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8|回复: 0

北上广深常住人口全部增长,近9成上市券商业绩下滑 | 财经日日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 07: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上广深常住人口全部增长,近9成上市券商业绩下滑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4-04-30 19:21 


4月制造业PMI录得50.4%


4月30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3%,比上月下降0.8%;中型企业PMI为50.7%,比上月上升0.1%;小型企业PMI为50.3%,与上月持平。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

标普全球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财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1.4,高于3月0.3%,再度创2023年3月来新高。分项上看,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均在扩张区间上升。(国家统计局)


|点评| 4月中国制造业PMI仍处于扩张区间,但复苏势头有所放缓。官方制造业PMI和财新的数据再度出现分歧,东南沿海企业获得的出口订单更多,对制造业形成有力支撑。不过,官方和财新PMI数据均显示出企业扩产意愿偏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提升,挤压了中下游制造业利润,同时,企业主担心国内外需求回暖的势头持续性不强。

从外需来看,欧洲和日本经济保持了经济修复的步伐,美国则稍有回落,外需总体保持扩张的态势短期内仍将维持。但是,内需方面的表现则十分平淡。以旧换新的政策效果暂时偏弱,内需回升之路还很漫长。

2023年北上广深常住人口全部实现增长



4月29日消息,《深圳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1779.01万人,创历史新高;比上年末增加12.83万人,同比增长0.73%,增量位居北上广深之首。此前,北京、上海、广州陆续披露了2023年底常住人口数据,三者分别增长1.5万人、11.56万人、9.29万人。

随着落户等政策放宽,除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人口全部正增长外,不少发展势头较好的二线城市,人口增长势头同样不俗。2023年,合肥市常住人口增长了21.9万,位居全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长第一位。此外,郑州、杭州、成都等多座省会城市,人口增量也全部超过了10万人。(上海证券报)


|点评| 一线城市人口恢复净流入,城市对非城市人口的吸引力仍然保持。近两年来,为了吸引年轻人,部分城市连续缴纳六个月社保即可落户,城市的落户门槛极大地下降,买房限制逐渐松绑,北上广深也不例外。同时,一些小乡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学校缺乏生源无奈关停,地方财政收入有限,基础设施维护困难,倒逼人口向城市聚集。除此之外,一些城市的范围主动扩张,吸纳了周边人口,同样算在了常住人口增长的范畴。

不过,因为城市生活负担较重,不少年轻人选择离开大城市,回到三四线小城市发展,各城市间的“抢人大战”未来将成为常态。

深圳一楼盘买房最高送80万黄金


4月29日消息,位于深圳南山区的一楼盘在五一期间推出“买房送黄金”活动,针对不同户型的特惠房源,开发商将赠送888克和1388克黄金,其对应市场价值达到50万元和80万元。对于赠送的黄金,购房者可选择获取现货,或是通过开发商推荐的第三方公司,将黄金直接兑换成现金领取。

为了加快房屋销售,近年来有不少开发商会在原有的售房折扣上,通过送礼的方式吸引购房者。据悉,开发商的花式促销与新房“限价”——即政府定价新楼盘销售价格的政策有关。深圳目前仍在执行新盘“限价”政策,部分项目想要在备案价格打折的基础上再行优惠,多数只能采取返物业费、送礼,甚至补贴首付等方式进行。(综合财联社)


|点评| “买房送黄金”实际上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去年6月的浙江杭州,就有过买房送金条的项目出现,在其背后,依旧是开发商“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在主导,只是近期黄金价格涨幅较大,赠送的黄金若未能及时兑付,指不准就会将原本的促销行为带上金融衍生品的波动风险,使得原本承诺的优惠面临变化。

在过去两年,“买房送礼”的促销大多是一些偏僻的楼盘用于加强销售成绩的手段,而如今,一些位处中心区的楼盘也开始如此行事,可见在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的背景下,开发商急于加速销售回款的态度更为明显。只是这般花式营销终究只能当短期噱头,长期来看,销量的整体回暖终究需要等待市场信心的恢复。

比亚迪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1%


4月29日,比亚迪披露2024年一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比亚迪股份一季度实现营收1249.44亿元,同比增长3.97%;公司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69亿元,同比增长10.6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24%至37.52亿元。不过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财报显示,比亚迪股份一季度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下滑29.29%至102.28亿元。

此外,比亚迪研发费用由上期的62.38亿元大幅攀升70%,达到106.10亿元,占到总营收的8.49%,同比增长了3.29%。根据该公司此前发布的3月产销快报,比亚迪一季度汽车销量达到62.63万辆,同比增加7.96%,3月交付量突破30万,稳居国内新能源销量榜单首位。(华尔街见闻)


|点评| 喊出“电比油低”的比亚迪一季度净利润不降反升,这样的业绩确实令人意外。具体来看,由于新款车型降价,比亚迪单车价格确实有所下降。正是得益于降价,在一季度包含1-2月汽车销售传统淡季的情况下,比亚迪销量保持稳定。在成本方面,一季度碳酸锂价格继续回落。最重要的是,比亚迪全产业链优势下,凭借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摊薄,促使单车成本降幅大于价格。也就是说,比亚迪降价只是在为消费者让利,大部分车企跟随降价则是实打实地在“出血”。

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比亚迪总体业绩增速不可避免地出现下滑。新能源车淘汰赛的序幕已经拉开,比亚迪能否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有待继续观察。

万科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一季度亏损


4月30日消息,万科于周一盘后披露2024年一季度报。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5.9亿元,同比下降10%。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务贡献收入466.7亿元,同比下降13.8%,经营服务业务贡献营业收入109.5亿元,同比增长1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亿元,同比下降125%,去年同期为盈利14.46亿元。

万科在一季度报告中指出,公司回款效率保持在100%以上,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扣除预收款后的负债率为64.9%,相较2023年底下降0.6个百分点,净负债率为59.3%;持有货币资金830.7亿元,可以覆盖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华尔街见闻)


|点评| 喊了多年“活下去”的万科,如今似乎真的走到了这一步的边缘。Q1的数据下滑对于市场来说早有预期,但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一季度亏损,对于许多万科的投资者来说还是有些超出预期,难以接受。而结合销售数据和毛利情况来看,万科的业绩自2023年4季度以来进一步恶化,拐点尚未出现。

公司的现金储备和回款效率,算是一季度数据中少有的亮点。但随着日前穆迪下调万科信用评级,目前万科的融资环境变得越发艰难,一季度超过161亿的净现金流出和近期出售资产的举措,可以看出万科的现金情况也并不轻松,若政策对地产的推动效果不及预期,万科未能在年内寻得拐点,其风险恐怕不容忽视。

深交所加强上市公司减持行为监管


4月30日消息,从深圳证券交易所处获悉,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股份行为,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监管规则适用指引——上市类第1号》相关要求,自2024年4月29日起,对持股比例超5%的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深交所将加强事前监管,每个交易日早间向会员单位发送股东的减持额度。

此前4月12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提出,增加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前的预披露义务,并要求大股东的一致行动人以及合计持股5%以上的一致行动人遵守大股东的义务。


|点评| 大股东的违规减持现象一直饱受A股股民的关注与诟病,随着证监会新官上任,新“国九条”重磅落地,股东减持的限制也在不断缩紧。本次深交所落地的事前监管,是针对一致行动人减持时的额度限制,而后续会有更多减持的监管规章落地。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违规减持在整个市场中的比例终究是少数,大股东的减持往往是解禁期后以正规程序落地的。对违规减持的重拳出击固然是好,但或许与业绩挂钩的更为严厉的减持限制,才是股民更想看到的。

上市券商近9成业绩下滑



4月30日消息,50家上市券商股一季报悉数披露完毕,50家券商股中,43家增速为负,同比下滑券商占比高达86%。3家券商股一季度亏损,分别是锦龙股份、国联证券、天风证券。41家券商营收同比增速告负,同比下滑券商占比为82%。

具体来看,经纪业务方面,受市场影响,占比达90.91%的券商经纪业务下滑。投行业务方面,受IPO政策性收紧影响,占比为75%的券商投行业务同比增速下滑,大部分头部券商均大幅受挫。自营业务方面,占比为84.09%的券商自营同比增速告负。利息相关业务方面,占比达79.55%券商一季度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速为负值,四分之一券商一季度利息净收入为负。(财联社)


|点评| 券商一季度业绩下滑,在市场预期之内。一季度新股上市节奏大幅减缓,IPO排队企业数量显著下滑,券商投行业务大受打击,不少券商已经开始着手裁减投行人员。一季度A股成交量同比略有增长,但去年后半年,券商佣金集体下调,年初公募基金费率再度调降,导致券商经纪业务表现不佳。一季度A股大幅震荡,券商自营盘表现不如去年同期情有可原。综合导致券商业绩集体下滑。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日益增大,国内券商将直面全球老牌券商的竞争压力。仅仅通过并购重组,扩张用户规模,而券商硬实力不足,和“做强做优”的初衷有所出入。强化券商投研、资管等专业能力,更有利于券商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周二两市缩量调整沪指跌0.26%



4月30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盘面上,合成生物概念股集体大涨,家电股盘中拉升。服装股午后走强,房地产板块盘中活跃。下跌方面,低空经济概念股集体大跌,汽车整车、军工等板块跌幅居前。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32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成交额共计10306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805亿。

截至收盘,沪指报3104.82点,跌0.26%,成交额为4738亿元;深成指报9587.12点,跌0.9%,成交额为5568亿元;创指报1858.39点,跌1.55%,成交额为2190亿元。(财联社)


|点评| 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两市情绪有所回落。部分市场资金切换至防御属性,医药板块早盘走高。银行板块逆势走强,对沪指形成一定支撑。临近“五一”假期,机票价格大幅回落,市场对于假期期间旅游市场的消费表现预期降低,景点旅游板块全天领跌。除此之外,周一大涨的板块基本集体回落。

经历两个月的震荡盘整后,月末沪指终于实现了向上突破。漫长的震荡期内,场内筹码得到了充分的换手,新的主线行情浮出了水面。影响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减少,国内稳增长政策陆续落地。总体上看,板块轮动,逐级上涨的慢牛行情初露头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2 03:31 AM , Processed in 0.03436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