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回复: 0

[动物世界] 全世界的动物,都怕了这种出片神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6 09: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世界的动物,都怕了这种出片神器

Screenshot 2025-11-16 at 8.16.08 PM.png
IMG_9154.JPG
图片




















被无人机撞死的大雁,被无人机螺旋桨斩断双腿的东方白鹳,被无人机坠箭射杀的马匹、山羊、骆驼和更多的野生动物……还需要出现多少受害动物,才能让大家意识到无人机被滥用的危害?


作者 | 朱人奉
编辑 | 桃子酱
题图 | Fly and Tech

 


每到秋天,黄河口都会上演一出壮阔的自然景观,数以百万计的鸟类从北方南下,抵达黄河口湿地,形成浩浩荡荡的“鸟浪”。

 

111日,在黄河口三角洲湿地的一场鸟浪中,至少有4架无人机低飞追随候鸟进行拍摄,几乎就要冲入鸟浪中。其中一架无人机撞到了大雁(即鸿雁),“砰”的一声,“一架无人机和一只大雁一起掉了下来”,一名目击者表示。

 

这只大雁坠地后当场死亡,头部明显受创。据现场人士透露,无人机操纵者没有现身,而坠地的无人机不久后被人悄悄捡走了,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IMG_9155.PNG

被无人机撞死的大雁。(图/新京报

 

大雁的繁殖地在中国东北和西伯利亚,每年秋天,大雁会迁徙到中国东南部越冬,开春后再回到北方。在这条大雁迁徙的“高速公路”上,黄河口湿地是它们最重要的补给站,在此补充能量后,它们将会在某个黄昏向越冬地——鄱阳湖或洞庭湖——出发。

 

它们就这样在中国的天空飞越了无数年,俯瞰过这片大地上的刀兵战火,承载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离情别绪。当杜甫在公元759年的秋天想起被流放的李白,他听到的便是鸿雁越过长空的飞鸣。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无法想象的是,未来阻断鸿雁迁徙、传信的东西,不是无常的秋水,而是无人机锋利的螺旋桨。

IMG_9156.JPG

(图/央视频)


这并非孤例。去年5月,在江苏淮安,一只东方白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发现时,双脚被截断,已经死亡。调查人员认为,它很可能是被无人机绞断了双腿。据当地媒体描述,“这只无比坚强的成鸟向着巢穴爬行了五米之远,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血迹,远处巢穴中还有等待它带回食物的伴侣和幼崽”。


无人机在生态监测和农牧业领域都有很多积极的应用,现在却被一些人滥用,成了新型的动物杀手。


IMG_9157.JPG

随着生态旅行成为一种热潮,不少人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动物。(图/社交平台截图)

 

IMG_9158.PNG
无人机热成像+坠箭,噩梦从天而降

 

想象一下,面对不怀好意的人类,鸟类本来可以凭借飞翔能力逃走,即使是遭到枪击,它们也可能在听到枪声后迅速飞走。而森林里的兽类,则可以逃入密林之中,让人类难以寻觅和接近。

 

无人机改变了这一切。它不但可以贴身追逐鸟类,搭配热成像设备后,还能精准识别树林中的兽类,然后向它们投掷弓箭,一击即中。对动物来说,这是压倒性的降维打击。无人机就像无所不知的上帝,不管动物躲在哪里,都会被它找到,用一根手指轻易摁死。

 

IMG_9159.JPG

无人机改变了人们观察自然和对待自然的方式,包括打猎。(图/tuvie.com

 

当然,有的人用无人机拍摄动物,初衷只是所谓的“喜欢动物”、为了“出片”,希望拍到最生动的影像。但是,无人机的使用一旦超过合理的范围,即使无心,也可能对动物造成巨大的伤害。

 

首先,无人机马达和螺旋桨飞速转动的噪音,很可能会淹没动物能够听到的微弱声音。如繁殖期雏鸟可能听不到父母的警报,孵蛋中的雌鸟可能听不到雄鸟的叫声,或者听不到其他动物天敌的声响。

 

即使是低噪音无人机,当其出现在天空中,对鸟类来说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这样一个通常是深色的、不规则的飞行物,看起来就像一只盘旋在空中的猛禽,一些鸟类看到无人机时可能会出现焦虑和强烈的应激反应。

 

2021年,在美国加州博尔萨奇卡生态保护区,一架无人机坠落在海滩上的燕鸥巢区内,导致整片海滩的3000多只燕鸥弃巢而去,留下1500多个沙巢。按每巢一两个鸟蛋计算,估计有超过2000个鸟蛋再也无法孵化成鸟。

 

IMG_9160.PNG

被无人机惊扰后,3000多只燕鸥弃巢而去。(图/博尔萨奇卡生态保护区

 

一些处在繁殖期的鸟,或者某些大型鸟类,会出于自保而攻击无人机。摄影博主Kunj Dodiya曾经在山野上操控一架无人机进行拍摄,一只猛禽或许将这架无人机视为入侵者,迅猛地扑向无人机,将其击落。那只被无人机螺旋桨斩断双腿的东方白鹳,很可能就在无人机逼近拍摄鸟巢时,为了护巢而攻击了无人机。

 

IMG_9161.JPG

有些鸟类会为了自保或捍卫领域,主动攻击无人机,因此很容易被无人机打伤。(图/视频平台截图)

 

如果说这些案例尚且可以用“无心”或者“意外”来自辩,那在以下案例中,无人机就从“摄影工具”变成了“作案工具”,完全是恶意甚至违法了。

 

今年10月,山西某养殖场的一匹马被无人机投射的金属箭射中。箭体长约70厘米,重达1公斤,几乎完全没入马体。这些金属箭被称为“牙签”。此前,山西一个骆驼队的一峰骆驼,也是被无人机空投“牙签”射杀。在重力作用下,这些“牙签”的杀伤力恐怕超过历史上任何一种弓弩。

 

这一作案手法似乎已经被盗猎团队熟练掌握。湖南益阳曾有养殖户的黑山羊被盗,犯罪嫌疑人就是用无人机热成像设备锁定目标后,空投一种长达80厘米的坠箭,杀死山羊而后将其盗走。在今年9月山西大同破获的案件中,盗猎团伙在夜间利用无人机坠箭射杀动物,将高鼻羚羊、蒙原羚、中华斑羚、鹅喉羚、狍子、野猪等野生动物轻易捕杀,仅警方查获的头角制品就有400多件。

 

IMG_9162.JPG

网友在野外发现非法盗猎者使用的无人机坠箭。(图/社交平台截图)

 

令人不寒而栗的是,无人机的热成像设备无法让人准确分辨家养牲畜和野生动物,更无法辨别什么是保护动物,甚至可能连人类和动物都分不清。几年前,在浙江湖州,有几名盗猎者误以为热成像设备显示的光斑是动物,结果射死了一个人。

 

IMG_9163.PNG
合理使用无人机,为什么那么难?


对于禁止无人机被滥用于动物拍摄和盗猎,并非无法、无规可依。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2019年曾经发文,明确表示“严禁使用无人机拍鸟”。《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也有规定,“禁止猎捕以及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按照无人机使用所造成的后果,不难对这些行为进行惩戒和立案。

 

最大的问题在于,当前社会各界对于无人机的应用边界,严重缺乏共识。尤其是一些应该在这方面承担社会责任的机构,经常采用那些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的动物影像,从上至下引导摄影爱好者使用无人机跟拍动物。

 

IMG_9164.JPG

(图/社交平台截图)

 

今年举办的第二届黄河口国际观鸟季摄影大赛,大部分获奖作品都是无人机航拍作品,其中就有靠近东方白鹳巢区拍摄其繁殖活动的影像。也曾有一些公园的官方账号,所发布的视频竟然是明显用无人机追拍棕熊、雪豹的画面,野生动物已经吓得逃走,镜头还在不断追赶拍摄。

 

在这样的引导和激励之下,自然就有人前赴后继地升起无人机,无限接近动物以拍摄照片。当一些网友在小红书上试图规劝那些用无人机拍摄动物的博主时,对方不仅意识不到问题,甚至理直气壮地回骂。

 

光靠道德感召,无法说服这些滥用无人机的摄影爱好者。对于游客在自然保护区放飞无人机的行为,工作人员进行过劝阻,有时还有警方巡逻,但往往“警力一撤,就有人偷偷飞”。久而久之,执法人员的劝阻和警告也起不了实质性的震慑作用。

 

在采购和使用环节,无人机尚且有《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进行监管,而常常搭配无人机使用的坠箭,任何人在主流电商平台搜索“空投牙签”“无人机牙签”,就能搜到一大把,价格从几元到一百多元,其中就有那种超过700克、能够射穿大型哺乳动物身体的重型金属箭,买方甚至可以为这些坠箭搭配更加锋利的金属箭头。

 

IMG_9165.JPG

(图/电商平台截图)

 

具备热成像技术的无人机,加上这些随手就能买到的空投武器,一种完美的捕猎工具就此诞生。此前,西北地区野猪泛滥,当地的护农护林狩猎服务队曾经用这个方法高效率地清除野猪,有的村民一晚上就能射杀20头野猪。当不法分子将这些装备和技术用于盗猎,后果将相当可怕。

 

那么,禁止人们任意购买这些危险武器,不就好了吗?但这仍然是治标不治本,因为这些弓箭、箭头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自制成本不高。

 

最见效的方法,或许还是设立禁飞区和限飞区,尤其是在野生动物出没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更需要对无人机实行禁飞、限飞。同时,在允许放飞无人机的区域,只需遵照一个法律实践原则即可,而不需要看无人机操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他们的行为是否对动物造成干扰和伤害。如有,则依法处置。

 

《无人机》(Drones)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对于无人机拍摄水鸟提出了一些必要的规范条件。比如:无人机的飞行高度需保持在水面60米以上,在水鸟繁殖期,飞行高度应该达到80米以上;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应低于5/秒,飞行时间不超过15分钟;无人机优先从侧面飞行,避免从鸟类头顶飞过,因为那样容易被鸟类当成天敌;除了无人机操控者,还必须配备一名“动物行为观察员”,一旦发现动物出现警觉行为,必须立即将无人机撤离。

 

IMG_9166.JPG

(图/Drone Business Strategy Blog)

 

由于每种动物面对无人机的反应有所不同,我们无法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有三个提问是普适性的:无人机拍摄获得飞行许可了吗?无人机是如何接近动物的?动物受到干扰或伤害了吗?

 

在放飞无人机时追问这些原则性问题,不仅关乎动物将得到怎样的关照,也关乎我们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真正热爱动物的人,抑或是一个伤害动物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7 02:46 AM , Processed in 0.0468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