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回复: 0

[时评] 爱泼斯坦文件公开在即,两党恶斗才刚刚开始,特朗普麻烦大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21 09: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泼斯坦文件公开在即,两党恶斗才刚刚开始,特朗普麻烦大了?

文/方晨宇

编辑/漆菲

当地时间11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已签署法案,下令公开与已故性犯罪者杰弗里·爱泼斯坦(Jeffrey Epstein)相关的文件。

此前数月,他一直竭力阻挠这些文件的披露,如今这场激烈抗争以失败告终,也成为他在国会面临的最沉重的一次危机,特朗普甚至没能稳住那些一向对他忠心耿耿的共和党人。

1.jpeg

11月17日,抗议人士在美国司法部大楼外高举标语:“立刻公开档案。”

一天前,美国国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爱泼斯坦文件透明度法案》,要求司法部公开所有涉案文件。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克·舒默要求司法部“不隐瞒、不耍手段、不掩盖”,并强调将“施加压力,确保文件完整公开,不被腐败的司法部歪曲——该部门一心想要隐瞒真相、歪曲法律、保护特朗普”。

该法案的主要推动者、民主党众议员罗·卡纳(Ro Khanna)称,爱泼斯坦案是“美国历史上最可怕、最令人作呕的腐败丑闻之一”,公开真相将引发“美国的道德清算”。

特朗普在签署法案后表示,该法案将有助于揭露“某些民主党人及其与爱泼斯坦关联的真相”。此前,他已经指示司法部调查爱泼斯坦与金融机构及知名政界人物的关联,其主要指向克林顿夫妇、前财政部长萨默斯等民主党政要。

2.jpeg

讽刺艺术雕塑《永远的挚友》旨在抗议特朗普与爱泼斯坦之间不可告人的关系。

爱泼斯坦文件即将公开

11月18日,《爱泼斯坦文件透明度法案》在美国国会以压倒性两党支持通过。

众议院以427票对1票的悬殊结果批准该法案,唯一本次投下反对票的是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共和党人克莱·希金斯(Clay Higgins),他事后解释担心全面公开将“伤害无辜者”。

参议院则以一致同意的方式快速放行,甚至未进行正式点名投票。11月19日,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该法案。

该法案要求司法部长帕姆·邦迪在15天内向国会提交更新报告,列出“已公开与仍被扣留的各类档案”、档案中出现的政府官员及“政治敏感人士”名单。同时,司法部必须在30天内以“可检索、可下载”的格式公开所有与爱泼斯坦相关,且未被标记为机密的调查材料。法案明确规定,除了受害者姓名可予以涂黑,其他任何人的姓名不得因“避免尴尬”而被隐瞒。

爱泼斯坦1953年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一个犹太家庭,1973年起凭借伪造学历,先在道尔顿学校任教,后于1976年加入贝尔斯登公司,1982年创办个人财务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超10亿美元。

3.jpeg

纽约州性犯罪者登记处提供的爱泼斯坦照片。

作为金融家,爱泼斯坦以广泛结交各界精英闻名。2005年,他因被指控向一名14岁女孩支付性交易费用,首次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被捕。另有数十名未成年女孩描述了类似的性虐待经历,但检察官允许他在2008年就涉及单一受害者的一项指控认罪,最终仅服刑13个月。2019年,纽约联邦检察官以性交易罪对爱泼斯坦提起公诉,同年8月10日,他在纽约曼哈顿下城区的大都会惩教中心被发现自缢身亡。

在对爱泼斯坦展开的两次刑事调查中,执法部门收集了数千份材料,包括受害者与证人的访谈记录。大量文件由司法部掌握,包含内部通信、飞行日志,以及与爱泼斯坦相关的个人与实体信息。

今年7月,爱泼斯坦案因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声称“没有更多可以公开的内容”而再度引发全国关注,也被国会议员批评为不透明。为此,共和党议员托马斯·马西和民主党议员罗·卡纳启动罕见的“强制报告请愿”(discharge petition),以绕过众议长约翰逊的阻挠,将《爱泼斯坦文件透明度法案》直接送上议程。

共和党内,劳伦·博伯特(Lauren Boebert)、南希·梅斯(Nancy Mace)和玛乔丽·泰勒·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等人均对此举表示支持。

特朗普及其盟友曾力图阻止投票,甚至传唤博伯特前往白宫战情室,由高阶执法官员劝说她撤回签名,但未能成功。

其中,格林曾是特朗普的坚定盟友,如今却因这一问题与其决裂,并被特朗普称为“叛徒”。格林对此反击称:“叛徒是那些为外国和自己服务的人;爱国者是为美国和美国人民服务的人,就像站在我身后的这些女性一样。”

随着越来越多共和党议员转向支持公开档案,爱泼斯坦案成为撕裂共和党乃至MAGA阵营的主要议题之一,也迫使特朗普从强烈反对转向“无所谓”的姿态。不过,特朗普对此辩解说:“民主党人一直试图利用‘爱泼斯坦事件’转移公众对我们辉煌成就的注意力,这件事对他们的影响远大于对共和党。”

上流社会的“定时炸弹”

长久以来,众多握有权势的学者、律师、政客都曾向爱泼斯坦寻求建议。围绕爱泼斯坦庞大的政商人脉、巨额财富与神秘背景,外界始终流传着各类猜测与阴谋论。

随着案件细节逐步被披露,爱泼斯坦案亦成为政界的“定时炸弹”。无论政治立场如何,美国选民对富者愈富、特权集团气焰日盛的结构性不满持续积聚,使该案被投射成反精英情绪的出口。

今年9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监督委员会公布了司法部移交的逾3.3万页与爱泼斯坦有关的记录。11月中旬,委员会又公开了来自有关爱泼斯坦遗产的约2万页新增材料,包括大量从未曝光的电子邮件。

其中,一封来自爱泼斯坦弟弟马克·爱泼斯坦的邮件引发广泛关注。邮件提到一张“特朗普与巴伯(Bubba)亲吻”的照片,而“Bubba”通常指代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对此,马克向《新闻周刊》解释称,那只是兄弟间的玩笑话,并非指涉克林顿,更未预料内容会被公开或遭严肃解读。

4.jpeg

随着舆论发酵,克林顿夫妇均被卷入其中。

然而,早期民事案件中被披露的飞行日志显示,2002年至2003年,克林顿多次乘坐爱泼斯坦的私人飞机,与随行工作人员一同前往亚洲、非洲和欧洲,这进一步引发外界对他与爱泼斯坦关系的质疑。

对于近期的相关指控,克林顿基金会予以否认,批评这些说法被用于在政治上转移公众视线。

11月18日,众议院监督委员会主席詹姆斯·科默(James Comer)表示,根据新披露的文件,克林顿夫妇“可能面临刑事风险”。作为调查的一部分,科默已向克林顿夫妇及其他八人发出传票。

近期曝光的材料中,劳伦斯·萨默斯(Larry Summers)的出现同样引发震动。作为前财政部长、前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在美国宏观经济政策上影响深远。

5.jpeg

萨默斯曾担任美国财政部长、哈佛校长,对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影响深远。

文件显示,他与爱泼斯坦长期保持频繁联系,两人的电子邮件与短信互动一直持续至2019年7月5日,也是爱泼斯坦再次被捕的前一天。其中最具争议的一封邮件显示,萨默斯曾向爱泼斯坦咨询如何追求女性。邮件曝光后,他已暂停在哈佛大学的教学活动。

金融机构同样牵涉其中。2023年6月,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与“爱泼斯坦案”受害者达成和解,向受害者支付2.9亿美元,以解决此案受害者对摩根大通的集体诉讼。该诉讼指控摩根大通通过其金融服务帮助维持爱泼斯坦的性交易网络。

今年10月20日,参议院财政委员会民主党领袖罗恩·怀登(Ron Wyden)发布报告,呼吁调查该银行是否刻意少上报涉及超10亿美元的可疑交易。报告称,从2002到2016年,该行提交的可疑报告金额仅为430万美元,直到2019年爱泼斯坦被捕身亡后,才补报了约13亿美元的可疑交易。

新材料中还包括爱泼斯坦与长期同伙、前女友马克斯韦尔(Ghislaine Maxwell)的多封“爆炸性”通信,其中涉及安德鲁王子。随着争议持续发酵,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于11月6日正式签署诏书,剥夺其弟安德鲁的“王子”头衔及“殿下”称号。

马克斯韦尔是英国新闻大亨罗伯特·马克斯韦尔的女儿。她因多项与未成年人性交易相关的罪名被定罪,于2022年被判处20年监禁。然而,自从今年夏天被转移至低安全级别的监狱以来,马克斯韦尔的特权待遇引起公愤。据悉,她享有定制餐食、可接触小狗,还能获得无限量供应的卫生纸。

6.jpeg

11月12日最新公布的电子邮件显示,爱泼斯坦曾告诉马克斯韦尔,一名受害者曾“在我家与特朗普共待数小时”。

民主党众议员杰米·拉斯金(Jamin Raskin)为此致信特朗普,要求后者说明马克斯韦尔的情况,以及特朗普是否指示政府中的任何人给予她特殊优待。拉斯金称,举报人披露的信息显示,马克斯韦尔同意与特朗普政府合作,还准备了一份“减刑申请”。

当前,特朗普已指示司法部调查爱泼斯坦与多名民主党高层之间的关联,包括克林顿、萨默斯与民主党金主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白宫官员希望,经历数月的舆论压力后,多名民主党人的涉案能让特朗普重新掌握主动权。一位官员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突然之间,我们有了一个改变叙事方向的真正机会。”

特朗普深陷信任危机

特朗普和爱泼斯坦曾是多年的朋友,但特朗普表示两人在2000年代初期便已决裂,早于爱泼斯坦首次被捕的时间。特朗普也一再否认与爱泼斯坦有任何不当行为。

7.jpeg

特朗普与爱泼斯坦曾交往甚密。右一为马克斯韦尔。

迄今没有直接证据显示特朗普在与这名金融家的交往中涉及违法或不当举动。但自他重返白宫以来,爱泼斯坦档案丑闻持续困扰着他,并撕裂保守派基本盘。

去年大选期间,面对媒体追问是否会解密所有爱泼斯坦相关文件,特朗普曾宣称自己“完全同意公开”。但上台后,他的态度急转,并将公众对该案的关注斥为“无聊”和“骗局”。

特朗普曾在今年7月表示,不会任命特别检察官,也不会追查所谓的“客户名单”,称“没有必要再往下挖”。与此同时,他持续拖延,甚至试图阻挠相关立法的推进。

《华尔街日报》此前曝光了一张据称是特朗普写给爱泼斯坦的生日便条,内容写在一幅女性身体的素描内部。9月8日,众议院民主党人公开了这份便条。白宫回应称,图案并非出自特朗普之手,便条上的签名也不是他的笔迹。

8.jpeg

2025年7月,《华尔街日报》披露了一份便条,上有特朗普的签名,文字周围环绕着一个手绘的裸女轮廓。

曾担任特朗普高级战略顾问的班农也被曝出,曾向爱泼斯坦咨询如何在欧洲打造极右翼政治运动。2018年与班农的一次通信中,爱泼斯坦说:“如果你愿意在欧洲待上八到十天,我们可以安排你与许多国家领导人一对一会面。”

近期,特朗普的名字再次出现在新披露的邮件记录中。

在2011年的一封邮件中,爱泼斯坦告诉马克斯韦尔,“Virginia曾与特朗普在我家待了好几个小时”,还将特朗普形容为“不吠之犬”。邮件中的“Virginia”是案件中最早发声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受害者之一——维吉尼亚·朱弗尔(Virginia Giuffre)。

朱弗尔曾在2011年的一则采访中承认,她在与爱泼斯坦接触期间见过特朗普。但时隔数年,朱弗尔澄清说,她确实在2000年于海湖庄园工作时见过特朗普,但不记得曾在爱泼斯坦的住所遇到过他,两人也从未同时出现。她强调,特朗普从未对她有任何不当举动。

让外界震惊的是,今年4月,41岁的朱弗尔在澳大利亚自杀身亡。而在朱弗尔身后出版的回忆录《孤女》中,她表示,自己是通过在海湖庄园担任维修工的父亲认识的特朗普。书中既未指控特朗普,也未声称她曾在爱泼斯坦的家中见过他。

更耐人寻味的是,2018年12月,爱泼斯坦在与某人的短信往来中说:“我才是唯一能搞垮他(特朗普)的人。”

面对不断曝光的材料,特朗普方面指责民主党“借爱泼斯坦档案制造政治闹剧”,白宫发言人也批评民主党“向自由派媒体选择性泄露材料”,试图构建虚假叙事。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重申:“这些邮件缺乏任何证明力”,并强调特朗普“没有做错任何事”。

然而,这种跳出“自证陷阱”的叙事无助于缓解特朗普面临的信任危机。路透社联合益普索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跌至38%,为他重返政坛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只有20%的美国人认可特朗普处理爱泼斯坦案的方式;约70%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在隐瞒爱泼斯坦的“客户网络”。

对特朗普来说,更严峻的考验来自共和党内部,尤其是与他联系最为紧密的 MAGA派系。

正如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克斯·欣顿(Alex Hinton)所言,MAGA运动的一系列核心诉求与其阴谋论式的叙事密不可分:从“阻止偷窃选举”“弥天大谎”到“法律战”“深层政府”,再到“替代理论”(即所谓精英试图以移民取代本土人口)。这些叙事共同勾勒出一个核心图景:一个隐秘的精英小集团在幕后操控体制、压制“普通美国人”的利益,并常常伴随隐性的反犹太主义色彩。

而今,特朗普本人成为这场阴谋论中的主角之一,这对以反精英叙事为政治身份认同基础的MAGA选民而言,无疑构成一种沉重的背叛。

“接下来,司法部恐怕要说‘其实爱泼斯坦根本就不存在’。”特朗普曾经的铁杆粉丝亚历克斯·琼斯(Alex Jones)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这简直令人作呕到了极点。”另一名MAGA网友亦对总统提出批评:“别对自己的基本盘发火……这让你看起来像心里有鬼。”

公开文件只是第一步

推动爱泼斯坦案文件公开的背后,还有一支长期坚守的力量,就是那些选择勇敢站在聚光灯下发声的受害者。民主党众议员卡纳在法案通过后表示,正是因为受害者们愿意站出来,真相才得以曝光。

科特尼·怀尔德(Courtney Wild)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据她回忆,14岁时,她经朋友引荐前往爱泼斯坦位于棕榈滩的豪宅,当时被误导以为只是为一名年长男性提供按摩服务,不料遭遇性侵。更令人发指的是,事后她还遭到对方强迫,被要求招募其他女孩入局。

9.jpeg

2019年7月16日,怀尔德(左二)及律师在纽约市出席新闻发布会。

成功逃脱后,棕榈滩警方与联邦调查局随即介入调查。但令人费解的是,2008年联邦政府与爱泼斯坦达成一项保密的非起诉协议,使其仅服刑13个月便获释,2009年就重获自由。

怀尔德随后提起诉讼,指控检方未告知受害者而与爱泼斯坦秘密达成协议,违反联邦法律。她长达12年的法律斗争揭开了检察官与辩护律师之间的秘密谈判,引发全美关注。

另一位公开发声的受害者是女演员艾丽西亚·阿登(Alicia Arden),她指称1997年5月,爱泼斯坦冒充维多利亚秘密的内衣模特发掘人员,将她诱至酒店房间并进行猥亵,所幸她成功逃脱并报案。阿登曾说,政治斗争“对像我这样仍在努力寻求正义的受害者是一种侮辱”。

遗憾的是,有些受害者无缘看到这一立法胜利。朱弗尔的家人在其去世后发表声明称:“朱弗尔是打击性侵与性交易网络的勇敢斗士。创伤过于沉重,她再也无法承受。”她的兄弟斯凯·罗伯茨亦说:“是她铺平了道路,让幸存者能够站出来争取权利。我们不会停止。”

朱弗尔并非唯一逝去的受害者。36岁的卡罗琳·安德里亚诺(Carolyn Andriano)与29岁的莉·斯凯·帕特里克(Leigh Skye Patrick)分别于2023年和2017年因药物过量去世。

心理学家凯瑟琳·斯默林(Kathryn Smerling)指出,爱泼斯坦受害者所遭遇的虐待“极难从创伤中恢复”,许多人不得不依靠海洛因、酒精、其他药物,以致自残行为来麻痹痛苦。

许多人也意识到,达成立法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难题在于,爱泼斯坦之死留下了诸多谜团。司法部在7月宣布,未发现所谓“客户名单”的证据,这意味着大量施害者仍逍遥法外。

例如,朱弗尔在自传中称曾遭到“一名身份不明的英国首相”殴打与性侵,但具体身份尚不清楚。“他反复掐住我的脖子直到我失去意识,并从我的恐惧中获得快感……当我哀求他停下时,他反而更兴奋。”朱弗尔写道。

由此可见,仍有大量受害者因恐惧而从未被看到。部分受害者建议制作受害者名单,但律师警告,此举恐怕会暴露这些幸存者,并把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责任转嫁给她们。为多名匿名受害者提供代理的律师斯宾塞·库文(Spencer Kuvin)表示:“这些可能被点名的男人拥有大量金钱和资源,他们完全能对这些受害者提起诉讼,引发各种麻烦。”

此外,政府与国会之间的角力也才刚刚开始。佛蒙特州民主党参议员彼得·韦尔奇直言:“让我们拭目以待,特朗普是否会以其他手段阻挠信息公开,但我并不信任他。”

多项分析指出,司法部可以“调查仍在进行”为由推迟披露文件;另一种做法是一次性倾倒海量材料,将外界注意力分散到与爱泼斯坦有所关联的各类名流身上,从而冲淡对总统本人的聚焦。

总部位于洛杉矶的基金会律师事务所(Foundation Law Group)合伙人JD·哈里曼(JD Harriman)亦提醒,一些敏感内容仍可能因“国家安全”或“正在调查”而被掩盖,尤当文件涉及重量级政治人物时。“这样的理由往往更多是为了避免尴尬,而非出于真正的安全考量。”

“今天的进展不是终点,前路依然漫长。”案件受害者海莉·罗布森(Haley Robson)如此说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22 09:01 AM , Processed in 0.0646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