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9|回复: 0

[哲史艺丛]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只有八百府兵,为何能压制李渊的几千禁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30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只有八百府兵,为何能压制李渊的几千禁军

 九鱼亭 历史学堂君 2024-05-01 09:23 


作者:九鱼亭

编辑:莉莉丝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成功击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之后逼迫李渊放权。当时李世民只有八百军兵,而李渊仍掌握大权,宫内还有数千禁军将士,为何李世民能成功压制这数千禁军?
 
  • 李世民或提前收买、控制部分禁军将领

 
别看李世民可以统领千军万马,几乎没有败绩,但在长安城内,李世民也是没有兵权的,能调动的也只有几百人。这次政变,不仅要快速解决李建成、李元吉,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控制住他老爹李渊。
 
史料记载“且大王素所畜养勇士八百余人,在外者今已入宫,擐甲执兵,事势已成,大王安得已乎!”
 
在政变前,李世民能动用的只有八百多人,而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有两千精兵,在数量上李世民没有任何优势,并且李世民还要用这些士兵逼迫李渊就范,这多少有些不现实。所以以李世民的个性,他必定会做万全的准备,而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50.jpg
上图_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前,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准备暗杀李世民,当时正当突厥入侵,李建成推荐李元吉统兵前去征讨,李渊权衡之后,同意了这个建议。李建成和李元吉准备在践行之时,在大帐内斩杀李世民。如果让李建成得手,那么千古一帝将不复存在。
 
史料记载“率更丞王密告世民曰:太子语齐王:今汝得秦王骁将精兵,拥数万之众,吾与秦王饯汝于昆明池,使壮士拉杀之于幕下,奏云暴卒,主上宜无不信。吾当使人进说,令授吾国事。敬德等既入汝手,宜悉坑之,孰敢不服!”
 
关键时刻,有人将这条要命的消息透露给了李世民,这才让李世民下定决心,先下手为强。可见李世民也早已将力量渗透进了皇宫内部,东宫各处,这就是李世民的底牌,那八百士兵只是他明面上的人员,而暗地之中为其工作的人必定也不在少数。
 
李世民几乎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所以我们推断,在政变之前,他已经控制的大部分禁军部队,具体操作可能是行贿,也可能是拉拢或者威胁,总而言之,这些人最起码不能给李世民添乱。

51.jpg
上图_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即尉迟恭
 
除此之外,尉迟恭为何能身穿盔甲、手持武器,见到高祖李渊?难道李渊身边的护卫都变成了木头人?那么尉迟恭是怎么进入宫中的?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位浑身是血、杀气腾腾、手持利刃的武将,就那么堂而皇之地穿越守备,直接闯到了李渊面前,这事情如此顺利,必定是有人早给开了方便之门。于是我们推断,很多禁军将领早已归附了李世民,哪怕禁军数量再多,也无济于事。

52.jpg
上图_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
 
  • 尉迟恭用最快速度,见到李渊,要到了兵权

 
权力斗争就是你死我活,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清楚,一山不容二虎,失败的人没有第二路可选,只有死路一条。要想赢得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就看谁的手段更犀利,谁的实力更强大。
 
在得知太子集团要杀他,李世民找来所有信得过的幕僚和将领,商议对策,太子集团有两千人,而李世民只有八百人,要想取胜只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李世民先去李渊那打小报告,说李建成、李元吉在后宫和李渊的妃嫔行苟且之事,接着李世民说太子要杀他。
 
史料记载“上以其状授世民。于是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且曰:“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雠。”

53.jpg
上图_ 李建成墓志铭拓片

李渊在儿子们争斗的同时,一直在做和事佬的工作,既然老三已经掀了底牌,为了不让事端继续恶化,李渊就决定明天让三人一同上朝,商议此事。事实上,李渊还是想在其中和稀泥,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他怎么取舍都难以圆满。
 
李世民这招就叫引蛇出洞,想要击杀李建成、李元吉,就得选他们没有防备的时候,只有率先杀掉李建成、李元吉,那么下一步才有可能成功。李建成果然上当,相对来讲,李建成还是比较厚道的,他曾多次阻止李元吉暗杀李世民,或许李建成根本不相信李世民敢杀他,但这次李建成想错了。

54.jpg
上图_ 玄武门政变
 
李建成、李元吉一到玄武门,伏兵四起,很快李建成、李元吉就倒在了血泊之中。这就是李世民的高明之处,只要先解决了太子、齐王,那么才可以逼迫李渊放权,事已至此,三个嫡子只剩下一个,李渊难道会杀掉李世民?那么谁来接替他的皇位?
 
李世民非常了解父亲的个性,只要尉迟恭将李建成、李元吉的死讯告诉李渊,李渊只得就范。尉迟恭用最快的速度,到了李渊近前,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尉迟恭要到了军权。
 
史料记载“时宿卫及秦府兵与二宫左右战犹未已,敬德请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上从之。”
 
是时,别看太子已经死了,战斗仍没有结束,如果李世民没有及时讨到兵权,那么他就可能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尉迟恭的工作至关重要。正是由于人尉迟恭帮李世民要到了兵权,才保证了政变的成功,当然,这里的兵权也包括禁军。

55.jpg
上图_ 玄武门 位于唐朝皇宫的北门
 
  • 李渊不想让儿子们自相残杀

 
李渊虽然比不上李世民,但李渊不是个糊涂的皇帝,太子和秦王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早已公开化,李渊应该早就能预料到,审判日必定会降临。
 
在李世民发动政变前夕,要说李渊一点也没有察觉,这也是不准确的,但就算李渊察觉到,也可能无能为力。在李渊看来,他想做个好父亲,尽量缓和儿子们的矛盾。
 
一次,李建成叫李世民去东宫喝酒,酒中有毒,李世民吐了不少血,这杯毒酒很可能是李建成准备的。李渊得知消息,十分震惊,李渊严厉训教了李建成,并想把李世民派往洛阳任职。
 
李渊的目的是想把李世民和李建成分开,距离产生美,如果两人离着远了,那么矛盾可能就会慢慢化解,其中我们也能看到李渊的良苦用心。然而,李渊的这个想法,最终被太子集团搅黄了,太子集团害怕李世民到了洛阳,拥有军队和土地,相当于如虎添翼,这是他们不想看到的。

56.jpg
上图_ 唐朝军队

在政变当天,或许李渊仍掌握着禁军的控制权,但他不想看到儿子们自相残杀,如果他派禁军去镇压,可能三个儿子都会殒命当场,排除皇帝的角色,李渊首先是一个父亲。当李渊知道李建成、李元吉已死,看到李世民还活着,他用最后的理性做出了决定,那就是将权力交给李世民。
 
人死不能复生,事实证明,李渊的决定是正确的,政治不同于儿戏,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会导致无数人头落地,也正是由于李渊的“英明”,才成就了天可汗的威名!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一卷》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22 09:45 PM , Processed in 0.0376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