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0|回复: 1

[转贴] 《图说企业家》:钢贸圈的周宁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2 10: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中国钢材看华东,华东钢材看周宁。”钢贸圈的“周宁帮”曾经风光无限,日进斗金,然而从去年开始,钢贸业信贷危机爆发,“周宁帮”两名大佬官司缠身,且危机在钢贸互保模式下迅速蔓延。




2.jpg
“中国钢材看华东,华东钢材看周宁:
周宁在哪里?它是福建东北部一个人口不足20万的小县城,而其中有逾6万人在上海及周边做钢材贸易,他们在大上海建立了40余家大型钢材市场,控制着近五成上海钢贸交易额。周宁人常常不自觉地重复着那句话,世界钢材看中国,中国钢材看华东,华东钢材看周宁。




3.jpg
浦东开发的大潮
1990年,邓小平在上海提出了“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号召,上海的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第一批来到上海的周宁人误打误撞从事的建材生意,给他们带来了绝好的机会。




4.jpg
90年代的上海,周宁人的创业天堂
1993年,国家放松对生产资料的控制,允许民营企业经营钢材贸易。这给只能倒腾小五金、小配件的周宁人打开了一道更宽广的门,从此不用再看国有钢贸企业的脸色,周宁人可以直接从钢材生产企业拿货。由于船小好掉头,他们能迅速满足市场的需求。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上海,是周宁人的创业天堂。




5.jpg
“带头大哥”周华瑞
“如果没有周华瑞,周宁人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周华瑞就像是黄埔军校的校长,在他的钢市里,批量出了几千个大小老板。”一个钢贸商这样对媒体说。周华瑞上世纪80年代时做建材起步,卖起石子、水泥、木地板,同时通过螺纹钢、角钢等建筑用钢逐渐了解了钢材市场。




6.jpg
“前店后库”模式
起初钢贸企业是采用“票据式”交易,就是租一间沿街的小店面,放一点现货,接到金额较大的业务时再到厂家或批发商哪里提货。这种方式拖延了交货的时间,信用存在风险,而且难有规模效益。周华瑞则思考着一种“前店后库”的模式:即建一幢楼做店面,将散落在各个街道的商家集中起来,再在大楼附近租个场地用作仓库,统一配送,既能节约成本,还能实现规模效益、提高效率。




7.jpg
上海滩首个钢材现货交易市场
1996年,周华瑞把所有的钱投在建钢市上,“殊死一搏,大不了回家,反正原来也一无所有”。于是上海滩首个钢材现货交易市场——逸仙钢材市场成立了。但是钢市建立初期,效果并不好。当时市场有78个席位,勉强入驻12席以后,就再也无人问津。




8.jpg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因祸得福
就在这个进退两难之际,亚洲金融危机突然爆发,钢贸企业许多单打独斗的浙商应声倒闭,而周宁人再次抓住了机会。危机使周宁人意识到团结在一起才能更好地生存。周华瑞的钢市模式在危机中显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各环节分工明确、协同发展,一时间生意十分兴旺。




9.jpg
周宁钢贸商圈迅速壮大
钢市模式将一部分周宁人从零售商变成了批发商,这些批发商又变成了很好的支持周宁人创业的后台。有了钢市,一个毫无积蓄的年轻人,从亲戚朋友那借用几万块钱就能在市场里有一个摊位,再从市场抵押一批钢材自己找到买家循环往复,不用多久就能独立支撑起一个不小的门店。钢市把周宁人从事钢贸的门槛降到最低。周宁钢贸商圈借此迅速壮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10.jpg
创造互保模式
当周宁人的钢贸生意在上海已经渐具气候时,资金,束缚住了企业的规模扩张。彼时,上海的银行和担保公司都看到了和周宁人做生意的机会,但是出于对风险的预估,都不敢率先出手。周华瑞提出了“五户联保”的方式,五家钢贸公司结成小组,一户贷款,其他四户共同担保。这种“一家出事、其他帮补”方式博得了银行的信任,此后十多年来,这一互保模式不断助推周宁钢贸企业发展壮大。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0: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彼时银行争相给钢贸商贷款
2009年四万亿财政计划出台后,资金密集型的钢贸企业成为各家银行争抢的对象。其中,由于沪上钢贸商主要来自福建周宁,企业间又相互联保,周宁人成为银行追逐对象,只要一张周宁县的身份证,就可以从银行贷出至少500万。




12.jpg
周培建
在周华瑞等早期来沪的周宁人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随他们的脚步来到上海。前任上海周宁商会会长周培建就是其中之一。




13.jpg
创立上海曹安钢材交易市场
周培建刚到上海的时候,先到周华瑞的公司工作,慢慢地在这个行业积累了自己的资源和人脉,随后开始自己闯荡。1993年,26岁的周培建与朋友合伙开始创业,2002年时,他创立了上海曹安钢材交易市场,入驻商企有300余家,年交易额达20多亿元。周培建在2005-2011年任周宁县上海商会会长。




14.jpg
“我们周宁人在银行那里,没有一分钱坏账。”
因为互保模式下“一家出事、其他帮补”的信用捆绑,以及周宁人的抱团意识,此前十多年中“周宁帮”一直在金融机构中保持着良好的行业形象。而为了维护周宁人的口碑,一旦有会员出了问题,周宁商会就会将坏账摊派下去,集体解决,帮助落难的企业填平资金漏洞。“我们周宁人在银行那里,没有一分钱坏账。”周宁上海商会前会长周培建曾经如此说道。




15.jpg
肖家守
现年45岁的肖家守于1994年前后踏入钢铁贸易行业,2003年和2004年先后在上海和苏州成立了两个钢铁交易市场。虽说他既非入行最早的掘金者,也不是组织联保体系照应乡邻的带头大哥,“肖家守之所以在周宁人中如此有说服力,最主要的还是其2010年以5.6亿元现金买壳,打造新股权投资平台。鼎盛时期的周宁人尽管动辄就是亿万富翁,但是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不多。在这一点上,他甚至超越了周培建、周华瑞等人。”上海钢贸圈一位知情人士对媒体称。




16.jpg
2012年上海钢贸危机爆发
2012年2月,江苏无锡的一洲钢材贸易市场老板李国清因企业资金链断裂而于春节前夕合家潜逃,媒体报导称,李国清欠下了约4亿元的银行欠款和从商户贷款中抽走的保证金。李国清的跑路,成了钢贸行业债务危机的序曲,随后不断有媒体曝出钢贸商捐款跑路、甚至因无力还款而自杀。




17.jpg
银行对钢贸业收紧贷款
李国清所欠的银行债务,事发后已由上海周宁商会出面出资还清,但是其影响已经难以挽回,周宁钢贸商人在银行的信誉度被大大折损,银行开始加速收贷,甚至对钢贸企业停放贷款。银行所做出的“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姿态,令周宁人无法接受也无法承受。




18.jpg
钢贸商被迫透支信用卡还债
周宁人曾经是银行业公认的优质资源,钢贸老板及其家属、亲戚,甚至员工很容易获得一张额度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信用卡。“银行加大债务清收后,有的钢贸商被迫刷信用卡来还债。银行贷款窟窿暂时堵上了,却陷入了信用卡债务陷阱。他们并不知道信用卡恶意透支是要被判刑的。”周宁商会内部人士称,坦言周宁钢贸商因为信用卡被通缉、拘留的人数达到数百人。




19.jpg
成也互保,败也互保
近两年钢铁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钢企大范围亏损,钢材价格大跌,令下游钢贸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于是曾经“一家出事、其他帮补”的互保模式,变成了“一损俱损”的大杀器,周宁钢贸商面临着集体坏账危机。




20.jpg
“周宁帮”两名大佬官司缠身
2014年初,有“钢贸大王”之称的上海松江钢材城董事长肖家守,被曝名下4.66亿元股权资产遭到查封。而福建周宁籍钢贸圈“带头大哥”、联保互保融资模式的首创者周华瑞,也面临着遭遇20多起官司。两位钢贸大佬深陷债务危机,无疑将2012年以来的钢贸危机推向了新的高峰,互保模式也收到了彻底性的冲击。




21.jpg
钢贸危机向其它地区蔓延
在“互保模式”的连锁反应下,钢贸行业危机从上海,向更多地区蔓延。2013底,广东金型公司因债务危机,接收当地政府及债权人重组,而金型公司的老板何健宏,传言称其已被抓。“他到底欠了多少钱,没人知道。”金型事件触发了华南钢贸圈的联保联贷,银行界人士称,佛山区对钢贸业的贷款有700亿元,如果再加上民间的融资,不下于1000亿元。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 09:39 AM , Processed in 0.0594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