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13|回复: 2

[新闻] 美國就業市場面臨結構轉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6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析師:改善要從根本著手


美國的高失業率是否已成常態?以往失業率在 4-5% 的時代,是否已經過去?關於這次經濟衰退中,美國失業率節節高攀,經濟學家們已經開始爭論,這是否意味著美國就業市場的結構改變。

《路透社》專欄主筆 James Pethokoukis 指出,,目前美國的 9.8% 失業率,的確是自 1983 年 6 月以來最高,但如果加入已經超過 1 個月沒有找工作的人與兼職人口,失業率將高達 17%。

但所謂的高失業率,其實是指它比經濟學家根據衰退情形所預估的數字來得高。目前的失業率比前次經濟擴張的低點高了 5.4%。在 1981-1982 年的經濟衰退期中,失業率的上升幅度只有 3.6%,雖然當時的最高峰是 10.8%。

Pethokoukis 認為,依奧肯定律 (Okun's Law) 來觀察失業率與經濟成長間的關係,失業率應處於 8% 以上。

而白宮對今 (2009) 全年的預期也是如此。但如果奧肯定律無法再正確預測失業率與 GDP 間的關係,就意味著勞動市場有結構上的改變。

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院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經濟學家 Jacob Funk Kirkegaard 的研究,在美國各個產業當中,金融、零售、出版、廣播等產業已出現了結構性的失業問題。就算美國經濟再度擴張,這幾個產業的職務可能也不會再增加。

而目前面臨就業市場有結構性改變的產業比例達 36.2%,是從 1950 年代早期以來最高。

而這些產業的專職人員,卻不具備目前高發展性產業所需的關鍵技術,如醫護或教育。Kirkegaard 也預期,就算有再多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刺激,就業市場仍將處於既長且久的困境中。以此來看,美國最新的自然失業率可能處在 7% 以上,而不太可能是 4.5%。那麼,美國政府可能就需要為就職訓練方案編列預算,才能發揮改善就業的效果。

不過 Pethokoukis 也指出,美國經濟和其極具彈性的就業市場,在政府介入前,就已經展現出應對結構改變的韌性。雖然在最近 10 年以來,由於自動化與工廠移往海外,美國製造業已經減少了 350 萬個工作機會。但在金融海嘯爆發前,美國失業仍都處於 5% 以下。

摩根大通經濟學家 Jim Glassman 認為,這就表示,職務的減少並不意味著失業率就一定會上升。況且,美國的高生產力,對就業市場而言仍是長期利多。

當然,職訓方面的政府投資、基礎建設和基本研究也不可少。調降企業所得稅,或許也可達到一定的作用。

美國經濟的強勁反彈能力,或許能讓許多悲觀派人士感到驚訝,不過這還有待觀察。一般而言,失業率會在經濟衰退結束後的 18 個月攀至高峰,如果這波衰退結束於 6 月底,那麼可能要到 2010 年,才能感到復甦較為踏實,並論斷失業率的變化。
发表于 2009-10-6 10: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10: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3 06:19 PM , Processed in 0.03187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