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投资于个别行业的投资者必然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分散投资至关重要。互联网泡沫期间的美股在2000年3月24日见顶,这一天成为了金融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时刻,抛售取代了狂热,数万亿美元市值蒸发,投资者蒙受了损失,但或许也变得更加明智。
2000年3月24日,标普500指数触及1527.46点的收盘纪录,到了2002年10月9日,市值已跌去一半。道琼斯市场数据(Dow Jones Market Data)团队计算得出,该指数用了七年零两个月的时间才从底部重返峰值。
由第一批互联网公司推动的大涨让标普500指数的市值自1995年8月网景公司上市以来翻了近三倍,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市值增长了400%以上,由纳指中市值最大的100只股票组成的纳斯达克100指数上涨了732%。
通常情况下,当股市长期上涨的阶段结束时,投资者会得到一些深刻的教训,分散投资非常重要是其中最宝贵的一个教训。当时只投资了思科系统和其他科技巨头的人,比采用60/40股债投资策略的人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跟踪纳斯达克100指数的Invesco QQQ Trust Series I (QQQ)用了16年半的时间才回到历史高点,与此同时,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平衡型基金Vanguard Wellington Fund Investors (VWELX)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回到历史高点,这只基金见顶的时间也比标普500指数晚一年多。
只投资于个别行业(无论是房地产还是科技)的投资者必然会面临更大的风险,这一教训让标普500指数目前的高集中度看起来很可怕,因人工智能的崛起而上涨的科技“七巨头”占该指数的权重超过32%,而四年前这一比重为27%。
尽管美股花了数年时间才恢复,但美国经济只经历了一场非常短暂的衰退。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对衰退的定义,美国经济在2001年3月至11月期间短暂陷入衰退,而且衰退是在股市全线下跌很久之后才开始的,突显出美国经济对股市遭到抛售做出反应的速度非常慢。
当商业周期见顶时,Leuthold Group首席投资官道格·拉姆齐(Doug Ramsey)曾写道,“标普500指数已经下跌了24%(……最终将下跌49%),鉴于过去几年出现的财富效应,经济将很快屈服于股市的下跌。”
“财富效应”指的是随着股市上涨,家庭支出增加,进而刺激经济增长。2024年第四季度,美国家庭资产净值升至创纪录的169万亿美元,主要原因是直接或间接持有股票带来了财富的增长。2019年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一项研究显示,股票带来的财富每增加1美元,消费者支出每年就会增长2.8美分。
最后要指出的一点是,投资者应记住泡沫是股市中的一个常见现象,投资者每隔几年一定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小泡沫多于大泡沫。
对于如今的美股市场来说,回报率远不如20世纪90年代末是一个积极信号,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以来——人工智能热潮开始的时间——标普500指数上涨了45%,大约是互联网泡沫破裂前该指数涨幅的四分之一。
《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英文版见2025年3月24日报道“The Dot-Com Bubble Peaked 25 Years Ago Today. What the Crash Taught Investors.”。(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