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86|回复: 14

[转贴] QE3 亲妈怀孕日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5 08: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两天,QE3闪亮登场。美联储隆重宣言:这一次的QE是重拳出击,规模不封顶,时间无止境,不见美国经济活蹦乱跳,就不喊停。

这一两年,市场一直惦记着QE3,就像惦记着快要出世的小Baby,一次次胎动又沉寂,一次次推迟预产期,甚至有时候,我们误判它要胎死腹中,又有时候,我们以为它要剖腹早产。

此时,它真的呱呱坠地——

捧出它的护士,是美联储,这一点,大家都知道;

助产婆,是学界巨擘Micheal Woodford,这一点,行内人都知道;

它的亲妈呢?则是Scott Sumner,他没有出过一本畅销书,也从未左右过政策走向,所以,只有少数人了解他和QE3的血肉亲情。虽然他是个男人,但以下说法还是迅速流传开来:

Scott Sumner才是QE3的亲妈,他的博客孕育了QE3,救活了美国经济。


亲妈怀孕日记

Bentley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客达人Scott Sumner的阵地在这里,http://www.themoneyillusion.com/

这个博客,可以看做他怀QE3的日记。他自己编了一个怀孕日记缩减版,在这里http://www.themoneyillusion.com/?page_id=3447。择要编译如下,与大家共享。


1.怎么才算聪明?

告诉你啊美联储,聪明不算成功。真正的大智慧,是设定一个目标,然后下定决心完成它,不惜一切代价,不达目的不罢休。

就现在而言,最该设定的目标,就是GDP。实际GDP与潜在GDP差了太远,落下了太久(参照本文上图),必须下定决心追回来。你先表了决心,才能重塑经济信心。

美联储总在纠结,推出QE、不推出QE、推出QE、不推出QE……每天揪着花瓣数,现在一个花园都要被数完了。其实很简单,就大家预期的通胀率就行了,看看跟通胀挂钩的债券收益率,再看看最一般的债券收益率。如果大家对经济有信心,相信未来不会陷入通缩,这两个收益率的价差应该在2%左右,但是现在才0.5%,说明经济太需要刺激了,赶紧行动吧。

同时,美联储不要再给银行里的钱付利息了,哪个银行再把钱存在库里,不放出去,就该罚他们的款。只有这样,才能让资金真的流转起来。

但是,即便推动银行放出资金,刺激恐怕还是不够。那时,就应该推出新的QE,把经济真正救活。

2.为什么我说2008年末的货币政策不给力?

因为市场预期的GDP增长率,远低于美联储的目标。市场依然没有信心。

3.利率不是已经很低了吗,还能怎么刺激?

在货币政策方面,利率很容易误导大众。在大萧条时是这样,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也是。不断下调的利率掩饰了货币政策本质,实际上,货币政策依然是收缩的,没有扩张。之所以利率下降,有两个原因,都跟货币政策关系不大,其一,市场感觉未来会陷入经济衰退,所以减少了投资与借贷,导致利率下降;其二,在经济衰退的担心下,市场预计未来的通胀率会很低,所以利率不需要很高,就能对抗未来的通胀,这样利率就跟着通胀预期掉下来了。

4.印钞已经很猛了啊,你还要怎么刺激?

是啊,基础货币一直在增加,但是这个指标也具有误导性。首先,通胀率很低,利率也很低,投资收益率太低了,大家自然不会把钱放贷出去,对现金和储蓄的需求当然会增加。其次,从去年10月6号开始,美联储居然开始给银行的钱付利息,银行当然会增加储蓄啦,这样基础货币就变多了。

……

7.刺激会有用吗,会不会是经济本身不行了?潜在GDP会不会本来就这么低?

(他讲的比较简单,基本意思就是“中国锯断美元和黄金的跷跷板”的中间一段)

不是的,金融与货币冲击引起了危机,这种危机看上去总是很真实,好像经济真的不行了,其实只是钱的数量问题。金融危机引起银行恐慌,资金流动发生问题,消费者和企业的现金流都受到冲击,真实经济跟着衰退。在大萧条中就是如此,我们曾以为大萧条是实际经济出了问题,后来才发现是钱不够,现在也一样。

……

10.你说市场信心不够,所以要刺激,但是,市场不是经常出错吗,他们的预测可靠吗,他们没信心我们就要反应吗?

有道理,但是不全对。市场的确经常出错,但在我们能得到的预测中,它依然是最准的。更何况,不仅市场没信心,就连美联储自己也得到过类似的预测。所以,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预测值,结论都是一样的:进一步刺激经济。

……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9-15 09: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5 09: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谁谁谁是QE3的亲妈。我觉得在HT,学游就是QE3的亲爹!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09: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lite1067 发表于 2012-9-15 08:49 AM
那个谁谁谁是QE3的亲妈。我觉得在HT,学游就是QE3的亲爹!

我看好你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5 10: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5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5 1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lite1067 发表于 2012-9-15 09:49 AM
那个谁谁谁是QE3的亲妈。我觉得在HT,学游就是QE3的亲爹!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5 1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ite1067 发表于 2012-9-15 09:49 AM
那个谁谁谁是QE3的亲妈。我觉得在HT,学游就是QE3的亲爹!

嗯,在胡同,如果说学游就是QE3的亲爹,那DDD就是经过一番仔细检查,坚持笃信学游有超凡"生育能力",能生出QE3的家庭医生.
尤其今年以来,DDD词头句尾只是QE3的出生时间,而不是能否有生.
^_^,而不才在下则是盲目相信的中士拥趸.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5 03: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锯断美元和黄金的跷跷板”

中国导致的金本位的破除?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5 04: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萧秋水 发表于 2012-9-15 12:37 PM
嗯,在胡同,如果说学游就是QE3的亲爹,那DDD就是经过一番仔细检查,坚持笃信学游有超凡"生育能力",能生出QE3 ...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5 04: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rightonmoney 发表于 2012-9-15 03:55 PM
“中国锯断美元和黄金的跷跷板”

中国导致的金本位的破除?

同問!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5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4.印钞已经很猛了啊,你还要怎么刺激? ...

他們已經很懂得透過在外打仗叫別國買單來刺激經濟了 ... 那在沒仗可打的時候或者沒有別國來買單的時候 ... 就應該透過大舉興建基礎建設來刺激經濟 ... 錢應該從那裏放出去 ... 而不應該直接從金融體系放出去 ... IMHO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04: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nowrider 发表于 2012-9-15 03:38 PM
同問!




中国锯断了美元与黄金的跷跷板 (ZT)

黄金与美元,坐着跷跷板

曾几何时,每当美元要贬值,避险者就购入黄金。前者是全球货币,后者是保值圣品,整个世界的风险都在这两者间游走。如何保值升值?投资者总是这样选择:美元要跌,就换成黄金,高枕无忧;美元涨了,又退出金市换美元,方便好用。

所以,我们看到美元与黄金坐着跷跷板,一个跌了,另一个就会高。

然而,在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商之一——美国纽约银行梅隆公司内部,已经有一个叫做Simon Derrick的人发出警告;金融时报的Lzabella Kaminska则将其观点发扬光大。他们共同指出:金价或许不再是美元贬值的晴雨表,它们之间的跷跷板,已经被中国偷走了。

跷跷板不见了……

整个20世纪70年代,正是美元贬值的威胁,让黄金持续飙升;2001年3月至今,也正是美元贬值的风险,使得金价开始大反弹。在历史长河中,跷跷板定律屡试不爽。

然而,去年9月,美元贬值的风险犹存,金价的攀升却戛然而止,这是为什么?

前不久,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略作评论,给QE3的希望泼了冷水,通胀与美元贬值的预期随之降低。按照常理,美元不再贬值,金价应该会停涨转跌,但是,出乎市场的意料,金价并没有降低多少。这又是为什么?

原来的跷跷板逻辑不见了,美元要跌,金价不怎么涨;美元要涨,金价也不怎么跌。是谁锯断了跷跷板,让金价就此企稳,在一定程度上,与美元断了瓜葛?

Simon Derrick说,“恐怕是中国,去年九月,与金价企稳同时上演的,是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率的下降。”这里面是怎样的逻辑?金融时报的Izabella详细论述。他的论述引发了热议,发表不过24小时,而评论的篇幅已超过原文,否定居多。然而,无论对错,都可以“拿来”一看,择要如下:

凭券购物的时代

历史车轮只进不退,以物易物的年代已归于沉寂,在现代社会,一切都要钞票购买。

所以,我们不妨把美元想成购物券,把世界看做大卖场,而且这个大卖场只能凭券消费。假设上帝在发券,如果所有的券值加起来,还没有商品多,那就会出问题——

标价早就贴好了,几十亿人拿着券,按照价签买东西,最后却发现,券用完了,还有商品没卖掉。剩下的商品可能是1000个苹果,看着红彤彤的苹果,大家都不介意多拿一个,越多越好。但是,分给谁呢?分给谁能算公平呢?之前花钱买苹果的人不会闹吗?现在没分到苹果的人不会闹吗?

那么,为了维护秩序,大家只好把这1000个苹果扔到河里。

为什么浪费了1000个苹果?回头看看,只是因为上帝犯糊涂,没发够购物券。

所以,购物券很重要,发够购物券很重要。

两种全球购物券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全球购物券,最可靠,最抢手,它们各有千秋,但同样稀缺。一种叫做美元,它稀缺又实用;一种叫做黄金,它稀缺又坚挺。

这两种购物券能相互兑换。平静的岁月里,它们的兑换比例基本不变;兵荒马乱时,哪个更稀缺,哪个就更值钱,如果美元泛滥了,黄金就值钱。如果美元不够了,美元就值钱。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下面要说的——两种购物券加起来,也不够了。

中国扛着锯条过来了……

曾经,金本位横行天下,各种货币盯住黄金。

现在,美元统揽全球,大部分货币盯住美元。

什么叫做“盯住”?就是与黄金保持一定的兑换比率,或者是跟美元维持一定的兑换比率,也许略有浮动,但是基本稳定。

所有的“盯住”体系,都会有一个问题:当市场觉得你盯不住时,就会做空你。

比如,金本位时期,美国出了问题,投机者就捧着大把大把的美元求兑换,要黄金。美联储的金库被掏空了,受不了了,就只能放弃金本位。

比如,美元做主的新时代,欧洲出了问题,投机者就抛售欧元,拿着大把大把的欧元找欧央行,要求换成美元。打发完这些如狼似虎的投机者,欧央行的美元储备就见底了。于是,欧央行被迫彻底放手,让市场全权决定欧元币值。

再比如,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呼声越来越响,投机者觉得人民币快撑不住了,恐怕要贬值。于是,央行与个人投资者都拿人民币换美元,消耗了中国的外汇储备。同时,投机者做空人民币,使中国的整个银行业都慌了,国内国外的储户都跑去银行取钱,要求换成美元,美元不行就换成黄金。

按照中国自己的规矩,央行要管很多事,它既要回应那些做空人民币的家伙,又要帮助国内银行稳定情绪。不得已之中,央行太想提高利率了,这样就能提高人民币的收益率,让大家多拿一会儿人民币,哪怕是暂时的。然而,中国的宏观形势容不得它这样做,货币政策只能宽松,不可紧缩。于是,央行退而求其次,采取其他宽松政策(比如今年的两轮逆向回购),尽量不降低基础利率,让它尽可能地高一些,撑住人民币。——这个逻辑,与中国今年的宏观形势、宏观政策、外汇储备变化,十分契合。

但是,市场的情绪没有变,对中国的担心依然在。太多的人民币在找美元,求兑换。可是,美国固执地不肯执行QE,美元在全球仍属稀缺。此时,美元之于中国人民银行,恰似大萧条时黄金之于美联储。不同之处在于,大萧条时,可靠的只有黄金;而中国将要着落时,坚挺的既有黄金,又有美元。从人民银行换不出来美元的人,就会找黄金,所以,美元不会跌,黄金也企稳,因为中国都要,中国就这样锯断了跷跷板。

从数据上也很明显,去年九月,金市与美元脱钩之时,正是中国外汇储备增速放缓之时。

总而言之,现在要担心的,不是美元贬值,不是金市失灵,而是中国的宏观形势与政策。

点评

謝分享!  发表于 2012-9-15 05:34 PM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5 05: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靠,领教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

这样都能扯到中国的责任,美国真的是走下坡路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5 05: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tcld 发表于 2012-9-15 04:53 PM
中国锯断了美元与黄金的跷跷板 (ZT)

黄金与美元,坐着跷跷板

有意思!  不過偶覺得這樣的說法有些牽強 ... 大買金子的國家也不是老中一人而已 ... 老印和日本也是同時狂買金子 ... 在歷史上有N多次金子與美元同漲的情形發生 ...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10:28 AM , Processed in 0.0791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