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3|回复: 0

[时评] 伯明翰破产后,旅居港人重新观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5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伯明翰破产后,旅居港人重新观望

 胡毓堃 全球报姐 2023-09-11 06:21 

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近日宣布破产,引发外界忧虑

当地时间9月5日,伯明翰市政委员会/市议会发布了一份名为“114条款通知”的声明,相当于宣布实质性破产。在入不敷出的现状下,伯明翰当局尚未看到挽救财政的希望,反而在各方的推诿指责中寻找不是办法的办法。

0.jpeg
伯明翰城市全景。

伯明翰并非近年来第一个破产的地方政府,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地方议会组织指出,英格兰最少有26个市议会未来两年面临破产风险。随着问题不断暴露,伯明翰政府投下的震撼弹,只是危机蔓延的开始。

1.jpeg
宣布实质破产的英国地方政府。来源:英国《每日邮报》


压垮伯明翰的最后一根稻草


“地方政府正面临完美风暴。”上述声明发布后,伯明翰市政委员会副领导人莎朗·汤普森(Sharon Thompson)给出尖锐判断:“正如全国各地的市政委员会,显然这一(伯明翰)市政委员会面临前所未有的财政挑战,从大幅增长的成年人社会保障需求到急剧减少的商业(税收),再到猖獗的通货膨胀。”

2.jpeg
伯明翰市政委员会大楼。

“114条款通知”出自1988年的英国《地方政府法案》,规定一旦地方政府首席财务官认为当局既有资源无法满足开支需要,需作出通报。英国地方政府在形式上不能像美国那样走法律程序宣布破产重组,发出这一通知说明伯明翰当局认定自己无力平衡预算,并将触发一系列紧急财政措施。这相当于宣布了政府的实质性破产。

3.png
伯明翰发出的“114条款通知”,来源:伯明翰市政委员会

从伯明翰的官网声明来看,直接压垮其财政的是“平等薪酬索赔”——一桩可以追溯至11年前的旧案。

当时,伯明翰174名前市政委员会员工(170名女性、4名男性)提起诉讼,称女性员工在清洁工、厨师、保育员等服务岗位上没有与男性员工同工同酬,尤其没享受到男性员工的同等津贴,这违反了英国1970年通过的《平等薪酬法案》。2010年4月,市政委员会的5000名员工赢得了“同工同酬”诉讼。2012年,市政委员会上诉失败,“同工同酬”得到英国最高法院的裁定支持。

自那以后,伯明翰当局累计支付了11亿英镑的赔偿金,迄今仍有6.5亿至7.6亿英镑的潜在赔偿有待支付,这部分赔偿责任还在以每月500万至1400万英镑的速度累积。据其官网声明,2023至2024财年,伯明翰当局的财政赤字达到8700万英镑。

4.jpeg
自2013年起,伯明翰市政府开始入不敷出。来源:伯明翰市政委员会

对于这次破产,伯明翰市政委员会早在6月的一份声明中做了铺垫。除了公开剩余的巨额赔偿金,该声明承认:“(平等薪酬赔偿)是本委员会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这意味着跟过去几年相比,未来可用的资源将显著减少,我们需要就如何使用纳税人的钱重新调整优先次序。”

除了这一巨额赔偿,伯明翰当局的其他决策也被视为导致情况恶化的导火索——比如,伯明翰充当了2022年英联邦运动会的“接盘侠”。用伯明翰市政委员会前顾问马克斯·寇勒(Max Caller)的话说,在财务缠身的情况下,坚持在去年举办英联邦运动会是一个错误。

5.jpeg
2022年,英联邦运动会在伯明翰开幕。

近年来,这个英联邦国家的综合体育赛事不止一次陷入“无人举办”的尴尬局面,去年的赛事一开始只有加拿大埃德蒙顿和南非德班两座城市申办,结果它们先后于2015年和2017年因开销过大而宣布放弃。自2017年起,在英国政府的动员下,伯明翰与利物浦提交申请,最终由前者承担起举办赛事的重任。

尽管英国政府承担了75%的承办开支,但伯明翰当局仍为此花费了超过2亿英镑。对于已背负平等薪酬赔偿、财政赤字持续增长的市政委员会来说,在没有解决基础问题的情况下上马这一体育项目,的确超出了其能力范围。

此外,伯明翰还采购了旨在简化付款和人力资源系统的甲骨文IT系统——它的原本造价为1900万英镑,但不断延迟超支下,其实际成本或将高达1亿英镑,这座英国第二大城市的破产注定不可避免,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破产将带来哪些影响?


当公共财政面临破产,伯明翰当局却无计可施,只能削减开支。7月初,伯明翰市政委员会已经暂停了所有“非必要”支出,它在宣布破产的公告中进一步重申:“除了保护脆弱群体和法定服务外,所有新的支出即刻暂停。”

在英国,地方政府的“法定服务”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废弃物管理、住房等。不过英国广播公司(BBC)指出,作为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显然要承担更多公共服务职能。因此,“砍开支”的大刀会挥向何处,目前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也是伯明翰当地乃至英国公众最关心的问题。

英国埃塞克斯郡瑟罗克市的工党地方领袖约翰·肯特指出,伯明翰人将会意识到生活环境的快速改变,可能包括“街道更脏、草坪修剪频率降低、剧院生存面临威胁、公交补贴取消”。他所在的瑟罗克市去年12月陷入过类似财政困境,之后开始加收10%的市政税。所以,不少伯明翰人担心政府会采取类似措施,以“开源节流”。

伯明翰是英国重要的制造业和工程中心,近年来经历了所有传统工业城市都无法避免的产业转型阵痛,包括制造业萎缩、企业迁移、失业率上升、增长缓慢。如今零售、旅游、服务行业取代了传统制造业,成为提供就业岗位的主要支柱。

在此情况下,向本地居民和企业增加税收,恐怕会导致更多人员、企业、投资外流,起到反效果。然而,如同英国财政研究所所长助理大卫·菲利普斯(David Phillips)所说,除了大幅加税,地方政府没有太多摆脱困境的办法。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地方政府专家托尼·特拉弗斯(Tony Travers)指出,随着市政服务进一步削减,不仅会影响到城市的外观和居民的居住感受,还会打击到城市的声誉。他举例说,城市公园、图书馆、文化项目资助是否会失去经费支持,2026年在伯明翰举办的欧洲田径锦标赛是否会受到影响,所有都事关伯明翰的城市形象与魅力。

6.jpeg
伯明翰大学。

伯明翰有110万人口,是除了伦敦以外英国最大的高等教育中心(有6所大学),也是族群和文化多元的城市,亚裔和非裔人口分别占到约31%和11%。对于外来人才和移居群体而言,城市吸引力、公共服务、生活质量的下降也会动摇他们的信心。

要知道,伯明翰是香港人移居人数最多的英国城市之一,随着该市出现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机,一些港人也开始重新观望、选择居住城市。

最近移居伯明翰的港人周先生告诉香港《明报》,他和家人比较担心市政税会增加,也担心伯明翰的发展会受影响。对于这一破产会否影响到他们的居住计划,周先生称他们刚移居不久,仍在物色舒适的城市。

也有其他港人指出,虽然预期有部分社会服务会被削减、市政税或将增加,但其实对生活的影响不算太大。


爆雷后各方隔空交火


伯明翰一爆雷,外界迅速把目光投向唐宁街10号,关注英国政府是否会全力营救。

英国首相苏纳克的发言人表示,政府已在2023至2024财年向伯明翰额外拨款51亿英镑,相当于市议会经费的9%,同时政府还在与伯明翰当局进行沟通,要求后者提供更多细节信息。但他强调:“市政委员会是最重要的第一责任方。”

就这一问题,苏纳克的态度十分明确。早在今年7月,他在西米德兰兹郡(伯明翰为该郡第一大城市)被问及紧急援助资金的问题,这位财经专家出身的首相直言不讳地说,“(中央)政府的职责不是救助财务管理不善的地方市政委员会……伯明翰应在有效管理资金额度、给本地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方面做得更好。”

伯明翰破产究竟谁之过?各方隔空交火颇为热闹,不仅凸显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也未能免于党派之争。

伯明翰市政委员会长期以来由英国最大反对党工党主导,2012年至今四任市长均出自工党,目前代表该市各选区的十个国会议席中更有八席被工党占据,可以说是工党的“铁票区”。因此在外界看来,伯明翰的发展如何,很容易与工党的执政能力挂钩。

围绕伯明翰破产的责任归因,导致朝野各党之间的舆论攻防战。

7.png
围绕伯明翰破产问题,工党领袖斯塔默和首相苏纳克在议会隔空交火。

伯明翰市政委员会的工党地方领袖把当下困境归咎于“长期存在的问题”,将矛头指向中央政府,称自2010年保守党上台以来,对伯明翰的拨款减少了10亿英镑,但与此同时“通胀猖獗”、商业税收减少、老龄化加剧、成年人社会保障开支增加,此消彼长间导致问题至此。

然而,其他主要政党对此说法并不买账。伯明翰保守党地方领袖罗伯特·奥尔登(Robert Alden)指责当局欺骗了本地居民:“这届政府声称在工党的领导下,伯明翰将迎来黄金十年,这简直是痴人说梦。”他还指出市政委员会在处理平等薪酬索赔时,没能展现出恰当的速度和必需的紧迫感。

8.jpeg
在伯明翰,争取平等薪酬索赔的抗议民众。

作为英国国会第三大党的自由民主党认为,如今的情况体现了工党的巨大失败。分析人士认为,保守党政府早已开始大幅削减伯明翰的开支,但多年来市政委员会既没有提出反对,也没有动员本地市民抗议,因此负有主要责任。有智库评估称,保守党执政的第一个10年间,中央政府的拨款削减多达40%。

除了伯明翰本地,口水仗也延续到伦敦。工党领袖斯塔默试图用类似话术,将责任归咎于保守党政府削减预算,但就连党内人士也提醒他,此举可能适得其反。事实上,斯塔默已经遭到其他党派议员的“口诛笔伐”,苏纳克在9月6日煞有介事地指出,工党对伯明翰的“管理不善”展现了该党执政后会做成什么样子。

英国中右翼媒体没有放过这次出击的机会:《每日邮报》连篇累牍地撰文解释“工党如何把伯明翰带向破产”;《每日电讯报》援引外界来信,称这一事实证明工党仍然“管不好钱”。

按照既定日程,英国将不晚于2025年1月28日举行下一次大选。自去年上半年至今,麻烦缠身的保守党支持率惨淡,稳定落后工党15到20个百分点,执政地位摇摇欲坠。随着投票日逼近,两大党不会放过任何机会以削弱对手、争取最好的选举结果。只不过,如果各党派沉迷于口水仗,是否有助于伯明翰的问题解决?


破产危机恐将蔓延


当伯明翰破产的话题演变成“保守党捣乱破坏”还是“工党执政能力不行”的讨论时,类似危机已在悄然蔓延:2022年11月,伦敦克罗伊登地区因1.3亿英镑的财政缺口发布“114条款通知”,一个月后,瑟罗克市也发布了类似消息。截至目前,英国已有七个地方政府宣告破产。

由英格兰地区47个地方政府组成的“市政当局特别利益集团”(SIGOMA)指出,至少有26个英国地方政府面临两年内破产的风险。其中,5个市议会称其财务状况非常严峻,正考虑发布通知表明无法平衡2023至2024年度的预算,9个市议会表示2024年可能会宣布破产;另有12个不属SIGOMA成员的市议会也考虑在2023至2024年度发布相关通知。

英国智库“地方政府资讯小组”(LGIU)负责人乔纳森·卡尔-韦斯特(Jonathan Carr-West)指出,伯明翰的问题体现了更广泛的地方政府财政挑战。“中央政府太长时间以来让地方市政委员会勉强度日。伯明翰是目前最大的破产当局,但不会是最后一个,除非有所改变。”

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体现了英国不景气的经济状况。2021年秋季以来,英国通胀率持续攀升,令生活成本高企,并不时引发劳资矛盾和全行业罢工。

高通胀对于地方政府的影响是多重的:一方面,为了平息民众对高物价的不满,各地政府只能增加薪酬,满足民众更多的公共服务需求,尤其是社会保障服务;另一方面,为了缓解中央政府的公共债务压力,实现苏纳克承诺的“今年将通胀率减半”这一目标,保守党政府力行紧缩政策,这意味着来自中央的财政支持进一步受限。

高通胀也让英国的偿债成本在所有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全球第三大评级机构惠誉称,英国今年面临的债务利息支出占收入的10.4%,高达1100亿英镑,在发达国家中占比最高,也是自1995年有数据以来发达国家中的最高水平。

大卫·菲利普斯预计,2025年将是需要艰难抉择的潜在时间节点。下一个财年,英国政府拟进一步收紧公共开支,仅比现有通胀高出1%。虽然不确定这些开支如何分配,但他确信地方政府将遭遇实质性的开支削减。对于本就难以为继的各地市政委员会来说,这大概率意味着爆雷现象的加速蔓延。

诚然,自身资金管理不善是伯明翰等多座城市遭遇实质性破产的直接原因,而“窃取”低薪女性职工的薪资福利,也让伯明翰当局自食其果。然而,英国政府需在宏观经济层面拿出有效措施,方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如果各方仍陷于推诿责任、党派斗争,当地居民还会付出更大代价。

作者系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国际政治专栏作家

 / 胡毓堃   编辑 / 漆菲
排版 / 张东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6 09:54 AM , Processed in 0.0421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