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略解】梵行品第八 四無量心-三種無量心?兩種無量心?一種無量心?
佛陀的最後遺教-大般涅槃經略解
梵行品第八
四無量心
復次,善男子!復有梵行,謂慈、悲、喜、捨。
還有梵行,就是慈、悲、喜、捨。
三種無量心?
迦葉菩薩說:
世尊!若多修慈,能斷瞋恚,修悲心者亦斷瞋恚,云何而言四無量心?推義而言,則應有三。
如果經常修慈,就能斷掉嗔恚,經常修悲也是如此,為什麼要說有四無量心?應該只有三種無量心。
世尊!慈有三緣:一緣眾生,二緣於法,三則無緣。悲、喜、捨心亦復如是。若從是義,唯應有三,不應有四。
慈有三種:一者緣眾生,二者緣法,三者無緣。悲、喜、捨也是這樣。因此,應該只有三無量心,而不是四無量心。
眾生緣者,緣於五陰願與其樂,是名眾生緣。法緣者,緣諸眾生所須之物而施與之,是名法緣。無緣者,緣於如來,是名無緣。
眾生緣,是緣於五陰而願與其樂。(例如因為某人是自己的眷屬,而給他禮物。)法緣,是由於眾生有需要而施與。無緣,是緣於法身如來,而不是其它特定的緣。
慈者多緣貧窮眾生,如來大師永離貧窮受第一樂,若緣眾生,則不緣佛。法亦如是。以是義故,緣如來者,名曰無緣。
慈憫眾生,大部分是緣於貧窮的眾生,而如來不可能貧窮,要是緣於貧窮的眾生,就不會緣於佛。法緣,則是緣於眾生的需求,而如來沒有需求,要是緣於法,就不會緣於佛。因為這個關係,緣於如來,稱為無緣。
世尊!慈之所緣一切眾生,如緣父母、妻子親屬,以是義故,名曰眾生緣。
慈緣於一切眾生,例如父母、妻子等親屬,因此稱為眾生緣。
法緣者,不見父母、妻子親屬,見一切法皆從緣生,是名法緣。
緣於法,則不見父母、妻子等親屬,明白一切法皆是從緣而生,稱之為法緣。
無緣者,不住法相及眾生相,是名無緣。
無緣者,既不住法相,也不住眾生相,因此稱為無緣。
悲、喜、捨心亦復如是,是故應三,不應有四。
悲、喜、捨也是這樣,可以分為眾生緣、法緣、無緣三種,因此應該只有三種無量心,而不是四種。
兩種無量心?
世尊!人有二種:一者見行,二者愛行。見行之人多修慈悲,愛行之人多修喜捨。是故應二,不應有四。
人分為兩種,見行的人大部分修慈悲,愛行的人大部分修喜捨。因此應該只有兩種無量心,而不是四種。
一種無量心?
世尊!夫無量者,名曰無邊,邊不可得,故名無量。若無量者,則應是一,不應言四。若言四者,何得無量?是故應一,不應四也。
無量,就是無邊。因為沒有邊,所以叫無量。真是無量的話,應該只有一種,而不是有四種。一旦有四種,怎能稱為無量?因此應該只有一種無量心,而不是四種。
真觀按,從迦葉菩薩的發問可以看出,四無量心是一種語言文字的施設,並非絕對,將無量心分類為三種、兩種,或者只立一種無量心,也是各有道理。 |