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1|回复: 0

[新闻] 哥本哈根成功的失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7 1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注定会以失败而告终。距各路代表预定抵达哥本哈根的日期还有好几周,先发制人的反责便已展开。华盛顿俨然成了众矢之的。似乎不值得耗费这么多碳,专程飞来这么多官员、环保主义者、科学家和说客,更不用提政府首脑了。

有必要进行一下简短的解释。联合国谈判代表2007年12月在巴厘岛会面时,为大成取代《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的协议设定了两年的期限,呼吁制定一项较前身力度更大、范围更广的新协议,立即削减全球碳排放。

这样一项协议必须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大幅削减富裕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抑制新兴经济体增长的碳密度;达成资金转移安排,以减轻穷国转变为低碳经济的负担;承诺将国家目标纳入有约束力的国际条约中。

照此看来,哥本哈根会议的失败确实是注定的。同样也不难理解,为何美国会遭到指责。尽管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口头承诺要抵制全球变暖,但美国政府尚未准备好签约承担上述三个必要组成部分中的任何一项义务。

在一些有关哥本哈根会议的悲观先期评论中,我嗅到了一丝“我早就说过了”的自命不凡感。美国秉承了自己“让地球见鬼去吧”的老一套做法,似乎令那些气候变化活动家们如释重负。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的一位发言人日前表示,事情发展已经脱离了轨道,因为果然不出所料,华盛顿已经屈从于“高碳排放”。

实际上,我对这种不耐烦情绪颇有同感。要让政府和企业采取必要措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全球亟需确定一个碳价格。减排的政治及经济动力有赖于建立一个多方一致认同的全球框架。谈判拖延的时间越久,长期推诿责任的可能性就越大。多哈回合贸易谈判的命运就是一个使人清醒的警示。

然而,对待哥本哈根会议持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态度,本身也有风险。气候变化行动的两大敌人向来是否认和绝望。无论科学证据多么有说服力,否认者永远都不会消失。毕竟,到现在还有人坚称,吸烟与癌症有关的证据并不充分。而当下,经济衰退让全球变暖的怀疑者为不作为找到了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施压点。

不过,第二种威胁来自一种会助长绝望情绪的做法:过分吓唬别人,最终说服人们无需采取任何行动。他们总结道,全球变暖问题可能切实存在,但实在难以解决;即使他们做出牺牲,其他人仍会逃避承诺。

气候变化活动家“要么立即行动,要么等死”的夸张论调——我们必须立即丢掉汽车,关闭机场,摸黑刷牙,关掉空调——只会助长这种回应。洪水、饥荒、干旱和物种灭绝等征候,渐渐化作无法抑制的徒劳感。我们什么也做不了,那还费那个麻烦劲儿干嘛呢?

当然,还有一种切实的风险:如果哥本哈根会议未能实现巴厘岛会议设定的目标,世界各国政治领导人甚至会逐渐放弃减缓地球变暖的更温和措施。考虑到本国的经济条件,许多领导人只需要最苍白的借口,就能避免因能源价格上涨而遭到选民诘难。

不过,在与正为下个月的峰会做准备的官员交谈过后,我感觉事情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糟糕。尽管对美国的立场感到极为恼火,但欧洲官员们表示,他们更在意的是时机而非内容。


下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注定会以失败而告终。距各路代表预定抵达哥本哈根的日期还有好几周,先发制人的反责便已展开。华盛顿俨然成了众矢之的。似乎不值得耗费这么多碳,专程飞来这么多官员、环保主义者、科学家和说客,更不用提政府首脑了。

有必要进行一下简短的解释。联合国谈判代表2007年12月在巴厘岛会面时,为大成取代《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的协议设定了两年的期限,呼吁制定一项较前身力度更大、范围更广的新协议,立即削减全球碳排放。

这样一项协议必须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大幅削减富裕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抑制新兴经济体增长的碳密度;达成资金转移安排,以减轻穷国转变为低碳经济的负担;承诺将国家目标纳入有约束力的国际条约中。

照此看来,哥本哈根会议的失败确实是注定的。同样也不难理解,为何美国会遭到指责。尽管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口头承诺要抵制全球变暖,但美国政府尚未准备好签约承担上述三个必要组成部分中的任何一项义务。

在一些有关哥本哈根会议的悲观先期评论中,我嗅到了一丝“我早就说过了”的自命不凡感。美国秉承了自己“让地球见鬼去吧”的老一套做法,似乎令那些气候变化活动家们如释重负。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的一位发言人日前表示,事情发展已经脱离了轨道,因为果然不出所料,华盛顿已经屈从于“高碳排放”。

实际上,我对这种不耐烦情绪颇有同感。要让政府和企业采取必要措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全球亟需确定一个碳价格。减排的政治及经济动力有赖于建立一个多方一致认同的全球框架。谈判拖延的时间越久,长期推诿责任的可能性就越大。多哈回合贸易谈判的命运就是一个使人清醒的警示。

然而,对待哥本哈根会议持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态度,本身也有风险。气候变化行动的两大敌人向来是否认和绝望。无论科学证据多么有说服力,否认者永远都不会消失。毕竟,到现在还有人坚称,吸烟与癌症有关的证据并不充分。而当下,经济衰退让全球变暖的怀疑者为不作为找到了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施压点。

不过,第二种威胁来自一种会助长绝望情绪的做法:过分吓唬别人,最终说服人们无需采取任何行动。他们总结道,全球变暖问题可能切实存在,但实在难以解决;即使他们做出牺牲,其他人仍会逃避承诺。

气候变化活动家“要么立即行动,要么等死”的夸张论调——我们必须立即丢掉汽车,关闭机场,摸黑刷牙,关掉空调——只会助长这种回应。洪水、饥荒、干旱和物种灭绝等征候,渐渐化作无法抑制的徒劳感。我们什么也做不了,那还费那个麻烦劲儿干嘛呢?

当然,还有一种切实的风险:如果哥本哈根会议未能实现巴厘岛会议设定的目标,世界各国政治领导人甚至会逐渐放弃减缓地球变暖的更温和措施。考虑到本国的经济条件,许多领导人只需要最苍白的借口,就能避免因能源价格上涨而遭到选民诘难。

不过,在与正为下个月的峰会做准备的官员交谈过后,我感觉事情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糟糕。尽管对美国的立场感到极为恼火,但欧洲官员们表示,他们更在意的是时机而非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4 01:09 AM , Processed in 0.02594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