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4|回复: 1

[新闻] 中国应如何化解热钱危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 10: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一段时间,美元下跌和股市上涨成了一对相随相伴的现象,交易员和分析师们将这归因于美联储向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美元。而由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明显块于美国,美联储投入金融市场的美元正以热钱的形式大量涌入这些国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份制造业活动进一步扩张,第四季度中国经济的增幅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到9.5%。这意味着热钱可能会以更大的规模进入中国。据纽约银行称,国际投资者已经大规模返回中国股市,国际资本大规模涌入中国是最令中国央行头疼的问题。

热钱涌入会直接产生两方面的负面影响。第一,会加剧股市和房市等市场的资产泡沫,增大通货膨胀压力。中国央行上周五已经明确表示了对通货膨胀前景的担忧,指出通货膨胀预期持续上升,消费价格可能在年底前触底回升。第二,由于相当一部分热钱会假借一般贸易的形式流入中国,它们将虚增中国的贸易顺差,进一步加大国际社会要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可以说,在全球经济增长冷热不均的当前形势下,承受热钱之苦是中国为其经济增速领先全球必须付出的代价。在资本全球性流动的时代大背景下,想通过行政手段遏制热钱流入基本是徒劳无益的;人民币升值虽然可以降低海外投资者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使一部分专门押宝人民币升值的热钱不再流入,但也会使海外投资者在华赚取的人民币收益折换成更多美元,推高其以美元计算的海外收益,这反而会鼓励更多热钱流入中国。

面对这一困局,中国政府似乎采取了一种“敌进我进”的办法来应对热钱危机。既然热钱的流入无法遏制,干脆我也借力打力,将因热钱流入而积累起的一部分外汇投入全球大宗商品领域,努力收集并储存尽可能多的原材料和重要大宗商品,以确保本国大宗商品的充足、稳定供应,一定程度上抵消热钱涌入推涨的通货膨胀压力。

但这样看似合理的想法却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中国的行动势必会推高自然资源和大宗商品的身价,其最终结果是大多数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而且中国需要最多的大宗商品涨幅会尤其高。而从中国铁矿石谈判陷入的尴尬处境看,中国在某一大宗商品领域成为举足轻重的买家,不仅不能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定价权,反而会使自己更频繁地成为卖家“敲诈勒索”的对象。至于说从源头上控制重要大宗商品的矿产资源,由于牵涉到太多的政治障碍,不要说中国,恐怕就是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也难真正做到。

其实,中国政府不妨换个思路,与其将大量资金投入难以预料的大宗商品领域,不如抽出一部分资金加大对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投入。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长戈恩说,该公司将致力于让全电动汽车不需要政府的补贴也具有价格竞争力。如果全电动汽车真能在3年内具备价格竞争力、开始逐步替代燃油汽车,那么全球的石油供需矛盾势必会得到有效缓解,因油价上涨而造成的通胀压力将显著减轻。

化解热钱危害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把涌进来的热钱用在真正能抵消通货膨胀压力的地方。
发表于 2009-11-2 1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并非在用行政手段来阻止热钱。而是在大量印钞买进热钱,
以此来抵御通缩,制造通胀,抵御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锁住热钱。
至于通胀的损害,中国一直以补贴方式发钱来弥补。所谓害怕通胀,不过是烟幕而已。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2 06:27 PM , Processed in 0.04379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