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35|回复: 28

[原创] 应不应只做自己所熟悉的股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5 1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此问题,无论是青蛙还是老手,是FA还是TA,大家一定有不同的答案。多数人,
特别是老一代人(譬如巴菲特)也许更倾向于只做自己所熟悉的股票。从TA看,自己熟悉股票涨跌
的脾气,操作起来更得心应手。从FA看,了解公司的作业,更有信心。
而下面我想陈述的是另一面的观点:为何不应囿于自己所熟悉的股票。

(1) 从系统分析来看,考虑的股票越多,便能选择越多、越好的股票。做股票组合定量交易的人,一般从
考虑所有有一定流通量的股票开始。J Simons 据说有时同时做1000多股票。
只做自己所熟悉的股票,有可能失去很多机会。巴菲特99年坚决不做高科技股,结果只拿到0.5%的回报,
以致2000年乱了阵脚,一度蒙受了巨大的回退。尔后又基本上误过了资源的大涨(不能说完全误过)。
所以他近十年业绩乏善可陈。如果不加印花税,他很难重振雄风。

(2) 一个人所熟悉的股票毕竟很少,只做自己所熟悉的股票的人有可能有极高的回报。但无法判断,这一高回报
是否基于运气?我知道有一个人
90年代一直将所有的钱集中在CSCO上,的确赚了不少。与朋友聚会时,他总是反对他人论及股票。他说:“股票
有什么好谈的,知道一个就够了。” 2000年他又选了一支股,可惜这次运气不佳。

(3) 对于机构基金管理者而言,因为信息的有效化,竞争越来越激烈。譬如说以价值理论为基础的Graham 基金
不得不关门。从FA上看,什么是自己所熟悉的股呢?按现在美国的法律,管理者一旦从公司取得信息,只有在告诉
公众后才能利用。最近政府抓了不少吧?都是因为没有预先将信息公布。

(4) 当然大家都知道,缺乏分散,尤其是缺乏行业上的分散的组合危险更大。

(5)前两天网友layschips发帖建议扫描股市,可以说是定量交易的开端,不囿于自己所熟悉的股票。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2-5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0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0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主要通过TA还是FA。如果是FA的话,有多少人能够同时关注〉100只股票?即使是TA,要熟悉几百只股票的股性也并非易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0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bobcat 老大!

在我眼里,只有趋势和波动,那些波有没有名字,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03: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主要通过TA还是FA。如果是FA的话,有多少人能够同时关注〉100只股票?即使是TA,要熟悉几百只股票的股性也并非易事。
rnhoo 发表于 2009-12-5 14:00


FA概括来讲,无非就是10Q/K + news,10Q/K都是quantitative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03: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04: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 RenTech 雇了语言学家,要把新闻也数量化。

FA概括来讲,无非就是10Q/K + news,10Q/K都是quantitative的。
Diffusion 发表于 2009-12-5 15:01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04: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 RenTech 雇了语言学家,要把新闻也数量化。


流动的建筑 发表于 2009-12-5 16:35


You mean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据说Bloomberg也有NLP expert,如果Bloomberg的news feed本身已经被数量化了,那么对它customer,多数是institution,可就方便多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消息面的自动导入难一点。其中最容易的是公布的内部交易数据。
一般所谓 parsing automation 属于人工智能范畴。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06: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一本老书上建议谎称是大投资人,到每家你要投资的公司去打听情况。现在显然不切实际了。
即便有此能力,也很难分清是不是触犯了监管法规。

对于公布的信息,要尽快应用,现在信息扩散太快。很多新技术发展迅速,投资者若优柔寡断,往往跟不上。
小医药公司的天上地下,常取决于FDA的一纸决定。但这类公司却是动量交易的目标。

现在国会及工会要压抑投机行为,但很多新技术的最初发展都是靠投机性资金扶植的。国会与工会的政治目的明显,要拯救暮年工业,打击新兴工业。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06: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news数量化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新闻提供商,比如Bloomberg,提供数量化的新闻。Reporter's domain knowledge应该可以帮助他们判断新闻是negative or positive。当然这个可能会introduce human error。不过也很好解决,investor可以根据平均多家新闻提供商来消除噪音。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06: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一本老书上建议谎称是大投资人,到每家你要投资的公司去打听情况。现在显然不切实际了。
即便有此能力,也很难分清是不是触犯了监管法规。

对于公布的信息,要尽快应用,现在信息扩散太快。很多新技术发展迅 ...
bobcat 发表于 2009-12-5 18:35


抱残守缺,墨守陈规,是所有既得利益者的通病。可是新陈代谢永远是人类社会的主题。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06: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这个主意好,以后记者不用写稿了,点点鼠标,做些选择题,就自动生成稿件。

我觉得news数量化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新闻提供商,比如Bloomberg,提供数量化的新闻。Reporter's domain knowledge应该可以帮助他们判断新闻是negative or positive。当然这个可能会introduce human error。不过也很好解 ...
Diffusion 发表于 2009-12-5 18:38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07: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消息面中最难系统化的是极少出现, 但至关重要的消息。
譬如奥巴马呼吁如市,机器也许很难理解其重要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07: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学临床往往要病人自己量化。譬如要你填个数,从0到10,来
说明你的疼痛,听起来可笑,但大概有其统计意义。
以后股评家荐股时,我们可告诉他废话少说,给个数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07: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动些脑筋,但也不是做不到。比如Google对网页重要性的评价是通过计算其链接来判断的。人脑也一样,接触到不熟悉的东西时,往往是旁敲侧击,通过侧面信息边缘指标来判断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08: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Google的做法已经不是机械的量化信息,而是量化人对信息的反应。从这个角度出发来量化消息应该是发展方向。毕竟市场也是人组成的,消息最终反映到价格还是要看人对消息的反应。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08: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学临床往往要病人自己量化。譬如要你填个数,从0到10,来
说明你的疼痛,听起来可笑,但大概有其统计意义。
以后股评家荐股时,我们可告诉他废话少说,给个数吧:)
bobcat 发表于 2009-12-5 19:46


经济学家发现,对未知的事物,多数人的猜测平均起来总是更接近真实情况。所以虽然单个人给出的主观评价会有噪声,但是一平均下来就有指导意义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2 06:29 PM , Processed in 0.0840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