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城市展厅
-
在散落于不同地域的“本来之间”,
藏着家的万般本质。
在“规矩”之内的空间,
却专注诠释着何为家居自由。
系统式的模块设计,
背后牵引着对于“本来”的理解。
家的“本来”形态应该是怎样的?
在这里,我们既在发问,又在求解。
大家好,我是《邦哥看豪宅》的主理人邦哥,专为设计师分享设计灵感及干货。我们致力于为设计师提供更好的设计思路,让中国设计能走向全球。今天咱们一起去看看这座全新的“本来之间”展厅,感受极简、框架、光影的魅力吧!
面对空间,设计师唐忠汉拥有自己的一套设计法则。他所秉承的设计美学意在空间中达成一种平衡,既维持在框架方寸之间,又透过空间营造中的张力打造自由的氛围感。
作为一处艺术展厅,本来之间完美展现了一个家初经雕琢的形态,在设计与本质之间建立起一层“度”。因此这座空间有了一层最为本质的表达——大地美学。
一切仿佛都是“平地而起”,背景柜作为空间的基础层次,展现空间精髓的同时,还尽可能地节约了空间,在留白与功能之间建立平衡。
室内遵循模块式的设计方法,看似简单的排列组合,实则容纳生活万千。原木色与黑色交织,深邃之间藏匿自然肌理,预示着在地性在空间中的回归与延展。
模块化的空间同时兼容自由性,这源自设计师对于空间功能以及大众心理的提前预设。多向的极简沙发从基础功能出发,简简单单,便点睛了随卧随坐的随性体验。
任何设计都离不开几何与光影,而在这个空间中,设计师将一切精华浓缩通过有节奏、有规律的横纵,为光影开路,在“意外”与“注定”中形成独有的美。
公共空间的表达应该是普适而生动的,中性色与经典的框架感都在无限深化这一点。框架感以迥然各异的尺度进行排布,从而形成客餐厅乃至私密卧室区域。理性的质感不断深入生活,以未经雕琢的形态为一切埋下伏笔。
在千千万万个家中,尺度各有不同。生活习性决定着何为舒适的节奏,但开阔则是家居美学的统一之处。于是设计师以“开阔”作为主线,进而回应大地主题以及远方的土地与城市。
随处可见的格栅元素展现出一种呼吸感,无形的质感坚韧地联系起每一处区域,实现一种默契的串联。与之并行的,是一条流畅迂回的动线。实际上,设计师没有刻意为动线下定义,正如每一个家的重心各有不同一般,来访者拥有选择空间的权利,随后停驻、感受,让感性的思绪与理解浇筑于经典而克制的棱角中,让展厅成为一处随性之“家”。
更衣室与卧室区域被“柜子”元素所主宰,布排中亦有智慧,整体的开阔感纾解了丰富的物品排序,艺术、生活形成恰到好处的平衡,以功能成就享受,又透过视觉的呈现回应家居寻常中的温暖艺术。
另一处的个性收纳区域顺势打造了一处天然布景,白色鹅卵石与仙人掌装饰重现热带自然美学,以微小的空间营造野奢感的精髓。
从入口向内一路走来,开阔的同时亦开放。材质的特性以及材质与材质之间与生俱来的反差、默契,这些一系列的微观层面成为空间的层层沉淀,又被重新再表面进行表达,从空间回归细节,而细节的连贯与衔接也糅合起一处空间。
我们一直认为模块化的设计更多作为一种“无奈之举”,要么倾向于功能,要么倾向于高效。而事实则恰恰相反,克制有序的设计系统环环相扣,将一个家不断“成长”的过程镌刻在空间成品中,溯源这些步骤与记忆,将细致入微的家居本质轻柔托举在视线之间。
面对这处城市展厅,你作何感想~一起来评论区聊聊!
撰文 Writer :Michiyo 排版 Editor:Fin设计Design&版权©:近境制作唐忠汉、梵镜空间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