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不理解这种“捆绑”带给我的痛苦。
填上“房子”这一美好生活的重要拼图后,现在我是有房的、有国企稳定体面工作的211名校硕士。他们觉得,我的生活应该是很幸福的,是他们多年来努力培养我的结果。
但我一直觉得我的生活很无望,常常被强烈的悲观情绪裹挟,很想改变现状。
我不喜欢我的工作,觉得没有意义。我的劳碌是被迫的,我对它没有激情。我的日常工作很琐碎,主要就是维系我们国企信息系统的稳定,在工作中找不到一点成就感。
每个月我都会来一次大崩溃,实在是不想干了,但又没办法,只能劝自己熬下去。有一段时间,新系统上线,基本每天都加班加到晚上10点。我们上班很早,8点30就要上班。等于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待机时间,非常累。很晚才到家,第二天又要早起,如此循环。
国企的环境也让我感到很窒息,日常规章制度很多,有些我觉得完全没有意义,但你还是必须服从。这地方不允许员工有任何个性,如果你是一个比较叛逆,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你在这里上班是很难受的。
我很想换个工作,想到要这样下去过掉我的一生,我就觉得很恐慌,但又不知道离开能去哪。武汉的就业机会很有限,换个工作可能工资比现在还低,轻松也不会轻松到哪去。没有裸辞的资本,手上存款只有三万块,每个月的房贷都在等着我还。就这样被困在原地。
我是家里的独女,他们从小对我期待就很高。初中的时候,我英语考试考116分,满分 120 分,我妈把我打了一顿。她说你犯了一个“第十考场”的人才会犯的错误。我们按成绩分考场,我一直在第一考场考试。她很不满,她说你这个2分你就不应该失,你应该考118分,而不是116 分。我从小就生活在这种环境里面。
我爸爸没有我妈那么要强,但他爱面子。中考的时候,我的分数已经可以上我们那最好的高中,但他当时就是心情很差,还把我骂了一顿。过了很多年,最近我才问到他,“为什么当年中考,我考得也不是很差,你为什么要对我那个语气?”他说因为当时他在外面吃饭。他跟别人说了我的分数,别人就说,这个分数就比较一般了,上我们那最好的高中可能是有点悬了。他就很不高兴。我觉得我爸就是这样,一辈子都活在“说出去要好听”的要求里,我感觉很无力。
为了这种看上去很好的生活,全家的资源都倾注在我身上。父母对我的托举其实一直都有些吃力,她也要求我用这种拼尽全力的态度来对待工作生活。这种付出有时让我感到窒息。
高三的时候,我妈给我陪读,非常辛苦。她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起来,给我把那天的饭做好,然后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去上班,晚上再坐一个小时公交回来陪我。有些同学跟我一个初中,他们认识我妈,会来问我,“你妈妈是把工作停掉全职来陪读吗?”我说不是,她每天两头跑,他们听了都觉得不可置信,但我妈就这样坚持了一年。
有一天晚自习,我跟我同学聊天,聊得很投入很激动,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我一扭头,看到我妈在窗户看着我。我当时吓死了,一个激灵,感觉心一下子掉到冷水里。我说完了,今晚回去肯定是狂风暴雨。
结果那天我回家的时候,我妈没在家。陪读这年我每次回家她一定是在家等着我的,我到处找她,找不到。我就去超市借了一个电话打给她,我说妈你在哪?她说她在学校门口的河边。她要跳河。
我说你至于吗?但是在我妈的观念里面,她觉得你考不上大学,这就是一件天都要塌掉的事情。
到了大学,我妈都还要管我的学习。寒暑假回家玩手机我都不能光明正大地玩,要摆一本高数书在旁边装样子,我妈随时可能来看我。
这种状态持续至今。刚交完首付的那段时间,我们家的积蓄基本上空了。妈妈非常焦虑。那段时间,周末我妈问我在干嘛,我说我在看电影,我妈都会对我很不满,给我发几十条微信轰炸,写小作文。她忍不住,心态很焦灼,觉得我应该更努力,不能过得这么悠哉闲适。
她总觉得我甘于平庸,看不得我停留在舒适区。她对我的期待是要一步一步地往上走。考研的时候,知道我选了本校,我妈大半年没跟我说过话。我现在上的这个211,作为本科学历他们还是挺满意的。因为我高中爱玩,高三才醒悟过来,冲刺了一年,最后能上211属于是惊喜。但考研择校,我妈觉得,应该在现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怎么也要考个985名校,“人家都在往上走,只有你在原地踏步。”
后来,她看到身边有一些小孩,想考名校一直没考上,在家里面蹉跎好几年,她才稍微释怀了一点,理解我当时为什么做这个稳妥的选择。
和我同龄的几个发小,也就是我爸妈同事的儿女们,现在都过得不是很开心。我们都是教师子女,学习成绩都挺好。一个发小高考上的南开大学,现在在一个核研究所里读博士,听我妈说毕业很困难,得了抑郁症。还有一个上了浙大,本科毕业就直博了,但是博士没读完,中途退学,最后拿的硕士学历。他从小就很努力,一直学习成绩都很好。我知道他内心肯定也是非常痛苦的,可是他爸爸一点都不理解他,还说他放弃读博是当了逃兵。
就像我发小的爸爸不同意他放弃读博,我的爸爸妈妈也不会同意我过脱轨的人生。
但我有时候真的很反感父母这样的人生观。我爸的口头禅是“你如果怎么怎么,那你这个人就毁掉了”。你考不上好大学,你人生就毁掉;你读不了研究生,你人生就毁掉;或者你找不到有编制的工作,你人生就毁掉。
我每次听到都会有种应激创伤的感觉。我说你不要总是跟我说这种话了,人没有这么容易毁掉。即使是出去送外卖,人家的人生也不是就毁掉了。
我父母的上一代都是农民,他们自己的原生家庭经济条件很一般,可以说是靠自己打拼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阶层跃升。
我能感觉到,他们身上有比较严重的焦虑感,害怕回到原点,也有强烈的未完成的上升渴望,他们把这样的焦虑和渴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