰,1885年8月建成。 济远舰在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丰岛海战中死13人伤40人,黄海海战中死5人伤10人。海战后管带方伯谦由于临阵脱逃被斩。1895年2月17日被日军俘获。(《图片报》)




39.jpg
《北美评论》杂志评论文章。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10: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甲午风云(二):黄海悲歌



1894年日本借口朝鲜东学党起义,派遣军队入朝。6月16日大岛义昌少将率领混成旅团第一批部队在仁川登陆,到6月28日混成旅团第二批部队登陆,侵朝日军达到8000余人,比起驻朝清军已占绝对优势。图为日军在仁川登陆。(《伦敦新闻画报增刊》)




41.jpg
在与清朝谈判破裂后日本大本营作出开战决定。1894年7月25日在丰岛海域发现英籍运输船高升号,担任浪速号舰长的东乡发现运输船上有中国士兵,下令开火,一千多中国士兵溺亡,甲午战争爆发。图为高升号被速浪号击沉示意图。(《伦敦新闻画报》)




42.jpg
7月26日,高升号遇难的次日,法国小炮舰雄狮号从仁川港出发,在丰岛北端,发现高升号的残骸在海面上垂直地漂浮着,两根桅杆露出水面,桅杆上攀附着40多名清兵,有的枪伤严重。雄狮号为得救人员提供了食品淡水和衣服,对伤员进行了救治,把所有人运送到了烟台。(《小日报》)




43.jpg
法国海军军官的证词。




44.jpg
第一阶段为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中国境外的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战役,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中国军队应征新兵上舰奔赴战场。中日战争爆发,清军新募兵勇在渤海湾港口登舰赴敌。(《星期日太阳报》)




45.jpg
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清军在丰岛海面被日军偷袭之后,很快也被在陆上的成欢驿的日军偷袭(详见成欢之战)。图为中日战争一景:李鸿章麾下由欧洲教习训练出来的一支炮兵正在向敌人开火。(《伦敦新闻画报》)




46.jpg
法国媒体的评论。




47.jpg
平壤之战发生,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日军9月16日攻陷朝鲜平壤城。中国负责镇守此地的军队有2万人,由左宝贵将军率领,左将军在此役英勇阵亡。(《伦敦新闻画报增刊》)




48.jpg
当时虽然朝鲜政府被强行拉到日本阵营,但朝鲜的平安道观察使闵炳奭积极协助清军作战,甚至连傀儡大院君李昰应都暗中给清军传递情报。可惜清军并未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其主帅临阵脱逃导致清军失败,影响了整个战局。图为牙山战役后日军经过首尔附近的凯旋门。(《伦敦新闻画报》)




49.jpg
甲午战争爆发,东北大部分地区已经经历了连年涝灾,路况极差,清军拖拽式炮械运输经常举步艰难,大炮一旦进入阵地就失去了进退机动性,在日军进攻的状况下炮兵要么逃命,要么被杀,被动异常。(《伦敦新闻画报》)




50.jpg
平壤之战以清军大败告终。以后6天中,清军狂奔五百里,一路逃至鸭绿江边,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一路高歌猛进,占领朝鲜全境。图为平壤战以后,日本士兵押送一队中国俘虏的场景。(《小巴黎人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10: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51.jpg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图为黄海海战中沉没的中国战船致远号军官合影。此照片是邓世昌率领致远官兵与琅威理的合影。(《图片报》)




52.jpg
邓世昌牺牲举国震动。




53.jpg
这场战役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海面。9月15日上午护送4000余名入朝援军到朝鲜。返航后在大东沟遭遇日军,战斗爆发。日本投入战斗军舰则有12艘,包括其全都精华。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叡、赤城、西京丸号诸舰。图为日本舰千代田号军官合影。(《图片报》)




54.jpg
图为鸭绿江海战。有记录这样写道“9月17日星期一,海军提督丁汝昌率中国舰队,运用欧洲海战的武器,在此处与日本舰队交火,与日军一直从中午激战到黄昏。从所有对此役的记述来看,这两大东亚帝国参战的海军官兵所展现的英勇无畏,不亚于任何现代海战。”(《伦敦新闻画报》 )




55.jpg
图为中国战船致远号沉没。鸭绿江海战,枪支和鱼雷的使用游刃有余,但作战指挥技巧的展现却受到了狭小水域空间的限制。参与到混战中的损毁船舰数量往往是巨大的,人员伤亡亦是十分惨重。中国战舰中最强大的三艘被击沉,而另外一艘被焚毁或者是炸毁。(《伦敦新闻画报》)




56.jpg
图为鸭绿江海口大海战现场。由邓世昌指挥的中国巡洋舰致远号,在战斗之初先试图撞击敌舰,后被四艘敌舰包围,并因船底被击中最终沉没,船上全部将士与船同归于尽。(《图片报增刊》)




57.jpg
镇远号上海军军官。由于当时摄影者标注发音问题,我们无法查找到镇远号这四位军官的真实姓名,根据音译中HOO KING YUN可能是杨用霖(1854-1895)。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远东战区所罕见。(《伦敦新闻画报》)




58.jpg
当时镇远大副,在1894年黄海海战之后,镇远返回威海卫时不慎触礁,管带林泰曾忧愤自杀,杨用霖升任管带,在丁汝昌和刘步蟾自杀后,拒绝代表北洋舰队向伊东祐亨投降,开枪自杀。海战后,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伦敦新闻画报》)




59.jpg
《图片报》评论。




60.jpg
图为日本火炮对中国铁甲船的破坏。上面三张图为在丰岛海战中受伤的济远舰,下图左右两侧图片为黄海海战中受伤的来远舰,中间图片是镇远舰,照片上负伤的人物为在黄海海战中负伤的镇远舰炮务官、德国人哈卜门(后授水师参将)。(《图片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10: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61.jpg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25日晨6时,日军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在不到三天内,清朝重兵近三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图为日军在鸭绿江畔虎山战役中的一次冲锋。(《图片报》)




62.jpg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将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图为日军在花园口登陆。(《世界画报》)




63.jpg
由于李鸿章一心要保旅顺港,清军便没有在此处设防。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只有当地的农民自发抗击日本军,暂时拖住了日军的行动。而号称“东亚第一要塞”的沦陷后,日军即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死难者2万余人。图为日军进入旅顺港屠杀。(《图片报》)




64.jpg
《北美评论》杂志对大屠杀的评论。




65.jpg
《观察家》报的评论。




66.jpg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的最后一战。1895年1月20日,日军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日全部登陆完毕。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图为日军登陆山东半岛。(《伦敦新闻画报》)




67.jpg
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六营三千人。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顽强抵抗,最后被歼灭。日军也死伤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被清军炮弹打死,这是日本在战争中唯一阵亡的将军。图为日本战舰吉野号进攻威海卫要塞。(《伦敦新闻画报》)




68.jpg
由于兵力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日军曾致书丁汝昌劝降拒。5日凌晨,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自杀。11日,丁汝昌拒降自杀。图为日军吉野舰。(《伦敦新闻画报》)




69.jpg
洋员和牛昶昞等又推署镇远管带杨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最终自杀14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威海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图为北洋水师向日军投降。




70.jpg
图为日军审讯中国俘虏。日本人在丰岛海战、高升号事件、朝鲜战役中对俘虏的集体处刑、旅顺口屠杀事件中都暴露出残忍的一面,但为了争取国际舆论,日本做足表面功夫。然而本性难改的日军,在后续战争中其残暴性有目共睹。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10: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甲午风云(三):中国之辱


71.jpg
东京街景,在书店外观看日本胜利海报的人群。甲午战争在日本民众各阶层中表现出不同态度,战争狂热首先在知识界蔓延,福泽谕吉著文称: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不单纯是人与人,国与国之战,而是新旧两种文明的冲突,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无需任何理由。(《画报》)




72.jpg
掌握朝廷大权的主和派(后党)人物西太后和李鸿章,从战争一开始就不打算使战争继续下去。1895年3月,按照日本的旨意,改派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今下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进行谈判。图为李鸿章离开中国签马关条约。(《小巴黎人》)




73.jpg
4月14日,清政府电令李鸿章遵旨定约。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图为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74.jpg
战争后台湾等大片领土被割让,而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图为国公使在领事馆院内准备进宫觐见皇帝时的合影。(《插图报》 )




75.jpg
而战争搅乱了慈禧的庆寿计划。没有心情,也没有脸面再大事铺张的慈禧,不得不在9月25日下旨,取消在颐和园庆典及沿途“点景”工程。史载1894年11月7日,慈禧的60岁生日,只是在宁寿宫中黯然度过的。图为法国赠送给慈禧太后60岁寿辰的礼物—一架马车。(《插图报》)




76.jpg
战争让慈禧的庆寿活动索然无味。




77.jpg
对远东局势来说,《马关条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而后来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日本重新整军备战,决定于十年后发动对俄罗斯的战争。图为西方国家在远东的势力图。(《哈珀斯周刊》)




78.jpg
德国人对战争的评论。




79.jpg
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2 1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2 09:48 PM , Processed in 0.0562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