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2|回复: 0

[中华脊梁] 黄埔百年:这座热血军校走出了哪些传奇人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7 05: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埔百年:这座热血军校走出了哪些传奇人物?

 冯杰 国家人文历史 2024-06-15 21:45 

70.jpg

本 文 约 7800 字
阅 读 需 要 19 分 钟 

一百年前,黄埔军校诞生在国民革命风暴中。这是一座由孙中山先生创立的,由苏联红军将领作为军事顾问,众多共产党担任要职的新式军官学校。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演讲中指明了开办军校宗旨: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军校一处门口贴有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那时候,国共两党携手并肩,一大批热血青年集合在此。这些人中,尤其是大革命时期的第一至第六期,有很多成为国之栋梁、民族脊梁。在动荡的岁月里,他们高举民族大义,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荣辱紧密相连。

71.jpg


“始终为了共产党的光荣而奋斗”


1960年4月7日,北京民族饭店迎来一批特殊客人,席间有人唱起黄埔校歌,众人马上附和起来。原来,国防部副部长陈赓宴请黄埔同窗,数月前结束改造获得特赦的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郑庭笈、周振强、杨伯涛等人欢聚一堂。宴席开始,陈赓不以胜利者自居,说道:

“我们从黄埔军校到大革命是团结在一起的,由于革命形势向纵深发展,把我们分向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此后大家各走各的路,以至兄弟阋墙,打了几十年仗。打来打去,现在终于又合到一块来了,这是很难得的。”

简单的几句开场白,使在座之人深受感动,纷纷把思绪拉到了三十多年前的青葱岁月。

72.jpg

1924年6月16日,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正式开学,军校位于广州东郊黄埔长洲岛,因而俗称“黄埔军校”。

“从今天起,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好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如果没有好革命军,中国的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

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如愿办起革命军校,开学讲话意味深长,陈赓站在第一期学员队伍中感触很深。

十几岁,他离开湘乡老家投效鲁涤平部队,身高差不多与步枪齐头。那几年,夹在南北中间的湖南省几无宁日,目睹军阀混战带来的破坏,陈赓有些迷失方向,遂脱离行伍,一边在粤汉铁路湘局做办事员,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弥补学业。19岁,陈赓加入共产党,介绍人是“一大”代表何叔衡。

“1923年底,党派我至上海转广东,投入程潜所办之陆军学校。”

据陈赓回忆,黄埔军校建立,他就主张集中革命青年“到黄埔去”。后来第二次东征,陈赓作为连长带伤攻城,勇救蒋介石脱险,成为军中佳话。

陈赓妻子傅涯曾经深情抚摸他身上的六处伤疤,倾听丈夫讲述那些枪林弹雨的火线故事。1932年9月,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时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的陈赓腿部负伤,在上海治疗期间不幸被捕,宋庆龄奔走营救,当面斥责蒋介石:

“当初东江之役是他救了你一命,不然你也活不到今天。现在你要杀他,你天天讲的礼义廉耻到哪里去了!”

陈赓在历经数月牢狱之灾后,终于被营救出狱,继续革命生涯,并在长征到达陕北后的直罗镇战役中再度负伤。

73.jpg

陈赓是少数有写日记习惯的解放军高级将领。1937年9月6日处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时期,他在日记中写道:

“今日为了对付我们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结成全民族的联合阵线,暂时将它(红帽子)收藏一个时期,换上一顶青天白日的白帽。但我们永远是党军,红军永远是红军,任他换上什么名义,戴上什么帽子,我们始终为了共产党的光荣而奋斗。”

“太行浩气传千古”


1942年5月25日,为掩护八路军总部、北方局机关和根据地群众突围转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壮烈牺牲,年仅37岁。他也是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彭德怀曾对左权女儿左太北讲过这样一段话:

“敌人打的第一颗炮弹是试探性的,第二颗炮弹准会跟着来,躲避一下还是来得及的。可你爸爸为什么没有躲避呢?要知道,当时的十字岭上正集合着无数的同志和马匹,你爸爸不可能丢下部下,自己先冲出去。他是死于自己的职守,死于自己的岗位,死于对革命队伍的无限忠诚啊!”

1905年3月,左权出生在湖南醴陵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一岁半丧父,几位哥哥也先后撒手人寰。因此,左权早早帮助母亲做起家务,拾柴火、割猪草。19岁那年,左权和十几个同学结伴奔赴广州,考入大本营军政部长程潜创建的陆军讲武学校,后来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众所周知,黄埔一期要数湘籍学员最多,占总人数近30%。是不是湖南挨着广东近的缘故?也不全是。当时从湘省去广东并不轻松,还得先从长沙到武汉,再经上海乘船南下。所谓“无湘不成军”,加上程潜又是醴陵人,这恐怕是湘籍学员高居各省之最的重要原因。

74.jpg

1925年2月,左权经由同学陈赓等人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1月,被组织选送苏联学习,先后进入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刻苦深造。1930年春,中共中央为扩大红军和巩固各苏区革命根据地,提前召回左权、刘伯承等一批留苏干部。在闽西革命根据地,25岁的左权成为一名年轻的红军军长,鉴于表现出色,没过多久即被调到中央苏区,先后担任红一方面军作战参谋、参谋处长,红十五军政委、军长,中革军委作战局参谋、副局长、局长,红一军团参谋长等职。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山城堡战役……左权几乎全部参战。

75.jpg

全面抗战开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参谋长是叶剑英,副参谋长便是左权。部队东渡黄河,左权给叔父回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自卫应战,必然要持久下去,也只有持久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母亲对我的恩爱。”

76.jpg

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山西平型关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远在南京的蒋介石高兴地复电朱德、彭德怀:

“有日(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指挥得宜。捷报南来,良深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为至盼。”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左权协助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精心组织黄崖洞保卫战,“彭左”成了八路军前方最高指挥机构的亲切代名词。左权殉职的噩耗传到延安,朱德怀着悲痛心情写下《悼左权同志》,其中有句“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着实令人动容。同年9月18日,中共辽县县委、县政府举行纪念“九一八”11周年暨辽县易名典礼,通过改名为左权县的方式,永远铭记这位民族英雄。

“一生革命,一心一意”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家境富裕,自幼敢于“叛逆”。她反抗摧残妇女身心健康的缠足,并在大姐夫、中共川南党组织创建人郑佑之的支持下,不断追求进步,组织妇女团体,专为受压迫的女同胞伸张正义。赵一曼还积极加入共青团,并对郑佑之说:

“在这个家庭中太郁闷了,我要像秋瑾那样,到外面去闯一闯,再不能被这个封建家庭束缚了。”

二十一岁那年,赵一曼步行两天走到宜宾县城,进入女子中学读书,不久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后因从事革命运动不为校方所容,转到中国共产党开办的中山中学。

77.jpg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为了继续推动北伐,需要培养更多的军事政治人才,尤其是女性军事干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酝酿而生,校务多由国民党左派、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代理,政治教官及中下级军事干部多为共产党员。武汉分校决定招收女生百名,赵一曼经由宜昌党团组织同意,毅然投笔从戎。受到革命思想驱动,当时报考的女性人数超过预期,最初录取183人,旋即合并湖南学兵团30名女生,总数达到213人。这是黄埔军校历史上首批女学员,被列为第六期。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赵一曼远赴莫斯科中山大学探索革命真理。第二年秋天,遵从组织安排准备回国。此时赵一曼已怀有身孕,临行之际,丈夫陈达邦建议生下小孩再走不迟,赵一曼不同意,“党的决定,不能讨价还价”。陈达邦转而提出一同回国,但“她认为夫妻离别事小,求学的任务重大,劝夫莫作此想”。带着身孕,赵一曼先是受命组建宜昌秘密交通站,后又前往上海、南昌等地从事情报工作。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沦丧,为了加强对黑土地抗日斗争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派出一批得力干部北上。在沈阳、哈尔滨等地,赵一曼领导工会组织巧妙与敌伪展开周旋,经常到卷烟厂、电车厂工人中间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78.jpg


1934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哈尔滨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部部长何成湘着手疏散隐蔽。赵一曼说:

“我到东北这里之后,彻底认识了日本侵略者的豺狼本性。我决定到游击区去,用枪杆子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请党组织考虑我的申请!”

何成湘有些担心,认为游击区不要说战斗,就是平时的条件也很艰苦,怕赵一曼的身体吃不消。赵一曼则态度坚决:

“我学过军事,现在正是用它来报效祖国的时候,至于我的身体,请组织放心,我能坚持!”

79.jpg


1935年秋,赵一曼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委,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她“瘦李”“李姐”。11月中旬,第二团150余名战士苦战珠河县春秋岭,陷入日伪军包围。22日,赵一曼带着最后的几名战士坚守小亮珠河西北方向一处民房,左臂、左脚中弹负伤,依然顽强抵抗,直到弹尽粮绝。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英勇就义。

赵一曼生前曾经有位战友好奇问起:“你为什么叫赵一曼呢?” 她答道:

“我喜欢‘一’字,所以给自己起的名字都带个‘一’字,一超,一曼,意思指一生革命,一心一意,一贯到底,绝不改变……”

“在中国将领之间以谦逊知名”


1924年春,20岁出头的郑洞国不顾家人劝阻,从湖南石门前往广州考取黄埔军校第一期。黄埔校军第一次东征,郑洞国报名参加奋勇队,一手扶梯攀登,一手挥动驳壳枪连连回击敌人,成功跃上敌军防御的城头。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非常欣赏郑洞国,第二次东征后期委派他管理潮州野战医院,旋又举荐其为中校营长,郑洞国从此顺利跨入中级军官行列。后来国共辽沈战役,郑洞国被困长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军委名义致电前方:

“据恩来称,郑洞国人还老实,在目前情况下有可能争取其起义,则对整个黄埔系军队的影响当会很大。”

79a.jpg

时间回到1933年3月,日本关东军进逼长城各口,第二师第四旅少将旅长郑洞国奉命北上,成为最早参加抗日的黄埔青年将领之一。南天门硝烟弥漫,古北口寸土必争,情况紧急时,郑洞国顾不上安危,脱掉厚重棉军服,深入最前线往复督战。然而,无数将士的牺牲最终换来的却是一纸纸妥协,《塘沽协定》《何梅协定》……北平军政负责人何应钦屈从日方压力,答应国民政府的中央军、东北军撤离河北全境。告别古都那一天,郑洞国和全体爱国官兵心情悲痛,但又坚定信念,互相勉励“我们必将回来”。

全面抗战开启,郑洞国升任中将师长,“本师因参加过长城抗战,对日作战有一定经验,加上受全国抗日救亡热潮的影响,官兵们都对日寇怀有仇恨心理,故而士气高涨”。第二师转战平汉铁路北段,孤军苦守保定,迟滞日军进攻步伐;台儿庄大战,攻枣庄、围峄县,执行命令从来不打折扣。抗战中期,国民政府军队第一个机械化军——新编第十一军组建,郑洞国调任荣誉第一师师长,协助副军长杜聿明强化练兵。新编第十一军改番号为第五军,杜聿明扶正,郑洞国升任副军长兼师长。1939年冬,日军登陆钦州湾,轻取南宁和昆仑关要隘,第五军风风火火驰援桂南抗日战场,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败,部分退入印度境内,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主张“要兵不要官”,试图大刀阔斧改革中国驻印军架构。蒋介石当然不能接受,决定成立新编第一军,军长人选非郑洞国莫属:

“你去那里是会有困难的,同外国人打交道不容易,但抗战需要盟国帮助,必须有人担负这项重任,我反复考虑过,你去是最合适的。”

郑洞国和盟军将领谨慎相处,同时注意维护民族尊严,1944年夏秋荣升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制定“掘壕推进,分割包围,逐个歼灭”的正确作战方针,从而确保密支那战役取得最后胜利。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当年在驻印军任副官,坚定认为郑洞国的长处“在于坚韧不拔,在中国将领之间以谦逊知名”。

79b.jpg

1984年6月,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成立,副会长郑洞国真诚呼吁中国台湾和海外校友:

“重温孙中山先生的教导,正视历史和现实,继承和发扬真正的黄埔精神,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共建振兴中华的宏图而做出新的贡献,也为自己的一生写下最后的,也是最光辉的篇章。”

虽然曾经分属国共不同阵营,但晚年郑洞国念念不忘华夏一统统,他语重心长地对长孙郑建邦说:

“我现在对国事、家事均无所憾,只可惜没有看到祖国统一。一旦国家实现了统一,国民革命就算彻底成功了!”

“大义昭著,薄海同钦”


听说广州大本营军政部长程潜要办军校,湖南醴陵小伙陈明仁奔赴羊城,先是进入陆军讲武学校,后来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陈明仁在蒋介石阵营官至中将,因为性格过于耿直,几次遭遇“飞来横祸”,不无影响戎马生涯。

79c.jpg

据说抗战中后期,陈明仁任预备第二师中将师长,驻军云南昆明附近,不服蒋介石批评所部官兵服装破烂,抗辩“衣服质量太差,一件棉衣规定要穿两年,事实上一季都穿不到。去年冬天,又只发给我们四成新的棉衣,所以士兵服装自然是很烂的”。甚至情绪失控当场撕掉领章符号,扬言“这个中将不当也罢”。

1942年3月1日,蒋介石约见陈明仁,想要仔细问问服装破烂缘由,不巧的是,第十一集团军总部始终打不通预备第二师电话,大概考虑到委员长赶时间飞往缅甸腊戍,总部也就没有派车去找陈师长。第二天,陈明仁获知此事,心中暗暗叫苦:

“总部疏忽,未将电话打通,亦不派汽车来接,必引起委座愤怒无疑。”

3日,陈明仁接到调任第七十一军副军长的命令,不禁感慨万千:

“窃思五年来费尽心血,无一不在其他部队之上,好处不能给上峰知晓。此次两椿差处,均与余毫不相干,服装只发四成,当然破烂。其他部队皆然,不仅本师也。召见不到,乃是总部疏忽。命也如斯,夫复何言。”

蒋介石决定再给学生一次解释机会,岂料4日下午,陈明仁“甚放肆,大言无忌,因之发怒,令宪兵扣押赴渝”。对照陈明仁日记,内容更为详细:

“三时半晋谒,不数语即引起委座大发雷霆。余亦以此事太遭不白之冤,恃受妄言,说明服装破烂,余不能负责。当时态度言辞不免过剧,致被收押,责令宪兵十三团于明日送往重庆。余以无罪,心甚泰然。侍从室诸友劝余暂时在该处休息,等待机会,俟其怒气稍平,当可挽回。”

多亏黄埔一期同学,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说情,蒋介石渐渐息怒,答应不再追究。

1944年秋,第七十一军参加滇西反攻,陈明仁代理军长职务,一举攻克畹町回龙山,颇有几分扬眉吐气:

“今日之胜利,争得莫大之面子,官兵殊能用命,欣慰之至。”

1949年8月,陈明仁顺应时局率部湖南起义,毛泽东称颂此举“大义昭著,薄海同钦”。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撤销兵团建制,毛泽东建议陈明仁到大军区任职,享受副大区待遇,陈明仁表示自己喜欢带兵,仍以上将军衔继续担任第五十五军军长,心甘情愿肩负雷州半岛守卫任务。

“黄埔之鹰,民族之雄”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为牺牲在缅甸抗日前线的戴安澜师长举行全国性追悼大会,共产党人纷纷撰写纪念文字,毛泽东所作的挽诗引人注目: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充分肯定戴安澜发扬黄埔精神,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征战异域壮烈牺牲的光辉一生。

戴安澜号海鸥,安徽无为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所部第二〇〇师最早是国民政府军队唯一的机械化师。在第五军杜聿明麾下,郑洞国曾和戴安澜朝夕相处,戴虽是军人,却酷爱文学写作,郑晚年说起戴:

“他那飒爽的风度和无所畏惧的性格,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79d.jpg

鲜为人知的是,作为中央军将领,戴安澜较早就认识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弊端,据《新华日报》采访部主任陆诒追忆,全面抗战第二年,戴安澜对他说:

“国民党内还有一部分人害怕动员民众,这次调我们到武汉外围作战,战地老百姓竟逃避一空,连找个向导都困难,这只能从政治上去找原因。要争取最后胜利,必须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将来胜利以后要建设,仍然需要国共合作,民主建国。”

挽诗中提到的“东瓜”(亦译同古、同固)“棠吉”均为缅甸地名。1942年2月,缅甸首都仰光岌岌可危,中国远征军奉命入缅援英,蒋介石要求第二〇〇师在平满纳、同古地区占领阵地,掩护第五军主力集中。3月19日拂晓,从仰光北上的日军进抵同古以南皮尤河。戴安澜深知恶战难免,召集营长以上军官会议,带头宣布阵亡后的替代人,同时致书妻子荷馨: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固,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

激战至28日,第二〇〇师仍然有效控制着阵地。翌日,杜聿明认为战略达成,下令戴安澜率部转移,同古之战被誉为同盟国缅甸战场上“坚持时间最长的防卫行动”。

79e.jpg

英方一再延迟中国军队入缅时间,中方高层指挥系统混乱,致使中英联军始终未能掌握战场主动权。4月中旬,日军第五十六师团包抄滇缅公路起点腊戍,中国远征军总指挥史迪威、司令长官罗卓英同意第五军直属部队半数及第二〇〇师,调头攻向棠吉试图封堵东线之敌。25日,棠吉告捷,按照蒋介石和参谋团主任林蔚的意思,杜聿明、戴安澜应该继续朝着雷列姆尾击,“断敌后路,以解腊戍之围”。史迪威觉得第二〇〇师单独执行东进任务足以,严令第五军直属部队返回中路。没想到日军集中几百辆汽车一路狂飙,战力受损的第二〇〇师行动保守,未能起到积极作用。29日,腊戍陷落,中国远征军归国的主要通道被切断。

杜聿明不愿意跟随史迪威入印,打算冲过缅北重镇密支那,撤回滇西腾冲。5月18日,第二〇〇师在穿越昔卜、摩谷公路时,遭到日军伏击,戴安澜中弹,身受重伤,起初精神状态尚好,躺在担架上照常指示部队行动,但因医药匮乏,伤口迅速化脓。26日,突围队伍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不幸伤重殉职,第二〇〇师历尽艰辛,回到国内时仅存2600余人。195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1969年撤消。相应的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

79f.jpg

回望百年风起云涌,在长期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进程中留下了那些优秀黄埔师生的身影,他们有的成为中国共产党红色军队的名将,有的成为抗击日寇的国军英雄,在不同的战线、不同的历史时刻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贡献,形成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现在,百年黄埔留下的文化精神,仍然能激励后人砥砺前行,激发两岸同胞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汇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傅涯:《陈赓大将图传》,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版。
陈赓:《陈赓日记》,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胡兆才:《太行英雄左权》,南京出版社2016年版。
左太北:《左权家书》,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
戚厚杰:《巾帼英雄赵一曼》,南京出版社2016年版。
郑洞国:《我的戎马生涯》,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
郑建邦、胡耀平:《铁血儒将郑洞国》,团结出版社2012年版。
陈湘生、胡博:《陈明仁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
安徽省政协文史委:《戴安澜将军》,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a.jpg
END
作者 | 冯杰
编辑 | 胡心雅
排版编辑 | 郑美玲(实习)
校对 | 苗祎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26 11:51 AM , Processed in 0.03554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