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6|回复: 0

印度军队:陷入与自己的战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3 07: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3-9-3 07:55 AM 编辑

印度军队:陷入与自己的战争.
作者: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裴申  
2013-08-30 08:30:32  
来源:南方周末



a833.jpg

世界军队中,印度军队多少有点另类,印军高官和媒体习惯性将自己比作亚洲第一;另一方面,军队的实际训练水平和作战能力鲜有惊人之处。 (方圆 供图/图)


第一个用潜射导弹击沉潜艇,第一艘被潜射导弹击沉的潜艇,第一艘被自己发射的导弹击沉的潜艇……的是印度军队。


印度海军官兵的心情,过去的两周里,可谓从大喜到大悲。

2013年8月12日,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下水,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建造航母的国家。然而,不到48小时内,一次乌龙事故给自信心持续膨胀的印度海军当头棒喝。

2013年8月14日凌晨,印度南孟买福特区。睡梦中的人们被两声爆炸惊醒,码头火光冲天,浓烟四起,停靠在雄狮门一带海军码头的“辛杜拉克沙克”号潜艇爆炸起火,然后迅速沉没。

在自家港口用导弹“将自己击沉”,这是创纪录事故,已经成为印度军队“菜市场”般混乱管理的一个缩影。

此起彼伏的军购弊案,层出不穷的乌龙事故,花样繁多的丑闻花絮,印度军队为什么总是在扮演反面典型和连续剧式笑柄呢?当我们起底这支“神奇”的军队,会发现包裹在西方媒体“亚洲巨人”光环下的,不过是一场外表咄咄逼人、内在却败絮其中的印度式腐败狂欢。

安全管理成了一道催命符

印度军队官兵“不按规矩办事”,以不严谨和随心所欲而出名。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艘“战力大增”的潜艇“出师未捷身先死”?

印度国防部消息人士透露,摧毁“辛杜拉克沙克”号的爆炸,发生在潜艇的武器舱,最初,外界猜测潜艇在为蓄电池充电时,因泄漏的氢气浓度超标引发爆炸。不过,俄新网援引《孟买镜报》内部人士的消息称,艇员在维护“俱乐部-S”潜射反舰导弹时,出现误操作导致短路,两枚导弹意外点火,其中一枚击中码头,另一枚在鱼雷管内爆炸造成大量进水。

回顾潜艇历史可以发现,这是潜射反舰导弹发明以来,首次成功击沉作战舰艇的一个例子——虽然是击沉了自己。

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故,至少开创了三个空前纪录:第一个用潜射导弹击沉潜艇,第一艘被潜射导弹击沉的潜艇,第一艘被自己发射的导弹击沉的潜艇……如此惨重的事故,几乎肯定会对当事人形成空前的压力。印度军队在近些年的“军备洋跃进”中,武器装备的硬件水平提升很快,但所谓“欲速则不达”,训练水平和人员管理没有同步跟进,导致官兵“不按规矩办事”,以不严谨和随心所欲出名的印度军队,在军事训练中经常出现问题,早已为日后的安全记录埋下了较大隐患。

军事专家陈虎指出,“潜艇刚从俄罗斯大修回来,单纯硬件技术故障的可能性不大,事故折射出其背后严重的管理问题,潜艇到国外大修时间很长,导致潜水艇官兵不在战备状态,这样松懈的状态,往往属于事故高发期。”

在此之前,印度海军的潜艇就已经多次发生事故,大多也与不按规章操作和疏忽大意有关。

2010年6月,在孟买港口,印度一艘“基洛”级潜艇径直撞上了另一艘已停好的同级潜艇,而军方则以小事一桩来解释。印度艇员曾在同一艘潜艇上发生过蓄电池氢气起火的严重事故,说明印度艇员训练和素质都相当差。在这种情况下,形同虚设的安全管理更成了一道催命符。

从“无案不贪”到“前腐后继”

军队被印度官场视为真正的“肥差”。

1962年,印度在中印冲突中被解放军打得“鼻青脸肿”,从这一年开始,印度重视加强军队建设,并提出了规模庞大的军备扩张计划,198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快速发展,“充足的腰包”为印度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由于国防工业技术储备不足和缺乏经验,无法为本国军队提供优良的武器装备,对外军购成为印度实现国防现代化的“捷径”。但对于参与采购的印度官员来说,向武器供应商索要贿赂,然后利用职权操控招标结果,逐渐成为其心照不宣的生财之道。

军队则被印度官场视为真正的“肥差”。

目前,印度连续数年稳坐军火进口大国头把交椅,其规划中的武器采购费,高达上千亿美元,来自欧美各国的军工巨鳄,都想从这块大饼上分一块。两厢情愿之下,腐败的产生也就顺理成章。

常言道,“拿人家的手短”。不止一次,在“红包”的引诱下,印度军方先是匆匆买下有缺陷的装备,在后续交付过程中,由于腐败行为的证据掌握在卖方的手里,害怕丑闻曝光的采购人员,只能听命于卖方,降低质量标准、延缓交付期限。

例如,印度采购的第一批苏-30MKI战机发动机问题不断,且不具备精确打击能力,时隔数年才被查明是因为采购人员在签订合同时收了回扣;向本国的BEML公司购买的3000辆“太脱拉”军用卡车因没有变速器而形如废铁,印度中央调查局(CBI)调查发现,其中也涉及巨额回扣。

印军在采购方面的混乱与腐败问题,早已“名声在外”。但更加让人觉得离谱的是,为了邀功和敛财,印度军人表现出的惊人创造力和想象力。

2003年5月,印度国防部长曾披露,印度一支军队上演过“假战争”,声称打死了多名巴基斯坦士兵,印边境军官竟然虚报“敌军”死亡数字,从而邀功请赏。

2004年,印度陆军一名团长为了获得提升,竟然带着手下将番茄酱抹在老百姓身上,然后让老百姓躺在地上装死,伪造出与武装分子激烈战斗的现场。劣迹败露后,这名上校被军队除名。媒体给他带来了“番茄酱上校”的“雅号”,军方也开始对其他骗取勋章的行为展开调查。

虚报冒领、以军购名义采购奢侈品等“事迹”,在印军中亦不在少数。2009年,印度军方参谋长宣称,印军方要花1000万卢比购买侦察车以追踪敌人,但印度媒体发现,这些钱被军方拿去买了22辆高级高尔夫球车,以供军内高官打高尔夫球之用。

由于贪腐成风,一些腐败官员索要“好处费”的胃口愈发惊人。特别是近5年来,随着对外军购规模迅速膨胀,参与投标的国内外军工企业数量随之大幅增加,印度军队可选择对象猛增,导致回扣率呈水涨船高之势。1986年3月,印度政府与瑞典博福斯公司的榴弹炮购买合同价值13亿美元,回扣4620万美元,回扣率为3%左右;2007年,印度从法国订购“鲉鱼”级潜艇的合同价值为30亿美元,回扣约为1亿美元,回扣率仍然稳定在相似水平;到了2013年爆发的直升机军购丑闻,回扣率则已直逼一成。


a834.jpg

印度在LCA飞机项目研制长达30年,至今仍未能达标交付,在武器装备发展计划中,印度军方和国防工业当局急于求成的毛病,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 (方圆 供图/图)

“拿牲畜饲料充当官兵口粮”

为了中饱私囊,印军高官们居然可以从士兵嘴里抠钱。

军购腐败如影随形,纠缠着印度的国防现代化进程,直接后果是大量资金被无形浪费。单就官方数据而言,三军武器采购清单动辄上千亿美元,而在实际操作环节,军费中有相当一部分没用到实处,而是被层层“揩油”,最后流进了个人的腰包。印度媒体曾这样形容印度军队,“贪污和腐败已经渗入军队的血液里,永远挥之不去”。

为了中饱私囊,印军高官们居然可以从士兵嘴里抠钱。

据印度主流媒体《印度斯坦时报》2006年6月16日报道,印度陆军负责后勤的数名高官为了获取巨额回扣,竟然长期购买牲畜饲料,以此充当官兵一日三餐的口粮。丑闻一经披露,舆论哗然。

在印度,人们将各种豆类混合在一起,磨碎后做成的豆泥称为“达尔”,它一直是当地人的主要食物,在军队食堂中也不例外。但从2005年初开始,印度军方高层陆续收到投诉,称一些部队士兵的伙食“有一种怪味,难以下咽”。而且,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吃了有怪味的食物,身体不适,不得不入院治疗。但这些投诉起初并没有引起陆军总部的高度重视。直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伙食投诉越来越多,军方高层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确实有些蹊跷,便派专人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来自印度全国的抽样显示,军粮中被大量掺入了只能供牲畜食用的动物饲料,“根本不适合人类食用”。原来,印度陆军负责后勤的数名高官为了获取巨额回扣,竟然长期购买牲畜饲料,以此充当官兵一日三餐的口粮。

分析人士认为,这与印度国内的贪腐文化有关,印度在反腐方面举步维艰,官僚系统腐败严重。在“透明国际”最近公布的2009年全球“清廉指数”排名中,印度居84位。

另外,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也是造成印军腐败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在印度,军队自从英国殖民时期就和社会脱节,它拥有自己的一整套系统,有专门的采购单位,军人子女也在军队内部的学校上学。另外,印度军队经常打着“军事机密”旗号行事,外界很难弄清军队在搞什么名堂,对其进行监督的难度也就相应上升。

国防装备成了“一朵奇葩”

许多印度自主国防项目成了“虎头蛇尾”工程,研制30年的LCA战机现在还是不能服役的“一朵奇葩”。

从1947年独立后建立印度空军以来,至今已坠毁一千余架作战飞机,在坠机数据上,世界其他国家空军可谓无法望印度空军之项背。

1980年代开始,为了积攒政治筹码,印度政府拍拍脑袋就仓促上马多个国防装备项目,大搞“放卫星”,然而外强中干的印度国防工业组织混乱,技术能力低下,节点管理拖沓,本国国防工业只能在好高骛远的指标下艰难挣扎,一个个项目处在“半死不活”或者“僵尸”状态,大多数印度自主研制的武器基本都处于“军队不愿意要,企业不愿意停,政府不愿意管”的尴尬循环当中。

但更悲惨的是,一旦看到本国产品进展不顺,印度军方就迅速打起外购的算盘,进一步打击了军工企业的热情,最后形成恶性循环——越想外购越自研不出,越自研不出越想外购,最终让印度的军工科研单位沦为以研发武器为名,通过花言巧语骗取经费以维持生存的无用机构。这也就是为什么印度启动过不少规模庞大的武器研发项目,钱花了不少,却没有几样产品令军方满意的原因。

以印度的LCA战斗机为例,1983年,该战斗机项目正式上马的时候,也许印度的设计师也没有想到,近30年过去了,LCA还没有形成战斗力,近日,因为在即将试飞之前,印度LCA战斗机海军型号居然发现了严重的结构问题,最终不能试飞,在人类航空史上,飞机试飞拖沓不是什么新闻,几乎成为惯例,但能够像LCA做的如此“出色和纯粹”,恐怕属于少数。

LCA绝对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一朵奇葩”。

当中国歼-10战斗机上马的时候,LCA也匆忙上马,1998年,歼-10战斗机试飞的时候,LCA也在试飞,2003年,歼-10战斗机正式交付部队的时候,LCA在试飞,2009年,歼-10B改进型战斗机试飞的时候,LCA还在试飞,2011年,歼-20战斗机试飞的时候,歼-10战斗机即将交付完成近200架的时候,LCA依然在试飞……LCA战斗机不能代表了印度国防工业的全部,但能折射出印度国防工业发展的三个顽症:好高骛远、管理混乱和意志薄弱。

喜欢以中国为参照坐标系的印度军方,热衷于讨论势均力敌和你追我赶,但不求实际甚至盲目鲁莽,已经不是秘密。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印度这个词汇往往和散财童子词义相近。不过,印度人的计划书上那些漂亮的数据和完美的规划,在现实面前很快就凋谢得干干净净。

对此,印度中央调查局前局长阿什瓦尼·库马尔曾总结,军队内部腐败,以及层出不穷的招标舞弊事件,实际上影响到印军现代化进程,“我们花在国防领域的资源让所有国家羡慕,取得的成果,却在许多时候沦为别人的笑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26 02:35 AM , Processed in 0.0479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