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1|回复: 0

元旦出境游恢复至疫前水平,去年271单IPO终止审核 | 财经日日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 08: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旦出境游恢复至疫前水平,去年271单IPO终止审核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4-01-02 18:00 
中央财办:将非经济性政策纳入评估


1月2日消息,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在《人民日报》撰文称,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实践表明,除了经济政策外,许多非经济性政策也对经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政策统筹,在加强财政、货币等政策协调配合的同时,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韩文秀还表示,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就是要坚持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方法论;以进促稳,就是把“进”作为方向和动力,不能消极应对、不思进取;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辩证对待稳和进。(财联社)

|点评| 按条块划分的监管政策有利于对不同领域进行垂直管理,但整个社会的运行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的,其他部门制定的政策,也可能影响到经济运行,而在经济运行越敏感的时候,这种影响可能是非常重大的。

例如,教育主管部门针对教培领域的监管,旨在减轻义务教育的学业负担,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对教培行业产生根本性影响。又如针对游戏充值的限制性规定,是为了减少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其结果却是对游戏股造成打击。如果宏观政策没有一致性,就会出现政策打架的现象。眼下,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到了非协调规范不可的程度。

12月财新制造业PMI创新高



1月2日,标普全球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为50.8,较11月上升0.1个百分点,为四个月来最高水平,高于预期50.3,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从分项指数看,2023年12月制造业生产、需求扩张速度小幅加快,分别为2023年6月、3月以来最高。外需边际改善,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收缩区间回升,为近六个月来最高。

这一走势与官方PMI数据并不一致。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12月制造业PMI录得49.0,回落0.4个百分点,为2023年次低。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华尔街见闻)

|点评| 官方PMI与财新PMI连续两个月产生背离,主要是因为二者统计的样本企业有所差异。官方PMI样本企业数量更多,且企业覆盖全国,类型多种多样;财新PMI企业样本数量较少,集中在东南沿海。11月和12月海外“黑五购物节”、圣诞节等节日促销带动中国出海企业需求回暖,属于季节性回升,很难得到延续。

从更为全面的官方PMI上看,前几个月出现的生产扩张开始减缓,补库存进程出现反复,尽管企业库存已经保持在了较低水平,受内需持续疲软的影响,企业在生产方面较为谨慎,这也是财新PMI就业指数不升反降的最大原因。前期促消费的政策效果已经减弱,进入2024年,需要新一轮更有力度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出台。

元旦出境游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1月2日消息,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元旦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35亿人次,同比增长155.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9.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97.3亿元,同比增长200.7%,较2019年同期增长5.6%。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元旦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出入境人员517.9万人次,日均172.6万人次,较2023年元旦假期增长4.7倍,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入境251万人次,出境266.9万人次;查验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20.3万架(艘、列、辆)次,较2023年元旦假期增长1.5倍。(综合第一财经)

|点评| 今年元旦假期,无论是境内游还是出境游都全面爆发,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出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都基本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但人均水平出现了明显的消费降级,并且这种降级并非个例,从去年“五一”假期开始,这一现象就已经出现过。

用最少的钱跑最多的景点,这种现象被戏称为“特种兵旅行”。这种疫情之后“报复性”旅行的场景不会持续太久,文旅产业要想保持持续发展,单纯靠“特种兵”们凑人头是远远不够的,以量取胜之外更需要客单价的提升。就在昨天,中泰两国宣布永久免签,未来我们也需要更多这类政策便利来刺激出入境旅游,为中高端需求创造空间。

2023年16家房企销售额超千亿元


12月31日消息,中指研究院、克而瑞地产研究相继发布了2023年房企销售数据。综合来看,共有16家房企销售额超过千亿元,保利发展、万科地产、中海地产位列前三,且保利发展是唯一销售额超4000亿元的房企。

数据显示,2023年,百亿房企仍在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30家百亿代表企业的一、二线城市业绩贡献合计占比达85.4%,较上年提升3.4%。以销售操盘金额计算,近4年来百强房企销售门槛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且2023年均降至最低,如2023年TOP10房企门槛同比降低了3.5%,TOP100房企门槛同比降低了4.9%。同时,2023年全口径规模超过千亿元的房企数量尽管有16家,但已降至近7年新低。(华尔街见闻)

|点评| 今年以来尽管房地产市场整体持续调整,但部分房企仍展现出了较强韧性。相对而言,有央国资背景的企业表现更佳,销售额前三中保利发展、中海地产为央企,万科地产为混合所有制房企,而前十名中只出现了碧桂园、龙湖集团两家民企。

而房地产销售上也出现了地区的结构性分化,并且这种分化将会持续。核心一线、二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得益于新政影响,市场尚能“保温”,整体市场热度表现居前。其次,郑州、天津等以价换量型城市,尚有人口基数支撑,购房自住需求会有小幅修复。而其他三线、四线城市缺乏人口优势、经济基础,需求透支严重,可能还将面临较长时间的低位盘整期。



去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交付量全国第一


1月1日消息,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交付榜单出炉。比亚迪以302.4万的交付量稳居国内新能源销量榜单首位,广汽埃安全年交付48万辆,同比增长77%,增速创历史纪录,位居榜单第二。理想全年交付37.6万辆,同比增长182.2%,位居榜单第三,同时,理想还是2023年交付量最高的新势力车企,将小鹏和蔚来远远甩在后头。

不过,包括埃安、蔚来以及极氪在内的多家新能源车企交付量虽然实现大幅增长,但并未能如预期完成年初定下的目标。而哪吒汽车甚至出现掉队迹象。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计,2024年新能源车的市场增长预计相对乐观,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预计达到1100万辆,净增量230万辆,同比增长22%,渗透率达到40%,新能源乘用车保持较强增长势头。(综合华尔街见闻)

|点评| 新能源车行业内实现“弯道超车”的口号喊了整整一年,从全年成绩单上看,大部分新能源车企的销量增速已经开始放缓,新能源车行业内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比亚迪在燃油车时代积累的技术、销售渠道、售后网点等优势,搭配车海战术,让比亚迪在销量方面足以和昔日的巨头特斯拉掰手腕。理想的表现同样亮眼,瞄准“奶爸”群体的理想市场定位十分精准,增程式车型技术投入不高却有效地解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让理想成为“造车新势力”中少有的盈利车企。

和2023年相比,今年新能源车行业内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车企间的价格战成为常态,老牌车企相继入场,在科技产品中拥有庞大生态圈的小米也将加入战局,新能源车行业即将进入淘汰赛阶段。

百度终止36亿美元收购YY直播



1月1日消息,百度发布公告称,公司的关联公司Moon SPV Limited终止了Moon SPV Limited 、Baidu (Hong Kong) Limited 、JOYY Inc及其他相关方于2020年11月16日订立并经日后修订或补充的《股份购买协议》。 

据悉,2020年11月,视频社交媒体平台欢聚集团曾宣布与百度签署最终协议。根据协议,百度将以约36亿美元现金收购欢聚国内视频娱乐直播业务(YY直播),包括但不限于YY移动应用、YY.com网站和YY PC等。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即最终截止日,股份购买协议规定的交割前提条件尚未全部满足,百度表示将寻求与欢聚时代讨论终止股份购买协议后的下一步安排。(澎湃新闻)

|点评| 作为秀场直播模式的开创者,YY直播可谓是直播产业的鼻祖。但面对监管趋严、用户趋于理性以及其他直播平台的兴起,这些年YY直播赚钱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了。

收购业务成熟但业绩在走下坡路的YY,对于百度而言,本是一笔合算的生意。百度原本的愿景在于,收购YY直播这员老将,可以迅速补齐百度在直播方面的短板,实现与其内部的生态协同。本次终止收购并非双方主观意愿,虽然双方都在为交割条件满足做努力,但是收购一直未能获批。此次正式终止收购协议,也算是及时止损。

2023年271单IPO终止审核



1月2日消息,在全面注册制下,2023年A股市场共有271单IPO终止审核,其中上交所终止92单,深交所终止140单,北交所终止39单。另外,上交所有4家企业终止注册,深交所有5家企业终止注册。其中,2023年最后一周(12月25日~12月31日),A股市场呈现IPO“集中撤单”小高潮,沪深交易所共有21家拟IPO企业因撤单而终止审核。

在2023年的撤回企业中,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较多“吃穿住行”行业公司的IPO申请终止审核,且在下半年集中撤单。证监会曾表示:“对于媒体报道中涉及的产能过剩、周期性强及天花板低的行业企业,审核实践中,证监会、交易所充分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发行人自身情况,根据产业政策、发行条件、板块定位严格审核把关。”(第一财经)

|点评| 全面注册制后,今年IPO并未像市场最初预计的那样出现“井喷”,主要还是因为今年市场表现欠佳,后半年证监会主动收紧了IPO审核,主动撤回IPO的数量有所增加。除此之外,证监会在IPO申请中抽样进行现场检查,是导致拟上市企业主动撤回IPO申请的一大因素。很多企业“带病闯关”,甚至是欺诈发行,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市场要钱,而不是获得融资后让企业更好地发展。证监会今年也对“一查就撤”现象进行了重点关注,但追责、处罚力度仍有待加强。

股票市场能够提供的融资有限,比起“吃穿住行”这类传统行业,科技领域显然更需要得到融资,有选择地过滤IPO上市需求,对维护市场投资功能起到积极作用。毕竟,投资和融资功能二者相辅相成,股票市场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周二两市震荡调整创指跌1.87%



1月2日,A股2024年首个交易日,三大股指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黄白二线严重分化。板块方面,核电板块爆发,核污染防治概念股异动拉升。煤炭板块持续走高,航运概念股再度活跃,混合现实概念股异动。下跌方面,半导体芯片股陷入调整。总体来看,个股涨多跌少,超2800股处于上涨状态,两市成交额共计7878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348亿。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52.69亿。

截至收盘,沪指报2962.28点,跌0.43%,成交额为3460亿元;深成指报9401.35点,跌1.29%,成交额为4418亿元;创指报1855.92点,跌1.87%,成交额为1793亿元。(新浪财经)

|点评| 周二指数和个股出现明显分化,个股表现明显强于指数。12月PMI数据依旧透露出需求有待提振的信号,市场整体仍偏谨慎,股息率较高的煤炭板块全天领涨。除此之外,行情主要沿着消息面展开,红海区域通航情况出现反复,航运概念再次得到短线资金追捧。小盘股整体表现优于大盘股,行情开始分化。

2024年第一个交易日,三大指数未能延续年前反弹,是市场对全年走势预期偏弱的体现。去年宏观数据修复进程十分坎坷,并且市场陷入存量资金的激烈博弈中,导致市场切换至“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状态,在没有看到可持续的宏观数据改善之前,很难出现大级别的行情。相比于筹码较为集中的权重股,市场现阶段更倾向于选择“小而美”的个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2 06:47 PM , Processed in 0.07343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