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回复: 0

[知识] 广州人半夜才去的市场,装下世界各地的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 0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州人半夜才去的市场,装下世界各地的甜

Screenshot 2025-09-02 at 1.47.23 PM.png
IMG_5502.JPG
Image

不同于普通的农贸市场,在江南市场找水果犹如一场寻宝游戏,能找到什么样的水果、能否找到最优质的货源,三分靠经验,七分靠运气。



作者 | 良豪
编辑 | DR



凌晨三点的广州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寂静的——马路不再车水马龙,交通灯暂时卸下了忙碌,繁华的CBD也褪去了浑身班味。深夜的城市不再如白天般容易被看穿,摇曳的灯光下满眼只有“清静”二字。


但对位于白云区的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以下简称“江南市场”)来说,这样的清静完全不存在。当时钟指向三点,繁忙的一天已经拉开帷幕。悬挂全国各地牌照的大货车,正载着全中国以及全世界漂洋过海而来的新鲜水果,陆续来到市场外的增槎路,排队等待进入江南市场。


3.jpg

2025年7月25日凌晨,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灯火通明。(图/Zhong 摄)


等候入场卸货的车队里,还有不少车身通体白色的冷藏车,密闭的冷藏室里大有乾坤。车子刚停下,等候多时的水果搬运工便迫不及待地涌到车尾等候开箱,人群中不时有讨论的声音:“今天这车货柜,装的是马来西亚猫山王榴梿、泰国山竹,还是巨峰葡萄和四川脆李?”


货柜打开,完成质检、清点后,众人已经按捺不住。接下来,他们行云流水般地进行卸货、装货、摆货等流程,这番热火朝天的景象每天如期上演,一般会抢在拂晓之前完成。日出之后的数小时,市场将迎来更为热闹的交易时间,直到中午人们才会进行短暂的歇息。


IMG_5504.PNG

一场寻宝游戏


江南市场占地面积达40万平方米,是全国果菜交易量最大的市场。早在数年前,这里便实行果菜“错峰交易”,只允许每天凌晨至中午进行水果买卖。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水果还没到中午就基本沽清,下午时分整个水果区便回归寂静。


5.jpg
各类进口水果堆积如山,搬运工人正在紧张地工作。(图/Zhong 摄)


普通人无法想象江南市场的交易模式,更想不到这里的水果出货量到底有多庞大——最新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5月中旬,江南市场水果类日均成交量达到677.07万公斤。广东省市面上50%—60%的水果、全国近一半的进口水果,都在这里有条不紊地中转。


如果不是职业买手,绝大多数广州人会对江南市场感到陌生。这个始建于1994年的大型蔬果批发市场,沿着增槎路自南向北分布了8个出入口,里面的布局纵横交错。电动车、三蹦子、大货车在这里从早到晚地穿梭不停,倘若你不看手机导航,迷路是必然的。


6.jpg

繁忙的水果迷宫图/Zhong 摄


于是,当我凌晨四点驾车来到江南市场附近停好车后,发现实在是低估了这个市场的体量——根据小红书里的素人攻略,假如不小心走错了门,那大概率就要和优质水果说“再见”。


对散客来说,去江南市场无疑是一种体力考验。因为不同于普通的农贸市场,在江南市场找水果犹如一场寻宝游戏,能找到什么样的水果、能否找到最优质的货源,三分靠经验,七分靠运气。


水果是餐桌生意,速度就是一切,新鲜就是王道。事实上,凌晨时分来到江南市场寻找水果的人,几乎都是来进货的供应商。至于慕名而来的散客,则会选择天亮后抵达。


7.jpg

水果商贩和顾客在货车旁直接交涉图/Zhong 摄


拼团的朋友早已在进口水果区等候。我们绕场一圈,邻近道闸的A区大棚外面,已经有商家摆出刚刚到埠的水果,招徕慕名而来的采购者。可能是因为时间尚早,我们在现场见得最多的水果,大多是葡萄、李子和山竹,真正硬核的抢手货榴梿并没有出现。


但也并非没有惊喜。人群之中,一个“亭亭玉立”的凤梨摆在了大货车前,看起来相当诱人。货主阿丽熟练地用小刀削去凤梨外皮,露出黄澄澄的果肉,邀请我们品尝。她告诉我们,这是刚刚从海南运抵的凤梨:“这车货是我们自己在海南种植的,用的是欧洲品种,比知名度更广的金钻凤梨要好吃。”


8.jpg

货主切开一个凤梨,邀请顾客品尝图/Zhong 摄


阿丽是我们当天看到的唯一一位售卖凤梨的货主。据她介绍,这车凤梨原本早些时候就能运到,但因台风“韦帕”而打乱了销售计划。“轮渡停航了,运凤梨的货车滞留在港口,唯一的办法只有等待。”


像阿丽这样的女性货主,在进口水果区里属于少数。放眼望去,大多数在此处经营的货主,都是手里拿着手电筒、背着小挎包的中年男性。每当有买家驻足,他们便会主动地打开话匣子,介绍水果的产地、品种、价格,用套近乎的聊天话术吸引对方拿货——哪怕对方是只买一箱水果试试口味的散客。


IMG_5509.PNG

流转的生意,流动的水果


比起卖力吆喝的货主和讨价还价的买家,穿着印有“果”字马甲的搬运工往往是整个市场中最沉默的人。他们把三蹦子靠着货车尾部停好,把货装满后便麻利地跳上驾驶座,载着水果驶向指定的目的地。等待装货的时间里,他们大多数要么站在一旁围观,要么掏出手机默默地刷短视频。没有人知道他们来自哪里,也没有人关注他们一天要蹬多少趟车、卸多少箱货。


10.jpg

胸前有个“果”字的货运工人开着三轮车运送果品图/Zhong 摄


公开资料显示,每天到达江南市场的水果在此中转后,有一部分将发往全国,还有不少会“反向”输出至东南亚和日本等地。而这里形成的“江南价格”,更是华南地区水果批发的“风向标”,几乎可以决定周边大小城市零售终端当天的定价。


但货主们并不太在意这一“风向标”到底往哪儿转。比起卖出多少钱,他们更关心当天拿的这批货能否顺利沽清。


盛夏时节的广州天亮得很早,不到六点,天空已经开始泛白。此时整个市场的热闹氛围逐渐进入高潮,来来往往的人挤满了市场的主要通道,“堵人”是这里的家常便饭,四周充满了浓郁的市井气息。


11.jpg

在专营荔枝、龙眼、黄皮、砂糖橘等国内水果的档口,货主、搬运工等各司其职图/Zhong 摄


水果散发的香味随着气温升高而飘散开来,等候多时的拼团朋友循着味道开始扫货。在进口水果区,来自南美洲的牛油果被摆上摊档,围观泰国山竹的买家开始变多,原本空手而来的我也顺手买了一箱四川脆李和一箱巨峰葡萄,穿过密集的人流艰难地提回车上。


阿丽的凤梨依然摆在那里,等待买家前来询价。那个摆在货架上方的凤梨,在朝霞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我问她什么时候能够全部卖完,她只是莞尔一笑:“我来这里卖水果,就没想过带着卖不出的水果离开。”


(文中阿丽为化名;《新周刊》记者邱思怡、实习生文筱雅对此文亦有贡献)


校对:严严;运营:小野;排版:章鱼


IMG_5512.PNG

本文原载于《新周刊》

总第689期《超级水果传 当水果成为社交货币

原标:《全国最甜的地方,是这座市场


IMG_551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4 05:14 AM , Processed in 0.0473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